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954章 忻口战役①
    1937年10月初,平型关,雁门关相继沦陷;山西战局危殆。

    为挽救战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原布署平汉线的国民党中央军四个半师调防忻口。

    第2战区司令阎锡山,遂下定决心集中晋军主力,于忻口一带与日军决战。

    1937年10月2日,卫立煌奉命率第14集团军所部第9,14军,由石家庄经正太路抵太原,以增援忻口。

    同时由平型关,雁门关撤退的第15军,第17军,第33军,第34军,第35军及第61军也开赴忻口

    为忻口布防争取时间,阎锡山急令晋军第19军王靖国旅10个团坚守崞县,晋军第34军抽调姜玉贞第196旅守卫原平。

    出乎中日双方意外的是,晋军的这两个杂牌旅,首战便打出了晋军的威风。特别是原平保卫战,姜玉贞旅更是名扬天下。

    日军参谋本部早于10月1日,即下令向太原进犯。

    10月2日,日军精锐第5师团主力,关东军察哈尔兵团混成第2旅团和混成第15旅团及若干支队,由代县南下,进攻崞县,原平。

    惨烈的忻口会战正式拉开帷幕。

    10月2日,日本关东军混成第2旅团和混成第15旅团由代县南下,猛攻崞县,原平。

    10月5日,日本关东军混成第2旅团在飞机,大炮和坦克掩护下,向崞县发起猛攻。

    国军官兵浴血战斗。但在敌强大火力下,阵地全部被摧毁。

    7日,日军突入北城,城墙后国军官兵奋勇反击,与日兵展开肉搏战。

    入夜,国军继续苦战,但是日军援军赶到,局势已无法挽回。为避免全旅覆没,王靖国率残部突围;崞县陷落。

    10月2日,日军第十五混成旅团向原平外围猛攻。姜玉贞将军亲临前线指挥。

    国军官兵接连打败日军五六次进攻。双方多次在原平南门外的汽车站展开反复争夺;到后来,汽车站再次失陷,国军伤亡重大,已无力反击。

    姜玉贞立即从各团中抽出精兵组成敢死队,姜玉贞亲自冲杀在最前面,再次将汽车站夺回。

    10月5日,日军增调援兵,并调来大量重炮。

    为保存实力,姜玉贞命守城官兵撤入城内,固守城垣。

    10月7日,日军集中万余人及大量飞机,坦克,重炮发起总攻。

    为尽快破城,日军竟丧心病狂,释放千余枚毒气弹,致使中国军队损失惨重。

    姜旅拼死抵抗,屡次击退日军进攻。

    血战至11日下午,姜玉贞第196旅仅剩五百余人,但还死守原平东北角,与日寇展开肉搏巷战两个多小时。

    战斗中,姜玉贞将军被炮弹击中负伤,仍坚持与日兵肉搏,终因体力不支壮烈殉国。

    姜玉贞将军头颅被日兵残忍割走,至今下落不明。

    姜玉贞将军牺牲时,年仅43岁。

    原平保卫战姜玉贞第196旅除两百余伤兵提前转运出城外;其余五千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此战姜旅共毙伤日军千余人。但牢牢牵制日军十天,为忻口会战赢得了时间!为中国赢得了时间!

    战后第196旅被国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姜玉贞将军被追认为烈士。

    原平陷落后,10月11日当天,日军即进攻云中河北岸的下王与忻口前进阵地孔繁瀛第161旅。

    忻口位于同蒲铁路要点忻县之北,右靠五台山脉;左依宁武山脉,是太原的北大门。

    忻口丢失,将直接危及太原。

    忻口战役由国军第2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参谋长郭寄峤。指挥部就设在金山铺。

    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傅作义为预备军总指挥,指挥部也设在金山铺。

    国军先后总共投入99个团,10个炮兵团(山炮,步兵炮,迫击炮,战防炮),加上敌后配合的八路军,总兵力13万余人。

    中国空军4个中队二三十架飞机(多是老旧飞机)配合作战。

    但步兵不少是平型关,雁门关战斗后的残兵;而且多以晋军杂牌部队为主。尤其是严重缺乏重炮、空中支援及反坦克武器。

    卫立煌决定将忻口国军分为左,中,右三个兵团。具体部署如下:

    1.右翼兵团:刘茂恩指挥第15军,第17军,第33军等部。负责东起龙王堂,西至界河铺,重点防御南郭下,东西荣华,东西南贾。

    2.中央兵团:郝梦龄指挥第9军,第13军1个团,第19军,第33军5个团,第35军,第38军,第61军等部。负责东起界河铺,西至新练家庄。重点防御界河铺,关子,南怀化等地。

    3.左翼兵团:李默庵指挥第14军及第66师,第71师,第85师等部。负责东起新练家庄,西至南峪,重点防御大白水,朦腾,南峪等要地。

    4.预备队:高桂滋第17军残部,晋军第34军第203旅残部,并配10个炮兵团(山炮,步兵炮,迫击炮,战防炮),却没有重炮。

    而日军方面,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4个半旅团统一划归日军精锐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

    日军共3个师团,7万余人;火炮250门(近半数为大口径重炮)。

    资料显示:日军有战车150辆,飞机两百余架。

    绝对的火炮、机械化部队及空中优势,左右了整个会战。

    1937年10月13日,日军主力发起全线进攻。

    其一部对国军忻口防线实行中央突破,国民党中央军第54师驻防南怀化阵地遭到猛攻。

    激战9小时后,该师阵地被彻底击毁,部队伤亡惨重,阵地被突破。

    卫立煌急调国民党中央军第10,第21,第72师各一部迅速发起反攻,血战一昼夜,终于夺回南怀化阵地;并包围歼灭日军进攻部队。

    10月14日,日军增兵三千余人,再次猛攻南怀化,并同时向国军防线左右两翼作牵制性攻击。

    当天,南怀化阵地又告失陷。第21师长李仙洲,第35军第218旅长董其武等相继受伤。

    双方在南怀化东北高地,展开拉锯战。

    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决定于入夜后对忻口正面之敌发起反击,以期将渡过云中河之日军肃清。

    10月15日,第35军第218旅进驻下王庄,弓家庄一线,与第161旅协同向南怀化敌侧背发起反击

    其中位于云中桥的第218旅渡河偷袭日军位于旧河北村的阵地。

    正当第218旅作渡河准备时,日军先行渡河攻击第54师161旅下王庄阵地。

    第218旅为保下王庄不失,主动增援友军,并三次挫败了日军的进攻。

    在击退日军的第三次进攻之后,第218旅于16日凌晨3时渡过河北,以奇袭的方式相继攻克旧河北村外围的弓家庄、东泥河两处日军阵地。

    同时中央地区国军部队也发起总攻。

    刚开始进攻顺利,接连攻克多个据点。

    但10月16日(第二天),日军迅速发起反攻;并全力突破第9军阵地。

    在激战中,中央兵团总司令兼第9军长郝梦龄中将,第54师长刘家麒中将,独立第5旅长郑廷珍少将相继壮烈殉国,反攻一度中断。

    中央兵团战况渐趋胶着。

    左翼兵团方面,10月12日,日军由永兴村南下攻占阎庄。

    13日,在飞机大炮,战车掩护下;日军向国民党中央军第14军大白水主阵地攻进。

    其第10师陈牧农旅英勇抵抗,很快伤亡过半;敌突入大白水村内,国军官兵立即组织反攻,将入村内之敌全歼。

    日军调整攻击方向,以卫村为前进阵地,主攻朦腾和南峪阵地。

    国军第34军第71师据守两村高地,隔河与敌对峙;日军在河沟两岸死伤累累。

    日军为报复,集中重炮猛轰第71师阵地;第71师伤亡甚重。

    为摧毁日军前进阵地,第14军李默庵部组织数百人突击队,两次夜袭卫村,但均遭失败,突击队数百壮士全部壮烈殉国。

    左翼兵团遂陷入僵持,但日军未再前进一步。

    右翼兵团方面,日军于10月13日从桃园村进犯,向国军第15军灵山阵地猛攻,马祺臻第195旅在东、西荣华村与敌拼杀,付出重大伤亡代价,阵地还是失守。

    日军旋即向东、西南贾村进犯,遭到邢清忠第191旅拼死阻击。

    战至10月14日,日军主力转攻南郭下,国军第192旅顽强抵抗,将敌阻滞于南郭下和东、西南贾一线。

    第84师则固守蔡家岗亘灵山,界河铺,侧击南郭下村方面数千日寇。

    为稳定战局,卫立煌命左翼兵团第94师接防营房里至龙王堂一线,以打击日军侧翼。

    总预备队第17军第251旅也驻防蔡家岗。

    第15军集中主力向南郭下一线日军发起进攻。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15军多次粉碎日军进攻。

    中央兵团方面,卫立煌命令第61军长陈长捷接任兵团司令;并不断增兵,以图打破日军主力对中央阵地的总攻。

    10月20日,第38军第529旅到达战场。21日,卫立煌又从左翼兵团调陈铁第85师增援。

    日军对中央兵团的猛攻,再度受挫。

    为尽快结束忻口战事,板垣征四郎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求援。

    10月22日,萱岛支队到达忻口;日军于24日再次发起总攻。

    双方激战数日后,国军第85军伤亡殆尽。日军打出国军防线数个缺口。

    27日,双方又陷入胶着。

    当天,日军又派遣第109师团第136联队一个大队参战。

    10月29日,又将该联队一个大队及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个联队调给第5师团。

    另外日军精锐第11师团第71联队,也赶到战场。

    而此时,国军第二战区余部在娘子关作战;已无法增派一兵一卒。

    当天,获得增援的日军即发起全线总攻。

    日军精锐第11师团第71联队向左翼朦腾村猛扑,国军第83师刘戡部奋勇拼杀,竟重创该精锐联队,毙伤其二千余人。

    第11师团因淞沪会战,忻口会战,成为抗战损失最惨重的日军甲种精锐师团。战后撤回日本本土,至二战结束再未参战。

    第83师刘戡伤亡殆尽,剩余兵力已不足一个团。

    中国空军也奉命参战。

    空军共进行了12次侦察、42次轰炸。共击毁日军重型装备一批,击落日机3架,击伤1架。

    击落了号称日本陆军航空队“驱逐机之王”、“四大天王”之一的第16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三轮宽少佐,以及关东军集成飞行团的重轰炸机大队长秀岛正夫少佐、侦察机中队长平长一大尉等人的飞机。

    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第5大队第24中队长刘粹刚上尉误撞魁星楼壮烈殉国;被追晋为空军少校。

    10月30、31日,双方继续对峙。

    日军进攻未取得进展。但是11月1日,娘子关、平定、阳泉等地先后失守;日军另一路迅速增援忻口,再图合围忻口国军主力。

    11月2日,因晋北国军侧后受到严重威胁。卫立煌遵照阎锡山的电令,下达撤退命令。

    在整个忻口会战中(含平型关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国军及八路军以伤亡13万人的代价,给日军造成约2.7万人的伤亡。

    当时国军装备粗劣陈旧,如炮兵仅约为日军三分之一,重炮严重匮乏。

    而空军战机只有日军十分之一。因此中国空军既不能获得制空权,又不能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炮兵亦多分散使用,不能充分发挥威力。

    而国军仅凭步兵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决斗,且通信器材不足,影响各部队间之联系甚大,致遭受惨重损失。

    国军官兵完全是以血肉之躯,血拼日军精锐兵团。

    可以说忻口会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打破了日军灭亡中国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