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056章 锻造
    日军沿长江西进的部队一支接一支从水牛岭下通过,新四军一支队却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日军的部队太强大了,坦克、战车、火炮,甚至还有天上的飞机,长江里的军舰,妈的,这种立体化的阵势真是太邪胡了。

    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一直在寻找打击日军的战机。自以南下以后在芦寨镇与日军接手的那一战之后就一直在寻找这种战机。

    但是日军都是一坨一坨往西涌的,很少有零星的部队。这使得二团的首长很是苦恼,却又无可奈何!

    我们的战斗员太少,武器装备尤劣。而且我们几乎没有重武器一一没有火炮,连重机枪全团也不过四五挺。与日军相比,我们拿的简直就是烧火棍。

    正在着急的时候,老天却来帮忙了。

    长江流域的六七月,正是雨量最充沛的季节。一连五天,大雨如注。长江的水位骤然上涨,水牛河的水位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田园淹了,道路淹了,展眼一片泽国。

    到大雨停了的时候,日军的小川旅团被大水截成了几段,大坨变成了小坨。它们被困在洪水里,几乎动弹不得!

    水牛岭下的鱼形村就有这么一坨日军。二团当时正集中在水牛山上,盯着这股日军已经有很多天了。

    这股敌人可能是日军的一个大队,约有六七百人。按当时的实力之比,二团还是啃不动它。但是目前的这支日军其战力要大打折扣。

    为何?这是因为二团首长在水牛岭上用望远镜都可以看到,敌人的那些火炮都被泡在洪水里,暂时发挥不了作用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打!二团首长下定决心:会会这些敌人。

    二团首长迅速作出部署:一营从南边攻,二营从东边攻,三营从西边攻。因为北边就是水牛河,三面齐攻,日军想逃也只能逃进水牛河里。

    部队早已憋足了一股劲,命令一下,三个营像三支利箭射向鱼形村。战士们蹚着浑水向敌人扑去。

    战斗是在午夜开始。久雨初晴,天色微熹,夏风熙熙。林凯之带着林闯的一连走在最前面。易云珍带着二连走在最后面。

    小曹村之战,三营损失了整整一个排。而这个排清一色的都是经过三年游击战争的老红军游击队员。像一排长、一排副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每每想起他们,林凯之、易云珍的心里就非常难过!是啊,林营长不在部队,把部队交给他俩,而今却……这怎么向林营长交代呢?

    小曹村战斗之后,易云珍检讨了自已。他说,小曹村遭到这么大的牺牲,完全是他造成的。他们早已得到情报,却没有撤离。

    当时只是考虑不能暴露大部队,要挡在前面争取时间让大部队转移。其实,这样的目的还有其他的办法也能做到,比如把鬼子往别的方向引,虽然不能大量消灭敌人,但是自身也不会有这么大的牺牲!

    可是战争没有如果。团首长说,吃一堑长一智,抗日的路还长着呢!我们每一个指战员都要能经得住战争的锻造!只有这样,才能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这次对敌人的攻击,团首长要求各营趁着夜色悄悄接近敌人,按照白天对敌人的侦察,缩短对敌人的接触距离,然后出其不意发起攻击!

    团首长要求,午夜三点必须完全到位,然后看三颗红色信号弹发动总攻。

    林凯之和易云珍已经将部队带到了村西的指定位置。此时才两点一刻。林凯之对易云珍说:“嘱咐大家,注意隐蔽,以免暴露!”

    易云珍找到几位连长一一嘱咐。二连连长范中骏在小曹村身负重伤,但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不过现在还躺在后方医院的病床上呢!

    因此,二连就由二连副耿乐代理连长。三连长郝波,是大家伙很熟悉的人了。他在红军初创时期就是林欣儿的警卫员,红军改编前是三中队的副中队长,黄金不在部队时,三中队一直是由他带着。

    这次改编,三营的一部分是由赣粤边游击支队的部队改编过来的,其编制是营部特务连,连长黄金,副连长余逵(游击支队大队长)。黄金不在,特务连由余逵领着。

    易云珍与四位连长一一打了招呼,又回到林凯之的身边一一村西的关公庙,三营的临时指挥所。

    时针指向“3”时,突然天空中升起了三颗红色信号弹。

    三营的战斗部署是:一至三连从左至右投入攻击,特务连做预备队。

    三颗信号弹升起,林凯之对易云珍说:“开始了!”

    说着举起了望远镜。

    易云珍也举起了望远镜。

    迷离的夜色中,他们看到战士们迅速接近敌人。一时间,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

    林闯对三个排长说:“各排以班为单位,各自为战。注意联络,尽量不要靠近鬼子,多用手榴弹。”

    林闯说的尽量不要靠近鬼子,是听说鬼子对近身肉搏最拿手。而小曹村战斗就证明了此点,当时牺牲的战士大部分是在与鬼子肉搏时倒下的。

    三个排长表示明白,部队像饿虎扑食一样扑进村子。

    三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自然惊动了敌人。

    连日的大雨天气,鬼子们受到很大影响。除了重机枪,迫击炮,其他大宗的重武器都摆在大场上。

    这些重武器虽然用油毡遮盖,也禁不住雨水的浸泡,不经过保养,恐怕短时间是无法使用了。

    不过,日军士兵毕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他们越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警惕性越高。他们也惧怕中国军队趁着这种天气对他们下手,所以都是枕戈待旦!

    鬼子这确实是个大队,叫鬼冢大队。日军部队喜欢用长官的名字命名,比如说坂垣师团,长谷师团,冈村师团等等……这个大队的大队长就叫鬼冢不二。

    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的升起,各营的进攻就立即展开,整个鱼形村顿成一锅粥。

    日军鬼冢大队长占据的是村子的中央一一盛氏宗祠。他命令部队分路抗敌,坚守待援。他认为,他们只有原地坚守才有生还的希望。

    他对他的中队长们说:“我们唯一的生路就是坚守。现在村外到处洪水泛滥,逃出去寸步难行。请求支援也无济于事,友军也爱莫能助!”

    他说,只有坚持到洪水退掉,才是胜利。

    所以,鬼子们就利用房屋、墙壁作拼死抵抗。

    不过,这次鬼子们做梦也没想到,他们碰到了克星:攻击他们的是经过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士兵,夜战、近战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新四军逐屋争夺,很快消灭了除盛氏宗祠以外村子各处的敌人。

    天亮了。天亮后晨雾升起。部队将鬼冢大队压缩包围在盛氏宗祠里。

    团首长赶到了祠堂前的一幢房子里。

    这个鱼形村地形很特别。整个村子是两头小,中间大,这是受地理环境的限制造成的。

    原来,鱼形村建在水牛山下,而水牛山就像一头卧着的水牛,鱼形村就在水牛的肚腹下。村子的北边又是那条水牛河。

    水牛河是西东流向,从水牛山的西山脚流到东山脚,中间就弯过了鱼形村。

    而从东山脚到西山脚,一条大道穿村而过,把村子分成南北两边。

    这个村庄一色姓盛,所以有些人就称呼其为盛家村。但多数人还是直呼鱼形村。顾名思义,上面己然介绍过,鱼形村是因村子形状像一条鱼而来的。

    鬼子占据鱼形村,是因为鬼子西进正好走到此地。因碰上连日下大雨,河水猛涨,道路尽淹,故而才停下来的。

    其实,鬼冢大队长一驻扎下来,就向联队联系过,联队的其他大队都离他不远,仅有四五华里的路程。

    这个距离对于日军来说,那简直是没距离。可是联队长小泽却对他说:“鬼冢君,你可不能大意。现在是汎期,而你的大队又正好处在水牛山下。你不得不防。”

    “哈依!”鬼冢中佐答应着放下电话。

    鬼冢中佐何尝不明白,有一支身份不明的中国军队正在水牛河周围频繁活动,前不久还在小曹村与皇军干了一仗。

    有迹像表明,这支部队完全不同于以往在淞沪战场和南京城外碰到的中国军队。这支部队虽然人数少,武装差,但战力强。小曹村战斗,武藏大队损失二百多名皇军士兵,即是明证。

    屋漏偏遇连日雨。本来他们困在洪水里就窝心窝火,现在又遭到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

    鬼冢大队长明白,日本军队之所以强大,那完全是装备的强大,火力的强大,现在他的部队重武器全部失去作用,战力便大打折扣,还能敌住中国军队的进攻吗?

    果然,打了几个小时,他的部队便死的死,退的退,最后只得退到他的指挥部一一盛氏宗祠里。

    鬼冢来到中国,从上海一路打到南京,又从南京打到安徽,所到之处,他看到最多的便是中国农村的宗祠。

    而在日本,似乎也有这种专供祖先牌位的建筑①,但大多是神鬼杂处。

    中国的宗祠就不同。它并不是供活着的人住的地方,而是供己逝先人居住的地方。当然,宗祠与庙宇是两码事:宗祠是供奉祖先的地方,而庙宇是供奉神灵的地方。

    这是鬼冢在中国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而这件事,让他感受到中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鬼冢也许不知道,中国的宗祠以安徽的建造为最复杂、最精美。它动辄就几重几进,占地面积大,结构宏伟,造型优美,堪称艺术珍品。

    以这座盛氏宗祠为例,它三幢直进,中间以天井隔之。里面雕梁画栋,尽显神祕、肃穆、庄重之神韵。

    而且它的建筑位置很特别:它建在村子的中央,以宗祠为中轴线,其民居就散布在它的周围。

    但是现在他却没心思去欣赏它的艺术美了,他要想法让自己的部队摆脱死亡的威胁,他要依赖这座古建筑来抵御中国军队的攻击。他要延缓时间,等待联队前来解救。

    天气放晴了的时候,洪水就退得很快,仅仅几个小时,洪水就退得干干净净,田畴裸露,道路显现,日军的大部队在向鱼形村逼近。

    二团的首长不无遗憾地望着那座盛氏宗祠,下命令让部队撤出战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日本的宗庙建筑早在公元1世纪便形成了它基本的特点,这便是使用木构架,通透轻盈。这些特点可能是在中国南方和南洋各地的影响下形成的,也是因为日本岛屿上盛产木材的缘故。

    后来,中国的影响显著地占了主导地位,木构架采用了中国式的梁柱结构,甚至也有斗拱。它们平行排架,因此空间布局便也以“间”为基本单元,几个间并肩联排,构成横向的长方形。它们具备了中国建筑的一切特点,包括曲面屋顶,飞檐翼角和各种细节,如鸱吻、槅扇等等。于是,大致可以说日本古代建筑隶属于中国建筑体系。

    但是,日本建筑仍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很有创造性,尤其是它们的美学特征。除早期的神社外,日本古代的都城格局、大型的庙宇和宫殿等等,比较恪守中国型制,而住宅到后来则几乎完全摆脱了中国影响而自成一格,结构方法、空间布局、装饰、艺术风格等等都与中国住宅大异其趣。茶室、数寄屋之类,可以说完全是日本建筑的独创了。它们的美学特征是非常平易亲切,富有人情味。尺度小,设计得细致而朴素,精巧而素雅。日本建筑重视也擅长于呈现材料、构造和功能性因素的天然丽质。草、木、竹、石,甚至麻布、纸张,都被利用得恰到好处。

    在将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建筑一直保持着和中国建筑的联系,不断响应着中国建筑的变化。因为它所联系的,在后期主要是中国南方的民间建筑,所以它能保持自由活泼、生活气息浓郁的性格。

    日本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是神社,遍布全国,约有十余万所,建造年代从古迄今未尝中辍。早期神社,模仿当时比较讲究的居住建筑,因为在观念上,神社是神灵的住宅,而人们只能按照自己的生活去揣摩神灵的生活,而且,建筑学当时也远远没有达到专为神灵别创一种神社型制的水平。因此,这些早期神社贴近朴实的人民生活,它们的建筑风格,可以代表日本建筑的基本气质。

    神社是日本固有的神道敦的崇祀建筑,始于原史时期。神道教崇拜自然神,崇拜祖先,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民俗神道三系,以神社神道为主流,存在至今。神社神道尊天照大神即太阳女神为主神。奉行政教合一,神化天皇世系,以8世纪成书的《古事记》和《日本世纪》为经典。主要内容是说从第一代神武天皇起历代天皇们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他们统一了日本诸岛,有天然的不可争辩的统治权。

    神道教认为,人性神圣,人的人格和生活应该受到尊重。人对社会负责,有承先启后的天职。提倡以“真”为人生基本态度,从“真”可以衍生出“忠、孝、仁、信”各种美德。

    神道教的礼拜不固定日期,可以随时参拜神社,也可以初一、十五或祭日参拜。虔诚的人也有每天早晨参拜的。日本住宅里有天照大神和保护神的神龛,也有佛龛、祖先龛。主要的节日有春、秋两祭和例祭。春祭为祈年祭,秋祭为新尝祭。例祭也叫年祭,举行神幸式,信徒们肩抬神舆游行。

    神社纵深布局,富有层次,入口处有一座牌坊,一根大木横架在一对柱子上,两端左右伸出,有些在稍低一点的位置再横架一根木枋子,这牌坊叫做“鸟居”。进了牌坊,沿正道往前走,到达“净盆”,参拜者洗手漱口再走向本殿。本殿里供奉神的象征物,一般是神镜、木偶像、“丛云剑”等。它们代表神体,叫做“御灵代”,被精心包裹着,参拜者看不到。只有大祀官可以走到本殿的最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