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012章 血战万家岭①
    薛岳为什么要调庐山上的66军呢?

    原来第66军奉命在湘东整训。开始整训后,叶肇一面派员到广东接收新兵补充;一面强化训练。

    1938年7月间,66军又奉命调入江西省南昌参加南浔线作战,先后在德安、庐山脚、万家岭等处与敌人进行过激烈战斗。

    在万家岭战役中,薛岳由于当时合围第106师团兵力不足,迫切地需要一支生力军来进行最后的“堵口袋”。

    武汉方面是远水难解近渴。德安附近的守备部队拖住冈村,压力更大,当然更不能动。

    情急间,薛岳便打起了庐山上第66军的主意。

    叶肇的第66军是蒋介石专门指定放在庐山上,準备在赣北失守后留在敌后打游击用的。

    调66军下山作战,那岂不是在蒋介石头上动土?

    身边的人替薛岳担心,建议他请示武汉后再说。

    薛岳当然不傻。前日已从蒋介石手中强留下了74军和187师两部,如今再向武汉请调66军下山,获準的可能性实在太小。

    如果遭拒绝后再调,那岂不是公然抗拒统帅。

    66军他是一定要用的,不如索性碰钉子前再来一次先斩后奏。

    主意拿定,他便吩咐道:“先调再说。一边调一边向武汉请示。”

    薛岳嘴上说得痛快,可对能否调来66军这支新生力量。他心中也没什么底,他毕竟没有军委会的上方宝剑。

    那年头,没有命令谁肯主动为别人卖命。出力不讨好,打败了还得再背上个“抗命”的罪名,永世再难翻身。

    但薛岳此刻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他想调66军下山,看来难关重重。

    不知是先斩后奏的奇效,还是他踏上了顺途,一切事情都在按他最好的构想发展。原以为很难办成的事却一一迎刃而解。

    军委会对他的先斩后奏採取了默认的态度,虽未明确支持,却也没加阻止。

    薛岳原本也没打算从军委会得到什幺好听的话,只要能调来66军就行。

    至于66军方面,竟然满口答应,顺利得出奇。

    原来薛岳的广东老乡叶肇,当初对蒋介石把该军留在敌后打游击十分不满。

    66军是清一色的广东子弟兵,在鄂赣地区打游击并不合适。从一支野战军降为游击部队,身份降了许多不说,语言不通,环境不熟,官兵们谁也不愿呆在敌后钻山林。

    所以薛岳这个广东籍长官一招呼,66军从军长到士兵,无不欢呼回响,应战心切,甚至超过了薛岳自己手中的部队。

    而这样一来,却把上官若云的计划打破了。

    关于上官若云热衷于敌后打游击,在庐山上办游击训练班,当时的阻力就不小。只是由于封天宇的支持,部队才没有明显扺触。

    后来,薛岳将66军调下山,不仅游击训练班夭折,连部队中的游击思想也夭折了。

    有人说,上官若云和封天宇都不是广东人,他们才会热衷于在敌后打游击。而后来上官若云离开粤军,似乎与这次训练班有很大的关系。

    薛岳意外的得到一个军兵力,且又是指挥顺手的粤籍官兵;而叶肇藉机走下庐山,避开了敌后游击的苦差事。双方皆大欢喜。

    日后的战斗证明,当薛岳与松浦淳六郎直打到最后5分钟时,要不是66军,要不是先前强留的74军和187师,薛岳的万家岭大捷不过是天方夜谭,充其量也只能是兰封会战围而难歼的翻版。

    “雷鸣谷是周围环山的狭小盆地,我们向这峡谷进军。后来才知道,周围的山中有数万敌军在等待我们。

    “当我发现敌军来袭时,我听到令人恐怖的迫击炮声越过我的头上在前面五十米的地方爆炸了。炮弹击中了马群,马群炸了窝般的在烽烟中乱冲胡撞。离开九江时有数千匹马,到雷鸣谷,连一匹马也没有了。从第二天开始,我们的中队就躲在水沟的土堆四周跟敌军对峙。然而由于四周的山中都是敌人,子弹从四面八方飞过来。

    “战友们大部都受伤,也有些因为饥饿和疲惫而倒下来。死在水沟的战友们,他们的脸色都变成茶色而浮肿,白花花的蛆虫从他们的鼻孔和嘴巴掉下来。一连几天都没吃东西,只能从漂浮着同伴尸体的水沟里舀脏水喝,活着的人也都快变成了鬼。我也觉得我的死期到了。对着十月的月亮,我放声大哭。”

    上述文字摘自日军原106师团的一个幸存者——辎重队运输兵那须良辅战后所著的《地狱谷中的三个星期》一书。

    书中记录了作者的部队在一次空前惨烈的大战中的悲惨遭遇。

    在战后众多的回忆性、纪实性的作品中,记录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文字在数量上比不上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上的,且多以辉煌的、胜利者的回忆为主。

    而像这样凄惨的记忆不多——当然,日军的凄惨,只会给中国人带来福音,日军的败仗,只能意味着中国军队的胜利。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万家岭战役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薛岳。

    薛岳,字伯陵,广东省乐昌县人,1896年生。

    他的原名叫薛仰岳,因为他出生时,正值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国土台湾沦丧,民族危机空前。

    其父为他取名“仰岳”,“就是取义效法民族英雄岳飞之意”。

    成年后,薛岳认为“只是敬崇岳飞尚未足以称其心意,乃去‘仰’字,单名岳,直以岳飞自况”。

    11岁,薛岳考入广东黄浦陆军小学,开始接受军事教育。14岁,他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他于1914年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6年毕业后,与邓演达、张发奎、李汉魂等一同考入保定军校第6期。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薛岳任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

    次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越秀楼,围攻总统府,薛岳率官兵曾冒着枪林弹雨掩护孙夫人宋庆龄安全撤离,深得孙中山嘉许。

    1926年,他作为北伐军第1军第1师师长,率部参加北伐,常常以少胜多,多次受到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通电表扬。

    在10年内战中,薛岳拥护蒋的反共方针,先后以第5军军长、北路军第6路军总指挥的身分,多次参加对红军的围剿。

    在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时,他被蒋介石任命为第2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部追击,被红军视为心头大患。

    抗日战争爆发后,薛岳先后指挥部队在上海、南京、河南一带与日军激战,在其他战线接连吃紧的情况下,所部连打了几个好仗。

    薛岳在指挥战斗中坚决果敢,被同行称为“老虎仔”。

    万家岭,在江西德安西北方向20多公里处德磨溪乡境内,是幕阜山的尾端,其实就是一片高低不一的山丘:大金山、小金山、张古山、扁担山、尖山等等,最高的张古山也不超过500米。

    为了彻底干掉106师团,薛岳下了血本,不惜和蒋介石对着干,强行留下中央军74军,强行征调粤军66军,以及粤军第4军超过十万部队,在十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将松浦师团死死围住。

    1938年10月2日,全部到位的薛岳第一兵团十万大军,开始对106师团展开攻击。

    开始松浦还糊里糊涂以为国军只是想阻拦自己前进,但是打着打着感觉不对劲了,这哪里是阻拦,分明是想干掉自己,于是呼叫空军支援,开始疯狂突围,战斗过程异常残酷。

    虽然日军火力猛,但也架不住国军人多,何况参与围歼的国军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包围圈越打越小。

    中央军74军第58师防守的阵地是日军正面突围的方向,张古山是争夺的焦点,两军抢来抢去,几个回合之后,58师基本快打光了。

    师长冯圣法对军长俞济时说,军长,我能不能撤到第二线,全师快打光了!

    军长俞济时说,撤什么撤?日本人要是从你的那里跑了,薛岳不要我的脑袋!委员长也要我的脑袋!你要是退下来,我就要先要你的脑袋!打到最后一个人,你也要给我顶住!

    这个时候,薛岳的电话也过来了,告诉俞济时,此战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不可再现兰封覆辙!

    这句话已经是杀气腾腾了,在薛岳的心中,估计有时间就在亲切问候桂永清的女性家属,不过此时桂永清正躲在瑞士,和德国国内反希特勒的那伙人打的火热。

    58师的确顶不住了,根据薛岳的命令,俞济时将王耀武的51师派了上去。

    王耀武是国军悍将,在围剿中央苏区红军的时候开始暂露头角,在第五次围剿红军的时候,几乎团灭红七军团的国军指挥官就是他。

    在皖南山区谭家桥的那场战斗中,方志敏被捕,后来在监狱里写下了“可爱的中国”后被杀,天才将领寻淮洲战死。

    寻淮洲是毛主席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深得毛主席真传,20出头就担任红军军团长,前途不可限量,实在可惜。

    不过当时跑出去了另外一个传奇指挥官,就是粟裕,后来粟裕带着华东野战军,冲进济南城,活捉王耀武,总算报了当年谭家桥之仇,为老领导寻淮洲出了一口恶气。

    在淞沪战场上,王耀武带着51师血战罗店,让日军损失惨重,在随后的南京保卫战中,王耀武在淳华镇防御战中,和日军对攻2昼夜,给了骄狂的日军一记猛击。

    如此猛将,最后差点死在南京城,还是上级俞济时惦记着他,悄悄为他准备了一条小火轮,这才逃过一劫。

    千万不要以为王耀武只是一个武夫,此人既能上阵杀敌,又深谙人际关系,平时利用关系做一些生意,把赚来的钱用来上下打点。

    蒋介石门卫室的大爷都按时收到他的好处费,自然都为他说好话,路越走越宽,官也越当越大。

    这都是后话了。面对严峻的形势,俞济时对王耀武说,围攻松浦的部队中,就只有咱是中央军,你代表委员长,千万不能让广东部队小看我们!

    王耀武多机灵,立即回答,我现在代表的是军长,军长请放心,耀武不会给您丢脸!

    俞济时听到这种话,心里得有多暖和,顿时感觉自己没有救错人,表示,兄弟,好好干,以后有我俞济时的,就有你王耀武的!

    领导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说出来了,还说啥,干吧,王耀武带着51师冲了上去。

    打到10月7日的时候,张古山阵地已经在日军手中,这是万家岭最高的一座小山包,鬼子的残部大部就盘踞在这里,居高临下,国军缺乏重火力,正面进攻,死伤惨重,基本没有效果。

    王耀武召集手下开会,问怎么办?团长张灵甫表示“狭路相逢,勇者胜。相持不下,则用奇兵。”

    张灵甫的奇兵就是从张古峰的后面偷袭,张古峰最高不过500米,北边是一道缓坡,日军占领之后层层布防,南边是一道陡坡,虽然陡峭,但不是不能攀爬,如果晚上偷偷爬上去,肯定可以将日军一举歼灭。

    王耀武表示赞同。

    张灵甫打仗喜欢身先士卒,所以深得手下将士的爱戴,这次夜袭张古峰也不例外。

    到了晚上,张灵甫带着100多名敢死队到了南面峰底,等北面国军发动佯攻,吸引日军注意力,张带着士兵开始攀爬。

    为了不惊动日军,张要求所有士兵,如果在攀爬的过程中不慎掉落,在掉落的过程中,绝对不允许发出任何声音。

    在攀爬的过程中,由于石头松动,或者藤曼断裂,有几个士兵掉下去摔死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发出哪怕一声惨叫,大家自己体会下,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点。

    张和另外5名士兵首先登上峰顶,陆续运上来4挺轻机枪,当日军发现时,为时已晚。

    张抱着机枪,居高临下,对着阵地上的日军猛烈扫射,日军受到两面夹击,顿时乱成一团,天还没亮的时候,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不过张古山是日军逃跑的最后通道,双方在张古山展开疯狂的争夺战,张灵甫身上多次负伤,坚持不下火线,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蒋介石也兴奋了,给薛岳发电报,要求薛岳在10月10日前,干净彻底的消灭106师团,向武昌首义纪念日献礼!

    10月7日,薛岳下达总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