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739章 血战杀出漫川江
    1932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调集26个师另6个旅共30余万大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

    此次的情况非常严重,国民党军力量也空前强大,其一改前三次围剿以地方部队和杂牌军为主的兵力部署,调来了第1、2、3、4、9、10、80、83、88、89师等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武器装备也比较精良,还有空军助战。

    蒋介石吸取了以往失败的教训,采用了新战术,要“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

    由于敌众我寡,虽然经过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红四方面军未能打退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主力部队不得不跳出鄂豫皖苏区,向平汉铁路以西地区转移。

    1932年10月12日拂晓,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穿越平汉铁路向西突围。

    蒋介石得到情报后,立即调动大批部队向红军进行平行追击和迎面堵击。

    10月19日,红四方面军主力进至枣阳新集地区,国民党军很快就追了上来,双方又进行了一场大战。

    由于新集西南的制高点乌头观久攻不克,红军陷于不利的困境。激战到21日,敌军的攻势越来越猛,一股国民党军甚至冲到了红四方面军总部的指挥所附近。

    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不得不亲自带着警卫连上阵御敌。经过几番厮杀,方才将冲到指挥所附近的敌人驱赶回去。

    打到夜晚,又有几路国民党军分别从北面和西南压了过来,红军已三面被围。红四方面军总部只好率方面军主力向西北方向突围。

    王树声指挥红73师坚决阻击追敌,经过激战挡住敌人,保证了主力突围脱险。

    10月22日,红四方面军冲到襄阳西南十余公里处的土桥铺地区,与国民党军刘茂恩第65师相遇。

    红四方面军连日激战,已疲惫不堪到极点,仍凭着顽强的斗志奋勇冲杀。

    红11师32团为前卫团,在团长林维权率领下英勇冲锋,与敌肉搏,终于杀开了一条血路,掩护全军由此突围,而林维权团长当场牺牲在了阵地上。

    枣阳新集和土桥铺两次战斗,红四方面军以英勇无畏的精神歼敌3000余人,突出重围。

    但自身也伤亡1000余人,特别是牺牲了红32团团长林维权、红33团团长吴云山,红10师师长王宏坤也在战斗中负伤。

    红四方面军继续西行,一路转战,至11月2日进至鄂豫陕交界的南化塘地区。本想在此处建立根据地,不料才三天时间,国民党军胡宗南等部又追了上来。

    红四方面军只好继续前行,准备通过漫川关进入汉中地区。

    漫川关位于湖北和陕南的交界处,周围山高谷深,道路狭窄,交通闭塞。

    过了漫川关,红四方面军就能进入汉中地区,就有了北上陕南与南下川北的回旋余地。

    糟糕的是,驻防陕南的杨虎城第17路军3个团已先一步抢占了漫川关隘口。而红四方面军则进入了十余里长的深山峡谷之中,进退不得。

    此时,尾追的国民党军5个师已分别赶至漫川关东、北、东南和东北侧,红四方面军面临了严重的危机。

    这个时候,红军领导层意见出现分歧,有人提出全军化整为零,分散突围。徐向前坚决反对,主张要把全军攥成拳头,坚决打出去。他的意见最后获得总部多数人支持。

    在徐向前的统一部署下,以红10师、红11师牵制南面和东面尾追的国民党军,红12师主攻,红73师配合,从漫川关北侧的国民党军结合处打出去。

    为了拿下漫川关,红12师以34团为主攻团,团长是虎将许世友;红73师以219团担任助攻团,团长是韩亮臣。

    从11月12日拂晓开始,红34团和红219团向漫川关发起猛攻,坚决抢占了关键的北山垭口和龙山阵地。

    国民党军组织兵力发起疯狂反扑,双方进行了反复争夺。许世友身先士卒,挥着大刀就带部队上去肉搏,直杀得北山垭口尸横遍野。

    王树声也亲自带领红219团与敌拼抢龙山阵地,韩亮臣团长在指挥反击时阵亡,王树声骑乘的白马亦当场被枪弹打死。

    国民党军多次组织冲锋都未奏效,在给上级的战报中写道:“(匪军)异常凶恶”,“经向匪数次猛攻,均未得手”,“我亦伤亡甚重,入夜仍在激战中”。

    一直打到13日,北山垭口和龙山阵地牢牢控制在红军手里,红34团和红219团官兵以无比忠诚和巨大牺牲掩护了方面军主力全部从北山垭口突出重围。

    战后,红34团几乎打掉了80%。其中1营参战前有600多人,战后只剩下80多人;2营战前有500多人,战后剩下100多人。

    219团伤亡也很大,连团长韩亮臣都牺牲在了阵地上。

    正是靠着红34团和红219团的牺牲精神,红四方面军主力迅速北进,连夜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野狐岭,终于进入陕南地区脱离了险境。

    多年以后,徐向前在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如此评说道:“漫川关突围,是关系我军生死存亡的一仗。许世友那个团立了大功,219团打得也不错。幸亏敌人刚到,合围圈不够严密,我军决心果断,行动迅速,利用夜间突围奏效,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由于西北地理贫瘠,给养困难,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翻越秦岭,南下进入汉中地区建立根据地。

    12月初,红四方面军翻越大雪纷飞的秦岭山脉,南渡汉水,进入了汉中地区。

    在红四方面军的后面,其余各路国民党军已打道回营,唯独第1师胡宗南部破布缠腿,紧追不放,竟然也翻越秦岭向汉中追来。

    汉中地区虽然地势平坦,物产不少,但回旋过于狭窄,容易被国民党军四面封锁包围。

    胡宗南第1师追得也很急,眼看就要与红四方面军遭遇。

    而从情报得知,四川军阀正在进行混战,川北防务空虚,而且四川物产丰富,能够养军。

    红四方面军总部在小河口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南下川北开辟新局面。

    随后以红73师作为全军先头,翻越风雪交加的大巴山,进占通江县北部边界的两河口,为主力打开了入川门户。

    红四方面军于12月下旬顺利进入了川北地区,由于四川军阀拒绝中央军入川,尾追的胡宗南师只好停止在汉中地区待命。

    至此,红四方面军西征3000里,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包围,歼敌1万余人,保存了全军1.5万余人的红色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