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50章 顺河集阻击战
    1945年2月初,春节刚过,新四军军部接连收到来自淮阴、高邮、宝应的密报:

    日军已判断黄花塘驻有新四军重要机关,并获知附近驻守的新四军第二师主力已开赴津浦路西,黄花塘兵力空虚,即于2月4日调集盘踞在淮阴、宝应、高邮、扬州、仪征、六合、盱眙、来安等8处的日伪军,到顺河集会合,企图分进合击,围歼黄花塘新四军重要机关。

    农历正月初三(2月15日),素以“老虎团”著称的新四军第五十二团(当时归属第一师指挥,原属第六师第十八旅)完成了守卫原新四军第四师防地的任务,从泗洪县的朱湖出发,返回苏中归建。

    第二天,刚刚宿营,接到在黄花塘主持工作的张云逸代军长发来急电,命令该团以最快速度抢占顺河集(今洪泽县西顺河镇),坚决堵击南犯而来的日寇天井大队和伪军潘干臣部,保卫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

    接到命令后,全团立即改变行军路线,向淮南疾进。张宜友团长、刘毓标政委、胡乾秀参谋长等几位团首长分工,边走边向各营、连干部传达命令。

    2月17日清晨,五十二团赶到离顺河集20里的地方。夜间派出的2名骑兵侦察员急驰而来向胡乾秀参谋长报告:从淮阴南下“扫荡”的日伪军正向顺河集开进。

    胡乾秀展开地图一看,这顺河集是敌人袭击黄花塘军部的必经要道。他来不及向张宜友团长请示,当即果断命令三营八连轻装,跑步前进,火速抢占顺河集,并渡过张福河在洪泽湖大堤上狙击敌人。

    命令三营七连跑步向顺河集东北方向马庄斜插,配合八连阻击敌人,并掩护群众向湖滩转移。

    张仁远连长、岳行指导员带领八连立即跑步进入顺河集。

    部队刚进顺河集,就见“跑反”的人流由北向南潮水似地涌来,人们扶老携幼,肩扛手提大包小包,牵牛赶猪,挤满了街道。

    部队赶紧招呼区、乡干部与民兵稳定群众情绪,有序转移。区、乡干部与民兵很快组织起了支前队伍。

    顺河集的地方干部和民兵队长主动来当向导,八连一排在城隍庙制高点架起重机枪,以钳制十堡村方向的来敌。

    另2个排由当地工会干部和10多位民兵撑船渡过张福河,沿着大堤的交通壕,迅速运动到丁家窑跟前,占领了离十堡大沟敌阵地不足1里的大堤为阵地,加紧构筑工事。

    大堤两边,一边是沼泽地,一边是张福河,大堤的堤顶就是淮浦公路(淮阴至南京),堤顶和左右堤坡的总宽度不过60米,敌我双方兵力都受狭长地形限制,大部队施展不开,而且堤顶的公路上已被民兵挖成了密布的“之”形交通壕沟,壕壕相连,沟沟相通,只能走人,敌人的车辆无法行驶。

    三营七连到达顺河集东北方向张福河畔的马庄以南,利用一片乱坟地为掩护作侧击阵地,配合八连阻击敌人。

    三营七连、八连刚出发,五十二团架起的电台又收到军部急电,张云逸代军长命令,要该团抢占顺河集后,立即派2个营的兵力火速南下黄花塘,保卫军部。

    这时,张宜友团长策马从后卫赶来,胡乾秀把军部急电递给团长看,并报告三营七连、八连已经轻装赶往顺河集。

    张团长当即和胡乾秀研究,决定加派二营四连、六连和团部机炮连2个班协同七连、八连参加顺河集阻击战,他们两人也留下指挥战斗,其余部队统由团政治处副主任郑克率领,立即赶赴黄花塘向张云逸代军长报到。

    二营吴伟营长、沈云章教导员立即赶来接受团首长命令,他俩商定,五连由副教导员率领,随郑克副主任南下黄花塘,吴伟营长随胡乾秀参谋长指挥,沈云章教导员率六连、李昌义副营长率四连参加顺河集战斗。

    随即,张宜友团长、胡乾秀参谋长率二营四连、六连及团机炮连2个班迅速赶往顺河集。沈云章教导员带四连先走,边走边进行了战前思想动员。

    从淮阴出动的日军天井大队和伪军潘干臣第二十八师1个团共计1500余人,顺着淮浦公路由北向南,沿高良涧、蒋坝一线袭来,打算在马坝与宝应、高邮两路日伪军集结。

    沿途我民兵奋力抗击,但因力量薄弱,只能迟滞敌人前进速度,还难以遏制敌人南犯,日伪军已经占领了顺河集北边不远的十堡村。

    上午近10时,八连三排刚进入阵地不久,顺河集阻击战打响。敌人在九二式步兵炮、掷弹筒的轰击掩护下,以连级兵力,从十堡沿大堤开始进攻我突前的八连三排。

    八连三排在岳行指导员和杜金飞排长指挥下,沉着应战,接连打退敌人5次冲锋。

    在阻击敌人第6次进攻时,倚在交通沟旁指挥的岳指导员不幸左胸中弹牺牲,理发员王有芝急忙冲上去救护,也被敌机枪打中牺牲。

    最令人担心的,是战士们的子弹都快打光了。危急时刻,张仁远连长率领二排赶来增援,在“为岳指导员报仇”的吼声中,一个反冲锋把敌人压了回去。

    八连虽然毙敌几十人,但三排长杜金飞、二排长赵有土等在战斗中先后牺牲。

    胡乾秀参谋长命令二营副营长李昌义和四连长张云龙、指导员俞祖耀率队上大堤接八连防务。

    敌人发觉后,炮火延伸,轰击我四连与八连之间的大堤,妄图切断我军通路。

    机炮班用我根据地自制的两门八二炮反击,敌炮火略一停顿,张云龙连长率领二营四连一排和团机炮班迅速进入八连阵地。

    八连连长张仁远却表示不急着撤下阵地,要和四连一起,利用现有阵地的一定纵深,打了阵地内的伏击后再撤下去。

    结果,八连三排包括轻伤不下火线的战士在内,十几人与四连一排兵力一起部署,把进攻而来的十几个鬼子、几十个伪军放近、再近,让他们以为我军已经没有子弹了,冲过前沿、进入伏击圈。

    此时八连、四连才一阵猛打,几分钟即击毙十几名敌人,还俘虏了7个敌人。随后,八连三排押着俘虏撤离了阵地。

    日寇天井少佐不甘心,他强令日伪军一批又一批继续进攻我四连阵地。激战至中午,战斗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接防的四连一排加固了工事,以逸待劳,以火力挫敌锐气,机枪班的4挺机枪(有1挺是刚缴获的加拿大造机枪)同时开火,枪管打红了,用小便泡湿了毛巾捂在枪管上打,然后抓住机会、跳出战壕向敌人反冲锋!

    有一次追得5名伪军跪下缴枪;还有一次,唐国平排长带领一排一直把敌人追到十堡大沟,缴获10多支步枪和1挺机枪。

    在日寇天井指挥下,敌人加强了进攻的炮火,继续正面强攻。一时,四连一排的阵地上弹片、子弹飞舞,俞指导员、二班副班长高康等多人负伤。

    敌人不顾死伤,蜂拥而来。我阵地上指战员们的手榴弹扔得差不多了,子弹也不多了。四连的刺杀训练在全团有点名气的,此时,张云龙连长一声令下:全体上刺刀!一排与敌人的白刃战开始了!

    二班长虞阿品、唐国平排长、高邮籍小战士韩寿桃先后刺死面前的鬼子。张云龙连长抡起大刀片,一人对付3个鬼子,唐排长和韩寿桃立即上前支援张连长,把3个鬼子全砍死了。

    张连长和唐排长、韩寿桃一起背对背组成3人三角形,与10来个鬼子形成对峙。二班长又捅倒了一个鬼子后,转过来助战,和3人突发呐喊、同时突刺,放倒了几个鬼子,一排其他战士又汇集到一起。

    不幸的是,断后的高邮小战士韩寿桃退步时绊了一跤,牺牲在鬼子刺刀下,他还不满18岁。

    白刃格斗持续到下午2点多,阵地后面传来喊杀声,鬼子胆怯了,仓皇往北溃退。喊杀声是四连二排发出来的,他们来替换一排。

    一排此时已由45人减员至20多人了。张连长命令唐排长和机枪班长留下,其余的人都跟着负伤的俞指导员撤下去。

    张连长隐瞒了自己的伤情——他的右肩已被鬼子刺伤,骨头都露出来了,他让卫生员简单包扎后,要大家抓紧吃饭——顺河集老镇长带人挑着桶、拎着篮子,送年糕、包子上来了。

    日军见正面进攻连连受阻,就企图从侧面迂回包围我堤上的四连。

    一股敌人由汉奸带领,偷偷从张福河的暗坝上涉水过河,企图侧击我军。当这伙鬼子刚踏上西岸时,即遭到埋伏在柳树丛中的七连一阵密集射击。

    上岸的鬼子有的伏地还击,有的后退,坝窄人多,鬼子中弹的中弹,落水的落水,经过几分钟激战,爬上西岸的鬼子全部被击毙。

    日寇天井还是不死心,又转而正面进攻,火力比前几次猛得多,掷弹筒、小钢炮都猛烈开火,50多个鬼子以密集队形冲上来。

    张连长举起驳壳枪打倒几个鬼子后,被日军小队长带着的2个鬼子兵打中了右胸,随后又被侧面跳过来一个鬼子刺中。

    卫生员小刘冲过去抢救张连长,也受了伤,唐排长冲上去救小刘,二排长毛信存击毙一个鬼子军官再去救张连长,但张连长伤重还是牺牲了。

    通讯员李爱民想把连长背回去,结果3个鬼子围了过来,一个姓朱的战士赶来,开枪击毙一个鬼子,李爱民趁机跃起刺死一个鬼子,最后一个鬼子吓得掉头就跑。

    副营长和指导员看到“小鬼”李爱民这么勇敢,当时就在战场上宣布他火线入党。

    紧急时刻,阵地后方炮班的十几名战士上来支援了。他们操作的是自制的八二炮,因为离敌人太近,无法发挥作用,便留下2人看守炮,其余人就拿起步枪赶来参加战斗。

    炮班大个子战士王开全力大过人,他左突右刺,撂倒好几个敌人,刺刀都捅弯了,只好不断换枪支。

    鬼子盯上他,打冷枪击中了他的头部。二排长毛信存急步上前抢救大个子,摔倒一个大个的鬼子兵,不料,却被鬼子小队长一刀劈在肩膀上。

    炮班班长陈彬赶来支援毛排长,他抡起枪托砸烂了鬼子小队长的脑壳,招呼另一个战士赶紧把昏迷了的毛排长背回战壕。

    厮杀一阵后,二排和炮班减员较大。李昌义副营长负重伤也被抬了下去。

    这时,三排增援上来了,喊杀声震耳欲聋,顿时堤顶上、堤坡上到处响彻刺刀的碰击声、人的呐喊声和敌人的嚎叫声。

    敌人再次招架不住,后退了。

    几番血战,四连伤亡很大,排以上干部只剩唐国平一人,他把全连能战斗的40多人编成4个班,准备继续战斗。

    龟缩在十堡村的敌人又开始火力突击了,轻重机枪声越来越紧。我军阵地上指战员们的弹药已不多了,静静地等敌人靠近。

    此时,我阵地后面响起冲锋号,张团长、江胜武连长带二营六连上来支援了,不仅巩固了阵地,担架队、救护队也跟随来了。

    傍晚时分,胡乾秀参谋长带团部参谋人员从马庄来到赵集桥口,用望远镜观察敌人的兵力分布情况,发现一群鬼子、伪军簇拥着一个骑高头大马的鬼子军官出了九堡村。

    胡参谋长断定,这家伙肯定是最高指挥官天井少佐,便翻身下马,从警卫员手中取过一支三八大盖步枪,利用柳树林作隐蔽,悄悄地接近至200多米时瞄准射击,日军军官应声栽下马去。

    敌人失去了指挥,乱作一团。我六连和四连趁机发起反击。六连的9挺机枪密集扫射,战士们杀声震天地冲杀过去,敌人终于动摇了,丢下几十具尸体仓惶往淮阴方向溃退。

    顺河集阻击战至此胜利结束。

    由于此战的战斗是抗击以十堡村为依托的日伪军进攻,当地亦称此战为“十堡战斗”。

    经过一天的激战,我五十二团打垮敌人14次冲锋,共击毙日寇72人、伪军200余人,俘敌10余人。

    五十二团三营八连指导员岳行、二排长赵有土、三排长杜金飞和二营四连长张云龙、二排长毛信存、三排长贵兴瑞等26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后重伤员中又有9人牺牲)。

    在阻击战中,还有一个少见的现象——日军利用训练有素的军马,在无人驾驭的情况下,自行在阵地前后跑来跑去运送弹药箱。

    被我四连长张云龙发现后,立即叫神枪手一班长周阿福将这匹马干掉,才切断了敌人源源不断的弹药运输。

    战后,顺河地方政府和群众安葬了烈士。新四军代军长张云逸在追悼大会上向死难烈士致哀,并高度评价了这次战斗。

    他说:“顺河集这场血战,把日寇8路进攻淮南、‘扫荡’军部的部署粉碎了!”

    顺河集阻击战结束后,五十二团30多位伤员被乡亲们隐蔽在洪泽湖的渔船上养伤。这些伤员归队后,团里给他们该记功的记功,火线入党的正式办理入党手续,还给他们胸前挂着大红花,骑马绕场走上几圈。

    1954年,为了纪念新四军第一师第五十二团在顺河集阻击日伪军而牺牲的26位烈士,在洪泽县西顺河镇北边(当年的战场附近)建造了二十六烈士陵园。

    1977年进行了扩建,陵园内建有二十六烈士合葬墓、纪念塔、纪念牌坊、纪念亭、和纪念碑等,并栽植了26棵雪松,象征二十六烈士。

    2016年陵园完成了大规模改扩建,新增了“二十六烈士陈列馆”“洪泽烈士纪念馆”,新设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鼎”,新建了门楼、门前停车场等,在烈士墓两侧新植26棵松柏。陵园现占地33000余平方米。

    在二十六烈士陵园里树立的纪念塔上,塔身上镌刻着“新四军一师五十二团二十六烈士纪念塔”。

    在烈士陵园里,以合葬墓安葬了26名烈士。

    在顺河集阻击战中除了26名战斗中牺牲了的烈士,还有9名伤员未能救治过来而牺牲。

    西顺河镇人民政府镌刻的这35名烈士名单为:岳行、赵有土、杜金飞、张云龙、毛信存、贵兴瑞、夏火金、严尚金、虞阿品、高康、秦在贵、周阿富、马洪忠、韩寿桃、张召良、周立德、陈泛良、朱培生、傅长法、王叔斌、黄步金、郭宝海、汤小宝、仇学明、王志云、陈其云、陈金根、王志国、朱林、王有芝、宋真南、刘长春、王凤祥、李开全、徐良。

    西顺河镇党委、镇政府开展了为这35名烈士“寻亲”的工作,已找到11名烈士的故土。

    寻得在顺河集阻击战中牺牲的第五十二团第二营第四连连长张云龙的简历如下:

    张云龙(张越龙,1917—1945),出生于月浦镇。1939年在上海统益袜厂做工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响应党的号召到苏南新四军根据地投身抗日斗争。

    1942年春,在江阴突围时被日军逮捕入狱。

    1943年,从侵华日军芜湖“苦工营”暴动越狱成功后到苏北新四军第一师第五十二团,任四连连长。

    1945年2月17日,为保卫新四军军部,在江苏洪泽县顺河集镇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1950年9月16日,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给张云龙烈士家属签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革命军人家属证明书》。

    新四军第五十二团团长张宜友则是老红军,他是安徽金寨县人,曾任第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保卫队长,参加了长征,调到新四军后,曾任新四军军部通信连连长、苏北指挥部第五团作战参谋、团参谋长、第一师教导团团长、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

    2018年清明节前夕,在二十六烈士陵园里新增了一座高4.5米的青铜塑像,3位英雄的形象——举起大刀的连长张云龙居中,端着上刺刀步枪的排长唐国平、小战士韩寿桃分居左、右,形成当年与鬼子白刃格斗时3人组成的三角队形,表现出新四军指战员在顺河集阻击战斗中刺刀见血的英勇气概。

    塑像底座上的题字是“烈忾英魂”。陆军第83集团军71897部队特别派出代表,来二十六烈士陵园参加了塑像揭幕仪式和清明节祭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