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038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②
    正当华卓越与田义欲联手对日军第十四师采取行动时,国民党顽固派①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当时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有三个重灾区,一个是胡宗南在陕甘宁边区的反共;一个是阎锡山在晋西的反共;另一个就是河北地区。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国民党中一部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虽然同意国共合作,但又摧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当时,人们称这种势力为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迅速扩大。

    他们由制造小规模的军事磨擦,发展到在几个地区向根据地军民发动较大规模的武装进攻,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这次反共高潮的重点地区是陕甘宁边区、山西和河北地区。国民党顽固派发动这次反共高潮的根本目的,是企图削弱以至逐步消灭共产党在华北的力量,掌握对华北敌后的控制权。

    国民党顽固派首先把矛头指向陕甘宁边区。

    1939年12月,封锁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纠集地方反共势力,首先在边区西部陇东地区和南部关中地区发动进攻。

    他们到处袭击八路军,摧毁地方政权和群众抗日团体,捕杀工作人员,并先后袭占八路军驻防的宁县、镇原、正宁等县城。

    在边区东部绥德地区,他们煽动反动分子叛乱,迫害共产党的军政干部和人民群众,破坏边区治安。

    这些进攻,直接威胁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延安。中国共产党从抗战大局出发,一再忍让,并派谢觉哉为代表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力求避免冲突。

    八路军总部和留守兵团先后致电蒋介石并通电全国,呼吁停止进攻边区,反对枪口对内,要求撤退包围边区的国民党军队。

    但因国民党方面一意孤行,不听劝告,致使谈判未获结果。根据地军民被迫进行自卫还击,坚决打退了来犯顽军。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由雁北进驻绥德,迅速平息武装叛乱,控制绥德地区,使陕甘宁边区获得统一和安定。

    山西是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磨擦的另一个重点地区。

    抗战初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等新军在前线和八路军协同作战,共建抗日民主政权,队伍迅速扩大,获得人民的拥护。

    但是,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却不能容忍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力量的发展。他一面秘密勾结日军,一面积极策划进攻山西新军和八路军。

    1939年12月初,阎锡山制造了晋西事变(又称十二月事变)。

    他借口“反攻”,诬蔑新军“叛变”,首先调集重兵围攻驻守晋西的决死队第二纵队和八路军晋西独立支队,破坏永和、石楼、洪洞等六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和群众组织,杀害抗日干部及八路军后方医院伤病员共200余人。

    与此同时,阎锡山所属孙楚部联合蒋介石嫡系部队,进攻活动在晋东南的决死队第一、第三纵队和八路军,摧毁沁水、阳城等七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屠杀共产党员和群众500余人,抓捕1000余人,还策动决死队第三纵队内的反动军官胁迫三个多团暴乱反共。

    随后,阎锡山又令赵承绶部在晋西北向决死队第四纵队和暂一师进攻。决死队第二纵队和八路军晋西独立支队对阎锡山部进行反击后,转移至晋西北地区。

    1940年1月,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和新军等部队在临县向赵承绶部发起反击,歼其一部,赵弃城逃跑。

    2月,贺龙、关向应率第一二○师主力由冀中返回晋西北,进一步肃清顽固势力,巩固了晋西北根据地。

    在晋东南,八路军利用蒋介石与阎锡山的矛盾,对蒋介石嫡系部队取守势,集中力量打击阎军最反动的孙楚部。

    1940年1月,八路军第三八六旅和总部特务团进入太岳地区。第三四四旅、晋豫边支队、决死队第一纵队给反共军队以严重打击。

    随后,第三八五、第三八六旅和独立支队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榆社地区歼灭部分阎军,巩固了太南、太岳根据地。

    打退阎锡山部的军事进攻后,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主动提出和平解决两军冲突。

    1940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派萧劲光、王若飞到陕西宜川县秋林镇,向阎锡山说明中共关于维护山西新、旧军团结和拥阎抗日的主张。

    4月初,阎锡山在反共失败、自身削弱,又深恐蒋介石的力量乘隙而入的情况下,遂与共产党达成停止武装冲突、划区抗敌的协议。

    双方商定,以汾阳经离石至军渡的公路为晋西南与晋西北的分界线,晋西南为阎军活动地区,晋西北为八路军和新军活动地区。

    太行山地区是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磨擦的又一个重点地区。

    1939年12月初,国民党军第九十七军朱怀冰部进入冀西,逼近八路军阵地,破坏抗日政权,频繁制造磨擦。

    为了维护团结抗日大局,彭德怀副总司令、刘伯承师长先后到冀西同国民党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和朱怀冰等人谈判,申明共产党和八路军的严正立场,劝告他们以大局为重,停止磨擦,一致对敌。

    但朱怀冰置若罔闻,指使所部向平汉路以西的游击纵队大举进攻。

    1940年1月,国民党军第六十九军石友三部1.7万余人,在冀南、冀鲁豫地区进攻平汉路附近的八路军。

    这两次进攻都被击退。

    2月,朱怀冰、石友三等部再次从平汉路东西两侧向太行、冀南地区的八路军进攻,其矛头指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被迫自卫还击,于二三月间先后发动冀南战役和卫东战役,歼灭石友三军大部。

    3月5日,八路军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发动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消灭朱怀冰军部及其主力两个师的大部。

    在斗争中,八路军坚持自卫原则,力争国民党其他部队保持中立,集中力量打击朱怀冰、石友三部,从而得以迅速粉碎朱、石两部的进攻,巩固了太行、冀南、冀鲁豫等根据地。

    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停止追击朱怀冰残部,主动后撤,并提出休战。

    5月上旬,中共中央派朱德到河南洛阳,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会晤,表明共产党、八路军同友军长期合作抗日的愿望。

    卫立煌表示不主张进行反共的武装磨擦。双方商定,以临(汾)屯(留)公路和长治、平顺、磁县一线为界,该线以北为八路军防区,以南为国民党军队防区。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挑起的反共高潮,党内“左“的倾向普遍增长,他们认为蒋介石发动的反共高潮,是新的“马日事变②”,统一战线已经破裂,合作抗日没有希望。

    针对实际情况,1940年3月,毛主席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

    同年12月,又为中共中央写了《论政策》的党内指示。阐述了几个重大问题:

    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毛主席在分析当时形势时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政策是要灭亡中国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是局部的,不是全国性的。所以,中日民族矛盾还是主要矛盾。

    美英帝国主义还是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壮大,受到全国人民拥护,国民党还不敢贸然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所以争取时局好转,克服逆转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不能改变。

    要维护国共继续合作,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这是不可分离的三个环节,而以斗争为达到团结一切抗日势力的手段“。

    发展进步势力,就是发展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放手壮大八路军、新四军,就是要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向敌人占领区域发展,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发展进步势力,才能争取中间势力,才能有效阻止顽固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中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中间势力往往是我们和顽固派斗争决定胜负的因素,必须对他们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孤立顽固势力,就是孤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顽固派。对他们还能抗日,不愿破裂国共合作方面加以联合,对其动摇妥协、坚持反共反人民方面则进行坚决斗争,加以孤立。

    关于同顽固派进行斗争必须遵循的原则。毛主席说:“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政策。”

    “在和反共顽固派斗争时,是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是有理,有利,有节。”

    有理,就是自卫原则;有利,就是胜利原则;有节,就是休战原则,要“适可而止”。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历史上就有顽固派。而近代,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在清朝,一个是民国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就如何解决内外矛盾问题产生意见分歧,从而形成了洋务派与顽固派。顽固派是一批对世界发展形势一无所知的极端腐朽的贵族、官僚,他们因循守旧,愚昧无知,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幻想恢复“闭关锁国”的局面。1927年后,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叛变革命,后来,与反动派形成合流,国民党顽固派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其指挥的军队常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发生摩擦和冲突,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

    注②1927年5月21日晚,驻守长沙的武汉政府辖军,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捣毁了「湖南总工会」、「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等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事变后,许克祥与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日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