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931章 开赴抗日前线
    宋波的部队只在吉安城呆了一宿,第二天即上火车继续赶路,驰援淞沪战场。

    叶媚媚带着温碧霞到东城来送宋波。

    昨晚,宋波派凌副官即将一百支步枪和五千发子弹用汽车运至北城丰金娥的部队,由温碧霞验收。

    一百支步枪都是崭新的汉阳造,这些武器对于宋师来讲不算什么,而对于装备极其匮乏的抗日游击支队来说,那可是雪中送炭。

    “宋波,谢谢你送的武器弹药。你到了淞沪后,可要即刻补充武器弹药。我们和日本人打的是现代战争,日本人的装备比你们的好,你们没有充足的武器弹药是不行的。”叶媚媚说。

    叶媚媚对宋波的担心,让宋波好感动也好激动。他对叶媚媚说,你放心吧,我们是在自已的国土上作战,后勤保障应该不成问题。日本人远离他们的本土,虽然有台湾和朝鲜作中转站,但比起我们来还是差一截。

    应该说,叶媚媚和宋波作为成年人,他们对待爱情都是理智的。这种理智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残酷的。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他们短暂的相聚很可能是最后的相聚,他们的分别很可能是永别。

    所以,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是有分寸的、克制的,为的是不给对方造成更大的创伤啊!

    送走了宋波,叶媚媚回到了留守处。

    林欣儿己从温碧霞嘴里知道叶媚媚和宋波的情况。她虽然不认识宋波,但她相信叶媚媚的眼光。叶媚媚是不会同一个凡夫俗子纠结在一起的。

    但是林欣儿也有叶媚媚同样的担心。两个不同阵线的人,怎么结合在一起?

    作为好姐妹,她同叶媚媚谈及了这个问题。

    叶媚媚说:“欣儿,我也不晓得,还是顺其自然吧!”

    但是没过一个月,十一月中旬就传来淞沪战役中方失利的消息。又过了差不多一个月,又传来南京失守的消息。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叶媚媚心里沉甸甸的。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宋波。

    随后各种消息雪片般传来,一个个让人惊心动魄的数字:淞沪战役和南京战役,中国军队伤亡几十万人,阵亡将领几何几何。

    叶媚媚感到宋波凶多吉少。

    由于形势的飞速发展,新四军的改编和整编工作加快了步伐。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成立①。标志着新四军正式组建,中国大地上又一新生军队诞生②。

    从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南方八省③红军及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开始,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开始陆续走出山林,到各指定地点集结。

    这其间虽然经过了曲折过程,但抗日的召唤使红军战士们义无反顾汇集于新四军的大纛下,准备开赴抗日的战场与日军厮杀。

    1937年,不平凡的一年过去了。紧接着迎来更不平凡的1938年。

    1938年2月上旬,在闽西南和闽赣边、闽粤赣边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健儿,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辖第三、第四两个团。

    3月1日,张鼎丞、邓子恢等率领新四军第二支队,从福建龙岩和江西吉安分别出发开赴抗日前线。

    3月中旬,从吉安出发的部队在吉安车站上了火车,而从龙岩出发的队伍途经瑞金抵达于都,受到于都人民的热烈欢迎。

    可是,国民党当局名义上与共产党达成抗日协议,实际上仍然坚持其反共立场。

    国民党于都县县长刘菁如,一方面借口横渡贡江不便,拒绝新四军入城,另一方面又虚情假意地在罗田岩设宴为张鼎丞、邓子恢等新四军第二支队领导“接风洗尘”。

    新四军为了顾全大局,团结抗日,并没有计较这些。部队在县城对面水南驻下后,派出少数宣传人员进城,写标语、画壁画、散发传单,在街头宣传党的抗日救亡政治主张。

    同时,部队还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筹措了300块银元,组成由张鼎丞、邓子恢带队的慰问团,对仍被国民党当局无理关押的100多名苏区干部进行慰问,并向国民党于都县政府当面交涉,要求立即释放这些被监禁的革命同志。

    但是,国民党于都县政府,却以种种理由拒绝新四军的要求,继续关押着这些革命同志。

    3月下旬,张鼎丞、邓子恢率领部队在赣州登上火车,火车将他们直接送到安徽。

    这个时候,新四军军部也由南昌移驻安徽歙县岩寺(后又移驻泾县云岭)。

    新四军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

    第1支队由湘鄂赣边、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湘南等地红军和游击队编成,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辖第1、第2团。

    第2支队由闽西、闽赣边、闽粤边及浙南等地红军和游击队编成,张鼎丞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后粟裕),辖第3、第4团。

    第3支队由闽北、闽东红军和游击队编成,张云逸兼司令员,后谭震林任副司令员,辖第5、第6团。

    第4支队由活动在鄂豫皖边的红28军和鄂豫边游击队编成,高敬亭任司令员,辖第7、第8、第9团和手枪团。

    军部特务营由湘南、闽中等地红军和游击队编成。

    新四军全军共1万余人。

    1938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新四军,指出:

    目前最有利的发展地区是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建立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基地。

    据此,新四军各支队陆续向皖南、皖中集中。

    3~4月,第1、第2、第3支队先后到达安徽省歙县岩寺地区,第4支队进至安徽省霍山县流波地区。军部由南昌进驻岩寺(同年8月,移驻泾县云岭)。

    4月,第4支队进抵皖中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

    5月12日第4支队即取得蒋家河口战斗的胜利。

    4月下旬,军部组织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执行侦察任务,6月17日取得韦岗战斗的胜利。

    6~7月,第1、第2支队相继进入江南敌后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和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第3支队在策应第1、第2支队挺进苏南后,即进抵皖南抗日前线,展开对敌作战。

    9月,中共河南省委派彭雪枫率新四军竹沟留守处部队一部东进,10月,与豫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一部和先遣大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湖北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移驻江西南昌。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任副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

    注②12月14日,中共中央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书记项英兼任军分会书记,陈毅任副书记。

    注③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4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经由中共中央提名,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