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872章 御林军①
    毛主席为华卓然的婚事白操了心。因为林欣儿根本调不过来。

    倒不是项英不放人,而是因为林欣儿本身在执行一项特殊使命,她脱不开身。

    萧劲光从1937年8月任留守兵团司令到1945年8月离任,整整呆了八年时间。

    在他的部署和指挥下,在晋西北、晋南、晋西南八路军的配合下,先后对日作战70多次,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保卫了中共抗日根据地大本营的千里河防,保卫了延安,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

    日军做梦都想跨过黄河占领大西北,但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以东,踏入陕甘宁边区一步。

    而华卓然却在陕甘宁只呆了一年的时间,1938年9月,他就奔赴太行山抗日的最前线了。

    他和林欣儿仍然是天各一方,暂时很难走到一起去了。

    不过,就在这一年里,他不仅协助萧劲光抵御日军对陕甘宁的入侵,还投入了大量精力剿匪。

    留守兵团创建之初,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秩序还很混乱。尤其是土匪蜂起,四处窜扰,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成为巩固根据地的大患。

    因此,留守兵团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靖匪除暴安民。

    从1937年10月起,华卓然就奉命负责抓剿匪。

    经过认真仔细的调查,知道当时边区23县境内的土匪大概有40余股,共4000余人,拥有枪支2000多支。

    这些土匪大体上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打家劫舍、掠夺财物为主要目的的普通土匪;另一类则是有背景的“政治土匪”。后者尤其令人头疼。

    因为这类政治土匪除了抢劫钱财以外,还专门以摧残我地方政府机关、破坏我党和群众组织、刺杀我党政领导和军队工作人员为目标。

    这些“政治土匪”中有的是在土地革命时期遭我斗争打击的恶霸地主和反动地方军阀武装,有的是由国民党顽固派操纵指使的著名惯匪,还有的是与日伪勾结的汉奸武装。

    从1937年11月开始,留守兵团首先集中了警1团、警2团、警5团和两个骑兵营,以及蒙汉骑兵支队,共2000余人的兵力,在三边地区官滩、盐池以北的八蜡梁和安边以北的仓梁一带,对张延芝、范玉山、薛子茂等股匪,连续进行了三次重要围剿、打击,先后击毙土匪百余人,缴获枪支60余支,马百余匹。

    1938年2月以后,留守兵团驻各地的警备团队与地方群众武装密切配合,采取政治瓦解与武力清剿相结合的办法,对大小股匪继续穷追猛打。

    此时,边区境内的土匪已基本上被肃清了。

    还是在1937年,八路军留守兵团进行陕北“剿匪”:11月始,八路军留守兵团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政治争取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针,对陕北地区危害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40余股土匪展开剿匪战斗。

    警备第1、第2、第5团和两个独立营及蒙汉骑兵支队,共2000余人,于三边(靖边、安边、定边)地区的官滩、盐池以北蜡梁、安边以北的仓房梁,三次打击了张廷芝、范玉山、薛子茂等股土匪,毙匪100余人,马100余匹,缴枪60余支。

    而警备第8团也于黑水寺、张村驿地区歼灭明为民团,实为土匪的两股“地方民团”,缴枪70余支。

    1938年2月,华卓然率留守兵团第七团清剿黄龙山区,经穷追猛打,将该地的土匪大部歼灭、毙匪100余人,缴枪70余支。

    留守兵团经过此次剿匪,安定了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秩序,巩固了边区。

    但是,靖匪的任务并没有到此结束。1938年冬天以后,“政治土匪”又在各地抢劫烧杀,扰乱边区,祸害群众。

    他们甚至受驻扎在边区的国民党军的唆使,为国民党在我边区制造摩擦事件,对我边区进行变相的武装进攻。

    因此,从这以后的剿匪斗争,就同反摩擦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比早期的剿匪斗争要复杂得多,艰难得多。

    其中,清剿陇东土匪赵老五(即赵思忠),就是这种复杂斗争的一个典型事例。

    甘肃省环县甜水堡惯匪头子赵老五(又名赵思忠)被国民党委任为环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后,反共气焰更加嚣张。

    当年,惯匪赵思忠(外号赵老五)被国民政府收编委任为陕西省环县保安大队副队长后,盘踞甜水堡一带,为害猖獗。

    1941年1月1日,赵老五率领保安队280余人侵入八路军环县洪德地区,捣毁了区政府,杀害自卫军营长赵三德和小学教员王佑等多人,并包围环县城。

    环县保安部队进行了还击,将其击退,毙伤其10余人,俘虏8人。

    此后,赵匪经常进行抢劫、杀人,无恶不作。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2团于2月16日开始围剿赵匪,到3月7日,捣毁赵匪老窝,歼其大部。

    赵匪带12人仓皇逃跑。

    至此,甜水堡300余户群众得以生活安定,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留守兵团陕甘宁剿匪,却剿到了国民党宁夏省主席马鸿逵的门下,马鸿逵无奈之下,只好派人调解。

    甜水堡距环县县城北100公里许,系北宋庆历年间范仲淹所筑。明嘉靖二十一年(1452年),河西道王某重筑。

    甜水堡系萧关故道第1关隘。城北5里许即今宁夏盐池县萌城。战国秦第2道长城横堡而过。明、清皆为镇。1940年环县抗日民主政府甜水区政府驻于此。后皆为区、乡、人民公社,乡(镇)所在地。

    1941年1月1日,赵老五率匪徒300余人,直抵环县老城,抢劫群众财物,捣毁边区合作社,捕杀工作人员。

    路过洪德区时,将自卫军营长高三德杀害,将小学教员王佑的两腕戳开,用绳拴于马尾上拖着走,随后用乱刀砍死。

    环县受赵匪之害的达6个区17个乡。先后有4个区政府、14个乡政府、4所学校被破坏,被杀害和捕走干部20人。

    赵匪重占了甜水堡。

    为了巩固抗战后方,保护人民利益。2月16日,由庆环分区专员马锡五率领曲子、环县保安队、机关干部和自卫军,配合警备第2团和边区保安司令部独立第5营对该股土匪进行清剿。

    剿匪部队先攻占甜水堡,歼匪大部。匪首赵老五率残部逃至李家塬附近之窑儿井沟,钻入地窑子,企图负隅顽抗。

    因地势险要,剿匪部队数次攻击未果。

    遂改变战法,将其团团围困,断其粮草水源,并动员数百名自卫军挖地道,准备用爆破手段炸毁其老巢。

    3月7日,赵老五之胞兄赵鸣琴惧怕炸死,率匪徒一部投降。

    剿匪部队乘机发起进攻,终于将赵匪老巢摧毁。共毙匪徒40余人,俘匪中队长以下130余人,缴迫击炮2门,轻机枪9挺、步枪100余支。

    匪首赵老五只身逃出边区。

    逃出边区的赵老五在国民党顽固派的支持下,重新发展武装,时刻妄想卷土重来。

    1941年夏,赵老五率领保安队280余人再次侵入八路军环县洪德地区,捣毁了区政府,杀害自卫军多人,并包围环县县城。

    环县保安部队进行了还击,将其击退,毙伤其10余人,俘虏8人。

    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匪徒,几年来屡屡作乱,引起了留守兵团高层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