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546章 刻意的安排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红军独立24师奉命留守苏区,隶属中央分局领导。

    1935年2月,迫于当时的严峻形势,中央分局决定分9路突围转移。

    2月25日,中央分局委员汪金祥和红24师72团团长李天柱各率红24师所属四个连向寻乌突围。

    他们在安远与寻乌交界的会昌县清溪乡遭遇国民党粤军某部,敌我发生了激烈的战斗,红军伤亡惨重。

    2月底,李天柱带领部分突围出来的战士到达寻乌境内。

    4月初,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陈正人随张凯的独立三团部分人员也撤退到寻乌。

    在这里,陈正人与紧跟其后的红军独立24师师长兼78团团长的周建屏相遇。

    叶媚媚是随师长周建屏突围转移的。在部署突围路线时,分局领导本想让叶媚媚带领一支队伍,被周师长以女同志不宜独挡一面而留在了师部里。

    但是周建屏却在一月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幸得有叶媚媚在身边照料他。

    两天后,陈正人、周建屏、叶媚媚又与先期到达寻乌的李天柱汇合。

    经李天柱介绍,他们又与在留车至中和之间活动的粤赣军区政治部主任罗屏汉领导的赣粤游击队汇合。

    于是,几股人马加起来有六百多人。

    随后,他们召开了联席会议,成立了粤赣边军政委员会,罗屏汉任主席,陈正人、周建屏任副主席,叶媚媚、李天柱、张凯、陈铁生、杜慕南、陈侃为委员。

    与此同时对各部进行重新整合,把部队分为三个大队。

    一、三大队由陈正人、周建屏、叶媚媚等率领分别到安远、寻乌发动游击战争。

    第二大队由罗屏汉、李天柱等带领,依靠兴龙平原有的游击区(寻乌与兴宁、平远、龙川交界地区)开展活动。

    国民党军为了达到分区“围剿”红军的目的,加紧对红军的“清剿”行动。

    粤军调动所属第八师、第十四师、第九十四师等部,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使红军的活动范围日益缩小。

    4月下旬,周建屏、陈正人、张凯、叶媚媚等率一大队60多人与在兴宁以北石正、丹溪天子嶂一带活动的罗屏汉、李天柱率领的二大队再次汇合,并在丹溪上平营上进行了短暂的休整。

    此时,由于伤势太重,又得不到及时的医治,仅靠叶媚媚的中草药维持,周建屏的伤口发炎,高烧不退。

    而陈正人也由于胃病发作,需要赶紧治疗,所以,组织上安排他们去香港治疗。

    周建屏、陈正人走后,罗屏汉、李天柱、叶媚媚、陈侃等领导人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把两个大队合并为一个大队,下设三个分队。

    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对红军的何去何从在会上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避其锋芒,转入山林,保存实力,依托大山灵活开展游击战争。

    5月中旬,叶媚媚、张凯率领一个分队向赣粤边境转移,于月底到达了寻乌县的罗浮镇,与丰金娥的游击队汇合。

    5月的一个深夜,按照预定方案,罗屏汉、李天柱带领队伍,在三分队一班长赖汉的引领下,趁着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离开了上平。

    他们转移至位于丹溪岑峰与留车接壤的乱罗嶂大山中,在下廖坑一个叫刘屋(转水角)的鹞嫲石下的山岩洞里,秘密扎下营来。

    赖汉,寻乌县丹溪乡岑峰村塘尾人,是当年国民党“围剿”下廖坑时突围出来的极少数生存者之一。

    解放后,赖汉作为红军失散人员参加过土改工作,1958年病故。

    一条自乱罗嶂东起的溪水经过转水角往西双村方向流去,鹞嫲石岩洞就座落在小溪北面的山腰上,一溪之隔的南面是长岗岌。

    这里古木参天,树竹交错,从山下的位置很难发现半山腰的石岩洞。

    但是熟悉这里山情的人,只要爬到长岗岌岗嘴就能清楚地看见鹞嫲石石岩洞出口处的全部情况。

    红军游击队七、八十号人,虽说暂时摆脱了敌人的包围,但却面临断粮困境,由于敌人实行封村封山政策,红军游击队几次派人下山买粮也空手而归。

    眼看着无米下锅了,靠吃些野果维持着困境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李天柱找来熟悉当地情况的赖汉,要他带一个班到岑峰去弄些粮食来。

    赖汉毅然带着战士夜里绕山路潜回岑峰村,本想去村里地主赖亦宏家搞点粮食,怕动静太大惊动留竹背炮楼的国民党军队,只好走进赖亦宏家的牛栏,偷偷地牵走了两头牛。

    就在牵走地主两头牛的第二天拂晓,天刚蒙蒙亮,正在睡梦中被枪声惊醒的红军游击队,就被国民党陈济堂部某师三营牢牢围困在岩洞中。

    敌人的三挺机关枪枪口从对面长岗岌死死封住了洞口的出路。

    罗汉屏、李天柱组织了几次突围均告失败,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激战,除罗屏汉、赖汉及几名警卫人员从后山突出重围外,其余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关于敌人是怎么晓得红军游击队在石岩洞的消息,一直以来存在着三种说法:

    说法一:那晚赖汉回村牵牛时,被赖亦宏家放牛的长工发现了。为了探个究竟?对主人有个交代,他尾随牵牛的红军,记下了红军上山的路,回来告诉了赖亦宏。

    赖亦宏知道后马上把消息报告给了驻扎在岑峰留竹背炮楼里的陈济堂部某师三营张英营长。

    当晚,敌军张营长带领两百多人伙同当地民团,悄悄摸上山来,秘密解决了红军岗哨后,对转水角形成了包围圈,天一亮就对红军发起了围攻。

    说法二:派去下山买粮的一个本地籍姓谢的战士,把用于买粮的银两赌博输了个精光,看见悬赏捉拿红军的布告后,顿起歹意,叛变投敌,跑去张英那里告密了红军的藏身之地,以至红军游击队惨遭灭顶之灾。

    说法三:据曾九华回忆《兴(宁)、龙(川)县委斗争历程》一文介绍,当年罗屏汉带领第二大队到了岑峰,攻打了反动土豪赖亦宏,捉了赖的家属。

    赖亦宏到留车请了陈济棠部关营长在下廖坑包围了红军。红军仓促应战,牺牲了30多人。罗屏汉及部分红军战士突出重围。

    且不管有多少种说法,可以肯定的是,这支红军队伍就是红24师与粤赣游击队合编后的其中一部分。

    据史料记载,李天柱牺牲于寻乌南部山区,但具体详细的牺牲地点不祥。从红24师在寻乌的活动情况及时间节点看,李天柱牺牲在丹溪乡双村村下廖坑,比较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