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70章 长征中的女红军③
    在红军长征千山万水的跋涉中,有一支特殊的力量——女红军。

    尽管她们的数量在长征红军的总数中很少,尽管她们的故事在多年后才被拭去历史尘埃,缓慢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但其魅力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褪。

    她们的故事,就像沙中淘金那样,洗去铅华之后,惟留夺目光彩。

    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大批妇女投入革命。

    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和川陕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从川陕省委机关和众多报名的优秀妇女中挑选出400多人,在四川省通江县组建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

    该营下辖4个连。第一任营长陶万荣,政治委员曾广澜,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直接领导妇女独立营的工作。

    从此,红军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诞生了。

    妇女独立营成立不久便在通江县鹰龙山打了一个大胜仗,消灭川军田颂尧一个团,受到了总部首长的嘉奖。

    同期,邻近的苍溪县建立了妇女独立连,长赤县建立了妇女独立营,1934年2月,广元县妇女独立营也在旺苍坝(今广元市旺苍县)成立。

    根据敌我斗争的形势需要,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川陕苏维埃政府制定了《川陕甘计划》,要求:“各县组织一支女侦察队侦察敌情,破坏敌人后方,组织看护队、慰问队、洗衣队、妇女参加运输队,担架队,在敌人后方办招待所,男子在前方打仗,女将在后方煮饭送饭,站岗放哨。”

    方面军总部以及川陕苏区46个党政区机关从通江县南移旺苍坝后,将广元县妇女独立营与长赤县妇女独立营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2团。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迎接中央红军入川共同北上抗日,把从苏区各地撤到旺苍来的妇女工作人员集中起来,连同原来的两个妇女独立团共2000多人,在旺苍县王庙街整编为妇女独立师。

    妇女独立师由方面军总指挥部直接领导,师长张琴秋,政委曾广澜。

    独立师下辖两个团,第1团张琴秋任团长兼政委,该团战斗力较强,为总指挥部机动团,驻旺苍坝、张家湾、黄洋场一带。

    第2团曾广澜任团长,刘伯新任副团长,吴朝祥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该团主要任务是保卫机关、红军医院、仓库、运送弹药、转送伤员等,驻百丈关、庙二湾一带。

    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中多是近代追求男女平等最为激进的先锋,她们是永恒的英雄。

    妇女独立师人数之多、坚持时间之长,经历战斗之多,走过道路之曲折,在妇女运动史上是罕见的。

    抗战前夕,我军决定不再建立妇女部队,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便成为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妇女武装。

    经过长征,妇女独立师人员有比较大的减少。1936年,妇女独立师整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同年10月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最终折戟祁连山。

    妇女独立师随主力部队撤离川陕苏区,西渡嘉陵江。在转战中分散到各部队,翻雪山,过草地,西进北上。

    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又重新组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总计1300多人。

    打仗时,她们不仅要像男人一样作战杀敌,还要承担红军长征途中的后勤工作,比如打扫战场、收缴武器、抬担架、修工事、运粮食弹药、照顾伤员、做饭,甚至帮部队打毛衣和编草鞋。

    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精力上,妇女们往往比男性付出得更多。

    1933年,川军一个团从小路包抄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并到达了医院附近。形势非常危急。

    妇女独立师长张琴秋身边只有地方武装妇女赤卫营500人,她根据高山峡谷地形安排一个口袋阵,待敌军进入突然两头卡住。

    乘敌混乱之际张琴秋率领妇女赤卫营冲下,敌人以为来的是神兵天将,一下子乱了阵脚。

    张琴秋指挥赤卫营猛冲猛打,硬是将川军一个团缴械,活捉敌团长,令全川大为震动。

    腊子口是甘南门户,地势险峻。女红军和500多名病伤员被敌人堵在峡谷之中,一个连的女红军身背大刀,手握步枪在突围中向敌人发起进攻。

    断后的一个排女红军与100多个敌人展开肉搏,刺刀下寒光闪烁,鲜血直涌。血战之后,红军伤员通过了腊子口,女战士们却牺牲了70多人。

    走出腊子口那天,雨下的很大,草地上到处是渗出的水,没法睡觉。

    疲惫的张琴秋找了一块石头迷迷糊糊睡到天亮,醒来一看,她枕着的竟然是一个死人头。

    大小金川一战,十几名女红军被敌人三面包围,弹尽粮绝。女班长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敌人,带领全体女兵集体跳河自尽。

    有的女红军甚至连个名子也没有,无法找到她们的祖藉和出生的地方。

    李开英,红四方面军到达家乡时已经三十多岁的她报名加入了红军。由于苦大仇深,工作中特别积极,很快成为一名英勇的红军干部。

    长征路上,她在总供给部妇女工兵营二连任政治指导员。围攻岷县县城的时候,在炊事班当班长的丈夫给二郎山阵地部队送饭时身负重伤被敌人俘获后活埋。

    儿子也在战斗中牺牲,虽同在长征路上,她却不知丈夫和儿子已经战死的消息。

    随妇女团渡过黄河后,李开英参加了比长征更为艰苦的西征作战。在一次战斗中,她与众多姐妹一起成为马家军俘虏。

    在押解途中,李开英趁敌人要她们背冰块化水做饭之机逃跑。她和战友何福祥,李文英三人一边乞讨一边赶路。

    途中,因向牧羊老汉问路被护羊狗咬伤。她怕连累二位战友,借口支开二人吞下大量烟土自尽而死。

    1936年陕北会师之后,一部分妇女独立师的成员被编入西路军,她们大部分在河西走廊和祁连雪山的战斗中牺牲。被俘的红军女战士,或受尽凌辱或被打入大牢。

    巴山女红军,忍辱负重流血牺牲,她们写下了中国乃至世界妇女运动史上最辉煌、最悲壮的一页。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许多女红军牺牲在战斗中,倒在行军路上。

    有幸走完长征、最终见证了新中国诞生的人,也或因长期劳累、营养不良,导致终生不育;或因行军不便,不得已将战火中诞生的至亲骨肉遗弃,一辈子生活在思念和愧疚当中。

    然而,经年以后,沉淀在这些女红军记忆深处的,除了艰难和困苦,更多的是那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这支女红军部队,是中国人民军队史上第一支大规模的正规女兵部队,她在中国革命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