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548章 突围,突围
    福建武平大禾乡上湖村,是闽赣交界处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

    此地位于武夷山脉余脉,村子四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雄奇高峻,郁郁葱葱,像一道绿色的围屏。

    几条山泉汇成的小溪,纵横交错,流水潺潺,然后汇集成一条较大的河流一一上湖河。

    上湖河穿村而过,四季不息,山环水绕,云蒸霞蔚,看上去就像一幅浸染过的淡淡的水墨画。

    这幅水墨画空灵、高远;清新、幽雅,让人一见,便难以忘怀。

    由于这里地势偏远,诸峰雄立,岩幽林深,风景奇秀;也由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史称“上湖突围”,所以便建了一座烈士陵园,以供后人瞻仰、愐怀。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主力红军8.6万余人实行战略转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为了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在当时苏维埃临时中央中心区域的闽赣交界处长汀、武平、瑞金、会昌等地,留下了一支5000多红军的队伍。

    这支队伍就是福建军区的十九、二十团和军区地方部队、游击队。

    为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他们伪装成中央红军主力与敌人展开了面对面的搏杀。

    主力红军转移后,这支留下来的部队,从此又开始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它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敌人,有力地策应了主力红军长征。

    这支红军队伍的领导者是:福建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万永诚、福建军区司令员龙腾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必先,福建省军区参谋长游端轩、纵队司令员吴楚云等。

    这支红军队伍在他们的领导和指挥下,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最后大部分血洒疆场。

    当时,留在中央苏区的党组织及红军部队,面临着的是几十万敌军分区“清剿”的严重局势。

    敌军一方面围追堵截转移西进的主力红军,另一方面继续围剿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

    在敌我力量极端悬殊,斗争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中央苏区和闽粤赣边区党组织和红军部队经受了极其严峻和残酷的考验,最终实现了从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

    1935年二、三月间,敌人发动了第二次所谓地毯式“清剿”,并叫嚷要对根据地“掘地三尺”“斩草除根”,决不让苏维埃政权“死灰复燃”。

    一时间情况非常紧急,敌人从四面八方向这支部队所在的根据地压迫而来,眼看地盘越来越小。

    为此,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将部队和省级机关进行战时编制。

    按照战时编制要求,所有武装力量编为三个游击支队,并确定指挥员。

    其第一支队由龙腾云任队长,第二支队由罗化成任队长,第三支队由毛泽覃任队长。三个支队计划向武平、永定、龙岩方向突围。

    毛泽覃①率第三游击支队部分队伍转战江西瑞金、会昌田心等地,不断打击敌人。

    4月初,他们转移到武平乌山一带时被敌包围,毛泽覃在突围中负伤。

    4月26日在汀瑞边界的黄鳝口又遭遇敌军追击包围,随后在弹尽粮绝下壮烈牺牲。

    与此同时,罗化成、吴必先也率领红军战士突围,在濯田园当南坑不幸被俘。

    吴必先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于这年的8月在江西九江英勇就义。

    罗化成、梁国斌等在押回长汀途中乘敌不备,逃脱虎口。

    之后,多股敌军形成会合之势,向黄泥塘一带前进,从瑞金、会昌、武平、长汀等方向对红军完成包围。

    这支队伍所有人员陷入重围,突围部队屡遭失败。

    1935年4月,当红军突围至大禾梅子坝山中,万永诚和龙腾云率省委机关干部、红军游击队员来到上湖村。

    上湖苏区政府把当地祠堂作为红军的指挥部,还提供大批物资给部队。

    但是由于部队对敌情侦察失误,队伍在村中吃饭时暴露行踪,一时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万永诚临危不惧,组织600人的部队与数倍于己的强敌对抗,血战一昼夜,红军将士伤亡惨重。

    在最后一次突围中,万永诚、龙腾云和参谋长游端轩、纵队司令员吴楚云,以及省级机关和红军二十团余部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遗体遍布祠堂四周及附近山头。

    在战斗结束敌人撤走后,上湖群众尽力寻找红军指战员遗体,并用谷席子将其掩埋。

    至此,福建军区领导的十九、二十团及地方游击队已损失殆尽,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也由此停止了活动。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英勇牺牲的英烈们的名字。他们是:

    万永诚烈士,江西赣州人,毕业于苏联莫斯科红军步兵学校,回国后担任中共江南省委军事委员会书记、赣东北省委书记、闽浙赣省委书记。

    参与领导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反“围剿”斗争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福建军区政治委员,留在闽西坚持斗争。

    龙腾云烈士,广西人,大革命时期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在右江地区参加农民武装斗争,参加百色起义,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北上转战湘赣边的多次战斗,随军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军部特务连连长、红三军团营长、团长、参谋长、抚东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军区司令员留在原地坚持斗争。

    吴必先烈士,福建长汀人。1927年组织农民协会,任乡、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书记。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斗争、率领第一纵队突围,因叛徒告密,在濯田园当南坑不幸被俘。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组织狱中斗争。1935年8月在江西九江英勇就义,时年32岁。

    王良烈士,四川綦江人。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大学学习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后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他先学步科,后学骑科,成绩优异。

    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部队上井冈山,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曾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连长、支队长、党代表、师长、军长、纵队司令员等职务,参加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

    先烈忠魂,山高水长、浩气长存。

    这些来自各地的革命志士长眠青山,有很多人连姓名也没有留下。但他们的功勋永世长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毛泽覃(1905-1935)男,汉族,湖南省湘潭县人,毛泽东三弟,无产阶级革命家。192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卓有战功,曾获一枚二级红星奖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而牺牲,时年29岁。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