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985章 高敬亭事件②
    因第四支队都是高敬亭一人说的算,因此郑位三以及肖望东在工作中屡屡受到他的排挤和打压。就在这时,高敬亭致电上级,要求派戴季英来替代郑位三。

    戴季英也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也是高敬亭的老领导,同时更是一名“S反”专家。

    虽然高敬亭与中央讨价还价,引起中央的不满,但为使第四支队能够顺利地改编,中央还是满足高敬亭的要求,将郑位三、肖望东调离,让戴季英担任副司令。

    本以为戴季英是高敬亭自己要求来,会相处得融洽一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两人也很快出现了矛盾。

    当时戴季英本是奉命担任副司令,来到司令部后,高敬亭组织召开“见面会”,却当众宣布戴季英是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但刚刚犯过“错误”(在陕甘苏区大搞S反被撤职反省)的戴季英从大局出发也忍了,去担任了政治部主任。

    与此同时,戴季英也一直以“中央派来”的自居,这让高敬亭认为是中央派来“监视”他的,后悔将他要来,最终发生了“新开岭事件”。

    当时第四支队已开到舒城县附近,高敬亭因旧病复发,将部队交给参谋长林维先以及戴季英负责,自己则返回后方养病,一切看似都风平浪静。

    但这一切,很快就被一个小道消息打破了。

    一日,高敬亭突然得到“密报”,称戴季英与机要员江腾蛟“走得很近”,有可能是在向军部打“小报告”。

    高敬亭本来就一直防着中央派来的这些干部,深怕削弱自己在第四支队的影响力,于是就骑着马来到司令部的驻地新开岭“兴师问罪”。

    因为戴季英是中央派来的,高敬亭不敢公开把他怎么样,便将机要员江腾蛟叫来,严刑拷打,要其承认自己是“托派”。

    高敬亭愤怒地问江腾蛟:“戴季英给了你多少钱?”

    由于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事,江腾蛟委屈地说道:“没给钱,我的钱都是司令部每月发的津贴....”

    最后,高敬亭带着伤痕累累的江腾蛟到司令部附近的队伍中走了一圈,向戴季英等中央来的同志“示威”。

    戴季英也知道这是高敬亭“杀鸡给猴看”,当天晚上就带着中央派到第四支队的干部撤出,到八团“避难”,这就是“新开岭事件”。

    这个事件影响很大,上级领导越来越觉得高敬亭身上的问题很严重。

    不久后,高敬亭考虑到影响,派人将戴季英接了回来,但两人依旧矛盾不断。

    根据中央的要求,第四支队要东进,但高敬亭在大别山经营多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不愿意放弃这块根据地。

    还因为他在鄂豫皖留守坚持游击时,吃尽了没有根据地的苦头,能指挥红28军坚持下去实属不易,如今要将这里让给国民党,他认为这是“投降主义”。

    习惯靠“山”作战的高敬亭对东进到平原地区没有把握。

    想当年高敬亭曾打算带红28军西进追赶红25军,但到达泌阳县的五道岭时,高敬亭拿着望远镜,看到前方一马平川,没有高山作为屏障。

    他就想:以红28军的力量,如在这里与敌人遭遇,简直是活靶子。

    最后他带着部队返回了大别山,长期坚持游击战争。

    虽然高敬亭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中央的格局更大,有更深远的考虑。

    高敬亭迟迟不动,毛主席也很生气,命令新四军军部要让高敬亭东进;为此,张云逸来到江北,让高敬亭尽快行动,但遭到高的反对。

    见劝不动高敬亭,张云逸带着第八团以及江北游击纵队东进,试图来推动第四支队的行动。

    虽然前期取得一定的效果,7团和9团都动了动,但到达淮南铁路一带时,这两个团却停了下来,准备依靠大别山,在怀宁一带建立根据地。

    高敬亭屡次抗命,引起上级领导的警觉;在1939年4月,中原局书记朱理治就给中央发了一封电报,提出了处理高敬亭问题的三条办法。

    其上策是让他到延安学习一段时间,中策是将其提拔为江北指挥部副指挥(明升暗降),下策是直接撤职。

    从朱理治的电报可以看出,他也认为高敬亭的确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只是三年的游击战争,面对数十万敌军的围剿,使其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给自己“充电”。但在经过学习后,仍可委以重任。

    叶挺见高敬亭屡次抗命,带着邓子恢、罗炳辉一行人来到江北指挥部,召开连以上干部的工作会议,传达中央东进的命令,高敬亭这才“勉勉强强”的指挥7团和9团缓慢的东进。

    就在这时,高敬亭后院起火,手下爱将杨克志与曹玉富叛逃到国军李品仙部,这也成为高敬亭案的直接导火索。

    杨克志和曹玉富都是高敬亭老部下,分别担任过他的警卫员和秘书,跟随高敬亭在南方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斗争,深受信任。

    高敬亭所部被改编成新四军第四支队后,下辖七团、八团、九团、手枪团以及一个直属队,其中七团由杨克志担任团长,曹玉富担任政委。

    但下山之后的杨克志、曹玉富却迅速堕落;其中杨克志曾瞒着组织在六安县城内娶了一个富商的女儿,为和她住在一起,杨克志在县城的繁华地段买了一处房产。

    杨克志经常有事没事的往县里跑,后来七团奉命到麻埠驻防时,杨克志与当地的土豪劣绅来往密切,将军务丢在一边,笙歌燕舞。

    他还与曹玉富一起,将缴获上来的钱财私吞,用在吃喝玩乐上。

    高敬亭发现问题后本要将两人法办,戴季英考虑到战事紧急,便暂缓执行。

    但杨克志与曹玉富深知打完仗后肯定会受到处理,便趁机叛逃到李品仙部。

    后因失去利用价值,被21集团军副总司令张义纯处决。

    为稳定军心,江北指挥部开展批判针对杨克志、曹玉富错误的会议(当时高敬亭在养病,没有参加)

    大会由戴季英主持,我们前文说过,戴季英与高敬亭有纠葛,在会上对高敬亭“居功自傲”等等问题也进行了批判。

    在开了这个头之后,一些平日受到高敬亭粗狂作风伤害到的同志,利用这个机会纷纷向叶挺告状。

    就这样,我们前文提到的问题都被“抖出”,还有一些同志说高敬亭任人唯贤,只重用杨克志、曹玉富等等。

    短短半天,高敬亭身上就被加了十几条的罪名,一场批判杨、曹的大会变成批判高敬亭的大会。

    在反映的问题中,有一些客观存在,但有一些则是捕风捉影。

    为防止重演张国焘的覆辙,叶挺、张云逸在请示了军部之后,决定将高敬亭逮捕扣押。

    6月4日,叶挺派人去给在舒城养病的高敬亭传达命令,让其率手枪团到下塘集。

    高敬亭接到指令后,告别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女儿,带着部队来到了指定地点;紧接着,高敬亭被叫到叶挺的住所,刚一进门,就被逮捕。

    高敬亭被捕后,只承认自己过去在“S反”中存在的错误,拒不承认杨克志、曹玉富的叛逃与他有关,也否定对他的指控。

    最终,在种种因素之下,高敬亭于1939年6月24日上午8时在青龙场被枪决,年仅32岁。

    在新中国成立后,郑位三曾说:“当时如果把他送到延安就不会有危险,但交通不便不能送去,于是决定杀他。杀了他,就有把握挽救几百个干部;不杀他,几百干部如果跑到国民党那就危险。当时研究不够,实际上关起来教育几年更好些....”

    1977年4月,在高敬亭女儿的不断努力下,总政终于给高敬亭平反,但明确指出:高敬亭在鄂豫皖地区的斗争中有功,但在第四支队工作期间犯有严重错误,只是属于可以教育的范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红28军成立于1933年,后因形势发展需要,数次与其他部队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