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794章 粉墨登场④
    到12月19日,张、杨仍无释蒋之意,蒋介石又产生了被扣之初总以为死神已降临的恐怖感。

    当中央军空军轰炸渭南时,他确实害怕,但眼下周恩来所率领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力主释蒋,和平解决。张、杨确实无意置他于死地。

    他也开始认为何应钦的“讨伐”并非没有价值。

    于是,他见到宋子文后,私下指示道:“此时非迅速进兵,不能救国家脱离危险。”还交代应如何进兵方能大收实效。

    他反复告诫宋子文:“照余之计划,五日内可围攻西安,则余乃安全,虽危亦无所惧。”

    宋子文于21日返回南京后,即以蒋介石之意密告何应钦。何应钦遂又将停战日期再延长4天。

    届时如仍不得要领,东、西两路“讨逆”军将按蒋介石的计划合围西安,压迫张、杨就范,同时严防蒋介石被转移出西安。

    何应钦在西安事变中一反平日忍让、谦和之态,表现出利令智昏的急切、焦躁。竟对宋美龄也敢那般粗暴,除了他反对国共合作抗日的顽固立场外,还有幕后那令他生畏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

    12月13日清晨,当西安事变的消息传至东京时,日本当局先是颇为震动,继而惊喜莫名。

    表面上决定“目前应止于静观事态之演变,而避免积极行动”的方针,暗中却积极怂恿何应钦挑起内战,以便日本人坐收渔人之利。

    日本侵略者还通过韩复榘、宋哲元等人,主张杀蒋。

    但是,自蒋介石令何应钦停战后,日本方面对于是坚持“讨伐”还是政治解决至为关切。

    有田外相于19日邀国民政府驻日大使许世英谈话,声称如果南京政府在抗日联共条件下与张、杨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

    日本首相广田竟在枢密院会议上报告说,如果南京政府“与张学良以容共为妥协条件,日本则断然抨击。”

    面对日本的外交压力,何应钦要外交部长张群设法解释,一再声明他将以“讨伐”、反共的决策处理一切。

    在国民党政府已明令暂停军事行动以后,何应钦在约见日本驻华大使川樾时,仍向日本表示“讨伐”行动将按计划进行,决不停止。

    和平解决的希望虽然在增大,但内战的乌云并未消散。

    由于西安释蒋之事仍未谈妥。宋美龄执意要飞西安。何应钦此刻也不便过分反对。

    于是,宋美龄、宋子文和戴笠一行于22日到达西安,表示愿意在张、杨通电的“八大主张”基础上进行谈判。

    蒋介石提出他不出面,由宋氏兄妹代表;谈判所商定的条件,由他以“领袖人格”担保,不作任何书面签字。

    经过周恩来等人在蒋介石与张、杨之间的疏通,23日,谈判正式开始。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经张、杨同意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六项主张。

    经过两天谈判,双方达成九项协议,其中包括“先将何应钦、张群、张嘉璈、蒋鼎文、吴鼎昌、陈绍宽赶走”,“组织过渡政府”的内容。这样,西安事变终于比较圆满地和平解决。

    自宋美龄等飞到西安以后,何应钦从西安方面所获得的情报都不利于他再下令“讨伐”。

    尽管居正等人催促何应钦赶快出兵,但他感到大势骤变,按兵不动。

    24日,蒋鼎文自西安飞抵洛阳,电告何应钦,张学良已向部队下达护送蒋介石返南京的命令。蒋介石也命令何应钦撤兵。

    何已冷静下来,下令进至陕甘的中央军后撤1公里,脱离接触。

    25日下午5时15分,蒋介石乘坐的飞机在洛阳机场降落。不久,南京的何应钦就接到洛阳电话,谓蒋介石已安抵洛阳。

    不知是泄了气还是释了重负,他感到从未有过的疲乏。他随即拨通了李烈钧家中的电话,告知正在那里等候西安消息的冯玉祥、张继等人。

    26日,是蒋介石返回南京的日子。何应钦为警卫戒严工作煞费苦心。

    清晨,即由宪兵司令部、首都警察厅、航空委员会、宪兵学校等派出大批军、警、宪特,沿新街口至中山东路、黄埔路,以及由明故宫机场至光华门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

    机场四周及各进出口,更是宪警密布。为表示对蒋介石这位童子军总会长的欢迎,在机场内及进场口均派定童子军执勤。

    上午11时,何应钦等军政要人先后驱车前往机场等候。

    为防止意外,连“各文武官员及各国团体代表入场,均检阅证章及名片,警备至为周密”。

    12时15分,当蒋介石所乘的蓉克斯飞机出现在大教场上空时,何应钦等都精神振作起来。

    在机场迎接的国民党要员按官位大小排成一列,并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代表诸位前往致词。

    不料蒋介石乘坐的飞机于12时20分着陆时,迎接的官员立即前拥后挤,顿时乱了套。林森等只得随人潮前趋。

    当身着蓝色绸袍的蒋介石一出现在舷梯口时,何应钦便以救蒋第一功臣的身份,“首趋机前致敬”,蒋介石也对他回报以特别的笑容。

    而被推为代表致词的林森不知何故,竟痴呆呆地站立原处不动,直到别人提醒他时,林森才挤上前去致以慰问。

    但蒋介石只微微躬身作答,显出腰部痛楚之状。至于何应钦与宋美龄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时过境迁,彼此虽有芥蒂,但都因高兴而表现了大度的宽容。

    未等国民党的各大员看清“蒙难”之后的委员长的尊容,蒋介石即偕宋美龄钻进汽车,驶出机场。

    蒋介石安全抵达黄埔路官邸后,何应钦才下令南京警备司令部解除戒严。

    2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明故宫机场举行所谓“庆祝蒋委员长回京大会”,据说有20万人参加。

    当南京市长马超俊宣布大会开始并致了欢迎词后,人们以为一直未露面的委员长就会出现了。

    岂料,竟是由何应钦代表蒋介石致答词。何应钦运足中气,抑扬顿错地照念了一遍早已拟定的答词。

    这是蒋介石乃至国民党政府对何应钦在“西安事变”中“营救领袖措施得宜”所给予的殊荣。

    在西安事变中,何应钦一夜之间成了中外瞩目的南京政府中最显赫的人物。

    在“讨伐派”与“和平解决派”演出的这戏中之戏里,他扮演了主角。戏已演完,阴谋也破产了。

    他究竟是假戏真做,还是真戏假做,倒值得后人认真研究。

    何应钦主张“讨伐”,是想救蒋,以便给中共中央和张、杨施加压力,还是真要置蒋于死地,取蒋而代之?

    多少年来,众口一词,认为他是想置蒋于死地,取蒋而代之。

    台湾学者为何应钦讳言真相,他本人也避而不谈这戏中之戏的真意。

    或许,何应钦一派对张、杨所施加的军事压力,客观上从反面增大了西安事变必须迅速和平解决的紧迫感。

    后来蒋介石对张、杨背信弃义的报复,同对何应钦的继续重用形成鲜明对比,除还要利用何应钦与日本保持联系,迫使英、美开出更高的价之外,难道就不含有对何应钦主张“讨伐”而对他的获释有利的奖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