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67章 死亡世界③
    彭德怀率领的3军团是垫后的,准备的干粮少,能吃的野菜之类早被前边的部队吃光了。

    部队要断炊了,他只好将饲养员叫来问:“还有几匹牲口?”

    老饲养员回答:“连军团长那匹黑骡子在内,有6匹。”

    彭德怀下令:“全部杀掉。”

    老饲养员坚决不肯杀大黑骡子。

    彭德怀说:“我也舍不得,现在连野菜都没得吃,只有杀了牲口,才能出草地。只要人在,牲口,敌人会送来的。”

    这样,把牲口杀了,他们军团部只留一点杂碎,肉全部分给各连队了。就是这点肉,救活了许多红军战士。

    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

    死亡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须向导,顺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

    红1军团过草地是左翼前卫,在快走出草地的前一天,聂荣臻给作后卫的红3军团彭德怀发去电报,一方面将沿途经过情形和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另一方面请他们协助掩埋前面牺牲的同志。

    后来,随3军团行动的周恩来回电说:据3军团收容及沿途掩埋烈士尸体统计,1军团掉队落伍与牺牲的在400人以上。

    红军右路军过草地最多的用了7天,最少的用了5天。

    第一天3军团政治部由毛儿盖出发,走了60多里路,天快黑时,抵达一个无名草地上宿营。

    这里一所房子也没有,只有一些低矮的小树,袁国平及向仲华等就搭了一个帐篷。

    第三天过葛丘河。第四天是在沼泽地内行走,不仅天气变化无常,而且地面完全是水草,要选择在草堆上走,如不小心,掉入沼泽坑内则越陷越深。

    有的同志就这样永远出不来了,不少骡马也因陷入沼泽坑内拔不出来。

    红军过草地,很有必要讲讲女红军的四宗宝。

    第一是脸盆--长征途中,女红军为了减轻负重,逐渐扔掉一些东西,但破旧不堪的脸盆总是舍不得扔。因为脸盆既可用来洗脸、洗脚,又可用来煮饭煮菜;既可戴在头上遮挡风雨,又可以反扣在湿草地上当凳子;脸盆还是交通工具,坐在上面,往坡下滑去,省力又省时。

    其次是棍子--晚上宿营时,可以用它来搭帐篷;用两根树枝绑在棍子上,上面搭块布,就是一把大雨伞。

    草地行军时,用它当扁担,可以挑着东西走路;用它当拐杖,可以试探道路的虚实和水坑的深浅,如有人不小心陷进泥潭,还可以用它把人拉上来。

    第三是牛皮-不到断粮时,战士们是舍不得吃牛皮的。

    草地断粮时,女战士们就把随身带的牛皮制品切成小块,和着野菜一起煮着吃。

    牛皮还是很好的御寒物,挡风雨、暖身体,还可用它来做鞋子、带子、挂包等。自制的“皮鞋”走起路来,比光脚好多了。

    第四是铁针--有了“铁针”,女战士就可以用灵巧的手缝补战士们的衣服、鞋袜,以抵御草地的严寒.铁针成为女战士随身携带,小心保护的珍品。为了保护好“铁针”,女战士们还专门开会规定,谁丢失或弄断了“铁针”,就要受处分。

    长征中一向为中央红军打先锋的红四团,接着为过草地开路。

    临行前,毛主席向团政委杨成武布置任务,突然发现他还没有吃饭,便把自己的晚饭———六个鸡蛋大小的青稞面馒头交给了饥肠辘辘的杨成武。

    杨成武说,当时每人只有固定的一份口粮,他不忍心吃主席的饭,却又无法推辞,便只吃了两个小馒头。

    毛主席指示杨成武:“红四团担任先锋团,必须从茫茫的草地上走出一条北上的行军路线来。”

    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后,王开湘和杨成武觉得十分光荣。他们决定由二营(营长张仁初)担任团的前卫营。

    8月21日清晨,红四团率先进入松潘大草地。他们事先请了一名60多岁的藏族向导带路。

    藏族向导说:“要挑最密的草根走,一个跟着一个。我就这样走,走了几天几夜才走出草地。草地里的水是淤黑的,喝了肚子会发胀。如果脚被划破了,伤口被水一泡就会溃烂。”

    为此,红四团制定了一条严格的纪律,要求指战员们一个一个地传下去:“除了河水和雨水,不准喝也不准用草窝里的水。

    1935年9月4日,周恩来曾致电一军团林彪、聂荣臻称:“据三军团收容及掩埋死尸统计,一军团掉队、落伍与牺牲的在四百以上。”

    那些消失在沼泽中的人,显然还不在上述统计中。

    红一方面军1935年6月过草地之前统计共有近2万人,过草地之后剩下1.3万人(其中在左路军的五军、三十二军5000人,中央纵队和一、三军8000余人),损失6207人。

    红二方面军1936年7月过草地之前有1.6万人(原二、六军团1.4万人,又补充了红三十二军2000多人),走出草地时为1.3万人(10月间三大主力会师时为1.1万人),过草地损失约3092人。

    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损失最大,仅以第三次过草地统计即损失近7000人。如果加上第一、二次过草地损失的人数,估计损失数翻一倍还要多。

    周恩来在过草地时,由于连续发高烧,五六天都没有吃东西,身体非常虚弱。

    他随彭德怀率领的三军团殿后。

    彭德怀向参谋长肖劲光交待:你具体负责,组织担架队,实在不行,宁可把装备丢掉一些,也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

    肖劲光将带不走的迫击炮埋掉,担架队变成几个组,轮流抬着周恩来穿越草地。

    干部团团长陈赓自告奋勇当队长,同战士们一起抬担架。还有兵站部部长杨立三也要抬担架。杨立三抬着很累,但仍坚持把周恩来抬出了草地。

    毛主席是跟着右路军左翼的一军团后面过草地的。部队离开毛儿盖以后,向北行走40里就进入了草地。

    草地的情景,令人怵目惊心,举目望去,是茫茫无边的草原,在草丛上面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很难辨别方向。

    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水呈淤黑色,散发着腐臭的气味。

    在这广阔无边的千里沼泽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

    红军指战员们踩着草墩一步一步地探索前进。越是往草地中心走,困难就越严重。时风时雨,忽而漫天大雪,忽而冰雹骤下。衣服被雨雪打湿了,只能靠体温暖干。

    夜晚露营时,更是寒冷难忍,大家只得挤在一起,背靠背取暖。草地里没有清水,只能喝带草味的苦水。

    经过几天的行军后,粮食吃光了,战士们只好沿路找野菜充饥,有时甚至嚼草根,吃牛皮。

    但是,红军个个都是英雄汉,他们忍受着寒冷、饥饿的折磨,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坚持每天按计划的路程前进。

    经过七天的艰苦努力,右路军在毛主席领导下,战胜了严寒饥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气候变化异常的茫茫草地,于8月27日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

    左路军也同时到达阿坝地区。

    两天后右路军发起包座战斗,歼灭了企图堵截红军的胡宗南部第49师,攻占了包座,打开了通向陕西、甘肃的大门,为实现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