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77章 两广事变③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中国的政治形势也十分复杂。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借机“蚕食”各地方实力派,引起各地方实力派的强烈反弹。

    1936年6月,广东陈济棠和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等在广州召开会议,发表通电,并成立军事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军,宣布北上抗日反蒋。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其北上抗日的要求,并派共产党员与之联系订立抗日救国协定问题。

    同时,中共提出和平解决两广事变,以利抗日救国的建议,得到了很多党派和民主人士响应。

    6月初,两广事变的发动者联合出兵湖南。

    然而在蒋介石的收买下,9月,陈济棠因部下倒戈下台;李宗仁、白崇禧停止行动,两广事变结束。

    那么,这个事件本身有些什么玄机呢?它与本年在西安发生的“双十二事变”有些什么联系呢?

    李宗仁于5月20日飞抵广州,与陈济棠商议两广联合行动。两广方面为抗日反蒋着手军事部署。

    白崇禧与陆军少将、高级参谋刘斐到粤桂边境视察地形,并拟定出作战计划:

    对福建和贵州方面采取守势;对江西、湖南方面采取攻势;粤军主力集中在全州、桂林地区,准备进攻湖南,并在粤桂两省与各邻省的边境地区构筑防御工事。

    两广方面的兵力如下:陈济棠的第一集团军,原有三个军,军长余汉谋、陈济棠、李扬敬,副军长李振球、张达、黄廷祯。

    每军三个师,师长是莫希德、叶肇、邓龙光、巫剑虹、李振良、李汉魂、黄质文、张瑞贵等。

    另外有一个独立师,师长黄任寰;一个教导师,师长缪培南;一个独立旅,旅长陈章;一个警卫旅,旅长陈汉光;四个警卫团及财政厅的两个特务营。

    事变时,又以原来的独立师和教导师为骨干,扩编为四、五两个军,以黄任寰、缪培南为军长。

    粤军共有七十个团,共计二十万左右的兵力。

    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有两个军,第七军军长廖磊,第十军军长夏威。

    临时又扩编两个军(包括十九路军的翁照垣师)。另外有作战能力的广西民团九十九个大队,共计约有十多万兵力。

    两广兵力总计,陆军有三十万人以上,空军有广东六个中队,司令黄光锐;广西三个中队,司令林伟成;海军有广东江防舰艇数十艘,司令张之英。

    除此之外,陈济棠等还积极联络日本,作为外援。日本给他们提供步枪、平射炮及机关枪,继运到军械零件,又运到两批飞机共60架,随来两批飞行员共60余人。随后又来了日本军事顾问100余人,当时分住广州西堤各大酒店。

    他们分赴东江及北江视察工事,还有二三十人视察天河机场。

    当时,机场人员不知底细,误为日本人来接收飞机场,不禁哗然,引起一场虚惊。

    在起兵前的会议上,陈维周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自己与日本驻粤领事接洽情况,并说两广方面的策略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已取得日本军方谅解,愿意支持两广的行动。

    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以中国国民党西南执行部的名义,于5月27日发出“反对日本增兵华北”的通电,打响“两广事变”的信号。

    6月1日,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命令第一、四集团军北上抗日。

    吁请南京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领导抗日,通过了给南京中央的呈文,并于次日以同样内容通电全国(即“冬电”)。

    宣称“日本侵我愈亟,一面作大规模走私,一面增兵平、津,经济侵略、武力侵略同时迈进。瞻念前途,殷忧曷极!属部、属会等以为今日已届生死关头,惟抵抗足以图存,除全国一致奋起与敌作殊死战外,则民族别无出路……国家之土地,先民所遗留,亦民族所托命,举以资敌,宁异自杀!属部、属会以为黄河以北,寸土不容予人。切冀中枢毅然决然,从事抗战,用以致诚,吁钧府钧部领导全国,矢抵抗之决心,争最后之一着……时危势急,敝部等认为非立即对日抗战,国家必无以求生……乞一致主张,即行督促中枢,领导全国从事抗日”。

    同时,派出代表分赴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联络,欢迎全国要求抗日反蒋的党派、团体及有关人士南下,共商抗日反蒋大计。

    6月4日,陈济棠、李宗仁领衔率两广将领数十人率先发出“支电”,拥护“冬电”,表示要率部北上抗日,“为国家雪频年屈辱之耻,为民族争一线生存之机”。

    广州市各团体在大东路省参议会礼堂开会,发起向西南当局请‘愿“出兵抗日,以救危亡”。

    同日,陈济棠对广州《民国日报》记者发表谈话,谓:“今日我民族已届生死关头,非抗日必无出路。”

    “冬”、“支”两电发出后,粤桂大造舆论,四处张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反对内战,一致对外”“全国抗日势力联合起来”等标语,争取各团体群众的响应。

    西南两机构联席会议还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把两广部队改称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抗日救国军”(亦称“抗日救国西南联军”),由陈济棠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司令,李宗仁任副司令,开始向湖南进军。

    蒋介石对两广事件的发生虽甚为恼怒,但又故作镇静,未敢动用武力镇压。

    原因是:当时中央嫡系兵力正分散各地,在南方乘“追剿”红军长征之机,对川、黔、康、滇各省分兵驻防,以求军、民、财等的“统一”。

    在北方则分出一部兵力进入山西,又在洛阳、潼关一带驻重兵,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蒋介石能用于对付两广的兵力,不过十余万至二十万左右。

    蒋原拟集中力量催逼张、杨剿灭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工农红军,但两广事变使他不得不先着手解决两广问题。

    在军事上急令原驻贵州的薛岳部开往桂北边境,原驻福建的蒋鼎文移防粤东边境,令调甘丽初部集结衡阳;陈诚、卫立煌等部集中湘赣边境,伺机进攻两广。

    将空军集中于赣、湘两省基地,以一部分海军集中厦门,海空协同陆军作战。

    此时,蒋重申“攘外必须安内,统一方能御侮”,还通电全国,发起设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于南京,各省、直辖市设分会,县设支会,蒋任总会长,企图“以建设求统一”,笼络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