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881章 淞沪会战③
    淞沪会战在历史上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第一次这样呈现出的巨大规模的会战,可以说这次淞沪会战是中日的所有战争之中,规模和战斗都是最大的一次战争。

    淞沪会战,蒋介石的意图是想要改变日军侵略的动向,原来是呈现出由北向南的这种方向,蒋介石的意思是干扰之后让日军的方向改为由东向西。

    这样改变之后可以说对以后长期作战时是非常有益处的。于是怀着这样的目的蒋介石开始了一系列的规划,最后决定在上海发动主动的出击,希望在给日军打个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能够将自己的目标完成。

    同时淞沪会战双方动用的兵力都是非常巨大的,总共加起来几乎达到了八十万,这个数据可是在之前完全没有达到过的。

    而且这一场战争所持续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三个月的时间让这种战争成了一场特殊的拉锯战。

    在淞沪会战中,日军几乎投入了二十多万的兵力,最后统计之后得到的结论是死伤了四万多人。

    更可怕的是中国方面投入的兵力和死伤人数的统计,最后统计出来八十万人的死伤人数居然达到了三十万,可见在淞沪会战中中国的损失有多大。

    不过尽管中国在淞沪会战中牺牲太大,其意义却也显而易见!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人民牢牢的凝聚在一起,做出了无比英勇的抵抗。在这样一场重大战役中,中国军民没有后退半步,反而全部发挥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就算牺牲了也绝不后悔。

    尽管最后战争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失败了,但是淞沪会战的意义还是重大的。那么淞沪会战的意义是什么呢?

    其实淞沪会战的意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淞沪会战的意义在于中国军民团结的能力。中国过去有过“一盘散沙”的说法,也被形容成“东亚病夫”。

    但是淞沪之战却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原本日本人迅速占领中国的计划。

    在这场战争中尽管让中国损失了巨大的人数,也给中国带来难以磨灭的灾难,但是淞沪会战的意义还是让日本完全打乱了之前的计划。

    其次在淞沪会战中发挥的意义在于让整个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全部团结起来,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基础。

    尽管祖国的装备落后,可是对待侵略而来的日本军队,中国军队依旧坚持了三个月这么久的时间,这对于鼓舞中国士气十分的重要。

    而且淞沪会战让中国也看到了自己作战缺点,这一点对于后来的战争和长时期的作战是十分重要的。

    而淞沪战争意义的第三点,则是中国在一个新的舞台上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战场,并且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华儿女们的决心和形象。

    这一点在之后世界大战中与中国的表现十分的吻合,不仅降低了侵略者国家的地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中国的知名度。

    淞沪会战很多人都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武器和军队不如日军精良先进,但是淞沪会战真相真的就是这样吗?

    其实这样说是失败的原因并不算错,只是在这其中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原因,这种深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淞沪会战深层原因源于一切都从政治方面出发。当时战争原本的目的已经达到,陈诚等人也下令让军队从上海撤离出来,但是蒋介石却并没有完全的听从,反而是继续在战场上与敌军纠缠。

    蒋介石的目的才是淞沪会战真正的深层原因。当时本来是打算在中国的战场把日军完全拖垮,毕竟日军战线才长,而中国军队完全不用考虑这个。

    但是其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因为在战场上实际操作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日本国力要高出中国很多,这样一来现实和战略上就有了很大的缺陷。

    而淞沪会战蒋介石的想法是可以吸引到强大的支援,这个支援就是国际上的了。当时虽然中国外交部已经开始约束日本,但是根本就起不到作用。

    蒋介石十分的需要强大而有利的外国支援,就算是得不到,那么最起码也要让日本的经济受制于国际。

    只有这样中国才可以少面对很多的困难。

    所以蒋介石才推迟了撤退的命令,希望在拖延的时间内得到国际上的支持。

    淞沪会战深层原因有政治因素同时也有现实因素。

    当时在淞沪的工业十分重要,战争对道路和航线都造成了程度不同的毁坏,所以拖延时间也是为了这些货品可以顺利的运走。

    淞沪会战期间,在虹口集结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日本8月15日编组上海派遣军的时候,只有第三师团和第十一师团。

    9月11日增加第9、13、101共3个师团另2个重炮旅团等部队,这时上海日军共有13万人(同期华北日军有5个师团15万人)。

    10月20日,华北平原战事基本结束,华北日军以一个师团继续南下,3个师团为主力攻入山西山地。

    除维持治安外把多余的1个师团投入上海战场,11月4日在金山卫登陆,次时上海日本陆军总兵力为8个师团又2个支队,一个混编陆战队共20万人。

    其中隶属上海派遣军的为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六、第一零一师团等6个师团;隶属于第十军的有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等共3个师团。

    另有从华北的第五师团分遣出来的国崎支队和原属台湾守备队的重藤支队。已经超过部署在华北的日军5个师团,成为对华作战的主战场。

    海军部队参战的有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4艘。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第八战队(鬼怒号、由良号、名取号)、第2驱逐队、第21驱逐队、第一水雷战队(川内号、第9驱逐队)、第1警戒队(八重山号、坚田号、保津号、二见号、栂号)第2警戒队(势多号、热海号、比良号、鸟羽号、莲号、栗号)。

    参加淞沪会战作战飞机约390架,其中陆航210架,海航180架。

    航空部队为:第一联合航空队(木更津航空队、鹿屋航空队)、第二联合航空队(第12航空队、第13航空队、第21航空队、第22航空队)、第一航空战队(龙骧号航空母舰、凤翔号航空母舰)、第二航空战队(加贺号航空母舰)、第十二战队(神威号水上母舰)及第22航空队(7月28日编入第三舰队)。

    1937年11月5日,何应钦在南京召开的国防最高会议的报告中宣布,淞沪战场中国军队伤亡已达187200人。

    此外,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间,在后撤途中伤亡约为10万人;两项合计约为29万人。

    我军阵亡中将军长1人,阵亡师长、副师长4人,阵亡团长28人,阵亡营长44人。由于中方海军司令官的“沉船战术”泄密,中央海军全军覆灭。

    根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室编《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这一期间,日军伤亡数字累计从8月13日至11月8日合计:40372名。

    不过至11月8日中国军队虽已开始后退,但战斗仍然非常激烈,上海的大多数日军仍然不断前进。

    战斗中,战场形势一片混乱,这时及以前是无法统计日军准确的伤亡数字的。

    最后日军确认从上海登陆到占领南京,截至12月27日,日军累计战死、战伤死、战病死共23104人,负伤约5万人,合计伤亡在7万以上。

    考虑到日军在追击战和攻占南京作战中伤亡不大,由此估算在淞沪会战中日军约战死2万人,受伤约4万人,合计约6万人。

    此战国民党军伤亡33万多人,为日军损失的5.5倍。

    中国军队此战前后总计投入步兵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炮兵7个团,兵力总数在60万人以上。

    但因中国是极度落后的农业国,交通不便,从全国调动兵力支援前线需要时间,实际到达战场的兵力为40万人左右。

    中国空军的参战部队为第二至第九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约200架飞机。

    中国海军的参战部队,为第一、第二舰队和1个练习舰队,1个鱼雷快艇大队和江阴等地要塞部队,约40余艘海军舰艇。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中方将领:司令长官:冯玉祥(后由蒋介石兼任);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兼任)、第十集团军(司令刘建绪);中路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后由朱绍良兼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磊);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