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738章 长征中的红四方面军②
    1936年7月1日,中共中央林育英、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68人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任弼时、贺龙、萧克:

    “我们以无限的热忱庆祝你们的胜利的会合,欢迎你们继续英勇地进军,北出陕甘与一方面军配合以至会合,在中国的西北建立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2日,红二、红六军团遵照中央指示改编为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委。

    同时,会师的红二、红四方面军开始北上。

    红四方面军组成左、中、右三个纵队,分别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

    6日,任弼时致电中央,报告红二方面军长征情况说:

    二、六军团于本月1日全部在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合,现随同四方面军继续北进。这次远征,计费时7个多月,行程一万余里,伤亡约5300人,出发时两个军共1.7万人,到甘孜会合时,为1.4万多,二军团9000人,六军团5300人,武器比桑植出发时稍有增加。

    1936年2月24日,林育英、张闻天致电朱德、张国焘:“育英动身时,曾得斯大林同志同意,主力红军可向西北及北方发展,并不反对靠近苏联。”

    关于红四方面军行动方针,提出了三个方案供选择。

    第一个方案是北上陕甘。第二个方案是就地发展。第三个方案是南下转战。

    中央认为第一个方案是上策。

    红军总司令部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讨论结果,一致赞同北上陕甘的第一方案。

    张国焘在南下碰壁,广大指战员不满情绪日益增长的情况下,见共产国际同意红军主力北上方针,也不得不赞同北上方案。遂于3月上旬发布了《康道炉战略补充计划》。

    3月1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三十军一举攻占道孚,15日占炉霍,继乘胜前进,占领西康省东北部重镇甘孜。

    此时,红二、六军团从乌蒙山区突破敌人的包围,进占了盘县亦资孔地区。

    3月25日,朱德、张国焘根据中央二月十四日电报精神,致电红二、六军团领导人,提出红二、六军团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进的建议。

    4月上旬,红军已控制东起懋功,西至甘孜,南达瞻化、泰宁,北连草地的广大地区。

    5月20日,中央领导与红一、十五军团负责人联名致电朱德、张国焘、刘伯承和红四方面军及红二、六军团负责人。

    提出:“当前任务是红军与东北军密切合作,以进到西北大联合,建立西北国防政府,打通苏联,同苏联及外蒙订立抗日互助条约的计划”。

    电报中对于“二、四方面军全体同志之艰苦奋斗表示无限敬意。对于采取北上方针一致欢迎。”

    6月6日,张国焘在炉霍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宣布取消第二中央,准备组成西北局。

    至此,张国焘进行了九个多月的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活动,终告失败。

    10日,朱德、张国焘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复电中央,表示“一致同意”北上,并“拟于六月底出动,向夏、洮西北行动”。

    “二方面军大约六月二十号前后集甘孜,休息十天跟进。”

    6月3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在理化以南之甲洼与红六军团先头部队第十六师会合。

    7月2日,红二、六军团全部集结于甘孜地区,两支兄弟部队会师胜利实现了。

    5日,按照党中央电令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这期间,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下达《北上抗日的政治工作保障计划》,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开始北上。

    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编成左、中、右三路纵队北进。

    左路纵队由贺龙率领,7月3日从甘孜地区出发。

    中央纵队,由徐向前率领,7月2日,从炉霍地区出动。

    右路纵队由董振堂率领,7月10日,从绥靖(大金)、崇化地区出动,负责后卫。

    10月,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

    再次北上,红四方面军部队第三次穿越茫茫的草地。

    这次虽然准备比较充分,但比以往两次路远、时间长,经历了更加严重的困难。

    所带干粮不足沿途食用,指战员再次以野菜、草根以至皮带、牛皮充饥。

    经过将近一个月时间长途跋涉,才走出草地。8月1日到达包座地区,取得了第二次北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8至9月,红二、四方面军开展了岷洮西战役和通渭静会战役。

    10月8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四军第十师在会宁之青江驿、界石铺与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胜利会师。

    9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会宁城。

    此时,红二方面军也经天水地区渡过渭河,经秦安、通渭进入会宁地区,三个方面军实现了胜利大会师。

    长征中,红四方面军人数最多力量最强,然而经历最为曲折复杂。

    这与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行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从红四方面军曲折复杂的长征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和警示。

    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正确战略方针,是取得长征胜利,也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不二选择。

    1935年1月,中共中央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和中央军委,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敌我两方的力量对比形势,提出了正确的北上战略方针,并多次指出“南下是绝路”。

    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正确领导下率先北上取得长征胜利,和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错误带领下南下遭受惨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正确战略方针,才能取得长征胜利,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只有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反之革命必遭损失。

    杨尚昆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长征精神全面概括为:

    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勇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的精神支柱。

    长征中三大主力红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三大主力红军主要领导人之间的关系,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是主流,但是并不是就没有破坏团结,搞分裂的情况发生。

    张国焘擅自率军南下,另立中央,就是破坏团结的分裂行为。

    张国焘的分裂行径使红四方面军,乃至整个革命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