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983章 蒋家河口伏击战
    1939年7月中旬,安徽舒城县的上空阴云密布,透着寒意的微风,将淅淅沥沥的雨点吹撒在大地上,令人感到莫名的压抑。

    此时,在舒城县西南角一个名叫登福庵的庵堂里面,一个怀有身孕的23岁女子,带着一个十个月大的女儿,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丈夫的消息。

    一个月之前,这个女子被莫名其妙带到登福庵的一间屋子里,不仅暂时失去了行动的自由,而且也与丈夫失去了联系。

    一个黑夜,一位当地村民打扮的人来到了登福庵,将一封信交到了女子的手中。

    女子接过信件一愣。正在纳闷,来人悲伤地说道:“史玉清同志,高司令员已经死了,这是他给你写的绝笔信……”

    说完之后,来人便扭头快速离开了。

    听到突如其来的噩耗,这个名叫史玉清的女子顿遭晴天霹雳,她怎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史玉清怀着复杂的心情打开了丈夫的绝笔信。

    “玉清同志,我觉得革命才有出路。……已决定我明日①上午8时处以死刑……”

    当信件上熟悉的字迹一一映入眼帘,史玉清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

    史玉清用被子蒙住头、用枕头捂住嘴,然后肆无忌惮地痛哭了起来。

    此时,熟睡中的十个月大的女儿,被母亲“呜呜”地哭声惊醒了,随即哇哇大哭了起来。

    听到女儿的哭声,史玉清急忙起身将女儿抱在怀里,不停地安慰着。慌乱间,史玉清不小心将眼眶中的泪水,滴落在了女儿稚嫩的脸庞上。

    史玉清的丈夫——高敬亭,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她!

    高敬亭1907年8月出生在今河南新县城郊董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高敬亭10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父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长大。

    在上学读书的时候,高敬亭非常刻苦用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

    可是,由于家境实在是太贫寒了,所以高敬亭只读了六年书就辍学,开始帮着父亲种地。

    1927年,20岁的高敬亭受同窗好友梅光荣的影响,接触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并毅然决然走上了革命道路。

    不久之后,著名的黄麻起义爆发了,当时高敬亭积极参加到革命活动之中,并加入了工农红军。

    1929年,对于高敬亭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高敬亭如愿加入了党组织,并当上了光山县弦东区第一乡苏维埃政府的主席。

    没过多久,工作能力出众的高敬亭又被当选光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在此期间,高敬亭率领红军队伍与敌人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其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推崇和爱戴。

    后来,高敬亭又历任光山县委书记、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等重要职务,成为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32年10月,由于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战川陕地区。

    此时,高敬亭奉命留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并被任命为红二十五军第75师政委。

    红二十五军重建之后,在军长吴焕先指挥下,先后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和杨泗寨等战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鄂豫皖根据地的不利局势。

    在这一系列战斗中,高敬亭带领战士们与敌人英勇作战,立下了不少战功。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徐海东等人的率领下,踏上了艰苦卓越的长征之路。

    此时,高敬亭又一次奉命留守鄂豫皖根据地。

    当时,为了加强红军队伍建设,高敬亭将红二十五军留在皖西地区的三个不同建制的连队,与原先在皖西地区坚持斗争的部分红军合并。

    依靠这支部队,高敬亭担负起了保卫鄂豫皖根据地的重任。

    到了1935年2月,高敬亭在安徽太湖县境内主持召开干部大会,将部队与鄂东北独立团合编重建了红二十八军。

    随着红二十八军的重建,鄂豫皖根据地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此后将近三年的时间里,高敬亭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率领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为革命保留了火种,让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上。

    在这一时期,高敬亭先后成功粉碎了梁冠英、卫立煌等国民党将领对鄂豫皖根据地组织发起的军事进攻,以至于气急败坏的卫立煌还悬赏十万大洋,要买高敬亭的项上人头。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高敬亭结识了比他小9岁的史玉清。

    史玉清是今安徽金寨人,出生于1916年,她自幼家境贫寒,经历了许多艰辛与苦难。

    后来,随着红军来到安徽金寨,13岁的史玉清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革命队伍。

    最初,史玉清在儿童团中当队员,后来又担任小队长、分队长,她和小伙伴们为红军站岗、放哨、送信,工作非常认真积极。

    没过几年,史玉清正式加入了红军,并开始从事妇女工作。

    1934年11月,商南县委决定组建革命武装,依托金刚台(位于安徽金寨西北部),与敌人开展游击战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著名的金刚台妇女排成立了。当时,这个妇女排大多由妇女干部、红军医院部分女护士,以及红军女家属组成,史玉清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金刚台妇女排工作期间,史玉清和姐妹们除了干缝衣补袜、收治伤员等后勤工作,有时候还承担牵制敌人的危险任务。

    1935年秋季里的一天,金刚台妇女排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突然遭到了敌人一个营的围攻。

    当时,妇女排寡不敌众,被迫退入到山林之中与敌人周旋。

    然而,凶残的敌人步步紧逼,不断缩小包围圈,并叫嚣着要活捉女红军。

    在万分危急之际,突然敌人的背后响起了一阵猛烈的枪声。

    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惊慌失措,很快四散而逃。

    当史玉清和同志们试探着走出山林之时,迎面就遇到了一支威风凛凛的红军队伍。

    史玉清和同志们正在纳闷,一个长相英俊的红军就走到了她们的面前,问道:“同志们,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作为妇女排的干部,史玉清急忙用响亮的声音回答道:“我们是商南县委领导的妇女排!”

    看着一个个英姿飒爽的女战土,那位红军又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史玉清一听问自己的名字,她不由地多看了那位红军几眼,然后略带害羞地回答道:“我叫史玉清!”

    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史玉清反问道:“同志,你们是哪部分的?”

    那位红军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他身边的人就说道:“我们是红二十八军的!”

    那人指了指那位英俊的红军,说道:“他是我们的军政委!”

    史玉清和同志们听了之后,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因为她们早已经听说过红二十八军军政委高敬亭的大名,只是没有见过面而已。

    原来,当时高敬亭率领手枪团,正准备到金寨县金刚台一带活动。说巧不巧,他们在半道上就碰见了正在围攻妇女排的敌人。

    在紧急情况下,高敬亭果断率领手枪团打退了敌人,救出了被围困的妇女排。

    就这样,高敬亭和史玉清结识了,并且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高敬亭已经快30岁了,身边还没有一个知心人。

    这急坏了红二十八军的上上下下,有不少同志都劝说高敬亭,让他尽快找个媳妇。

    高敬亭却不以为然,他说:“现在条件这么艰苦,我们和敌人正在拼命,我哪有心思找媳妇。你们谁先找,就去找;我个人的事情,用不着你们管!”

    然而,当见到史玉清之后,高敬亭心里的想法慢慢有了变化。虽然此后并没有和史玉清再见面,还会时不时浮现干脑海中。

    一天,时任商南县委书记的张富,突然来到妇女排的驻地。

    此时,正在院子里晾哂衣服的史玉清,急忙放下手中的衣服,笑着问道:“张书记,你那么忙,怎么还顾得上来我们这里?”

    张富看了看史玉清,同样笑着说道:“是啊,事情太多了。不过,无论怎么忙,我都应该来看看你们这些女同志。再说了,我这次来是受人所托……”

    史玉清不解地问道:“受人所托?谁呀?托什么呀?”

    张富朝周围看了看,然后低声对史玉清说道:“我是受军政委所托。你还记得当年军政委为你解围的事情吗?昨天军政委专门找我,让我转告你,他真诚邀请你明天到军部吃晚饭。”

    史玉清“啊”了一声,脸一下子红了,她害羞地问道:“只见了一面,军政委怎么还记得我啊!”

    张富笑了笑,说道:“史玉清同志,咱们军政委已经30岁了还没有成家,你今年21岁,我看你们两个倒是挺般配的,毕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嘛!”

    听到张富说的话,史玉清又羞红了脸,她低下头快速跑开了。

    张富在身后喊:“你一定娑记得去啊!”

    史玉清用手捂着脸,头也不回地答了一句:“知道啦!”

    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高敬亭和史玉清之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1937年10月15日,在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方家湾的一所破庙内,同志们为高敬亭和史玉清举办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婚礼。

    新婚之夜,高敬亭柔情地对着史玉清说道:“史玉清同志,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次见到你,就喜欢上了你!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不得不让自己忙碌起来,因为只要闲下来,我就会想起你!”

    看着丈夫高敬亭认真的样子,史玉清差点笑了出来。她害羞地说道:“高政委,我也一样,当年你和同志们一起救了我们妇女排。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你是一位大英雄,是我值得托付一生的人。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缘份吧!……”

    史玉清的话还没有说完,高敬亭就一脸严肃地说道:“史玉清同志,你以后不要叫我政委了,我是你的丈夫,我们就以同志相称吧!”

    高敬亭和史玉清的婚后生活是幸福美满的,高敬亭对史玉清关怀备至,史玉清对高敬亭崇拜有加。

    那时候,高敬亭知道史玉清从小家庭贫寒,没有读过书也不认识字。于是,上过几年学的高敬亭时常抽出时间,耐心地教导史玉清学习文化,慢慢地史玉清便学会了读书识字。

    高敬亭死后,史玉清经常回忆:“我一个穷苦孩子,能读书、写信、看文件,全是靠高敬亭同志的教导!”

    1937年,红二十八军要经历从红军到新四军的改编,高敬亭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以至于患上了较为严重的胃病,每天都吃不下去饭。

    史玉清为丈夫高敬亭的身体着想,想尽一切办法弄点好吃的给他吃,以增加营养。

    1938年9月的一天,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高敬亭和史玉清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

    当时,高敬亭深情地望着襁褓里的女儿,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同时,高敬亭还不忘柔声地对着筋疲力尽的妻子史玉清说道:“史玉清同志,你辛苦了!”

    革命爱情很纯粹,没有什么你爱我爱的甜言蜜语,不过丈夫高敬亭的这句话,却让史玉清感动不已。

    那时候,正值全面抗战初期,高敬亭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深入到淮南铁路沿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相继取得了蒋家河口、椿树岗、棋盘岭等战斗的胜利。

    特别是在棋盘岭战斗中,高敬亭率领第四支队坚决阻击敌人,击毙日军小队长以下数十人,并缴获许多枪支和弹药,受到了军部的高度表彰。

    由于长期在大别山区打游击,对平原作战没有经验,因此高敬亭对于上级下达的率部东进平原地区,建立皖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意图理解不深,执行力度不够大。

    再加上第四支队个别干部将缴获的钱财据为己有,后来又畏罪叛逃,这让第四支队上上下下的压力都很大。

    让人感到痛惜的是,一场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

    1939年6月上旬,高敬亭告别已怀有身孕的妻子史玉清,以及不到十个月大的女儿高凤兰,率领部队赶到了上级指定的区域。

    然而,高敬亭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刚刚赶到合肥东乡地区的青龙厂,就被逮捕。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高敬亭被关押之后,他的妻子史玉清也被关押在舒城县西南角一个名叫登福庵的庵堂里,连带着还有高敬亭不满十个月的女儿高凤兰。

    在关押期间,史玉清与丈夫高敬亭无法取得联系,她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不过,冥冥之中,史玉清预感到丈夫高敬亭可能要出事。

    在史玉清被关押一个多月之后,噩耗传来了——她的丈夫高敬亭已经死了。在得知丈夫高敬亭的死讯之后,史玉清悲痛万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1939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