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23章 特殊使命
    封天宇奉组织的命令,率领特遣队回到了广州。

    回到广州后,表姐林欣儿己经在等待他了。据何翠姑说,表姐这次是奉组织的指示,到上海去护送一位重要人物赴苏联参加重要的会议。

    而这个重要人物就是曾在长征路上神秘“失踪”的李介生。

    由于李介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次次出色表现,他在中央红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

    1935年6月上旬,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之后不久,长征队伍中突然不见了李介生,连与李介生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部队中出现了种种传说,有的说李介生已经牺牲了,更多的人说李介生失踪了。

    原来,红军长征开始后,蒋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力进行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坏白区党的组织,致使上海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当时,苏区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大都是通过上海国际的联系。红军唯一一台100瓦的大功率电台已在湘江之战中被毁,因此无法与共产国际建立直接的联系。

    渡过湘江之后,中央为了重新建立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曾派一名地下工作者到上海与地下党联系,未能成功。

    遵义会议后,中央认为有必要将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及时通报共产国际,同时也必须恢复白区党的组织,以配合红军主力作战。

    于是,中央决定再次派代表到上海去完成这一使命。

    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派谁去呢?中央经过再三考虑,认为李介生①和潘汉年对上海的情况比较熟悉,而且有着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是担负这一使命的最合适的人选。

    这一决定是中央的核心机密,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二渡赤水后,潘汉年即奉命先行离开长征队伍,准备到上海后与李介生会合。

    遵义会议后,李介生并没有马上离开长征队伍。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到达四川的天全县后,李介生才离开长征队伍,赶赴上海。

    为了能使李介生从几十万敌军的层层包围中顺利穿插出去,党中央采取了极其严格的保密措施。

    李介生的出走,只有极少数核心领导人知道。李介生本人也未把出走的原因告诉任何人。

    他只是在临行前委托当时任中央纵队秘书长的刘英,将随身携带的机要文件交给组织处理。

    把一条蚊帐留给好友张闻天,其他行李衣服托刘英转给他的亲属。

    此时此刻,李介生的心情是复杂的。与战友们分开,他确实舍不得。

    大家自从离开江西,患难与共、一路拼杀血战到现在,一道跨过了多少山、涉过了多少河?已经记不清了,而今却要在千里之外的川西告别了!

    李介生抑制住个人内心的情感,毅然脱下军装,换上了一套当地老百姓的衣服。

    如果说长征中时刻有生命危险的话,李介生接受这一使命,其凶险程度丝毫也不比长征逊色。

    单就离开四川来说就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在四川,李介生人地生疏,又满口上海话,很容易被人辨认出来。

    而此时,蒋介石正坐镇四川成都指挥“围剿”红军,四川境内军警特务遍地皆是,稍有不慎即可能落入敌人之手。

    为了确保李介生的安全,在四川天全的灵关殿,党组织特地安排了熟悉四川情况又机智勇敢的当地地下党员席懋昭(公开身份是天全县灵关村小学校长)护送他出川。

    同时,还为他安全出川做了一项特殊的安排。

    那天细雨濛濛,天色昏暗。李介生和席懋昭化装后离开长征队伍,最后一次回头看看身后部队的宿营地,准备绕道荥经县,经雅安奔成都、重庆。

    为了避开追击红军的敌人,他们由小道向荥经县进发。

    没走多久,从后面跑上来一个人,只见他浑身是泥,慌慌张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原来,这是组织为了确保李介生的安全,事先做出的一个安排。

    此人原是荥经的一个地主,当时任国民党天全县教育局局长,在准备逃往荥经时被红军抓获。

    中央决定派李介生去上海后,认为可以利用这个教育局长帮李介生他们安全经过荥经。

    于是,红军便把他押往灵关殿,待李介生与席懋昭离开灵关殿后,有意让他逃跑。

    见这个教育局长已赶上前来,席懋昭就主动与他搭话,说他和李介生是为了躲避红军而逃的,这个教育局长信以为真,便讲了自己的实情。

    于是他们三人“决定”结伴同行去荥经。

    从灵关殿至荥经,全是山路,他们翻山越岭,多次避开了敌人的追击部队。

    这个教育局长同这一路上的民团很熟,因此,有他同行,所到之处,民团都很客客气气地放行。

    第二天,他们便顺利到达荥经。

    到达荥经后,这位教育局长把李介生和席懋昭视为“患难之交”,一定要盛情款待他们,并邀请他们在自己家里住上一夜。

    李介生和席懋昭怕不承“情”引起怀疑,同时也为了稍事休息,了解一下情况,便应下了这个“顺水人情”。

    这个教育局长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款待的是共产党中央的政治局常委。

    一天,李介生和席懋昭翻过一个陡坡来到坪中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刚到街口就见那边呼啦啦一队队国民党士兵迎面跑了过来。

    席懋昭不禁心头一紧,看了身边的李介生一眼。李介生微一皱眉,决断地低声说:“继续走,今晚咱们就住这儿!”

    席懋昭乍一听,有些吃惊,但很快就明白了李介生的意图。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他不禁深深为李介生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沉着果敢所折服,三步并作两步赶上了李介生。

    进了镇中找一客栈安顿好,然后到附近找一个茶馆坐下,边喝茶边打听。原来是追击红军西去的一股川军。

    第二天,敌人开走,李介生和席懋昭也继续朝相反的方向迈开了步伐。

    之后,李介生化装成江浙商人。他对商人这个行当比较熟悉,满口行话,加上他有着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外人很难看出他的真实身份。

    席懋昭是本地人,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人又非常机智,因此,他们二人很快顺利地通过了雅安,几天后,又平安地到达了成都。

    成都,富饶的川西坝子上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眼下却是蒋介石指挥各路军队“围剿”正穿梭于川西大山之中的红军的大本营。

    往日平和、宁静的气氛代之以一片白色恐怖,警察特务遍布大街小巷,囚车不时呼啸着穿城而过。

    当时坐镇成都的蒋介石怎么也想不到,他曾多次通缉的共产党要人李介生会来到自己的眼皮底下。

    在成都,李介生拿着刘伯承的一封亲笔信,来到了刘伯承的好友、美丰银行董事胡公著家里。

    胡公著十分惊奇,他一方面对李介生的勇气感到佩服,同时也为李介生的安全感到担忧。

    他告诉李介生,这里风声甚紧,不宜久留。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李介生曾为中共特科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