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37章 皖南事变⑥
    温碧霞将宋波引进叶媚媚的卧室,叶媚媚正昏睡着。宋波看到叶媚媚瘦得皮包骨头的样子,伤心得落了泪。

    他对温碧霞说:“碧霞,你们的情况,我己经大致了解了。我找你们己经很久了,却一直无果。现在好了,总算找到了。”

    温碧霞此时并不完全相信宋波。她对国民党顽固派已然恨之入骨,以为宋波也是一丘之貉。

    南京突围后,这个宋波就销声匿迹了。叶媚媚曾多方打听,有人说,当时粤军几个军是从正面突的围,宋波的师也在其中。

    但是后来,宋师突围出来的人却不知所踪,战场上也未见他们的踪迹,于是揣测,也许他们大多是被日军俘虏去了。

    也有人说,宋师的人大多阵亡,战后被人掩埋,所以见不到宋师的人了。

    不过后来叶媚媚却打听到一个消息,就是在无为地区的桃花山中有一支武装很活跃,他们打鬼子,除汉奸,在老百姓中声誉很高。

    当时新四军军部听到这个消息,专门派出侦察部队去侦察,希望是我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

    可是侦察的结果,却令人失望,那里是有一支武装,却是国民党皖北游击挺进军,司令叫宋迪。

    后来又探清了,这支部队是桂军李品仙①的部队,据说这支部队曾经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突围后就一直呆在皖北坚持抗日。

    宋波将叶媚媚带到驻地,温碧霞看见驻地是一座大镇子,宋波指挥部的门扉上赫然写着:国民革命军皖北抗日游击挺进军。心想,媚媚姐打听到的还真是宋波的部队!

    宋波将叶媚媚带进自己的住房,请医生疗治叶媚媚的疟疾。经过几天调养,叶媚媚缓过来了,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苍白的脸颊上逐渐泛着红润。

    “原来宋迪就是宋波?为什么要改名字?”叶媚媚也不太相信宋波,三年过去了,宋波的部队虽然抗日,可是他对共产党是什么态度呢?

    看到日渐康复的叶媚媚,宋波心里很高兴。还在叶媚媚昏迷着的时候,宋波让温碧霞带着那两个战士换上桂军服装,去哨卡守望自已的同志,他派人连夜把他们秘密送往江北。

    半个月后,温碧霞共收留了二十几人。这些人都在宋波的安排下秘密到达江北根据地。

    后来叶媚媚了解到,这个宋波是有意留在皖北的。叶媚媚己经改编成新四军东进抗日,就在皖南,他要与叶媚媚结合,就必须把自己也变成新四军。

    原来,宋波在南京突围时被敌人冲散了,他和他的部队三四百人冲到了无为地区。这里是山区,很便于隐蔽。他们就隐藏下来了。

    后来,他收拢了其他部队的散兵游勇,得六百余人,于是就在桃花山打起抗日的大旗,坚持抗日了。

    宋波对叶媚媚说:“媚媚,我的部下要求归队,是我说服了他们就地抗日。我为什么坚持就地抗日,就是想加入你们新四军,就是想变成和你一样的人!”

    叶媚媚问:“你有此想法,为什么不去找共产党,不去找新四军?”

    宋波说:“我找了,也联系上了。但是贵党联系我的人说,如果我们变成了新四军,就再也得不到国民政府的补充了,国民党还会拿破坏抗日来拿捏我们。结果,经过贵党的同意,我们还打国民党的旗号,只是秘密地帮助你们。”

    “噢,原来是这样!”叶媚媚恍然大悟。

    当然宋波说的这一切,叶媚媚是不晓得的,尽管她是在军部,但是有关军事机密,只有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才知晓。

    “宋波,据我所知,日军进攻广东,粤军大多被召回原籍抗日,你怎么到了桂军呢?”叶媚媚问。

    “我不愿回去就是为了你。可是我知道你在皖南,却不敢去找你!我不敢暴露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不想害你。”宋波说,“我只想等到抗战胜利,我们能堂而皇之在一起。”

    他还说:“说起来我与李品仙是亲戚,他的部队被派到皖北。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我的情况,于是他找到我,收留了我。但国民党和共产党搞磨擦,我公开与李品仙说,我的部队只打鬼子,不打新四军。他也拿我没办法!②”

    叶媚媚病好后,宋波派人把她们送往江北。1月20日,新四军军部在江苏盐城重建,叶媚媚将宋波的情况向陈毅和刘少奇作了汇报。

    陈毅说他知道这个宋波的情况,过去不同意宋波加入新四军,是看在国共共同抗日的份上。现在国共两党撕破脸皮,还要顾及那么多干什么?

    结果,叶媚媚被军部重新派往宋波的挺进军,将这支部队改编成新四军的一个旅,宋波为旅长,叶媚媚为政委,温碧霞为保卫处长。

    并且,经上级党委批准,宋波和叶媚媚结为伉俪,一时成为新四军中的佳话。

    皖南事变中,像叶媚媚这样的幸存者不多。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国民党扣押,副军长项英与参谋长周子昆遭叛徒出卖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突围过程中阵亡……整个军部的高级将领几乎损失殆尽。

    新四军分散突围时,三支纵队也只有第一纵队突围成功。

    傅秋涛,是皖南事变中少有的成功突围出来的纵队司令员。新四军这么多的军师将领没有突出重围,他为什么能够跑出来呢?

    其实,在红军时他就是一位突围高手,多次化险为夷。

    1934年6月,傅秋涛奉命率红16师返回湘赣苏区。在敌人的围剿下,红16师屡战屡败,多次陷入敌包围之中。但傅秋涛总能突出包围圈。

    一次,他率部突围,转移到黄金洞时,全师只剩下24个人。

    傅秋涛是其中一个。

    一次,省委决定傅秋涛去鄂东南扩编部队。他率7个人的短枪队出发,在云溪山又被300多敌人包围。

    傅秋涛正在发疟疾,敌兵喊着“抓活的”。傅秋涛率领大家往外冲,打死前面几个敌兵,冲出了包围圈。

    8个人被冲散,只有三个人跟着傅秋涛,但是不久他们又汇合了。

    1935年6月,汤恩伯“围剿”湘鄂赣苏区,设置了十道封锁线。傅秋涛率部突围,第一次突围,没有成功,反而伤亡300多人,被迫退了回来。

    随后,傅秋涛决定三路突围,自己为中路。

    谁知在突围时,一个理发员走着路,就睡着了,后面的人也跟着就地休息,睡着了。敌人立即调来两个师围堵。激战中,红47团政委牺牲,敌人给傅秋涛送来了劝降书,令他:

    “携械前来投诚”。

    面对严峻的形势,傅秋涛选择最熟悉的一个地段突围,说:“对付敌人,一是斗,二是斗,三还是斗。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一条枪,也要坚决战斗。突出去就是胜利!”

    他下令:“谁害怕,犹豫动摇,就军法制裁。行军纪律是:前面一个人掉下三步,后面的人就有权杀前面的人!”

    结果,1700多人屏住气,在傅秋涛的指挥下,放轻步子,一个接一个,静悄悄地穿越敌人的重重路障,在天明前,又胜利突出了重围。

    其中,只牺牲了一个人。

    她就是傅秋涛的妻子。

    她是在路上中了敌兵的冷枪,掉到山塘中牺牲的。

    正是有了无数次突围的经验,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傅秋涛率部战至12日。在多数人认为突围无望的情况下,他决定采取分散突围的办法,几百人还是冲破了敌兵的封锁线。

    在皖南事变中,傅秋涛和他的部队是新四军突围出来的人数最多的。他本人也是皖南事变成功突围的新四军最高将领。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记述了一大批像傅秋涛这样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征战传奇,该书史料准确,故事生动,为一本优秀的人物群体传记畅销书。

    前面讲过,在皖南事变发生前,新四军军部曾经组织过一次非战斗人员提前转移。

    在这次提前转移中,新四军军部的高级官员,比如,宋裕和与薛暮桥等人提前完成转移,还有一部分新四军女兵也提前完成了转移。

    不过,也有的新四军高官拒绝提前转移,选择与新四军一起奋战。比如叶媚媚和朱镜我。

    那么,拒绝提前转移、坚持留下来的叶媚媚幸存了下来,朱镜我呢,后来的结局怎么样呢?

    朱镜我出生于1901年,浙江人,早年曾经前往日本留学。1927年,朱镜我从日本回到国内,开始翻译恩格斯的著作,同时朱镜我也是国内最早把恩格斯著作翻译成中文的人。

    也是在翻译恩格斯著作过程中,朱镜我逐渐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这之后,朱镜我主要在上海工作,不过,1931年顾顺章叛变革命,使得上海的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组织在上海难以立足。

    当时朱镜我被分在宣传部工作,虽然他凡事小心,可还是不幸在193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才经过组织营救恢复人身自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此时朱镜我也在南方奔走,宣传抗日救国。1938年,经过组织安排,朱镜我加入了新四军,进入军部的宣传教育部,担任了第一任部长。

    朱镜我有坚定的革命信仰,加入新四军后,他不仅创办报刊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而且还为新四军创作了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名字叫《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铁军》,这首歌曲也在新四军中广为流传。

    朱镜我在新四军中人缘极好,他团结上下级,善于做动员工作,为新四军初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越来越忌惮新四军,开始处处阻碍新四军的抗日活动。

    当时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多次与新四军发生摩擦,皖南事变之前,新四军军部与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有过一次接触,顾祝同同意新四军向江北转移。

    新四军军部也计划提前转移一批非战斗人员,作为宣传教育部长,朱静我也在提前转移的行列。

    不过,接到提前转移通知后,朱静我却拒绝了这次军事行动,他的理由很简单,不管发生任何情况,他都要与新四军共进退,因此朱静我拒绝了提前转移。

    1941年1月,国民党32集团军丧心病狂地包围的新四军军部,皖南事变爆发,因为没有提前转移,所以朱镜我也被国民党军包围。

    在被国民党军包围过程中,朱镜我没有选择投降,而是毅然决然地跳下悬崖,英勇牺牲,年仅40岁。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李品仙(1890一1987)字鹤龄,广西苍梧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在老同学唐生智手下从排长升到军长,唐生智兵败瓦解后投靠桂系,靠着和白崇禧的同学关系稳步上升。抗战时期出任11集团军司令,在黄绍竑出走,廖磊病死后,他在桂系中的排名仅在李宗仁、白崇禧之下。李品仙治军有方,尤其是抗战时期的188及189模范师,即为他一手训练而成。

    注②宋波与共产党新四军的关系后来被李品仙知晓,李品仙下令通缉宋波。其时宋波的部队有四千余人,皖南事变后,全部改编为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