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708章 特殊任务④
    1937年6月,福建长汀县古城镇的蜿蜒山道上,大摇大摆地走来一队士兵:

    前头是40多名穿着黄布军装的国民党军士兵,紧跟着的是40多名穿着灰布衣服的民团。

    一行人的目的地是青山铺的联保办事处。青山铺是公路旁的一个小村庄,地势险要,实乃咽喉之地。

    为了绞杀红军游击队,反动派在这里筑起高墙碉堡,又修了三座炮楼,有40多名团丁日常驻守。

    此地本是闽西苏区,红军长征后,当地活跃着三支小型游击队,并在年初会师整编为“汀瑞游击大队”。

    为了扩大胜利成果,游击队决定拔掉青山铺这个据点。

    只是游击大队全部人马只有八十多人,又没有重武器,而青山铺墙高沟深,又靠近公路,古城镇和县城的国民党军半小时内就能杀到。

    所以鉴于此种情况,游击大队领导人认为只可智取,不可强攻。

    那队国民党军正是游击队假扮的,他们用山中野果将白布染成黄色,做成粤军的军服(只有广东兵才穿黄衣服)。

    他们一半人扮做正规军,一半人扮做保安团,威风凛凛地出发了。

    来到青山铺,前方路口却有十几个挎着枪的人列队欢迎“国军”,他们一个个屏声息气,原来是从古城镇前来换防的团丁。

    狭路相逢,战士们不禁有些惴惴不安,假扮粤军团长的张明主动迎上前(他不是福建本地人,口音不会露馅),趾高气扬地问道:你们是哪部分的?

    团丁头目恭恭敬敬的答道:我们是前来换防的古城镇民团。

    张明装出一副不信的表情,厉声道:我要验枪!那头目嗫嚅着欲言又止,张明不容他开口,“啪”一个大耳光扇得他眼冒金星。

    敌军头目挨了打却不敢声张。而战士们一拥上前,在团丁们反应过来前将他们缴了械。

    紧接着,战士们冲进联保办事处,先照单全收挂在墙上的二十多支枪。

    因为白天守军大多去镇上喝酒赌钱了,剩下的也只好乖乖做了俘虏。

    红军将俘虏教育一番后释放,然后一把火将碉堡烧为白地(敢情这碉堡大部分是木质结构)。

    然后,战士们便唱着歌、扛着缴获的枪支弹药,喜气洋洋地返回了驻地。

    汀瑞游击队长期和组织失联,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大半年后,他们才知道国共合作了,于是全队改编为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1937年9月,抗日烽火已经燃遍中华大地。

    然而,正在浙西南苍茫大山中打游击的粟裕却浑然不知。

    当地并非信息闭塞之地,但国民党军封锁严密,侦察员们隐约听到些“红军被收编了”、“共产党投降了”的消息,这些来源渠道不明的信息让粟裕心情沉重。

    要想获得第一手的信息,还得去问国民党的官方机构。粟裕略一沉思,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几天后,龙游县溪口镇开来一支趾高气扬的国军,直往镇公所而来。

    镇长伛偻着腰、满脸堆笑地站在门口迎接。为首的军官厌烦地一挥手,生硬地说:我们原来在山区剿匪,现在接到上峰命令要去抗日,需要打电话给县长了解情况。

    镇长忙亲自拨通电话,将话筒递给军官。军官毫不客气地对县长吼道:听说红军投降了,我们还剿不剿匪了?

    县长耐心解释道:现在国共合作了,北方的红军都已经改编成八路军了,但是在南方……

    这些国军当然是游击队假扮的,他们得到确切的消息后,又搜集了几份报纸,便兴高采烈地回去报告了。

    粟裕得知后很兴奋:当年我们离开苏区,就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现在终于可以实现夙愿了!

    他立即致信国民党遂昌县政府,要求谈判。

    几天后,粟裕率部下山,开赴平阳。此时的他蓬头垢面,长长的头发又脏又乱,身上也是破破烂烂的,满身的虱子。

    1938年4月,粟裕来到皖南,加入新四军大家庭,并将在抗日战场上崭露头角。

    1937年10月,抗日烽火燃遍全国,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亦奉命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然而,在赣东北的弋阳磨盘山区,却有一支红军游击队坚决拒绝和国军“同流合污”,让上级组织也无可奈何。

    这支游击队的领导人杨文翰本是红军的一名宣传干部。

    1935年1月,方志敏、刘畴西等人率领的红十军团主力在国民党军残酷剿杀下,损失殆尽。

    留守弋阳磨盘山区的残部在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率领下打游击,又被敌军围攻,连关英本人也在突围时和部队失散,仅以身免。

    散落山中的战士仅剩三十几个人,其中“官”最大的宣传部长杨文翰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一把手。

    没想到杨文翰居然是个军事奇才,不打无准备之仗,专门袭击落单的国军小股部队,一次赔本买卖也没干过,人员迅速扩大到五百多人,甚至拥有一挺机枪。

    游击战争是非常艰苦的,杨文翰等人渴饮山泉、饥吃野菜,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窝棚,不时有冻饿的风险,也因此他和组织彻底失联,对山外的世界更是一无所知,自然也不知道抗战爆发、国共合作这些大事。

    1937年2月,当地国军派人向他喊话,请他下山谈合作,杨文翰将信将疑,只派了先头部队。

    没想到部队一下山,顿时伏兵四出,游击队白白折损了十几名战士。

    杨文翰气得七窍生烟,怒吼道:以后不管谁来都别信,除非红军大部队回来!

    到了9月份,由于中央决定将南方各省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于是皖赣特委派人来动员杨文翰下山,杨文翰哪里肯信,直接将来人杀了,后来又来了两拨同志,也被杀害。

    杨文翰继续袭击国民党军,让国民党当局怒不可遏,向我方交涉,指责杨文翰“昧于大义,不知幡然”,东南分局压力山大,只得请出一位大神:杨文翰的老上级关英。

    关英当年杀出重围后,因敌军追捕得紧,在玉山开油坊隐藏身份,直到抗战爆发后才找到组织重新归队。他自信满满地表示:杨文翰肯定听我的。

    关英到了山上,侃侃而谈“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杨文翰脸色大变,厉声道:我们打了十几年了,反动派杀害了我们多少同志,哪有什么合作的条件?

    不过,关英毕竟是老上级,杨文翰不便发作,于是请关英在山上盘桓几日。

    关英谢绝道:我还要回南昌报告任务呢。

    没想到杨文翰勃然大怒,指着关英怒吼道:叛徒!想骗我下山!

    原来,杨文翰侦知关英在上山前,曾经接受国民党区县政府邀请吃过饭,还发表过“抗日统一战线”的演讲,因此早就疑心关英是叛徒。

    关英也是个暴脾气,毫不客气地怒斥昔日部下:你这是无组织无纪律!

    杨文翰已被愤怒夺走了理智,他从关英身上搜到一枚金戒指和两百块钱,一口咬定这是国民党收买关英的证据(实际是组织给的路费),咆哮着下令将关英杀害。

    后来,杨文翰终于得了准信,国共合作是真的,新四军南昌办事处依然传话希望他下山抗日。

    但此时的他已经成了偏执狂,嚷嚷着“不见到红军大部队,绝不下山”。

    1938年底,江西国民党军见杨文翰始终为敌,于是调集近2万名大军围剿他的五百之众,杨文翰顽强得很,继续在大山里和国军周旋了四五年,但身边人越来越少,终于在1943年8月被捕。

    不久,杨文翰被国军杀害。解放后,杨文翰和被他杀害的关英均被追认为烈士,在弋阳革命纪念馆,他们被供奉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