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98章 红二十八军②
    此时,高敬亭把他的志向、心血和精力,完全凝聚在新成立的红二十八军上。

    他一面千方百计继续扩充兵员,筹备给养,积蓄力量;一面抓紧时间进行思想整顿和军事训练。

    天上一颗流星,从西向东飞,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天鹅绒般的夜幕。

    东方发白了,凉亭坳四周山峰、树梢、屋顶在晨曦中露出面容了。接着,朝霞像孔雀开屏一样在东边一绺群山之上展开了。

    昨夜雪下得越大,今朝天晴了雪后的太阳就越灿烂。

    1935年2月4日,正是农历乙亥年大年初一,又是立春的节令。这天上午,雪后放晴,风静雪止,碧空万里,凉亭坳成了一片银色世界。

    汪胡氏宗祠大门早已打开。门上贴上了新对联:斧头劈开旧世界,镰刀创造新乾坤。

    这时又值春节,红旗、标语、会师的喜悦、建军的欢庆,使凉亭坳这个风雪中的小山村,平添了春节欢乐的气氛。

    凉亭坳这个僻静而美丽的山村,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村庄山头,红旗猎猎,迎风招展。

    为加强警戒,哨位放得很远,东至莺嘴石,西到狮子头,北至陈家岭,南到竽择尖。连坳头东侧那棵千年古枫上,也放上瞭望哨。

    一个红军战士,身披白布单,端着枪,站在一棵大树的杈上放着哨。

    上午九时左右,战士们拿着武器排队向红二十八军成立会场集中。

    会场是凉亭坳西侧边的山凹。满山凹的翠竹有不少被大雪压断了,但更多的翠竹却抖落积雪昂首挺立,显得郁郁葱葱。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竹园山冲。今天这个山冲被赋予了时代的音符,它不仅是红二十八军重建地,它还是大别山三年游击战争革命历史的舞台!

    红二十八军这个队伍在皖西南的凉亭坳开始展开身躯,开始第一次深呼吸。各支部队像模像样,按照自己的节律伸缩展开。

    仅仅一夜,来自皖西北和鄂东北的两支部队,还有皖西北地方部队,就编成班排连营团师军级部队。

    她们听从司令部作战参谋林维先的口令,动作快得像闪电,军容严整地按照新番号站成二四四团、手枪团和特务营三个方阵。

    整个山洼,一千余人排得非常整齐,好像徐向前红四方面军、徐海东红二十五军队伍中的老兵一样,他们准备英勇地击退任何敌人。

    上午十时左右,高敬亭向大家走来。在他的身后,跟着一个人。

    这个人十八九岁的年纪,中等身材,圆圆的脸,肩膀宽阔,身着灰布短袄,头戴列宁帽,两道剑眉下,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闪烁着乐观而又坚毅的光辉。

    他的臂膀和腿也很有力。浑身像有永远使不不完的劲。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

    这是红二十八军的二号人物,红八十二师政委方永乐。

    军部参谋林维先不禁朝方永乐多看了两眼。但凡经过战争的人对具有相同经历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只见方永乐向高敬亭点了点头,矫健地跳上队伍前一块临时搬来的大石块上,向大家讲话了:

    “同志们!皖西北的红二一八团和鄂东北独立团会师,再加上皖西北的地方部队,我们在大别山成立了新的红二十八军!“

    方永乐洪亮的声音,伴着一股热气,冲出来盖过了喧嚣、杂乱的人声,整个队伍顿时安静了下来。

    他那幽默的语言和那富于表情的手势,磁石般地一下就把大家吸引住了。

    只听方永乐接着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胜利啊!可是有些同志看不见这个胜利。他们讲,主力红军走了,我们这几个人怎么坚持?红二十八军的成立回答了这个问题。同志们都知道,在红四方面军走后,短短的时间内,鄂豫皖又诞生了红二十五军。现在红二十五军又走了,离开了鄂豫皖,但是党没有走,鄂豫皖省委没有走,高敬亭政委没有走,红军大部队还会回来的。为了取得鄂豫皖斗争的胜利,省委决定重新建立红二十八军。现在,请二十八军军政委高敬亭同志给我们做指示。“

    会场更加活跃了。在方永乐讲话时,高敬亭不时地望着激动的指战员们,他的目光里跳着快乐的火花,流露出真切的情意,显得庄严、崇敬。

    红军革命催熟了他和这些大别山人,他们成了英勇的红军战士。如果没有党和红军,如果没有革命战争,他们到现在都还在家种田放牛。

    在热烈的掌声中,高敬亭登上方永乐让出来的大石块上,迎着凛冽的寒风,向全体人员讲话。

    他平时严肃的面孔,今天却堆满了笑容,深邃的双眼,焕发出兴奋的光彩。

    他环视着大家,谈家常似的分析敌我斗争形势:“我要你们记住,中央、省委、红军还在!“

    他传达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对鄂豫皖红军坚持大别山斗争的指示信,分析了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后的革命形势,宣布了凉亭坳会议重建红二十八军的决定。

    凉亭坳会议,决定鄂豫皖一支军队的诞生,进而是一块苏区的命运,最终是中国革命一个战略区的命运。

    在皖西南的凉亭坳,红二十八军指战员顿时感到胸襟开阔起来,脚下的皖鄂山中小径虽然崎岖,却连着中国革命的大局。

    大家不知不觉地把高政委、方政委的话,深深地印在心坎上。

    在鄂豫皖苏区最黑暗的日子,在干部群众情绪低到极点、灰心丧气的时候,人们从高敬亭、方永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对革命那股不可抑制的激情与信心。

    是的,主力红军走了,省委走了,可是省委任命了高敬亭,高敬亭又组建了红二十八军。

    这不就像在漫漫冬夜里摸索着,突然感受到太阳的光芒和热力吗?

    自1927年黄麻起义点燃的大别山红军革命烈火,已经在大别山熊熊燃烧了七年。随着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现在留下的只是火种了。

    这是大别山多年红军革命的火种,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留下的火种。火种保留下来了,再次聚拢了,将会再次燃烧出熊熊的烈火!

    鄂豫皖红军革命的火焰,以新的力量燃烧起来。

    高敬亭、方永乐、罗成云、熊大海及全体将士,从创建鄂豫皖苏区初期暴动中走来,经历了红四方面军的高潮,现在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仍然保有着不可摧毁与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

    红二十八军继承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较多的“宝贵财富“,因而一出手就特别能战斗。

    没有优秀军官的部队,只是一盘散沙。

    刚成立的红二十八军,从红二十五军那儿继承了一批优秀军事干部。

    红二十五军在离开鄂豫皖前,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和八十二师三个师的六名师长和政委中,有五名被留在了红二十八军。

    他们分别是:红二十五军时期,原红二十八军军政委高敬亭;红二十五军时期的七十五师政委,现二十八军作战参谋林维先;红二十五军时期的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师长,现二十八军作战参谋丁少卿;红二十五军时期的七十五师师长,尚在鄂东北养伤的梁从学;红二十五军时期七十四师师长;还有不久前作战牺牲的八十二师师长周世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