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792章 粉墨登场②
    13日下午3时,由国民党中执委常委、司法院院长居正任主席,在中央党部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政治会议的联席会议。

    会上先由何应钦报告当前军事情况。他谈到张、杨把“剿共”变成联共,东北军、西北军公然与中央军为敌。

    西安事变之后,洛阳一带的中央军已向潼关移动。日本派军用飞机侦察陕西,西安城外仍有小战。

    西安东、西两门紧闭,唯南、北两门虽重兵把守,仍可通行。必须乘张、杨部署未定之前,抢先发动攻击,救出蒋介石。

    紧接着,外交部长张群报告与日本大使川樾会谈情况,谓日本持冷静态度,不予干预。

    程潜报告国防情况,强调对日本已有准备。

    当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发言,反对“讨伐”张、杨,扩大事态时,何应钦再次起立发言,强调明令申讨之必要和刻不容缓。

    戴季陶接过何应钦的话头,集中矛头攻击东北军、西北军已经倒向共产党,并造谣说张、杨已经会见毛泽东,才有劫持领袖之叛举,以煽动与会者支持“讨伐”张、杨。

    孔祥熙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日本正准备扩大侵略,在中共方面亦表示统一于中央、一致抗日的形势下,张学良主张联共抗日,可以商量,国民政府也应反省。

    目前,与西安电讯不通,据说杨虎城的态度未明,且端纳已飞往西安联络,虚实未卜,不宜贸然出兵“讨伐”,应力主缓和。

    吴稚晖一跃而起,指责张学良是“表面抗日”,只有蒋委员长才是“真抗日的”,“为介石安全,须火速运兵去”。

    支持何应钦的人又吵嚷不停。双方针锋相对,弄得居正莫衷一是。

    宋美龄以航空委员兼蒋委员长夫人的资格与会。

    她先央求何应钦,说:张、杨要求的不过是“抗日”二字,可寻别的途径解决,何必一定大动干戈。

    见何应钦寸步不让,又退一步要求何应钦,至少得救出蒋介石后,才能发兵“讨伐”。

    何应钦冲着她一再宣称为维护国民政府威信,应立即出兵“讨伐”。

    宋美龄没有退路,只好打出王牌:“今日若遽用武力,确将危及委员长生命。”

    何应钦见不能制止她,气急之下不禁失声骂道:“你女人家懂得什么?只知道救丈夫而已!国家的事,不要你管!”

    宋美龄见何应钦如此专横跋扈,便声泪俱下地回嘴道:“你这样做,太辜负蒋先生了!”

    还边低声悻悻地骂道:“以后我要你这个姓何的瞧瞧,到底是女人家懂得什么,还是你这个臭男人懂得什么!”

    果然,阎锡山以为能挟天子令诸侯,可东山再起,愿效驰驱。而冯钦哉也被拉拢,回电愿听差遣。这对尔后西北的形势确实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12月14日,居正利用主持中央党部纪念周的机会,介绍了张学良的出身、经历,将失去东北的责任归咎于他。

    认为张本属中央曲予矜全冀图后效之人,竟然犯上作乱,投降中共,非予明令“讨伐”不足儆后。

    他还在会上鼓动黄埔系的将官们,要像蒋介石当年上永丰舰一样,不等谁的命令,马上去打!

    经他一煽动,一批黄埔系少壮派军人果然激愤异常,大有不等何应钦下令,就驱军前往之势。

    纪念周结束后,何应钦、吴稚晖、戴季陶与孔祥熙、冯玉祥之间,又展开了一场大舌战。

    何应钦一派不仅主张打,而且主张马上打。指出当前既须防共产党,又须防“准共产党”(指主张联共抗日者)。孔祥熙派也反唇相讥,毫不退让。

    正当南京城里何应钦与宋美龄争吵不休时,12月14日,端纳带着宋美龄、孔祥熙托负的秘密使命抵达西安,会见了蒋介石。

    他向蒋递交了宋美龄的亲笔信,信中写有南京是“戏中有戏”,并建议蒋亲自下令何应钦停战。

    端纳也要蒋清醒地看到,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集团,“此刻决心利用西安事变,借机派步兵、炮兵和轰炸机进攻这座城市。何的追随者将以解救委员长为借口炸死他,为他们自己和日本夺取权力。……政府军已经向西安进发。”要蒋令何停止进攻。

    其实,当时何应钦虽有野心,但也知道不可能轻而易举取蒋而代之。

    他深知,蒋介石通过多年的经营,集国民党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即便如此,国民党中的元老派和实力派人物仍时时想分噬其权,弄得蒋不得宁日。

    论资历、声望、实力,何应钦均无法与汪精卫、胡汉民甚至李宗仁乃至阎锡山之流的人相比。

    再说,国民党政府已明确孔祥熙代行政院长,居正代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蒋介石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之职,因有冯玉祥这副委员长在旁,连暂代之名也没有给何应钦。

    而由五常委中在南京的冯玉祥、何应钦、朱培德三人共同协商,军队则归何应钦指挥调遣。

    这样的格局已十分显然,即使是蒋介石死了,他的权力也是要分而享之,怎会全部落在何应钦身上?

    何应钦自追随蒋介石以来,还没有治党和主持政务的经历和经验,充其量只能取代蒋介石掌军,成为黄埔系的唯一首领。

    正是自度还不能一手控制国民党的中枢,何应钦也才急于寻找一个既有名望又志向相侔的合作者,必要时由其主持党、政。

    这个人便是国民党中亲日派的头子汪精卫。当时汪正在德国养病。

    12月14日,何应钦即致电汪精卫,欢迎他回国,“主持中枢大计”。

    汪接电后,立即复电说:“事变突起,至为痛心,遵即力疾启程。”

    汪在德国立即求见希特勒,欣喜若狂地表示:德国、日本如能支持他回国执政,他愿代表中国加入德日轴心集团。

    希特勒在与日本通气后,向汪表示将与日本一道,支持汪精卫、何应钦组织亲日政府。

    当时正在中国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秉承希特勒的旨意,反对西安联共抗日,积极怂恿何应钦“讨伐”张、杨。

    邀请汪精卫归国,是何应钦在权力竞争中老成持重、不易显露锋芒的一着。

    表面看,一旦蒋介石死后,国民党政府的首脑非汪莫属。汪能上台,功劳也少不了他一份,无疑会在新的权力分配中捞到更大的好处。

    如果蒋能够安然归来,宋美龄等人如要在蒋的面前告他的状,说他之主战,是企图置蒋于死地,他也可以借口已电请汪精卫回国主持中枢一事,表白自己并无取代蒋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