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740章 青龙场大捷
    1935年6月8日,中央红军攻占芦山县城,进行为期一周的休整、筹粮。

    中央红军在短短一周内筹粮20万公斤,为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作好必要准备。于6月12日中央红军离开芦山继续北上。

    由于中央红军从江西根据地开始长征以来,一直转战各地,十分疲惫,芦山地处开阔,物产相对比较丰富,在芦山、天全能得以很好的休整。

    后来,聂荣臻等红军将士称芦山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天堂”。

    1935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挥师南下雅安,11月1日进入芦山县境,于12日攻下县城。

    红四方面军在芦山期间,建立了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苏维埃政府等省、县、区、乡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

    红军在芦山开办工农学校、工农医药社,领导发动打土豪,分田地,组建游击队,扩大红军队伍,组织群众支援前线。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驻清仁乡仁加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总政治部分别驻双石乡河边村、县城北街县主庙。

    在这里,红四方面军组织指挥红军转战芦山南北东西的14个乡镇,发起比较有名的战斗有七里山战斗、青龙场大捷、大川梅子坪战斗和飞仙阁伏击战等。

    红军在芦期间召开了为期六天的四川省第一次苏维埃代表会,会议任务之一是紧急动员群众参战,扩大红军。

    红军在芦山书写了大量宣传标语,教育和唤醒民众,尚存的100多条幅,刻在太平天主堂门前石坎上的“打倒卖国贼蒋介石”、“拥护中国共产党”、“武装起来组织游击队”大幅标语,依然映射出那段光辉历史。

    经过艰苦奋战和斗争,在芦结束了张国焘的错误行动,于1936年2月17日离芦北上。芦山便成了南下红军从南下到北上的“转折之地”。

    而芦山人民为支援红军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在3个多月的时间内,为红军筹集粮食170万公斤以及其他物资,芦山有志青年1330余人参加了红军队伍。

    袅袅飞仙阁,空言逼斗辰。江流平入楚,栈道远通秦。

    伯主并吞旧,风云战代频。终成失天险,切莫弃君臣。

    这是明代王廷相的五言律诗《飞仙阁》。但诗中的飞仙阁并不是芦山的飞仙阁。

    芦山的飞仙阁亦名飞仙关、漏阁。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南五十里飞仙关镇。

    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4芦山县:“《志》云:芦山南十里三江渡,通天全六番,*多功峡,入雅之平羌江。多功河上飞仙阁,为木栈道,即古漏阁也。”

    而诗中的飞仙阁则在今四川广元市北。

    唐杜甫《飞仙阁》诗云:“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豪。”

    《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石柜阁”条内:“县北四十里有飞仙阁,下浸碧潭,悬栈而行,若飞仙然。”

    红四方面军南下作战就在飞仙阁打了一场伏击战。战场就在芦山的飞仙关镇。

    参加伏击战的是红三十一军之九十三师。当时红三十军军部驻在离飞仙关镇约三十里的芦山城北。

    与三十军军部仅一沟之隔的一株参天古树见证了那段红军历史。

    这株参天古树据说还是当年徐向前、李先念拴马的地方。

    如今树身上长出了一块龙角马头的木榴,所以这棵红军树又叫龙马树。

    伏击战是在那天的清晨打响。敌人的一个团本来是要偷袭芦山红军指挥部的,所以他们趁着夜色出发。

    本想出奇不意,不料刚一到飞仙阁就遭到红九十三师的伏击。这才叫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呢!

    这次伏击战消灭了敌人二百多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余敌狼狈逃窜。

    红四方面军在芦山期间,不仅打了飞仙阁伏击战,还进行了七里山战斗和青龙场战斗,以及大川梅子坪等战斗。其中青龙场战斗最为精彩。

    红四方面军自南下以来,推进迅猛,很快攻占了宝兴。

    红军总部要求速战速决,在三天内攻下芦山,为攻打成都平原赢得时间。

    芦山是川西的重要门户。红军要向川西平原扩展,川军要想固守川西,芦山就是两军的必争之地。

    这时,国民党四川“剿总”司令刘湘恐惧“天芦一失,成都难保”,急调就近的川军第二十一军杨国桢教导师章安平第一旅、梁国华第二旅及张竭诚独立第一旅、石照益独立第二旅驰援芦山守敌,以图“巩固芦山城”。

    1935年11月2日至10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先后向双河场、任家坝、太平场、大川场、青龙场等地发起猛攻。

    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攻占双河场后,迅速向任家坝推进,但遭到布防在任家坝、七里山一带章安平旅的阻击,敌我展开激战,双方伤亡较大。

    红军在加强正面攻击的同时,从侧背进行抄袭,向七里山东端敌阵地发起突然进攻,守敌仓惶溃逃。

    红军乘势占领尖峰顶、天宫山两个高地,继续向芦山县城方向攻击。

    红军攻至县城东门附近,与据守在金井阁以北工事里的梁国华旅展开攻守战。

    敌教导师各旅凭碉堡工事,固守不出,形成对峙局面。红军放缓对县城的硬攻,改攻县城东北的青龙场,实行迂回战术。

    5日,红九军二十五师攻占青龙场,隔龙门河与由五家口增援杨国桢师的独立第二旅石照益旅对峙。

    7日,红三十军八十八师由太平场、宝盛场,经镇西山向钟宝山、五家口进攻,截击尾随石照益旅的周重生旅于五家口以东。

    此战歼灭敌军一个连,击溃石旅一个团,并截断防守青龙场石照益旅的退路。

    9日夜,红八十八师又从青龙场东面钟宝山包抄石照益旅。

    与此同时,红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从青龙场巧渡龙门河,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一个营从下游王家坝东渡龙门河,形成对石照益旅三面夹击之势。

    在红八十八师和红七十三团钳击下,石照益旅丢掉碉堡工事,沿龙门河东岸山地向芦山城东门方向败退至隆兴甘溪坝、石山寺一带。

    经过激战,红军围歼石照益旅,其余敌3个旅及1个独立营被打得四处溃散、狼狈鼠窜。

    青龙场战斗,红军重创刘湘主力劲旅,全歼石照益旅2个团以上,伤亡、俘虏石照益、周重生两旅5700余人,缴枪千余支,迫击炮10门,子弹、军用品甚多,红军伤亡甚少。

    战斗结束后,朱德总司令撰文称赞:“青龙场的战斗是天芦战役中的模范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