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05章 八路军中“赵子龙”
    新中国的建立史也是一部中国军队的斗争史,我们的军队在各个战场上为了全民族的解放而奋斗,最终才建立了一个完全属于人民的国度。

    人民军队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样也成长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正是因为战斗力不凡,我们才能够一次次化解民族和国家的危机。

    在这些战争中,抗日战争对于我们的国家有着巨大的意义,毕竟当时的我们面临的是亡国灭种的危机。

    在全民族的抗战中,我党的军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八路军的主力分为三个师,这三个师都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你知道其中最能打的是哪个师吗?

    这个师不光在抗战时期强大,解放战争中还发展出了三大主力部队。

    八路军的主力是115师、120师和129师,其中129师最初的人数是最少的,但是战斗力却最强。

    129师的师长是被称为中国“军神”的刘伯承,副师长是徐向前,还有一位著名的386旅旅长陈赓。

    129师在抗日战争中先后经历了阳明堡战斗、邯郸战役、响堂铺战斗、百团大战等著名的战役,为保卫中原,消灭日伪军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可不谓是一支最能打的“雄师”。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之后,逐渐庞大起来的129师也经历了整编。在这个时候,这支军队已经可以发展出多支不同的部队,而其中有三支更是解放军的主力。

    第一支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主力,这支部队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那就是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最有名的事迹就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突破黄河天险,也开启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战略行动。

    129师第二支划分出来的部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也就是“陈赓兵团”,受到军委的直接指挥,是我党的一支“奇兵”,战斗力惊人,在解放战争中多次立功,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

    129师第三支划分出来的部队是晋冀鲁豫军区留守部队,这支部队很快就发展成为了主力,也就是后来的第18兵团,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129师的各级指挥员中,最终出了两位元帅、三位大将、十八位上将,这些都是新中国建立的骨干指挥员,129师的强大可见一斑。

    我们在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时候,也不能够忘记曾经的这些革命志士的牺牲与奉献,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创造者和奠基者,值得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历史中,这一支部队,可谓是所向披靡、威名远扬,它被誉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它就是刘伯承所率领的129师。

    129师虽然在创建初期只有9000人,但经过发展后也迅速壮大,一跃成为近30万人的王牌之师,凭借着落后的装备,在战场上歼灭日军数以几十万计。

    八年抗战期间,129师就总共歼敌42万余人,成为日军永远的噩梦,那么129师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又有哪些辉煌的战绩呢?

    129师的前身还要追溯到红军第4方面军。

    1937年,为了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国共进行了合作,红军被改编为新四军及八路军。

    八路军麾下有3个主力师,129师便是其中之一,其师长由人尽皆知的刘伯承担任。

    建师初期,129师此时正处于兵力严重不足的窘境,仅有1.3万人左右,下辖除了386、385两个主力作战旅之外,就只有1个教导团,以及人数不多的炮兵营、骑兵营、工兵营以及特务营等。

    然而在编队不久后,八路军为了保护陕甘宁总部,又成立了后方留守处,旗下3个主力师都分别留下了大部分的兵力驻守总部,以至于129师在后来赶往抗日前线支援国军作战的过程中,所能调派的实际兵力仅有9000人左右,处境相当堪忧。

    在武器装备方面,129师的情况则更加糟糕,当时的国民政府虽然表面上承诺会支援八路军武器装备,但实际上却只是提供了部分弹药及军服等,武器方面的支援少之又少,只有在需要八路军支援作战时,才会提供少量装备。

    而129师的重武器最多只能满足营连级部队的作战要求,全师唯有轻机枪121挺、6门迫击炮、67发炮弹,仅仅是几门迫击炮就相当于129师底牌般的存在。

    反观日军的武器装备,单说一个步兵大队都有2门92式步兵炮,其机枪和弹药量更是与129师一个整师的储备相当,对于129师来说,67发炮弹每一发的使用都必须经过慎重考虑。

    再来看轻武器方面,相较于重型武器,129师的轻武器稍好一些,但也严重缺乏弹药量,全师上下拥有75支冲锋枪,但却只有310发子弹,分摊下来每支枪仅有4发子弹,手榴弹203枚,平均一个排才能分到1枚。

    由此可见,129师在创建初期的作战条件极其艰难,想要依靠武器装备与日军正面对抗,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129师作战只能另辟蹊径,在建立了深入敌军后方并建成根据地后,129师充分发挥特长,与日军进行迂回作战,采用游击战的办法对抗日军。

    事实证明,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加持,129师依然可以凭借着高超战术打得日军满地找牙。

    129师的成名之战当属夜袭阳明堡。

    这场战役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削弱了日军的空中攻击力量。

    也正是因为此次战役,让129师从此踏上传奇的抗战之路,一跃成为我军王牌之师。

    1937年10月中旬,为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奉命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

    当769团行进至滹沱河南岸苏龙口、刘家庄地区时,发现日军的阳明堡机场,不断有飞机起飞轰炸忻口国民党军阵地。

    经过769团侦察后得知,机场共有飞机24架,白天轮番出动轰炸,晚上停放在机场的东南侧。

    场内警卫分队和地勤人员有200余人,大部分驻守在机场北端,机场周围均设有铁丝网,并构筑了简单的防御工事。

    此后,769团迅速召开会议,制定夜袭阳明堡机场的详细作战方案,团长陈锡联决心以第3营为突击队,夜袭阳明堡机场。

    由于弹药量的缺乏,战士们都在枪头绑上刺刀,准备在子弹打光后同日军进行肉搏白刃战。

    10月19日夜,3营战士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穿过日军铁丝网,逼近机场飞机群及日军警卫队。

    当行进到距飞机约30米时被敌方哨兵发觉,随即同日军展开猛烈交火,夜袭阳明堡战役正式打响。

    3营战士们有的端着轻机枪,有的握着手榴弹,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势,随着手榴弹的爆炸,阳明堡机场的飞机顷刻间燃起大火,滚滚浓烟弥漫了整个机场。

    在机群中央,769团同日军进行了三次近身肉搏战,由于是轻装上阵,3营战士们在战前只携带了一把刺刀,而在与敌人的多次交手中,刺刀逐渐不再锋利。

    无奈之下,战士们只能用脚踢、用牙咬,还存有手榴弹的战士就将所有手榴弹绑在身上、拉开引线,冲向日军飞机和士兵,与敌人同归于尽。

    经过1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日军飞机被我军全部摧毁。当敌方大部队前来增援时,所剩下的只有数不尽的飞机残骸,而769团早已撤离机场。

    129师在此战中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00余人、毁伤飞机24架,为支援国民党军的忻口防御作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夜袭阳明堡战役取得胜利后,129师的大名响彻海内外,129师769团更是被誉为“抗战四大名团”之一,师长刘伯承在接到电报后连声称赞:“769团首战告捷,打得漂亮!”

    此后,129师为遏制日军在黄河防线的攻势,配合晋西北、晋西南八路军、晋南国民党军作战,麾下386旅先后在七亘村两次设伏,利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战术对日军实行突袭,使其损失惨重。

    又在神头岭、长乐村、响堂铺等战役中,多次对日军迎头痛击,歼灭日军2000余人。

    129师的主力386旅也因为多次攻击日军,被日军视为死敌,甚至还在其坦克上标示了“专打386旅”的标语。

    此时的129师已经是威名赫赫,但这还不是他们所创下最辉煌的战绩,129师所参加规模最大的战役当属百团大战。

    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了所谓的“囚笼政策”,日军这一政策的实行,给我国抗日造成了严重困难。

    1940年,八路军总部下达了战役行动命令,决定在华北对日军后方发动大规模进攻以及反“扫荡”战役,此战的参战总数高达105个团,故称为“百团大战”。

    在参战的105个团当中,就有129师下辖的38个团,占八路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百团大战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主攻阶段为时20天,中心任务是破坏日军交通,重点是毁坏正太铁路,而129师则承担起中心任务的重担。

    驻守在正太铁路的日军是其独立混成4旅司令部及日军独立混成9旅部分兵力,对于129师来说无疑是一场硬仗。

    129师派出两路部队侧翼破袭,破袭过程中,129师战士们协同当地民众,采用水淹、火烧、搬拆、爆破等方法,将铁路及其附近设施全部破坏,同日军进行正面对抗。

    历经数次猛烈的交火后,战至8月31日,正太铁路沿线的日军被129师全部歼灭,至此正太铁路西段除寿阳等少数据点外,均为第129师所控制,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取得胜利。

    9月16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指示了第二阶段作战目的,其基本方针是继续破坏日军交通,摧毁深入根据地的某些据点,129师则主要进行榆辽战役。

    榆辽战役中,129师攻克日军多处据点,收复1座县城,歼灭敌军1000余人,缴获大批战略物资及武器装备,再度重创日军。

    日军数次的战斗均是以失败告终,作战计划不仅全部告破,战略物资的损失也是极其严重。

    于是,日本第1集团军为一雪前耻、打击129师主力,决定孤注一掷,悍然发动了百团大战的第三个阶段,对我军抗日根据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报复性大“扫荡”。

    随后,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反“扫荡”作战计划,第129师来不及休整补充,立刻投入了反“扫荡”作战。

    刘伯承命令第385、第386旅、决死第1纵队等部,在内线节节阻击进犯之敌,新10旅在外线作战,同日军展开决战。

    最后,129师在百团大战中歼灭日军7507人,俘虏70人及大批伪军,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及军用物资,破坏公路1015里、铁路491里。

    此后,129师又先后在抗日战场上屡立奇功,直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宣布投降后,第129师总计歼灭日军已经高达42万余人、解放县城109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望129师的抗战之路,从建队初期的9000余人发展至30万人,从小米加步枪到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大量精良装备,这一路上无疑是充满了传奇,堪称八路军的王牌之师。

    提起三国时期的赵子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长坂坡雄风传千古;千年后在八路军的129师中也出了一个“赵子龙”,此人就是令日军胆寒的周希汉。

    周希汉是湖北麻城顺河镇人,1927年,14岁的周希汉参加了黄麻起义,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第二年他就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还入了党,当时他在队伍里当通信班班长。

    红军时期的周希汉吃了不少苦,险些被自己的同志给枪毙了,1932年,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当时张国焘轻视敌人,没有做好战前准备,还让部队去打麻城。

    结果是麻城没有打下来,应对敌人“围剿”也失利了,根据地受到了威胁,许多战士们对打败仗有意见,周希汉忍不住发牢骚说“瞎指挥”,没想到这话传到了张国焘耳朵里。

    更没想到的是周希汉第二天就被关了起来,被张国焘说成是“反革命”,打算要枪毙了他,多亏了徐向前出面帮忙解释,才救下周希汉一条命。

    对徐帅的恩情周希汉一直铭记在心。

    徐帅救了周希汉,在抗日时期周希汉又救了刘伯承,那是在1940年,八路军对日军来了个百团大战。

    第一阶段顺利把日军控制的正太线铁路打瘫痪了,日军恼火后出兵报复。

    当时129师师部遭到了日军的猛烈攻击,师长刘伯承身边可以调动的部队仅有一个警卫营,情况可以说是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

    在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师部附近的羊儿岭高地被日军占领。

    129师师部危在旦夕。刘伯承苦于无兵可调,眼看到指挥部要被日军一锅端,突然听说周希汉带兵赶到,正在和日军争夺羊儿岭高地。

    刘伯承听后方才舒出一口气,说:“好了,这下是赵子龙来了!”

    周希汉勇猛地从日军手中夺回了羊儿岭高地,并在阵地上阻击日军一直到天黑,机关人员全部安全转移了。

    此战周希汉大显身手,从此在八路军中周希汉有了“赵子龙”的外号。

    周希汉还有一个外号叫“催命神”,这是日本鬼子和伪军给他起的。

    1940年秋,周希汉被任命为太岳军区支队指挥员,他领导部队积极开展游击战,打退日军数十次的“扫荡”。

    周希汉甚至还主动出击打击日军小股部队,小鬼子和伪军都害怕单独行动,把周希汉视为“催命神”,谁倒霉碰上了就会没命。

    太岳根据地还有一首歌谣:“小鬼子大坏蛋,出门就遇到周希汉。”

    解放战争中周希汉更是了不得,他担任第二野战军军长等职,在一系列战斗中创造了生擒国民党将领61人的辉煌战绩,1955年,周希汉被授予中将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