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732章 红二、六军团的长征②
    9月29日,正在进行湘鄂川黔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红2军团,突然收到中革军委周恩来发来的明码电报。

    电报询问红2、红6军团的情况,并告知联络密码留在红四方面军处。

    此时,红2、红6军团和中共中央中断联络已有三个多月了,并不知道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及随后发生分裂的情况。

    因而对周恩来突然以明码电报联系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奇怪,担心是敌人设下的圈套。

    经过商量,任弼时等人谨慎地用密码致电周恩来,以询问红2、红6军团领导人的方式试探真伪,沟通联系。

    密码电报没有到达中央,但拥有通信密码的红军总部电台收到了电报。

    张国焘立即以朱德和他两个人的名义,于9月30日回电红2、红6军团,准确回答任弼时等人提出的问题。

    并通报:“一、四方面军6月在懋功会合行动,中央任国焘为总政委。……我们今后应互相密切联络。”

    红2、红6军团领导人并不知道党中央已率红1、红3军团北上,更不知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

    他们以为与中央的电信联络已经恢复,所以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给上级的电报,包括部队行动的请示报告,都是发给朱德、张国焘的。

    张国焘因此拥有了对红2、红6军团发号施令的便利。

    与红四方面军恢复通信联系的时刻,正值红2、红6军团反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最艰难的时期。

    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于10月上旬对行动方针进行了反复讨论,并致电朱德、张国焘,说明:

    因红一、四方面军未有东出计划和湘鄂川黔苏区东部地形不利,以及其他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当前敌情下继续活动在不宽广地区来打破敌人新“围剿”是困难的。

    建议主力转移到黔东石阡、镇远、黄平地区活动,在广大无堡垒地带和敌人进行运动战,争取在那里创建新的根据地。

    10月15日,朱德、张国焘复电指示:“现在小地区内,固守固然失策,决战防御亦不宜,轻于尝试远征,减员必大,可否在敌人碉堡线外原有苏区附近,诱敌出碉堡,用进攻路线,集中全力击破之,”

    并指示,“一切请按实际情况由你们自行决定。”

    据此,红2、红6军团于10月17日和23日,先后在石门渡水坪和热水溪召开军委分会会议,但未能做出最后决定。

    10月下旬,红2、红6军团从磨岗隘陆续回到桑植中心区后,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于11月4日在桑植县刘家坪召开联席会议,进一步对行动方针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提出3个方案:一是突围后转移到石、镇、黄地区;二是突围后在现在苏区附近活动;三是继续在现有狭小地区内防守。

    会议在认真分析敌我形势的基础上,认为:红2、红6军团在长江以南已经成为孤军,要想在现有地域内打破兵力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围剿”极为困难,既不可能固守根据地,也无法按张国焘的电示在苏区周边活动。

    这是因为敌人开始“围剿”后,步步为营,兵力集中,很难分散敌人,寻找战机。

    红军主力只有撤出苏区,突围远征,实行战略转移,方能从根本上摆脱敌人,争取主动。

    会议最后决定:红2、红6军团立即实行战略转移,坚决突围向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方向前进,在广大无堡垒地带和敌人进行运动战。

    并积极创造条件,转入反攻,以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争取创建新的根据地。

    会后,红2、红6军团集中在桑植,进行突围转移前的各种准备。除进行广泛的思想动员外,并将部分地方武装整编。

    新组建了红5师、红16师共5个团,分别编入红2、红6军团,同时裁减部分机关人员补充主力部队。

    整编后,红2、红6军团总兵力一万七千余人。

    红2、红6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举行突围誓师大会。

    贺龙在刘家坪红2军团长征动员会上讲话说:

    “现在我们二军团已经有了三个师八个团,6军团也建立了16师、17师和18师,两个军团有一万七千人,而且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好汉子。“

    ”这比我们刚刚会师的时候,扩大了一倍多。蒋介石搞了一百三十个团来围攻我们。他们修筑碉堡,步步为营,我们活动的地盘越来越小。“

    ”我们苏区建设了近一年,人民群众尽了最大努力,支援红军。可是这里山多、田少,加上敌人烧杀抢掠,哪还能养得起我们近两万人的红军?“

    ”人要吃饭,马要吃料,可是老天爷长不出那么多粮食,所以我们只能转移到外线去,抛开这一大帮子乌龟壳子。外边地方大着呢,我们可以行动自如啊!”

    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下达突围命令。除留下红18师坚持根据地斗争外,红2、红6军团主力于当晚整装出发。

    部队中的大多数官兵是湘西子弟,桑植的百姓扶老携幼为红军送行,离别之时的惆怅使每个人都充满难舍之情。

    桑植是贺龙的老家,也是他开始举起革命大旗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曾留下过他的脚印。

    临行前,贺龙专门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洪家关,但没有进村,只是默默在村边山坡伫立片刻,然后悄悄离去。

    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他和许多湘西子弟兵最后一次见到家乡的山水。

    红2、红6军团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伟大的长征。

    国民党军在湘鄂川黔苏区周围设置了数道封锁线,将红2、红6军团重重包围。

    红2、红6军团长征行动开始后,首要的任务是迅速突破国民党军沿澧水、沅江设置的第一、第二道封锁线。

    贺龙、任弼时指挥部队采取逐段跃进的战法,昼夜兼程,直趋湘中。

    先头红17师第49团于11月20日夜到达大庸和溪口之间澧水北岸的张家湾后,团长王烈亲率第1营进行抢渡,占领对岸敌人的工事,控制渡口,搭起了浮桥,红军主力迅速通过澧水,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封锁线。

    随后,红2军团第4师和红6军团侦察队及红16师兵分两路,连续行军一百公里,于21日抢占了沅江北岸的洞庭溪和大晏溪,控制了沅江江面,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二道封锁线。

    至此,红2、红6军团达到了突围行动的第一步目标,胜利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部队立即在湘中广大地区展开,发展进攻。

    至11月28日,红2军团第4师占领了辰溪,第5师占领了浦市,第6师占领了淑浦。

    红6军团东渡资水,第16、第17师分别占领了新化、兰田(今涟源)和锡矿山,控制了湖南中西部的广大地区。

    红军在各地迅速开展了发动群众抗日救国、打击土豪劣绅、组织抗日游击队和筹集物资、经费的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吸收了三千多名新战士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