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37章 游击司令谭余保①
    主力红军长征后,整个湘赣省苏区只留下5个独立团约3000余人,装备也很落后。

    国民党当局趁主力红军撤退之机,纠集5个师的兵力,对湘赣苏区构成包围之势,妄图一口吞掉湘赣红军。

    陈洪时、谭余保率部跳出重围,进入安福县境的武功山区。

    但是,敌人一直穷追不舍,采用“分进合击”和“篦梳”战术,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1935年2月,彭辉明在武功山双园坪战斗中牺牲。几个月下来,部队减员甚多,只剩下800余人,仅有的一部电台也已损坏,湘赣省与红六军团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

    就在红军游击队处处受挫的生死存亡关头,省委书记陈洪时却叛变投敌了。

    从湘南边界回来的谭余保听到这个消息后惊呆了,半晌,才咬着牙根骂了一句:“娘那么皮,真是可耻!”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湘赣省的“三巨头”就剩下谭余保一个人了。

    在国民党报纸“武功山共匪基本剿清”的叫嚣声中,谭余保带着身边的几个干部战士,跳出重围,神不知鬼不觉进入莲花县的棋盘山区。

    他们分散行动,四处联络,寻找失散的同志。

    几经辗转,很快就找到了独立五团团长曾开福、茶攸莲中心县委书记吴金莲、三团政委刘培善和莲安萍中心县委书记朱水生等100余人。

    7月下旬,谭余保在棋盘山丝瓜塘召开了有40余人参加的湘赣省干部紧急会议。

    会上批判了陈洪时等人叛变投敌的可耻行径,分析了当前的斗争形势,总结了经验教训,统一了思想认识。

    会议制定了“保存实力,稳步发展,以待时机”的战略方针,并研究了行动方案和工作任务。

    面对极其险恶的斗争局面,谭余保挺身而出,勇挑重任,擎起了湘赣边革命斗争的大旗。

    在这次会上,撤销了原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组成了以谭余保为书记、曾开福为副书记,刘培善、段焕竞、王用济、谭汤池、颜福华为常委的湘赣临时省委。

    同时还成立了湘赣军政委员会游击司令部,谭余保任主席,曾开福任司令员(曾开福叛变后,谭余保兼司令)。

    棋盘山会议,是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的转折点。虽然整个游击队只剩200余人,但通过开展反动摇、反叛变的斗争,革命信念更加坚定了,战斗力也更加强了。

    为了保存实力、稳步发展,谭余保将原游击队建制改编成3个大队和1个教导队,坚持以武功山为依托,相邻地区为回旋余地,采用隐蔽分散,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斗争。

    谭余保幽默地解释说:“敌人来得多,我在茅山坐,敌人来得少,我就跟他搞,以后打仗就这种打法。”

    湘赣省委和湘赣游击队,在谭余保的领导下,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安宜萍、茶攸莲几个中心县委也恢复了党的组织。

    游击队经过整编,更加灵活机动,在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他们在群众的支持下,声东击西,昼伏夜击,摧毁车田、南庙、严台等国民党守军的碉堡11个,打垮吉安县油田区一个保安中队,杀了永新县浬田区长漆伯昂,在安福县洲湖镇击毙了下乡巡视“剿匪”的国民党县长朱孟珍,震惊了国民党当局。

    《江西民国日报》描述说:“千余共匪,袭击安福,县长殉难……”

    出人意料,疾恶如仇的谭余保和“肥羊”成了朋友

    1935年下半年,湘赣边游击队发展到近300人。时入冬季,游击队的给养成了大问题。

    谭余保和几位领导商量,决定去茶陵老家吊一只“肥羊”。

    这只“肥羊”名叫周季勋,茶陵八团乡人,15岁就考中了秀才。

    此人仪表不俗,口才很好,为人耿直,血气方刚,在地方反贪官、赶县长的行动中敢说敢为,连湖南都督谭延闿都很欣赏他,还任命他为茶陵县税政局长。

    但是,周季勋并不迷恋官场,不久就弃政从商,后又在家乡开办钨矿、铁厂和电灯公司,成了茶陵的首富。

    大革命时期,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当上了茶陵县挨户团团长,专门与共产党和红军作对,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成了他的政敌。

    较量了好一阵子,他觉得这些造反不怕死的谭余保们不好对付,就辞去了挨户团长职务,躲进了长沙城。

    前些日子,江西、湖南一些报纸相继登出了“湘东赣西残匪剿除已尽,湘赣边境安宁”的报道,因而一些外逃的土豪劣绅陆续回乡。

    谭余保分析,周季勋在家乡有那么多的产业,又临近春节,他一定会回来看看的,于是派出侦察员谭冬崽前往侦察。

    果然不出所料,周季勋回老家过年了。

    不过他极少露面,带着野老婆梁凤娇住在龙头铁厂。

    这龙头铁厂地处湘赣交界的山区,离武功山不远,附近又没有多少人烟,有利于游击队活动。

    谭余保接到情报,立即派出副司令曾开福带领一班人马前去袭击,并反复交待,一定要捉活的。

    半夜过后,游击队员在谭冬崽等人的接应下,进入厂内,解决了卫队武装,冲进小洋楼,把正在温柔乡中腾云驾雾的周季勋赤条条地从热被窝里拖了出来。

    曾开福命人把周季勋用被子裹着,绑在一把竹睡椅上,神不知鬼不觉把他抬上了武功山。

    此次出击,兵不血刃,吊到一只“肥羊”。当肃反委员颜福华对周季勋进行审讯时,周季勋却不配合:

    “要杀就杀,何必多言,落到了你们土匪手里,不可能有命回去。”

    人称“红色煞星”的谭余保,此时却显现出少有的耐心,他亲自为周季勋松绑,并说:

    “周先生,久仰了,你放心,我们绝不会杀你,借此机会还要与你交朋友呢。”

    谭余保把周季勋单独引进寮棚,谈了一些“贵我”之间的政见后,说道:“今天请你来,是想请先生给我们帮帮忙。”

    “好说,只要在下能办到的,一定尽力。”

    “我们要借大洋一万块。不,是借一万块大洋的东西。”谭余保说。

    周季勋听到这个数字,心里发颤,但又不敢讨价还价,只好硬撑说:“鄙人全力相助,但你得让我回去筹措呀。”

    “对不起,那还得委屈你几天,你写信回去叫家人筹措,你交货,我放人,决不食言。”

    周季勋按照谭余保的吩咐,给在茶陵县政府当官的大儿子周灿先写了一封信,叫他赶快筹办短枪100支,子弹1万发,还有食盐、西药、电池、绒衣、跑鞋、油布等物品如期送上山来,以赎老父性命。

    周季勋被“吊羊”,一家人心急如焚。如今接到父亲书信,看到了生还希望,自然加紧筹办。

    他们按照游击队规定的办法,把一批批物资送到了莲花、安福交界处的秘密山头。

    但是,枪枝弹药还没有着落,周灿先只好亲赴江西上饶,向岳父尹耀南求援。

    尹耀南是国民党中将军长,时驻防上饶。

    面对此事,尹耀南也颇感棘手。但是,亲家蒙难,情势危急,不好坐视不管。思索之际,只好请驻长沙的六十二师师长陶广想办法。

    他在信中说:“为湘赣边界剿匪,速通融马牌、枪牌短枪各50支,子弹1万发,另日由我军调拨归还。”

    陶广接到书信,同样感到为难。虽说是剿匪之用,私下调拨枪支弹药乃违犯军令,弄不好有杀头之祸。但是,尹军长是自己的老上司,如今自已当了师长,也是蒙他提携。知恩不报,是为人乎?

    正犹豫之际,周灿先赶忙塞过几根金条说:“区区薄礼,不成敬意,来日还当重谢!”

    第二天,周灿先成了全身戎装的少校军官,带着司机和卫兵,将一批贴着“剿匪物资”的木箱从长沙运到了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