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577章 老俵,老俵②
    1935年,时任信丰油山长安区委书记的朱赞珍跟项英、陈毅一起住在油山潭塘坑,坚持游击战争。

    人们都叫他朱老俵。他有时领着项英、陈毅去捉石拐①,挖竹笋,有时同睡一张床合盖一床被,亲热地就像一家人。

    原来朱老俵就是潭塘坑里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闭上眼睛也不会走错路”。

    有一次,陈毅和他开玩笑:“朱老俵,你的姓究竟是哪个朱(猪)?”

    朱老俵听了很是诧异:“吔,姓朱就是姓朱,还有别的朱姓吗!”

    “怎么没有?你没听说过《西游记》里有个猪八戒么?”

    “我没有读过书,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姓猪的,不过我可不能与猪八戒同姓。”

    “与他同姓有啥子不好,人家可是天蓬元帅呐!”陈毅看到他一本正经地尴尬模样,乐得呵呵大笑起来。

    笑了一阵之后,他收起笑容,十分恳切地说:“没有读过书不要紧,但干革命没有文化可不行,那是要误大事的。从今往后,你拜我为师,我教你认字写字怎么样?”

    朱老俵急了:“别,别,你叫我做什么都行,就是不要叫我读书写字,那个太难了。”

    “没啥子问题么!”陈毅用浓重的四川话说,他神情严肃,“你只要跟我学,一点也不难。每天坚持认几个字,几年后就可以读书看报了。”

    看到陈毅这样认真,朱老俵只好点头:“嘿嘿,我试试看。”

    在以后的日子里,朱赞珍就跟着陈毅学文化,从最初的”山石水田”到百家姓上的“赵钱孙李”,这一学就是三年。

    在陈毅的教导下,朱老俵认识了不少字,会看书会读报,后来还能写文章呐!

    有一天,项英对朱赞珍说:“朱老俵,这里离大余新城圩不远,明天你去买些报纸来哈!”

    “要报纸做什么用?”朱赞珍满脸疑惑。

    “我想看一看。”项英微微一笑。

    “老刘教我认了一些字,我也看过报纸。”朱赞珍非常激动,“看了后我才知道,国民党的报纸全是造谣骂我们的。”

    “我知道,”项英作了一点解释,“我们就是要知道国民党造些什么谣,怎么骂我们的,才好揭破敌人的谣言,消除不良影响,让群众相信我们的主张。”

    “噢,原来是这样。”朱赞珍似懂非懂,“既然看报纸有这么大的作用,那我就一定把它买回来。”

    朱赞珍通过地下党员和交通员,到新城圩买到一些报纸,如赣州的《民国日报》《正气日报》和广州的《广州日报》等等。

    项英如获至宝,左翻右看,高兴地告诉朱赞珍:“朱老俵,红军己渡过了赤水河,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也没有拦住中央红军!”

    过了一会儿又说:“国民党召开了庆功会,说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己被全部消灭,真是吹牛皮不要本钱。”

    “我早就说了,”朱赞珍认为自己有先见之明,忍不住说,“国民党报纸尽造谣!”

    项英说:“他造他的谣,我看我的报。蛮好嘛!”

    几天后,陈毅从油山上乐村回到坑口村,项英和陈毅交谈了报纸上的消息,当即以中共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名义写了一些标语和传单,由朱赞珍领几个人到山下各地去张贴和刷写。

    看了标语传单,群众高兴地说:“共产党还在,红军没有被消灭,油山的游击队就是红军,不是国民党说的‘土匪’”。

    共产党和红军大家都喜欢,他们曾经领着大伙儿“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当家做主人。于是纷纷用各种办法来支援游击队。

    项英、陈毅又从国民党报纸上看到“两广事变”、“西安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消息,马上就以中共赣粤边特委的名义发表了《告民众书》《游击队宣言》等,散发到附近的各个乡镇,向国民党展开政治攻势。

    朱赞珍高兴地对项英说:“老周,真没想到看报纸还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以后,我经常找些报纸给你看。”

    陈毅拍拍他的肩膀说:“所以我教你识字,有了文化对革命的贡献就更大了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赣粤边局势出现了新的转机。

    8月8日,赣粤边特委发表了《赣粤边共产党游击队联合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得到广大民众和进步人士的一致拥护。

    此时,国民党地方当局却大造谣言说“油山共党投降”,甚至发出许多信件,要游击队下山“归顺政府”。

    一天晚上,赣粤边特委交通总站站长李绪龙收到国民党大余县政府的一封《劝降信》后,及时转交给项英。

    “既然要合作,就得有诚意!”项英看完信后非常气愤,把信交给陈毅,“合作抗日就来,归顺投降不干!”

    “对头!对头!”陈毅看了信后说,“现在形势发展很快,国民党已从军事进攻转人了政治进攻,我们应该抓住时机,针锋相对地运用新的斗争方式,挫败国民党的阴谋。”

    “看来,我们还得进一步扩大政治影响,广泛宣传我党团结抗日的主张,不能错失时机!”项英点头赞成。

    他对李绪龙说:“李老俵,你明天一早到大余县城,把我们抗日合作的信送到县政府去。顺便,买些纸张回来写标语传单!”

    “如果国民党政府把我抓起来,不让回来怎么办?”李绪龙大惑不解,瞪着大眼睛,露出惊疑的神情。

    “不要害怕。”项英随即拿起一张报纸在手中抖了抖,“你看,报纸上都写了国共很快就要合作了,捉了你还得放出来!”

    “没啥子问题!国民党不敢捉你的……”陈毅详细分析了目前的形势,肯定地说。

    听了项英、陈毅的分析,李绪龙心里豁然开朗。

    第二天一早,他带两名游击队员去了大余县城。

    这才发现,果然有不少变化。变化最大的莫过于街上不见铲共团巡逻,也看不到消灭“共匪”的标语。

    走在大街上,还听到人们议论纷纷:“共产党快要下山抗日了!国共两党要重新合作了。”

    ……李绪龙走进茶馆先探听情况,被几个熟识的老俵认出来了,他们邀李绪龙一起喝茶。

    他就在茶馆里按照项英、陈毅的意思宣传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道理。听的人越来越多,把他团团围住。

    李绪龙把信交给县政府之后买到白纸往回走,陪同的两名队员心有余悸:“跟着你这样大摇大摆地逛大街,我们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

    李绪龙坦然相告:“老周、老刘说了,他们不敢抓我,要跟国民党合作,就不能怕他!”

    不久,赣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之一部,于1938年2月开赴抗日前线,李绪龙奉命留守油山。

    临别之际,项英深清地说:“李老俵,同志们,我们走后,你们的担子就更重了。现在虽然是国共合作时期,但斗争更加复杂,要防备国民党玩新的花招。”

    陈毅补充说:“就是要随时防备国民党的突然袭击。革命胜利后,我们还会见面的!请大家多保重!”

    同志们挥泪告别,项英、陈毅率领队伍大踏步地向山下走去,越走越远。

    最后,队伍看不见了,只看到一面红旗在空中飘扬,就像一团烈火在空中熊熊地燃烧。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石拐:蛙类的一种,体灰黑色,背部粗糙,胸部有棘刺,常年生活在阴冷的石岩洞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