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71章 巾帼英雄①
    在甘肃省临泽县东郊大少河南岸,矗立着西路军烈士陵园。

    烈士纪念碑的正面是徐向前元帅书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题字。

    碑背面的碑文记载了烈士的英勇壮举——“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部及所属五军、九军、三十军万余人进入临泽县境内遭国民党马步芳部队围截,在蓼泉、倪家营、西柳沟、梨园口等地浴血奋战七十余天,数千烈士壮烈牺牲。为缅怀英烈、慰藉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代,特树此碑。”

    在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西路军在临泽的战斗史和烈士们的遗物——枪管、大刀、马尾手榴弹、子弹、饭桶、饭罐、照片。

    一幅幅大型的画面,一张张史迹般的文字,展现出西路军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壮战斗场面和艰难的战斗历程。

    中国西北版图上,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它南倚祁连山,北临戈壁沙漠,这就是位于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

    1936年冬到1937年春天,一支两万一千八百人的精锐部队就在这条走廊中间穿行。

    短短五个月之内,这支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只存活四百余人。

    在这支部队里,有一支中国红军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女性军人建制部队,这就是由1300多名女战士组成的妇女先锋团。

    当年,她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

    这是红军史上最悲惨的一支军队,是由于中央战略指导错误酿成的屈辱,是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

    它同时还成为我党历史上尘封了半个世纪无人敢涉足的一个禁区。

    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她们不仅缺少武器弹药,还缺衣少粮,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保证。

    她们没有后勤保障,可怜女战士来月经的时候,没有任何东西可用,只能用沙子来垫。

    妇女抗日先锋团的前身是川陕根据地赫赫有名的妇女独立师,但是在长征路上,这支部队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一个师缩成了一个团。

    不过尽管如此,西路军组建的时候,她还是西路军的一支主力,是西路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对这支队伍我们所知甚少。这不仅是因为西路军最后以惨烈的失败而告终,还是因为女子独立团,或者被打散了,或者很多人牺牲了,或者很多人流落在河西走廊了。

    一句话,人们已经很难知道她们当时所遭受的苦难了。

    这支由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特派员曾广澜领导的队伍,是红军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规模妇女武装,全团辖3个营9个连。

    她们中很多人曾随红四方面军翻雪山过草地,在长征路上征战,在死亡边缘徘徊过。

    她们在西征的最后关头,担任了执行中央军委命令、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任务,几乎凭借血肉之躯引开了敌人。

    她们失败后,又在马匪的淫威下抗争,九死一生,身陷绝境,苦苦寻觅着中央和红军。

    而他们的遭遇也比普通的西路军男战士要苦难得多。

    今天,我们从不多的史料中苦苦寻觅,才渐渐知道了她们当时也像男红军一样英姿勃发、叱咤风云!

    西路军西渡黄河后,妇女抗日先锋团首战吴家山,接着取得一条山大捷,接着又取得坚守永昌城、攻克高台、山丹城的伟大胜利。

    尤其是高台守卫战,何其壮烈!

    1937年1月20日,马家军向高台县城发动进攻,妇女团第3营与坚守高台的第5军的将士们并肩战斗。

    当敌人攻上城头时,男女战士都投入肉搏战,3营的女战士大部分在血战中牺牲。

    在临泽一战中,妇女团损失近400人。在梨园口战斗中,她们又有40余人牺牲。在掩护总部向石窝山转移时,妇女团勇敢完成了阻击任务。

    在祁连山打游击时,妇女团与敌相遇,女战士们经过生死拼杀,只突围出去200余人。

    但就是这200来人,被饥饿和寒冷逼迫着。她们在牛毛山附近燃火取暖时,被敌人发现,不幸全部被捕。

    在接连不断的战斗中,妇女团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特派员曾广澜、政治部主任华全双等相继被捕。这支转战川陕甘、屡立奇功的巾帼之旅,从此消逝了。

    西路军这次的失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史上少有的几次大失败之一。

    据有关资料统计,红军西路军出征时总人数约21800余人。

    其中,战死者约7000余人,包抬团以上干部143人,军、师以上干部20多人;被俘后遭残酷杀害者约5600人;被营救返回延安者约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约4500人。

    敌人对西路军的残害是相当严重的,尤其是马步芳杀害了西路军被俘虏的战士,仅在张掖,就有3200人之多。

    敌人杀人的手法凶残绝顶、灭绝人性,有活埋、枪杀、火烧、扒心、取胆、割舌等等等等。

    女红军的遭遇就更悲惨了,被俘的西路军女战士,遭受了非人折磨,有的被残害致死,有的饱受凌辱,有的流落他乡,能够回到延安的是极少数。

    马家军对被俘幸存下了的女红军战士进行惨无人道的迫害,大多被集体轮奸,然后分给部下做妻妾丫环,甚至转卖多处。

    被俘女红军主要被集中在西宁新剧团“中山医院”和羊毛工厂。

    在羊毛工厂的人,白天做苦力撕羊毛,撕不好就挨鞭打,年岁较大的女战士随时都被工头拉去奸污。

    一位幸存的红军女战士不愿意去回忆这段给她带来无限痛苦的历史。

    她的战友,有的战死河西;有的被俘后被马步青赏赐给部下;有的被蹂躏而死。能够活下来,老人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

    很多女战士从俘虏营逃出来,隐姓埋名沿途要饭、做工、放羊,只有个别人侥幸回到大部队或是家乡。不少人永远留落在了大西北。

    1938年初,周恩来就提出在兰州设立办事处,以营救西路军的被俘人员,收容失散同志。

    国民政府迫于团结抗日的形势,同意红军在兰州南滩街54号前院,设立一个半公开的机构,进行对外联络和营救西路军人员的工作。

    据甘肃省妇联1984年的调查统计,甘肃省散落民间的女红军还有231人,其中多数为原西路军女战士;青海各地散落民间的女红军,还有136人,全部是原西路军女战士。

    散落在河西走廊的老红军战士,他们是飘落在这里的种子,将近有半个世纪不为人所知,或者因为各种政治的原因,不为人所宣传。

    但他们仍然是共和国胜利丰碑底座的基石。

    西路军是一支充满死士精神的征战部队,是中国近现代军史上很难再被复制的一支队伍。

    他们的这段历史是悲壮的,悲壮历史中间最悲壮的音符就是这一千多名女红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