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971章 江阴海战②
    位于江阴的海军电雷学校,有“海上黄埔军校”之称。

    学校所属的三支鱼雷快艇大队,曾从英德两国进口了15艘鱼雷艇,分别编组成为“岳飞”“史可法”“文天祥”中队。

    8月14日晚,在江阴电雷学校鱼雷快艇大队副大队长安其邦的率领下,2艘史字号快艇由内河伪装渔船潜伏上海,15日清晨抵达黄浦江之龙华。

    16日上午,由海军学校教育长兼江阴江防司令欧阳格亲自带人,在外滩一带侦察敌舰队情况,部署了攻击出云舰的方案。

    考虑到需要隐蔽出击,决定由“史102号”快艇单独担任主攻,“史171号”快艇担任接应。

    “史102”艇在敌舰400米开外发起攻击,“轰”一声巨响,一枚鱼雷带着浓烟击中了出云舰边上的一艘趸船,当即沉没。

    转瞬间,第二枚鱼雷又击出,这次击中了出云舰的尾部,但因鱼雷威力不大,出云舰尽管尾部受创,仍不能置其于死命。

    日军根本想不到中国海军鱼雷艇会对出云舰发动突袭,在一阵忙乱之后立即发炮还击,史102号艇驶到九江路码头附近中弹搁浅。

    安其邦等官兵立即将船上机枪弹药倾卸于黄浦江内,然后泅渡隐蔽,竟得以安然脱身。

    第二天的报纸上,中国海军袭击出云舰成为头条新闻。美国记者也以《扬子江上的战斗》为题,描述了这次精彩的袭击战。

    20日,当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发来电文予以嘉奖,“虽未获成功,但已减敌舰骄横之气焰。尚望再接再厉,整饬部署,以竟全功。”

    中国空军也于8月14到8月16日连续3天对日军旗舰出云号装甲巡洋舰进行轰炸,根据当时的报纸报道:“这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以来,日本海军舰队首次遭到中国的攻击”。

    1937年8月16日江阴海战拉开序幕。7架日机贴着江面向江阴飞来,侦察国军部署。

    舰上水兵发炮进攻,日机不敢低飞,在高空掷下两枚炸弹后逃走。

    1937年8月19日上午7时30分,日军从“加贺”号航母起飞的12架舰载机飞抵江阴要塞上空。中国军舰与要塞两岸对空火力齐发,织成密集的火网,12架飞机仓皇逃离。

    从16日到20日,敌机或进行侦察,或投石问路,均未发生实质性战斗。

    瞭望台报告发现敌水上侦察机一架,在舰队左舷上空飞行。海军立即令高射炮准备射击,但该侦察机盘旋一阵即掉头返航向北飞去。

    11时,瞭望台又报告:有敌机12架(“加贺”号舰载机)在黄山炮台后方出现,黄山炮台也悬挂出报警信号。

    片刻间,敌机出现在上空。中国军舰与要塞对空火力齐发,织成密集的火网,共轰击15分钟,消耗弹药近万发。

    敌机慑于中国炮火威力,始终不敢低飞;加之技术生疏,手忙脚乱,队形亦被打乱。失去队形的日机围着江阴乱窜,12架飞机中只有2架仓皇掷下炸弹两枚,均落于黄山脚下。

    11时30分,警报解除。

    1937年8月20日,天气晴朗,风清日丽,是江南地区典型的秋天。

    上午8时,日军侦察机一架突入舰队上空侦察,遭“平海”舰射击,急忙逸去。

    8时半,炮台发出紧急警报,瞭望兵报告:敌机7架在下游高空出现。

    少顷,敌机群便飞临要塞上空,但再度被防空火力击散。

    见中国炮台有所准备,敌机知道难以得逞,随即向下游方向飞去。只有几架飞机投下炸弹,其中1枚炸弹投在距“宁海”舰约1000公尺的江面,激起巨大的水柱。

    13日至20日,江阴要塞虽然空袭警报不断,但或是中国空军飞机造成的虚惊,或是敌机投石问路,均未发生实质性的战斗。

    1937年8月21日,中国海军流下了在抗战中的第一滴血: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修理的“永健”号护卫舰(舰长:邓则勋中校)遭日机轰炸沉没。

    沉船封江后,中华民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中将率领海军主力“宁海”、“平海”、“逸仙”、“应瑞”、“海圻”、“海容”、“海琛”、“海筹”8艘巡洋舰在沉船封锁线后方布防,第2舰队的小型舰艇则部署其后。

    中国方面希望通过这种“堡垒”战术发挥巡洋舰主炮的远程打击能力,因而大型舰艇集体下锚,几近固定不动的水上炮台。

    中国海军大概万万没有料到,日后当日军机群袭来的时候,既缺乏海陆防空配合,又无小型舰艇错杂支援,连机动也缺乏空间的的大型军舰,会遭遇什么样的牺牲。

    双方真正的接触发生在1937年8月22日。日军进攻上海的同时,已派出大批谍报人员前往南京附近和上海至南京长江沿线各地,侦察中国军队的布防情况,同时也不时派出侦察机核实谍报人员的情报。

    受日本军部直接领导、总部设在上海的一个谍报组,派出了最得力的特务原田直三前往江阴。

    原田出生在中国天津的一个日本五金商人之家,从中国学校毕业后即被日特务机关招募,返回东京参加了2年的专门训练。

    此人对中国的历史、风俗、地理无不了解,更能操好几种方言,被誉为“中国通”。

    原田1937年8月上旬到江阴后,伪装成上海钱庄催款的老客,住进一家小店。

    他每天都到江边视察中国海军的布防情况;有时还雇一只小划子,称到北岸去会朋友,将见到的海军舰艇位置、炮台位置默记于心,晚上回到客栈再悄悄绘成详图,派助手送给日军。

    不到10日,日本海军已经将江阴要塞的布防情况弄得一清二楚,并制定了具体的攻击方案,决定于22日对江阴水面的中国海军进行突袭。

    这天下午4时05分,瞭望台发出紧急空袭警报。警报响起的同时,自“加贺”号起飞的敌海基第2航空战队94舰爆12架已经飞临要塞上空,分成3个机群袭来,扑向江阴要塞与电雷学校。

    为保持队形,12架敌机分成两个攻击波次,在逼近要塞上空之后马上向黄山山顶的炮台以及山脚下的电雷学校快速掠击,俯冲投弹。

    要塞与军舰上的中国高射炮群立即开火,双方打得难分难解。

    因当日有云,日机暂时躲入云层。片刻,第一编队6架敌机从云端钻出,直扑要塞准备俯冲投弹。

    靠近岸边炮台的“平海”舰立即与炮台协同对付这6架敌机,一时间天空烟花朵朵,爆炸声震耳欲聋。

    不一会,“平海”舰3号高射炮位发出的一弹击中第3架敌机油箱,日机在空中冒出浓烟,一头扎进黄山炮台背后的树林中,大火冲天而起。

    海军官兵为抗战海军的第一个对空战果鼓舞,精神大振。

    与此同时,敌第1编队第5机在向要塞俯冲时也被山下电雷学校炽盛的机枪火网命中爆炸,化为一团火球坠入学校食堂前方。

    在一连损失两架轰炸机之后,敌第1编队其余4架飞机放弃了攻击,慌忙向东逃逸。

    与此同时,第2编队马上进入俯冲位置,目标为“平海”舰。

    “平海”与一旁的“宁海”立即集中炮火向敌机群射击。

    日机显然忌惮于该舰炽热的炮火,瞬时间队形散乱,掷下的两枚炸弹都落入距“平海”号数十米的江中,激起壁立的水花。

    只有一架日机冒险向“平海”俯冲而来,但当这架飞机扑到“平海”舰中部上空时,却因投弹装置故障而无法实施攻击,只得加速爬升飞离。

    有两架敌机在中国炮火射击下负伤,摇摇欲坠,与机群一起向南逃窜。

    下午5时,警报解除。

    1937年8月24日起,日军第三舰队宣布对长江以南的中国沿海实施第1次交通封锁。

    26日,负责长江上游警戒及破坏的日军十一战队的军舰第一次沿江上溯,驶近江阴要塞,并向中国军舰攻击,似乎形势正在向中国海军高层预料的舰队决战发展。

    对抗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第一次接触,“宁海”舰舰长陈宏泰回忆道:

    “……1937年8月26日晨6时30分,旗舰‘平海’号令全军备战,我当即命令我舰各战位的官兵各就各位,严整以待。“

    ”此时,无线电报房得知正在下游作业的测量舰‘曒日’号(500吨,舰长谢为良少校)报告,称他们在通州水域见敌巡洋舰2艘由狼山水域上驶。“

    ”紧接着,又看到炮台信旗,表明有敌舰3艘(据日方资料为第11战队旗舰“八重山”号轻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拇”、“莲”)正向我驶来。我立即命令舰上所有人员进入一级战备,密切注意敌舰踪迹,准备迎敌。“

    ”第一次将和日军舰进行对射的年轻水兵们都很兴奋,擦掌摩拳。我复命令其沉着待战。至11时25分,炮台又另行通报:3艘敌舰驶到通州江面时,将天生港码头摧毁后即转舵下驶(这只是一次针对天生港的突袭,无疑令中国海军上下万分失望)。“

    ”我不禁为‘曒日’号万分担忧,该舰在通州担任炸毁白茆沙航路标志作业,因敌舰经常在那一带活动,须以隐蔽状态工作。今晨,该舰很可能在刚才被敌击毁的天生港码头靠泊,看来凶多吉少。“

    ”当日稍晚些时候,消息终于传来,‘曒日’号已于上午被敌舰击沉,舰上官兵大部殉国,不禁黯然。”

    下午2时,敌水上侦察机两架由下游飞至我舰队上空盘旋侦察,经我舰发炮驱逐后遁去。3时10分舰队接瞭望台报告,敌机4架(仍为“加贺”的舰载机)由东来袭,立即以汽笛发出紧急警报。

    敌机4架分两部向我舰队袭击,高射炮及机枪对空猛烈迎击,炮台亦发炮拦截,一时敌机翱翔之声与枪炮爆炸声杂然并作。

    敌机投弹5枚,均落在“平海”舰舰尾附近,浓烟水柱,矗立如山。中国高炮炮兵在爆炸声中仍奋不顾身,精神百倍。

    敌机见不能得逞,乃转向下游飞去。飞越封锁线后,又向正在巡逻的我“绥宁”号炮艇投弹8枚,均落水中;“绥宁”号的20毫米厄立孔机炮亦发弹80余发,未中敌机。

    入夜,连续传来警报两次,均未见敌机来袭,但全体官兵皆处在紧张之中……

    1937年9月19日,规模更大的战斗开始。

    这一天,日本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下令所属第2联合航空队(1937年9月10日刚刚从大连转场到新落成的上海公大机场)对南京市区进行“无差别级”轰炸。

    上午8时15分,警报声大作,江阴要塞瞭望台报告:大批敌机正自下游向江阴飞来!

    海军各舰炮手均各就各位。几分钟后,只见一个由33架敌机组成的庞大机群在3000米高度向西南飞去。

    这天正是著名的“9·19空战”日,敌机被我空军第四大队击落4架,击伤1架。中国空军后来的传奇人物刘粹刚自此一战成名。

    9时20分左右,警报声又起,海军见1小时前西飞的敌机群正杂乱无章错落地返航,料定必是被我空军击败,便以排炮“欢送”。

    敌机惊魂未定,无心恋战,未发一枪,未掷一弹,均高速向东逃窜。

    下午2时30分,又传来警报声,见敌机28架,又在南京被中国空军击溃。这次,该机群未敢沿江飞行,绕开中国高射炮火有效射程返航。

    据日本海军作战档案记载,1937年8月底,第三舰队就已经根据多次侦察所得的情报,制定出了进攻江阴要塞的作战方案:

    决定在1937年9月20日前,主要是以袭扰为手段,给支那海军造成精神压力,使其长期处于紧张中。

    自1937年9月20日起,要使用优势的空军力量(“加贺”号和第2联合航空队)围歼江阴水面的中国海军,务必一鼓荡平。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彻底摧毁“平海”、“宁海”这两艘中国海军最大的轻巡洋舰,从历史上抹掉中华民国海军!

    1937年9月20日上午7时13分,瞭望哨报告:下游发现敌机!海军各舰列阵以待。

    7时16分,敌机两架飞至中国舰队上空盘旋,各舰开炮猛击,敌机即爬升高度,隐入云层,又不时俯冲下来扫射投弹。

    双方相持30分钟后,敌机投弹5枚,落在“宁海”和“平海”两舰之间水面,随即向东返航。

    下午3时,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中将乘“中山”号护卫舰到江阴要塞视察,并召集各舰长至“中山”舰开会。

    询问近几日战况后,陈绍宽告诉各位舰长:“据我方的情报,日本海军将于近几日,对我江阴要塞实施大规模的攻击(陈仍以为会是舰队决战),战斗将会极为惨烈,请各位舰长回舰后做好准备迎敌,要抱定殉国的信念,决死抵抗!”

    各舰长也都很清楚,自1937年8月13日至今约40天的防空战,肯定是大战的前奏。

    作为南京唯一的水上屏障,江阴要塞必然要遭到敌人更为凶猛的攻击,这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大家纷纷表示誓与舰共存亡。

    大战前夕的江阴水面上,微风轻拂,波澜不惊,月色如银。各舰都在抓紧时间擦拭枪炮、检修轮机、清理弹药,准备与日寇血战。

    是夜10时,敌机又来袭,防空哨未发出警报,待听到轰鸣声时,敌机已出现在军舰的头顶上。

    因是日有月,各舰遂根据机影进行反击。敌机向“海容”、“应瑞”舰投弹,“应瑞”被落在前段右舷外的两枚近失弹破片损坏了舱面铁板与前炉烟囱计十余处,其余无战果。

    一场虚惊,更使空气紧张。

    在月夜下,官兵大多不能入睡,甲板上到处有人在向江面远处和空中眺望。

    1937年9月21日,天候阴雨,不适合空袭,日第3舰队中止了当天的攻击计划。

    1937年9月下旬,日本海军增派舰只70多艘、飞机300多架和战斗人员10万人,力图打通江阴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