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742章 喋血百丈关②
    在芦山阵地上,中纵队司令员王树声把秦忠的手紧紧握着不放,说:“小秦呀,你们队配合二七九团夜摸奇袭打得好呀,宝兴拿下来了,我建议总部给你们队记功。”

    秦忠兴奋地说:“军长,在草地你要是把我枪毙了,这个功我就立不上了。”

    王树声拍着秦忠的肩膀,放声大笑:“你个小裸日的,哈哈……”

    原来在过草地时,秦忠的交通队抬着伤病员行动不快,王树声说要抢毙他。幸亏他当时有急事走开了。

    这次打了胜仗,师长非常高兴,他对王树声讲:“我们交通队在一般情况下不拿出去,只有在关键时刻才会拿他们上去打硬仗,拿出去,一定叮当响。”

    首长们开怀大笑,秦忠好久没有见到他们这样高兴了。

    中纵队夺取宝兴城后迅猛向前突进,前锋直逼芦山城下。

    按原订计划,右纵队已打下天全,向飞仙关和名山逼进。

    此时,右纵队一部支援中纵队,他们分兵两路钳击敌人,全歼守敌一个团和援敌一个旅。中纵队包围了芦山,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拼杀。

    剿灭红军是四川军阀的共同愿望,同时他们又时时提防蒋介石吞并四川。

    为了维护他们的自身利益,刘湘早就有一套对付红军的方针,即凡是直接威胁到他利益时就“死拼”,与他利益无直接冲突时就保存实力。

    可这时红军已突破宝兴、天全,若他再丢失芦山和名山,红军就会直逼雅安和邛崃,届时成都西南的大门就会洞开,他的老巢会受到直接的威胁,后果将不堪设想。

    宝兴、天全已失,芦山又危在旦夕,刘湘急得火烧眉毛,为解芦山之围,他拼命遣兵增援。

    为了尽早打下芦山,那晚,王树声军长命令九十三师在次日早晨八时一定要夺取芦山县城。

    红九十三师打下宝兴后,二七四团和二七九团分两路逼近芦山。

    此时,二七九团不知何故,尚未到达指定位置,仅二七四团担任一个方面的主攻,力量明显单薄。二七九团联络不上,陈友寿和叶成焕急得团团转。

    陈友寿命令秦忠向军部报告,秦忠领命向王树声军长报告九十三师的情况。

    王树声闻知大怒:“我命令拂晓发起攻击,八点钟一定拿下芦山城。现在都八点半了,你们九十三师稳得像个菩萨,还冇开打!狗X窝的陈友寿,敢违抗命令,老子非毙了他不可!”

    军情紧急,秦忠飞跑回师部,传达王军长的命令。红九十三师不得不在布置不全的情况下,向芦山县城外围发起了进攻。

    战斗打响了,敌人为了保全芦山,城内的敌军拼命抵抗,城外的敌军不断增援,敌人是越打越多,战斗进入到白热化程度。

    地面敌兵与红军拼杀,天上敌机助阵,轰炸扫射,我军阵地上顿时腾起一片片烈焰。

    敌人的飞机天亮后起飞参战,这时秦忠才明白王军长为什么命令九十三师早晨八时前夺取芦山。

    此时,红军将士们在山上就能看到敌机在雅安机场上频繁起落,投完炸弹就飞回去,装了炸弹又来轰炸。

    大家气得咬牙切齿,恨不能将那“黑乌鸦”从天上拽下来。

    二七四团数次冲锋,攻不进城,伤亡越来越大,芦山城前倒下了大批的红军战士。

    师部的交通队和侦察连都投入了战斗。红九十三师兵力不足,仗越打越艰难。

    就在此时,二七九团赶到,立刻投入战斗。

    战斗异常激烈,红九十三师同敌混搅在一起,厮杀得难解难分。

    九十三师伤亡极大,二七九团团长周道成、政委韩文吉不幸牺牲,副团长接任指挥不久也身负重伤。

    千钧一发之际,红三十军李先念率部增援,红军士气大振。

    敌人在红军连日强攻下,已抵挡不住,弃城而逃。红军迅速夺取了芦山县城。

    战后,红九十三师打扫战场,整理部队,望着伤亡惨重、建制不全的队伍,陈友寿伤心地抱头痛哭。

    他悲伤地对秦忠说:“小秦呐,这打的是什么仗哟!仗没打好,团长、团政委牺牲了好几个,我有责任呀。可这仗不能这样打下去,我早就说过,我们南下,面对这么多的敌人,部队还能拼几次呢?中央北上是对的,听张国焘的,我们没有前途。”

    叶成焕政委心情沉重地安慰陈友寿:“师长,这话千万不能对外说呀。我俩还欠着一笔账,上级没和我们清算哩!”

    秦忠心里明白,政委是指强渡嘉陵江后,他俩命令部队杀俘虏那事。

    夺取芦山后,几路红军发起凌厉的攻势,虽有些伤亡,但部队士气高昂,大有横扫川西平原之势。

    不久红军又夺得名山、姚桥。在11月中旬,按“天芦名雅战役计划”占领了天全、宝兴、芦山、名山等地。

    红军的初步胜利鼓舞着大家,人们仿佛看到红军打开了川西门户,成都已指日可下,前景一派光明。

    他们都还没有意识到,艰难的决战还在后面。百丈关,这个成都真正的门户还紧锁着,一场真正的恶战就摆在眼前!

    百丈关,在莲花山、天台山、总岗山的群山之中,一条溪河从群山中穿越,一条公路蜿蜒其间。

    这条公路是名山通往邛崃、成都的惟一隘路,这里也是通往西康的咽喉要道,百丈关就坐落在名山与邛崃城之间的公路隘口上。

    打下百丈关就可直趋邛崃,攻下邛崃,成都的门户就会大开,红军就可以长趋直入,那富庶的天府之国将敞开胸怀迎接红军。

    就在红军攻打天全、芦山时,川军的败兵溃退邛崃一线。

    刘湘急调王瓒绪的第四十四军、范绍增的第一四六师和他的当家部队唐式遵的第二十一军,另外调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珏的四个混成旅急赴雅安、邛崃地区。

    刘湘最精锐的部队郭勋祺第一四四师、杨国桢第一四七师被红军重创,败退川西平原后又重整旗鼓。

    国民党中央军薛岳的两个军也开始动作,由南向北推进,逼近雅安。

    一时间,敌军集结了八十多个团,约二十多万人的兵力来对付红军。

    俗话说:“得四川可控中国,稳巴蜀可平天下。”红军凌厉的攻势使得蒋介石再也坐不住了。

    他亲临成都坐镇。

    刘湘对四川大小军阀发布紧急号令:“与赤匪血战到底,誓死保卫成都平原。”

    川西的地主阶级为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和统治地位,这时都倾注全力对抗红军。

    当地的土匪、反动团会的武装组成民团,也加入了抗击红军的反动阵营。

    一时间,乌云翻滚,邪气嚣张。

    刘湘这个四川的大军阀,为保住他在四川的霸权,亲临邛崃,将把守成都大门的赌注押在了百丈关。

    百丈关地点重要,但地势并不险要,向北距邛崃近六十里路,月儿山、夹关、三角塘、天车坡,顺着百丈关,从西北至东南成扇形一字摆开。

    百丈关一带地势开阔,多是小丘陵地区,沟渠纵横,耕地阡陌,初冬时节,田里已种上了庄稼。

    在这丘陵地带,几乎所有的山头都成了两军争夺的焦点,控制了制高点就掌握了优势,双方部队都在迂回作战,穿梭在丘陵下的田地间。

    敌人沿着百丈关向北至邛崃的一路上,在大坡顶、燕子沟、挖断山、鲤鱼桥、黑竹关等地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组成道道碉堡的封锁线,企图抗击红军。

    此时红军兵分三路:左翼是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中路为红九军第二十五师,秦忠的红九十三师为右翼。

    为了打通百丈关的道路,红军迅速向川军发起全线的攻击。

    此时,红九十三师战前易帅,陈友寿师长和叶成焕政委被撤销了师长和政委职务,调红军大学学习。

    柴洪儒调来我师任师长。全师将士对师长、政委被撤职调离,心潮难平,依依不舍。

    陈友寿,这位农民出身的红军师长能征善战,可文化底子差,大字不识几个,靠敢打敢拼、出生入死当了师长。

    要论打仗,没说的,九十三师就是在他的带领下成为方面军的一支主力部队,他常为此自豪。

    这次被撤职的原由是因数月前强渡嘉陵江后,他意气用事,为报仇,命令部队将屠杀该师被俘将士的敌一个团数百俘虏劫杀,违反了红军的俘虏政策,犯了严重错误。

    另外,在攻打宝兴、芦山战斗中被上级斥责为指挥作战不力,严重失职。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自阿坝南下后,他对张国焘的一些做法有意见,张国焘对他极不信任。

    此时被撤职,深深刺激了陈友寿。他对二七九团周道成团长、韩文吉政委、丁(长子)副团长的牺牲深感内疚(丁副团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战后因伤重不治而亡)。

    他认为,此时撤销他的师长职务,今后也无出头之日;调他去红军大学是对他的惩罚,红军大学大都是些知识分子,自己犯了错误在那里会受到歧视。

    强烈的农民意识及自尊心使陈友寿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他沮丧、沉沦。

    后来,红军在百丈关惨遭挫折,他对红军的前途和自己的命运失去了信心,在绝望中吞鸦片泡子自杀了。

    叶成焕政委也因杀俘虏违反纪律之事以及芦山之战失职而被撤销了师政委职务,他和陈友寿师长一同调红军大学学习。

    也许是部队需要他,或是什么原因,不久就返回了红九十三师,重新任师政治委员。

    新上任的师长柴洪儒,个高壮实。早年从军国民党部队,任机枪连长,系中共秘密党员。

    1931年2月,他同魏孟贤(中共党员)领导和组织了年关暴动(也就是当年的“六安兵变”),率领两个营起义。

    当时不仅在皖西及整个鄂豫皖地区,而且在全国的国民党军队中也产生过相当大的震动和影响。

    柴洪儒作战经验丰富,也是四方面军中的一员战将。

    柴师长接任后,根据总部的命令率队向右绕过百丈关,从东南部的蒙山进入总岗山脉,向蒲江挺进。

    任务就是捣毁李家珏的指挥部,大力穿插截断百丈关敌人的退路,形成两面夹击,夺取百丈关后再向北突破邛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