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069章 昆仑关战役
    从南宁到宾阳必经昆仑关。昆仑关位于东北50公里的昆仑山上,是琶宾公路途中一个重要的隘口,亦是岂宁和宾阳两县的交界处。

    昆仑关虎踞于曲折的柳州、宾阳至南宁的公路上。关口左右两侧,居高临下,地势高峻,巍巍崇山,密林遍布,绵延不绝,深谷万丈,坡陡崖险,无论往北往南,均为平坦地势。

    东面2公里处有653高地,西面2公里处屹立445和441高地,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历代兵家必争战略要地。

    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远至宋朝,狄青征南时此处便是著名战场。

    昆仑关门洞并不高,宽不过两米,高不过三米,门洞内的题字碑只有一块清朝年间的字迹可辨,其余三块碑字迹几乎完全消失,成了平平的石板。

    1939年底,那场著名的昆仑关战役就是在这里打响。

    1939年11月,为了切断占外援物资80%以上的越南广西运输线,进一步窥视云南、贵州,直接威胁重庆,日军第5师团及驻台湾混成旅团在广西北部湾龙门港登陆,24日攻占南宁。

    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

    期间,日军于11月22日侵占八尺区蒲庙圩(今蒲庙镇),并设据点。

    八尺区是旧行政区划建置,下辖蒲庙、那莲等乡镇,因邕江的支流八尺江而得名。

    日军占领蒲庙后经常到各村抢劫烧杀:日军见猪就杀,见牛就拉,见人就开枪打死…日军看见妇女先奸后杀,看见男的就抓到高峰隘去当挑夫,看见屋子关着门,就踢门而入,抢光东西后烧房子。

    中日双方围绕昆仑关展开殊死争夺,鏖战月余,双方都投入了自己的最强部队——日军投入了被称为“钢军”的第五师团,而国军方面也投入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全德式机械化部队第五军。

    昆仑关之战战况惨烈异常,昆仑关数次易手,最终以我方惨胜而告终。

    此役日军伤亡四千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击毙,国军以伤亡一万五千余人的代价守住了昆仑关,也守住了中国内地与东南亚的交通线,史称“昆仑关大捷”。

    日本在南京设立以西尾寿造大将任总司令、板垣征四郎中将任总参谋长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

    日军桂南战役的主力第5师团是日本陆军第一流精锐机械化部队,参加过南口、忻口、平型关、太原、上海、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屡次担任主攻任务,号称“钢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这首诗是毛主席在延安写的,名为《五律·海鸥将军千古》。

    被毛主席称为“海鸥”将军的人,就是戴安澜。戴安澜原名戴衍动,号海鸥。1924年他参加国民革命军,看到祖国处在危难之中,心中十分难过,为了表达自己誓死保卫中华的决心,遂改名为“安澜”。取挽巨澜于既倒之意。

    1939年,戴安澜升任国民党军第200师少将师长,这一年他仅有35岁。

    第200师对外号称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说是机械化师,其实他只是第5军的一个步兵师,第5军除军直属的战车团外,其他部队都不是机械化部队,因此也是徒有“快速部队”的虚名。

    高峰隘是昆仑关的一个天然屏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①。攻破它就可直接威胁南宁,威胁昆仑关。

    高峰隘当时是日军的纳见联队驻守。旧公路的路基,从悬崖下拐了几个360度的大弯,再上一个几乎有60度的坡,才爬上高峰隘关口。

    据说,汽车上这个坡要准备好三角木,冲一段就垫住轮子,才能再往上走一段。从下往上看,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

    1939年12月7日,蒋介石决定反攻,目标是“攻略昆仑关而后收复南宁”。

    15日,白崇禧以桂林行营名义发出第一号反攻令:以北路军第5军主攻昆仑关。

    反攻开始,在一个戏台下集合,白崇禧决定要100个人当敢死队正面冲锋。

    副官把命令传达下去,没多久,士兵们就围到设在戏台下的副官席处报名,第一个报名的是一个排长,他后来成为敢死队的队长。

    100人很快就报满了,由团部特务排排长充当队长。但后面还有很多人要报名。副官不耐烦地一挥手,说:不要了,都回去吧。

    12月16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召开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制定了“关门打虎”的包围全歼战术。

    命令以戴安澜第200师、郑洞国荣誉第1师正面主攻昆仑关;邱清泉新编第22师为右翼迂回部队,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打击南宁方面日本援兵;彭璧生率第200师两个补充团侧击昆仑关之外,堵住其退路并阻击援军。

    18日凌晨,战斗打响,中日两军最精锐部队在昆仑关碰撞了!

    防守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主力第21旅团的松本总三郎大队,以炮火和飞机对中国军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

    第5军的重炮兵团以及各师炮营同时开火。炮火延伸后,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荣誉第一师开始攻坚,至夜晚,荣一师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几个高地;第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

    19日中午,日军再次出动飞机狂轰滥炸,第21旅团的第21联队,由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夺回昆仑关。

    昆仑关得而复失。21日,蒋介石对昆仑关战役进展缓慢不满,给桂林行营及各参战部队下达命令:

    “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地处置可也。”

    在昆仑关主攻阵地上,调拨给第200师指挥的荣一师第三团团长郑庭笈,用望远镜发现九塘公路边大草地上有日军军官正集合开会,马上命令第一营以轻重机枪、迫击炮集中火力猛击。

    炮弹击中目标,敌军官死伤惨重,乃至后来不得不空投军官来补充作战。日军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即是被炮火击中于24日身亡的。

    12月23和24日,仅第5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就达2千余人,日本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

    昆仑关日军工事非常坚固,上两层下一层碉堡,构成交叉火力,中国军队攻击受阻。

    战斗空前惨烈。戴安澜将军亲率两个团兵力,以大刀、铲刀和血肉之躯,一路斩草开路,割破日军设下满山遍野的铁丝网,向昆仑关最后一道大门——界首阵地发起猛攻。

    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日军最坚固的据点。戴安澜指挥郑庭笈团,于28日晚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

    中国士兵组成敢死队,以手榴弹塞进日军据点的枪眼,不怕牺牲,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

    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指挥官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

    12月31日,中国反攻军队肃清了昆仑关全部残敌。打扫战场时,在中村正雄尸身上搜出了一个日记本,该旅团长在战死前写道:

    “帝国皇军第5师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

    日本战后公布,在昆仑关战役中,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包括中村正雄少将旅团长、第42联队长坂田原一大佐、第21联队队长三木大佐以及第1、2、3大队的长官,该旅团班以上的军官死亡达85%,士兵死亡4千余人。

    日军统帅部收到的报告中也称:“在昆仑关地带,中国军队比任何方面都空前英勇,值得我军敬意。”

    战后的日军战史也称,昆仑关战役是:“中国事变以来,日本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

    “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之不少。”

    昆仑关战役使日军第21旅团已经名存实亡。中国军队虽然伤亡14000余人,但基本干部仍健全。

    中国军队能全歼日军一个精锐旅团,基本消灭了其各级指挥官,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涂上了一笔浓彩。

    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因战功卓著,全师受国民政府集体嘉奖一次,参战人员提薪饷两级。

    师长戴安澜因指挥有方和重伤不下火线,荣获四级青天白日宝鼎勋章一枚,被蒋介石称赞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会战中,中国的战车部队在与步兵的协调配合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会战后,戴安澜在上报的《陆军第200师攻略昆仑关战斗详报》中,总结了战车战法:

    “敌常设各种侧防潜伏机关,攻击前应以小战车一辆先行搜索敌战防炮之位置,继以我战防炮及重炮兵器破坏之确实,将其消灭始可攻击前进。否则既不能发挥战车之威力,反遭无益之牺牲不若不用。例如,此次敌人在昆仑关作战不敢使用战车。战车使用无论攻防应构筑工事,以减少损害。”

    1942年初,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要求,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同年3月,戴安澜率所部万余人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

    当时广西民间武装力量普遍训练有素。游击队经过多次与日军的较量,军事水平逐渐强起来,加之有地形上和人数上的优势,所以日军扫荡占不到太多便宜,在多次战斗中反倒被游击队打得晕头转向。

    这也跟日军在入侵广西遭到昆仑关战役沉重打击、四处挨打有关。邕宁在后方的抗日游击活动牵扯了敌人兵力,同时也支援了前方战斗,游击队在战斗中得到了磨砺,越战越勇。

    1944年,强弩之末的日军为打通从华北到华南以至中南半岛的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11月24日再次攻陷南宁。

    在昆仑关战役中,我军在战略战术上也存在失策以及指挥不力的问题。

    如,广西是山区地区,昆仑关地势险要,而蒋介石却派出了机械化装备的第五军出战,机械化部队明显的不适合于在山地作战,它的优势难于发挥。

    因为二战中国战场上中日军队的战损比为5:1,而且真正的胜仗是凤毛鳞角。

    2月26日,蒋介石“奖赏”了“昆仑关大捷”部队长官②。

    从正面战场的组成来说,昆仑关战役是在历史的特殊时期进行的一次非常特殊的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在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硬碰硬的结果,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正面战场的经典之战,是规模宏大的正面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仑关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做出的卓越贡献。

    从桂南会战的角度来说,1939年12月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是抗战时期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对整个桂南战役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全局来看,昆仑关战役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第一次攻坚战,同时也是中国军队抗战时期对日攻坚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

    然而昆仑关战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受到关注。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昆仑关战役发生在台儿庄战役以前,那么会收到多得多的关注。但是实际上发生在1939年末-1940年初,已经进入相持阶段,使得这场战役关注度低了很多。

    如果桂南会战是一场很重要的会战,那么昆仑关战役无疑是其中的高光时刻。然而,桂南会战确实不太重要。

    昆仑关战役是桂南会战的组成部分。桂南会战从整体而言,中国军队是失败的,日军占领了南宁,并且后来依然夺取了昆仑关。

    战后许多中国指挥官都被处分。因此,昆仑关战役除了重创日军第五师团以外,并没有太大意义,没有扭转战役结局。

    然而日军也没捞着什么好处,因为桂南会战本身就是很没有意义的一次行动。

    日军发动这次会战的目的是企图攻击广西,以切断从越南(法属印度支那)来的外援路线。

    然而,法国在1940年6月战败,几个月以后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所以,虽然1940年初日军确实不知道法国会败得这么快这么彻底,不能批评日本发动桂南会战的决定错误,但是事后来看,确实无意义。

    虽然广西被入侵,但是桂系也没有崩溃。况且日军还在昆仑关被狠揍了一下,实在是亏。

    最后结局就是:日军接管印度支那以后,退出了广西。

    由于桂南会战并没有很高地位,所以昆仑关战役也就一起被埋没了。

    唯一的兴奋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较大规模地使用了装甲力量,并且获得成功。也说明苏联援助的装备还挺好用的。

    可惜,精锐的第五军在昆仑关重击了日军,却依然不能阻止日军切断中国的外援通道。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1949年以后新修公路山头被砍掉一大块。

    ②战役指挥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政治部主任陈诚降级;

    37集团军总司令军法审判!

    38集团军总司令撤职查办!

    36军军长、参谋长撤职查办;

    66军、99军军长撤职查办;

    49师、160师师长撤职查办;

    35集团军总司令、46军军长、76师师长记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