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748章 合编
    在红军编制里,原本军团下辖军。不过在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由于红一方面军损失最大,军团还不如四方面军的军人数多。

    会师后,为了统一指挥,军团改称军。一、四方面军成立联合指挥部,朱德任总司令,张国焘任总政委,刘伯承任参谋长,下辖了9个军。

    1、红1军(红1军团)

    这支部队的源头是井冈山时期的第4军,1928年4月28日成立。

    下辖第10师(南昌起义部队)、第11师(秋收起义部队)、第13师(湘南各县农军)。

    成立时全军兵力约万人,3000余支枪,多数人还是手持长枪和梭镖。

    1930年6月19日,在福建长汀县与地方武装整编为红军第一路军,后来改称红1军团。

    下辖红4军(井冈山部队)、红3军(赣西南的红6军)、红12军(闽西根据地红军部队),成立时2万多人。

    此后几年时间,这支部队一直有2万人左右,长征出发时人数为19880人。这次整编只剩下5,6千人。

    1935年10月到陕北后剩3000多人,与红三军团合编为一个军团。

    抗战开始,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

    总指挥:朱德、林彪

    政委:毛泽东、聂荣臻

    2、红3军(红3军团)

    前身是湘鄂赣边的红5军,1928年7月24日成立,成立时只有第13师,下辖1、4、7团及1个特务连,1个机枪连,1个炮兵连,共约2000人。

    这支部队转战井冈山,后来又转战湖南、江西、福建等地。

    1930年6月中旬,与红8军(红5军5纵扩编)进行合编,组建红3军团,不久又加入红16军(湘鄂赣独立师和红5军1纵扩编),全军团共1万余人。

    这支部队是中央苏区的又一支主力部队,和红1军团并称为两个拳头。

    长征出发前,有17805人,到会师的时候,也只有5千多人。

    1935年10月,到陕北吴起镇也剩3000多人,11月,军团被撤销,改编为红1军团第4师。

    1937年8月,第4师改编为第343旅第686团。

    总指挥:彭德怀、彭雪枫(牺牲)

    政委:滕代远、杨尚昆、李富春

    3、红4军

    前身是鄂豫皖根据地红11军,1930年1月成立,不久改称红1军。下辖第31、第32、第33师。

    1931年1月,红1军同红15军合编,原本应成立红4军团,却仍叫做红4军(鄂豫皖没有军团编制)。

    这支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的核心部队,和红25军是最早的两支鄂豫皖红军部队。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快速发展,1933年7月,该军的3个师扩编为红4军、31军、9军。

    扩编后的红4军,下辖第10师、第11师,兵力有1.3万人。

    1935年到1936年,该军经历南下成都失败,又重新过草地长征,到陕北时兵力约有6000人。抗战后,改编为129师385旅。

    军长:旷继勋(1933年被错杀)、王宏坤、许世友、陈再道

    政委:余笃山(1933年被错杀)、周纯全、王建安、王宏坤

    4、红5军(红5军团)

    中央红军的第三个主力军团。1931年12月14日,宁都起义部队共1.7万余人,整编为新的军团,下编13、14、15三个军。此后,这支部队和红1军团、3军团互换过下辖的军,肖劲光、陈伯钧、张经武、曹里怀、刘伯坚派到这个部队任职。

    该军团的实力接近于红1、3军团,比后来地方部队成立的6、7、8、9军团强很多。长征开始时,5军团有12168人,一直是钢铁后卫,作战损失严重,只剩下3个团。

    党中央带领1、3军团北上后,该军团改隶属红四方面军,南下成都作战伤亡很大。

    1936年10月,该部队参加西路军,转战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1937年1月中旬,在高台县,3000余人大部分牺牲。

    军团总指挥:季振同(1934年被错杀)、董振堂(1937年牺牲)

    政委:肖劲光、朱瑞(1948年牺牲)、黄超(1938年牺牲)

    5、红9军

    1933年7月,由红4军12师扩编,扩编后辖25、27两个师。后来又组26师,全军共1万余人。

    1936年11月中旬,参加西路军西渡黄河,转战甘肃省河西地区,经过几个月转战,最终失败。

    军长:何畏(1938年脱离革命)、孙玉清(牺牲)

    政委:詹才芳

    6、红30军

    1933年7月,由红4军11师扩编,下辖第88师,89师,90师,成立时1万多人。

    1936年,该军也是西路军的主力,最终被打散,部队不复存在。

    军长:余天云(长征途中溺水身亡)、程世才

    政委:李先念

    7、红31军

    1933年7月,由红25军第73师为基础扩编,下辖第91、第92、第93师,共7个团,1万多人。

    该军长征后,大约还有5000多人,1936年没有西渡黄河,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参加山城堡战役。抗战后,改编为129师第386旅。

    军长:王树声、余天云、詹才芳

    政委:张广才、曾传六、周纯全、郭述申

    8、红32军(红9军团)

    1933年10月28日,中央苏区后期成立的军团,由地方部队合编。

    中央红军长征前,下辖红3师和红22师,人数为11538人。

    长征初期,这支部队伤亡很大,红22师番号撤销,后来红3师番号撤销,军团直辖3个团和教导营,人约3000多人。

    1935年7月,因为红四方面军有红9军,该军团改称第32军。此后,跟随四方面军行动,参加了南下成都作战。

    1936年2月,红32军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单独作战。当年7月5日,该军编入红二方面军,贺龙红2军团第5师调入,加强该军力量。

    抗战后,改编为120师718团。

    军团总指挥:罗炳辉(1946年去世)

    政委蔡树藩、何长工、李干辉、袁任远

    9、红33军

    1929年到1930年,四川省地下党领导万源、宣汉、梁山(今梁平)、达县等县农民起义,组建川东游击军。

    1933年11月2日,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军第33军,下辖第97、第98、第99师,共1万余人。

    此后,该军参加多次战斗,部队减员缩编,到1935年时,只剩下了第99师两个团。

    1936年1月,该军合并到红5军。

    军长:王维舟、罗南辉(1936年牺牲)

    政委:蔡奎(1932年牺牲)、张广才、杨克明(1937年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