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547章 周建屏师长
    周建屏(1892年—1938年),原名宗尧,字兴唐、兴堂,曾用名子炎,抚州金溪人,生于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

    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赣东北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始人之一。

    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和频繁的转战、作战,1938年6月13日,周建屏在河北省平山县小觉镇因旧伤复发不治去世。遗体安葬在他战斗过的平山小觉镇。

    1939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把平山县小觉镇改名为建屏镇。

    1945年10月,又以小觉镇为中心建立建屏县(建屏县于1958年与平山县合并),建屏县成为当时石家庄市第一个用烈士姓名命名的县。

    2014年9月1日,周建屏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单。

    周建屏从小就有一颗报国之心。

    1908年,云贵总督锡良在云南成立陆军第19军。

    翌年,刚满19岁的周建屏,怀着报国为民的心情,更名周建屏,参加了新军第19军。

    1911年至1923年,周建屏随军转战滇、川、粤,参加过著名的云南辛亥起义、护国倒袁起义、反对张勋复辟等重大军事活动,先后任过连长、营长、上尉参谋等职。

    1923年9月他离开了滇军,解甲归田,回祖籍江西省金溪县双塘左源村。

    这一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风起云涌,使周建屏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唤起了这位有志青年军官的报国之心。

    1925年,周建屏离开金溪老家到了赣州,在驻守江西赣州的杨如轩师任辎重营营长。

    1926年底,朱德受党的委派到南昌工作,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和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

    周建屏闻讯从赣州北上,在南昌会见了阔别多年的老上级——朱德。

    1927年春,经朱德介绍,周建屏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进入军官教育团,协助开展党的工作。

    1927年8月1日,共产党打响了南昌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周建屏随教育团奉命作为预备队,负责监视和歼灭驻地附近的敌人,参加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后,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一路上受到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部队有了很大的伤亡。

    同年10月,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遭到优势敌人的围攻而失败。为了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周建屏躲避在汕头一座庙中作“和尚”。

    1927年冬,周建屏从汕头潜回南昌,辗转到达上海找到党中央。之后,周建屏被派去在上海、青岛等地工作。

    1929年下半年,周建屏受党的委派改名为周子炎来到赣东北弋(阳)横(峰)苏区工作,先后被任命为红军团长、师长。

    7月,途经都昌时,与中共都昌县委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汪家墩武装起义,创建了赣东北红军游击第一大队。

    9月周建屏进入信江红区,10月当选信江苏维埃政府执委、兼任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团长。

    独立第一团发展迅猛,之后该团扩编为独立师。不久,又扩编为红10军,周建屏任师长、军长。

    周建屏与方志敏等指挥部队转战于闽、浙、皖、赣边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扩大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壮大了红军队伍。

    后红10军改编为红11军,他仍任军长。

    1933年1月,周建屏奉中革军委命令,率部与中央红军1方面军3军团在贵溪上清宫会师。

    红军总司令朱德、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与其相见。后又在资溪石峡见到红军总政委周恩来。

    周建屏接受中革军委指示,率部担任迷惑调动敌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创造有利战机。

    1933年3月,周建屏当选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

    5月,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黎川湖坊成立,周建屏当选为执行委员。

    1933年6月,周建屏被调红军大学高级班学习。

    10月,学习期满后任红军第19师师长。不久改任独立第24师师长,率部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战斗。

    1934年2月,周建屏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34年9月,周建屏率部参加了保护苏区东大门一一汀州战役,在松毛岭浴血奋战。

    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率独立24师留在苏区,牵制和迷惑国民党军,掩护中央红军突围转移。

    此后,他又率部在粤赣边境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1935年1月,在一次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因为环境恶劣,仅靠中草药疗伤。

    3月,周建屏任粤赣边区军政委员会副主席,6月因伤病加重被护送到上海治疗。

    1936年底伤愈后到达延安,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科科长,陕北武装部长。

    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出席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后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副旅长,率部在平型关右侧担任主攻任务,重创日军板垣师团。

    1937年任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领导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改造乡村政权,收编地方武装“联庄会”。

    几个月的时间,四分区发展了相当于3个团的区队,粉碎了敌人数次“扫荡”和“蚕食”。

    在温塘战斗中,周建屏率部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歼灭日、伪军1000多人,使四分区后来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模范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以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晋察冀军区成立,周建屏任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并奉聂荣臻司令员的命令,扩大整编部队。

    不久,他率部参加晋察冀根据地粉碎日军“八路围攻”的战斗。

    1938年四分区司令部迁至太行山东麓的河北平山县小觉镇。

    周建屏率领分区机关和部队,在日伪军残酷的“封锁”、“分割”、“扫荡”和“蚕食”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宣传群众,支持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帮助地方发展生产,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动员群众踊跃参军,建立地方抗日武装,壮大主力部队,开创和巩固了模范抗日根据地。

    周建屏戎马倥偬30年,先后七次负伤。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和频繁的转战、作战,1938年6月13日,周建屏因旧伤复发不治去世,享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