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07章 夜访高人②
    就在毛主席沉默不语时,宋大顺老秀才再次开口说道:

    “其实当年石达开是可以逃出生天的。他向西可以去昌都,向南可以往云南,向北还可以去康巴。但是他明明知道清军的追击部队已经近在眼前,结果就因为小妾给他生儿子的事情,选择大宴三天白白耽误了军机。“

    老秀才用惋惜的口气说:”再加上紫打地处在峡谷之间,清军两头一堵,他就只能选择渡河了。但是又因为河水暴涨,渡河也成了妄想,只能坐以待毙,徒呼奈何了。”

    毛主席知道,老秀才这是在提醒自己要尽快离开安顺场,如果不果断撤离,那么部队将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但是,部队又应该去哪儿呢?如果不渡过大渡河,那么部队还是将会陷入死地,只有渡过大渡河和红四方面军会合,才能夺取一线生机。

    想到这里毛主席目光灼灼的看着老秀才,说道:“老先生,红军应该如何做才能摆脱如今的困境?”

    老秀才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然后摇头晃脑地说道:

    “现在来看,红军部队想要离开此地是比较困难的,但想要渡河还是有办法的。“

    “有何办法?请赐教!”毛主席赶紧问道。

    老先生又捊了一下胡子,神秘地说:”如果你们不嫌辛苦,顺着大渡河往上走300多里到达泸定,那里有一座铁索桥。那是康熙爷御批,朝廷拨款建造的。“

    老先生继续说:”如果你们迅速离开安顺场抵达泸定桥,逃出升天的几率极大。切记,安顺场绝不可久留!此地就是一处绝境。”

    老秀才的这番话,让毛主席十分震惊!是啊,绝境!此乃绝境!

    一定要逃出绝境!毛主席在震惊之余,又十分振奋。红军队伍穷是穷,但是不怕辛苦。红军战士哪一个不是经过长途跋涉锻炼过来的?

    于是毛主席紧紧地握着老秀才的手,说道:“多谢老先生了。”

    老秀才摆了摆手说道:“红军部队纪律比石达开好,比国民党的纪律更好,所以我愿意帮助你们红军。切记,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的危险,一定要抓紧时间赶路。”

    拜别了老先生后,毛主席迅速命人找了一张地图,在确认了泸定桥的大致位置后,赶往渡河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红军离开安顺场的作战事宜。

    等中共党的领导人及重要军事指挥人员到会时,已经是5月27日凌晨1点多了。

    毛主席环视了一圈后说道:“同志们,现在国民党的军队追得很紧,如果我们继续在这里等船过河的话,最起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到那时,我们就真的成为第二个石达开了。因此我们必须马上离开安顺场。”

    与会人员对毛主席的这些话并不感到惊讶,他们也知道仅靠4条船送3万人过江是极其不现实的事情,于是直勾勾的看着毛主席等他宣布作战计划。

    毛主席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我建议,我中央红军兵分左右两路北上,右路军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从安顺场渡河,然后沿右岸到达泸定,争取夺下泸定桥,为左路军打开北上的通道。“

    毛主席继续说:”林彪率领红一军团2师、军团部以及红五军团为左纵队,沿大渡河左岸前往泸定桥。记住,我们必须赶在敌人前面,完全控制泸定桥并渡过大渡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摆脱全军覆没的命运。”

    与会人员对于毛主席的这一决策,纷纷表示赞同。

    毛主席见没人反对,于是宣布:“两纵队于明天早晨5点正式出发,限三日内到达160公里外的泸定桥。两岸部队互为照应,溯河而上,军委纵队和左纵队一起从泸定桥过河,请各位先回队里组织部队准备出发,越快越好。”

    这次会议开了整整两个小时,此时外面也下起了雨,毛主席等党和军队的领导人没有休息,等到5点到来后,和部队一起火速向320里外的泸定桥飞奔而去。

    5月28日,毛主席收到了一封急报,蒋介石已经得到了红军队伍强渡大渡河成功的消息,并猜出了我军将从泸定桥渡河的打算,因此专门对多路大军下达命令,要他们在30日前到达泸定,占领泸定桥,宣称一定要把红军“剿灭”在大渡河边。

    情况紧急,毛主席赶紧给林彪发电,要求作为左纵队先锋团的红一军团第4团提前一天,在5月29日夺下泸定桥。

    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接到命令时已经是27日晚上了,部队刚刚到达什月坪,距离泸定还有整整240里路。

    想要在两天内跑200多里路,还要通过作战夺取泸定桥,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黄开湘和杨成武毫无怨言,当即命令部队准备出发,部队也喊出了“走完二百四,赶到泸定桥!”的口号。

    当时前往泸定桥的道路是前人在绝壁上凿出来的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战士们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在一天半的时间里,接连和川军部队打了两仗。

    但即使这样,红四团也顺利的于29日凌晨抵达泸定,之后很快就到达了泸定桥附近。

    泸定桥是大渡河的第1座铁索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即公元1705年)。

    该桥由13根铁索组成,其中底部9根铁索,两边四根铁索当做扶手,该桥全长103.67米。

    当四团的战士抵达泸定桥时,泸定桥对岸的敌人已经开始修筑工事,他们还顺便拆去了桥上的板桥,泸定桥上只剩下了13根光溜溜的铁索链。

    针对这一情况,4团迅速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大会讨论夺桥事宜。经过讨论后,团里正式决定由2连选出22名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从敌人手里将泸定桥给夺过来。

    同时决定由3连派出一队人组成铺桥突击队,在2连战士们沿铁索渡桥时,往铁索上铺木板供后续人员渡桥。

    为了能顺利完成渡桥任务,战士们找到住在附近的群众,借了大量的木板和门板当作铺桥工具。

    下午两点,右纵队的先头部队红3团1营也顺利占领了距离泸定桥2公里外的安乐坝,一个营的国民党守军全部被我军歼灭。

    之后我军运用敌人的特别口令,成功的混入了泸定城内,然后向泸定桥赶来。

    下午4点,4团正式发起总攻,以2连连长廖大珠为队长的夺桥突击队带着冲锋枪、马刀、以及十来个手榴弹,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夺桥之战。

    随着冲锋号的响起,22名勇士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铁索。与此同时我方所有的武器齐刷刷地向河对岸的敌人开火,为22名勇士提供火力支援。

    敌人发觉了我军的行动后,迅速用机关枪向我方射击,结果被我军火力压制。

    当战士们即将抵达对岸时,狗急跳墙的敌军当即点燃了堆在桥头的桥板,燃起了熊熊大火。

    杨成武见状,从指挥所的胸墙内跳出,对着渡桥的战士们喊道:“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了,冲过去!”

    突击队队长廖大珠二话不说,第一个冲入了火海,紧随其后的是从三连调过来的支部书记刘金山,之后战士们一个一个地冲入火海,和敌人进行激烈交火,而铺桥突击队的战士们也一边铺木板一边发起冲锋。

    正巧此时右纵队的战士们也抵达了泸定桥,火焰很快就被扑灭,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守桥敌军仓皇撤退,两岸红军在泸定城内顺利会师。

    两天后,中央军委抵达泸定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脱下军帽,望着大渡河,对在飞夺泸定桥行动中牺牲的战士们表示哀悼,并对战士们致以敬意。

    而那位指引中央红军走泸定桥的宋大顺老人,也永远为历史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