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939章 粤军之第66军②
    而经过补充之后,66军又在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的南寻线作战。在德安、星子一带的阻击作战中,66军给予日军101师团重大打击。

    在不少文章中都提到,日军有一个所谓的“军神”联队长饭冢国五郎被中国军队神枪手击毙。

    其实这个饭冢国五郎只是101师团101联队的联队长,离“军神”还差得远,只不过是宣传用语而已。

    不过此人在前线耀武扬威时,确实被中国军队一枪毙命,而这个神枪手所在的部队就是66军的160师。

    确切些说,就是160师四一八团的参谋长封天宇。

    而66军在此次作战的表现还不仅于此,在随后的万家岭大捷中更发挥了很大作用。

    以往谈起万家岭大捷,有些文章刻意拔高74军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参战部队。

    其实万家岭大捷是很多军队协力下的战果,并不仅仅是某一支军队的功劳,每一支参战军队的贡献都应得到重视。

    而66军原本的任务本不在万家岭方向,其主力部队是特意调来的。

    在围歼日军106师团的作战中,66军猛攻石堡山、老虎尖,并以一部支援第4军攻克狮子崖西北高地,与其他各部完成了对日军的合围。

    而在随后围攻战中,各部守备队严守阵地,挑选奋勇队专事冲锋,攻击队随后跟进。66军在10月10日攻克万家岭,此后日军残兵一部又被66军截击,损失巨大。

    当然,日军106师团虽然有弱兵之称,而且还是孤军冒进,但平均战力仍不容小觑,故而实际上该师团残部还是被援军接应而去。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此战为重创日军106师团,而非全歼,但在当时能取得如此战果,已实属不易。

    66军此前在阻击作战中已经损失不小,参加万家岭围攻时也非全军出动,但在短短6天时间内,参战官兵8815人就战损了3613人,平均每天就要损失一个多营,可以说不俗的战果也都是鲜血所换来的。

    而在粤军出省作战的主力部队在武汉会战中奋力拼杀之际,广东留守的粤军部队却仅剩7个师、2个旅,且精锐老兵大部被抽走补充前线。

    日军则打起了广州的注意,于1938年10月在海空力量的支援下投入了第5、第18、第104师团发起了广州之战。

    广东留守粤军兵力分散,在日军登陆后难以形成合力,故而难以阻挡日军进攻的步伐(当然,内部原因有很多),10月12日日军登陆,10月底日军即攻陷广州。

    广州失陷后,粤军主力集中在粤北地区,同时余汉谋请求调回外地粤军以加强防御,故而66军也调回广东,且增编了151师,作战师调整为三团制师,该军一部在牛背脊、罗浮山一线与日军接触。

    当时广东、广西被划为是第四战区,以张发奎为战区司令长官;同时在桂林设有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以桂系的白崇禧为主任,理论上桂林行营对长江以南的第三、第四、第九战区有指挥的权限。

    但实际上广东是余汉谋的地盘,基本部队为粤系的第12集团军,而广西为桂系地盘,当时留守部队为桂系第16集团军。

    张发奎此时并没有实权,他既不能有效指挥广东部队,也不能有效指挥广西部队,所谓第四战区实则是两广表面联合,实则各行其是的两个战场。

    如果日军不来进攻则罢,战事一起便要出事。

    1938年的广州战役,使得日军势力控制了广东中枢,同时为封锁海外对中国的支援,日军还占领了广东的沿海城市和海南岛。

    而粤军主力回师广东后,则与日军长期在粤北地区交战,基本是相持态势。

    日军占领广东核心区域后,对广西也是虎视眈眈,当时广西军队主力皆北上参战,并以大别山区为根据地经营,留在本土的部队为第16集团军所辖的31军和46军共计6个师的兵力,以及一些地方民团。

    日军攻入广东后,桂系还想着在广东分一杯羹,将部分兵力外调,使得桂南防御空虚。

    而在研究日军进攻方向时,白崇禧也判断失误,认为日军登陆兵威胁南宁的可能性不大,故而在1939年11月还派出了2个师到广东高明、鹤山布防,以期“摆下新桂系的几颗棋子”。

    因此当日军在1939年11月中旬在桂南登陆时,桂军兵力极度分散,难以抵御。于是遂引中央军、粤军入桂助战。

    而在援军到来前,日军已兵临南宁城下,守军135师接战不利,南宁失守。

    日军一路向昆仑关前进,第5军200师当时抵达的600团也遭到严重损失,蒋介石极为气愤,称道:桂军之脆弱,殊出意外,令人神魂不安”。

    此后第5军主力反攻昆仑关,重创日军第21旅团,是为昆仑关大捷。而在当时的部署中,目标不是昆仑关,而是反攻南宁。

    但昆仑关之一战,日军被重创的同时,第5军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而当时的桂军因非主力,其他到位的中央军也没有很强的攻坚能力,故而根本就打不进南宁,而是形成了相持。

    在夺占昆仑关的作战中,粤军66军一部已经参战,而该军当时已经扩编为第37集团军,由叶肇任司令。

    不过该集团军基本部队却还是只有一个66军,此时的军长为陈骥,部队则只来了159师和160师。

    鉴于在桂南战区的援军越来越多,1940年初国军决定仍实施反攻,围歼南宁日军。

    而日军也从广东运兵,不仅补齐了此前的消耗,还运来了第18师团、近卫混成旅团等生力军。

    日军以第5师团等部在昆仑关一线攻击,而18师团、近卫旅团等却向宾阳侧后攻击,如日军得手,则前线中国军队将面临崩盘风险。

    1940年1月底,甘棠守军76师不敌日军而败,于是乃令粤军66军向甘棠出击,以从容部署其他各部。

    但出人意料的情况发生了:叶肇不执行命令。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亲自跟叶肇沟通,得到的答复仍是:我还是不服从。

    结果66军不仅未能向甘棠出击,反倒跟当地民团发生了冲突,据说还向反方向做规避,始终逡巡不进。

    日军18师团则继续猛攻,至2月1日攻入宾阳,配属当地守军49师作战的一连坦克,除3辆被击毁外,7辆全被俘获。

    宾阳失守使得中国军队后路被掐断,附近各路军队根本无心围攻此路日军,而昆仑关的第36军、第9师等部也擅自弃守,桂军175师也避走不战。

    故而中国军队反攻不成,还被日军重创,蒋介石称“此为抗战以来最无意义之失败”。

    桂南会战,除中央军第5军、粤军64军、桂军46军等部队表现得到肯定外,其余中央军、桂军、粤军66军则表现不佳。

    因66军不执行命令的举动直接导致了最后的溃败(当然也不仅仅是66军),故而粤军37集团军和66军的番号被撤销,集团军司令叶肇被撤职移交军法处,判刑三年。

    后得薛岳保释,才转任第九战区长官部总参议;66军军长陈骥也撤职查办,后转任第七战区长官部高级参谋。

    大家可能奇怪,为什么在之前抗战中猛如虎的66军在桂南战场上却成了“逃兵”呢?

    其实这可能跟当时国军各路势力的勾心斗角有关。

    全面抗战之初,各路军队大都是齐心抗日,但地方实力派逐步发现,地方军出现战损后往往得不到补充,番号还往往被取消,而中央军损失虽然很大,补充却很及时,而且不断扩充新部队。

    因此到抗战相持阶段后,地方军便都有了小心思,不愿与日军在大战中过度消耗。

    以桂南会战来说,日军进攻的是桂系的地盘,桂军本应该奋力抵抗。但事实上,桂军各部避战的情况却很普遍,白崇禧更有引入中央军和其他军系顶在一线之意,中央军第5军的惨重损失就与白崇禧极力促进反攻有关。

    而桂系的心思,对于20多年来便与其争斗不断的粤军来说,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因此粤军入桂,其实本就不想拼光。故而但张发奎直接下令,叶肇也不买账,毕竟现在的粤军是听命于广东余汉谋的。

    但是叶肇不听命令也不代表其胆子真有那么大,他战场抗命是一方面,更可能的是他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与上级发生了冲突,不想徒劳消耗66军。

    不过这次叶肇的判断是错的,由于结果66军不坚决行动,成为了酿成了桂南大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会战失利不仅仅是66军的错,但该军的番号还是被撤消了,所余部队则划入其他粤军中。

    当然了,抗战中还有第二个66军和第三个66军的番号,不过却都已经不是粤系军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