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918章 归队
    说起粤军在南京突围出来的人数,其实83军突围出来的人很少,主要是邓龙光带领的军部人员。

    其154师师长巫剑雄和156师师长李江率部分别从乌龙山和下关搭船过江了。

    邓龙光大概在出太平门后、过岔路口不久就脱离了大部队。

    到淳化后,他们遇到了66军的莫福如、华振中和手下的三四十名士兵,后经龙都等地,于12月21日到达南陵,进入上官云相的防地。

    据时任第83军军部参谋处处长刘绍武(广东兴宁人)回忆,叶肇和黄植南是在汤山附近脱险的,后经上海回广州。

    叶肇曾亲口对刘绍武讲,12月13日天明时分,他们到达汤山附近,化装成难民,准备逃往上海。

    但人生地不熟,两人在山地潜伏了一天,饿得饥肠辘辘,迫而冒险下山觅食。

    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忽然枪声大作,两人旋即躲入一个堡垒。

    至黄昏,周围一片沉寂,知敌已远去,即离堡垒循小路踉跄而行。

    见路旁存蕃薯皮一堆,如获至宝。他们分食之余,各将其余珍藏于袋,以备不时之需。

    是夜,为着觅食进入一个不大的村庄,摸索了几间房子,阒然无人;最后碰到一个年约六七十岁的老婆婆,也没有得到任何可充饥的东西。

    正懊丧间,忽然枪声大作,日军蜂拥入村,他们爬入禾草堆中的底部隐藏。

    第二天,看见京沪公路上有不少三五成群的难民往来,他们商量了一下,即混入难民中间东行。

    走不多远,遇见一队鬼子由东往西,他们只好硬着头皮迎上去,希望能侥幸过关。

    不料狭路相逢,日本兵看中了他俩,要他俩做挑伕。

    黄植南先挑,勉强走了六七里路,佯装脚痛走不动,被日本兵踢了几脚,他就索性装死。

    于是,一个日军上等兵的行李就落到国民党军长叶肇的肩上。

    叶肇生平未尝挑担之苦,忽然压上几十斤重的东西,确实难以走动。日本兵看他胡须长长,不能胜任,只好另找壮者代替,他才得以解脱。

    吸取这次教训,叶肇采取远离交通要道躲过风头再作打算的办法,在京沪公路的一个小村镇里躲了若干天,摸清敌情,逐次接近上海,遂由上海搭轮回粤。

    几乎所有史料包括叶肇本人的自述都显示,66军军长叶肇和参谋长黄植南,除了突围初期率部出城外,之后的突围血战就一直“失踪”了。

    乃至突围部队到了九华山之后,上官若云等派人到处查探军长下落,仍不见踪影。

    因此在关键与危亡时刻,都是由中下级军官带领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

    叶、黄的“失踪”,邓龙光的过早脱队,都给南京突围战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悬疑。

    12月14日晨,郭永镳率领的突围部队在九华山顶看到四面山野有零星队伍陆续东行,怀疑是日军追兵。

    经派人查探,方知是突围出来的散失官兵,于是派人在各路口守候。当天,共收容士兵500余人。

    12月15日,在前往高家边的途中,部队又收容官兵200余人。

    12月16日晨,部队转移至石山头,在半部公司①重新编队。

    全体编为8个连,士兵2人同一枪,暂时藏匿山间。

    这天,159师上尉课员马作霖携款万余元前来报到,部队的伙食费和其它费用都有了着落,顿时信心大增。

    应该说,这个马作霖确是一个好军人。在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时候,没有携款逃亡。

    12月17日,突围部队为便于指挥联络,在范巷组织了“第四路军南京突围部队官兵收容处”,郭永镳任处长。

    当天,又收容官兵百余人,160师少尉翁永年也携款万余元到收容处报到。

    此后,又有159师团长何全标和旅长林伟俦等先后到收容处接洽。

    在句容宝华山隆昌寺,日军每天枪杀三五个和尚。僧人叶华目睹日军暴行,于12月22日下山,主动投奔收容处,担任义务医官。

    叶华擅长医疗跌打创伤。他热情为伤病员服务,先后经他治愈的官兵有百余人之多。

    此后,突围部队先后经南镇街、竹箦桥、上沛埠、堑口、强埠、社渚、三丁桥、西北村、房李村、管村、何喻庄,越广宣公路而至姚村附近,于10日晨6时完全脱离日军控制范围,进入中国军队警戒线内。

    除郭永镳率领的1500余人外,还有一部分突围官兵沿别的路线先后归队。

    但是新编157师宋波的部队一直没出现。

    157师是紧随159师往外突围的部队。然而在突出太平门和岔路口后,这支部队就被打散了。

    封天宇一直是和上官若云带领九五八团护卫军部机关突围的。当时军部警卫营和九五八团加起来有四五百人。

    这些人护卫着军长叶肇和机关人员往外突,起先还算顺利。然而岔路口的混战过后,叶肇军长和军部机关就被冲散了。

    上官若云派人去找,封天宇也亲自找过,却一直没有找到。当时情况万分紧急,他们不可能一一辨认尸体,所以叶肇军长是死是活,一概不知。

    上官若云是知道自已的叔叔上官云相驻兵南陵。他对封天宇说,突围出去就去投奔他的叔叔。

    因为他们的动作快,所以沿途并没有散失的官兵出现。但是他的手下依然有三百来人。这些人除了九五八团的,还有军部警卫营的。

    上官若云是12月20日到达南陵见到他的叔叔上官云相的。比起83军军长邓龙光还早了一天。

    上官云相见到自己的亲侄儿出现在面前,悲喜交集。他知道淞沪、南京两大战役凶险无比,要从这样的战场上活着走出来,真乃福莫大焉!

    上官若云流着眼泪对自己的叔叔上官云相说,我能从南京突围出来,全靠我这位兄弟拼死相护呢!

    上官云相就仔细打量着封天宇,见这个少年军人英气勃勃,遂向侄儿详细打听起封天宇来。

    封天宇不喜欢上官云相此种作派,但碍于上官若云的面子,他只得勉强说:

    “上官将军,此乃我本分!”

    12月21日,邓龙光一行到达南陵上官云相驻地,随后转往安徽屯溪收容部队,共收得由南京突围的流散官兵一千多人。

    1939年1月15日,因广州已被日军占领,第66军在信丰县召开追掉大会,沉痛悼念牺牲的抗战英烈。

    据《陆军第159师简史》(刘绍武,1946年)记载,该师在1938年春先后收容突围官兵2000余人。如果再加上160师和83军的,突围部队先后归队的总人数估计达3000余人。

    相对来说,一边是九死一生的浴血突围,无数将士永远长眠在突围路上,另一边是数万军人因无法过江,被连兽性不如的日寇集体屠杀。

    前者死得壮烈,后者死得悲惨。

    1938年1月中旬,粤军第66军、第83军各收容到从南京陆续回来的官兵三千多人,第66军的由林伟俦、莫福如、郭永镳、上官若云率领,第83军的由王得全率领,分别到湖南省的攸县、安仁等处集中训练。

    几百广东妇女,在得知从南京突围的粤军已经回到湖南后,长途跋涉赶到攸县、安仁寻找丈夫。

    令人悲痛欲绝的是,来寻找丈夫的那些妇女,大多数都成了寡妇。她们的丈夫大部分是在上海战场或在南京突围中死亡与失踪,生死不明的也有相当一部份。能寻见丈夫的,自然欢天喜地……只是可怜那些打探到自己丈夫已死的寡妇,哭得天昏地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一个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