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85章 大军云集
    张宗岳见到几年不见的师弟封天宇,心里非常高兴。特别是知道封天宇己经在跟师兄林青山的女儿林欣儿做生意,心里更是高兴。

    关于保和堂和林欣儿,本来张宗岳并不知道多少。保和堂只是一家做药品生意的商号,以前没一点名气,近几年才声名鹊起。

    可即使这样,跟他也不搭界,他自然也不会去打听。

    但是他的部队却对保和堂青睐有加,这种感情的来源与他的夫人葛敏有关。

    他的夫人葛敏是名医生,在军部的野战医院里当院长。在过去几次与日军的作战中,他的部队伤亡很大。那些伤兵用的药基本上都是保和堂生产出来的。

    保和堂生产出来的消炎药见效快,效果好,久而久之,这才在部队里传开。

    所以保和堂在他的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知道保和堂的老板就是他师兄的女儿林欣儿,却是从他的老师高霆那儿得来的。

    那次他的黄埔同学华卓然到郑州来参加研讨会,老师高霆请了他俩学生,席间就讲到了这个林欣儿。

    然而“林欣儿”是两个人,虽然个别字写法不同,音却一样。这两个人都与老师高霆有一定的瓜葛。可惜同学华卓然爱的是“红军林欣儿”,而不是“药商林鑫儿”。

    这多少令他有点失落。在他的内心里,他愿意华卓然娶师兄的女儿,这多多少少能够使他们亲上加亲。

    师兄林青山在世的时候,林欣儿就很敬重他这个师叔,师兄过世后,林欣儿更是敬重他这个师叔。

    所以有时候他与夫人葛敏讲起林欣儿的事,情绪就有点激动。他跟夫人讲,如果不是该死的日本鬼子,他一定会找机会去一趟罗山,去看望一下他的老嫂子和侄女。

    后来他把保和堂与林欣儿的事统统告诉了夫人,令夫人也大为惊奇。一一原来闻名遐迩的保和堂竟是林欣儿在做老板,那些药品都是林欣儿的药厂里生产出来的。

    关于上次林欣儿亲自随马帮到洛阳,张宗岳后来是从秦大纲那儿知道的。

    秦大纲告诉他,他表姐因为是第一次走这条路线,所以才亲自随行。但主要还是听说军座您和高总司令在豫西,她很想见见您们。

    可惜因为当时您们都去郑州开会了,她没有如愿。

    张宗岳为此也深感惋惜!他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见林欣儿和她的母亲了。屈指算来,他的这个侄女也有二十七八岁了。

    二十七八岁的林欣儿可能嫁人了吧!她是保和堂的总裁,追求她的人肯定很多很多。

    而这次却见着了欣儿的表弟表妹,还有封天宇手下的那些弟兄。

    本来他想和封天宇好好聊聊,想了解一下林欣儿和她母亲的近说。无奈战事紧迫,他只能歉意地告诉封天宇:你好好在这里呆着,大战结束后我送你们去洛阳。

    封天宇乖巧地说:“师兄,不用记挂着我们,你指挥好这场大仗,把日本鬼子打趴下,让他们尝尝我们中国人的厉害,比什么都强!”

    张宗岳听后,莞尔一笑,在心里说:“这个倔小子,还是那副刻薄的德性!”

    司令部的人消除了对封天宇和胡杏儿的怀疑,却觉得他们之间的相遇实乃奇遇,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奇缘。

    战斗在第二天拂晓就开始了。

    据战区战情通报,此次日军出动的部队有五六万人,他们的目的就是叩开西进的大门,进攻汉中,从而威慑陪都重庆。

    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国民政府军委会命令第一战区,第五战区,第六战区通力合作,把日本鬼子堵在西涧口以东和以南地区。

    第一战区总司令卫立煌除了出动高霆的第九军团,还有胡宗南①的第十七军团。

    胡宗南的第十七军团布防在陕西,蒋介石命令他抽出一个军东出潼关参加豫西作战。

    而在北线,第五战区白崇禧也调派两个军从皖西西击日军侧翼,直接威胁日军的右翼安全。

    南线,陈诚的第六战区与第一战区一样,唱的是主角,他的四个军东进直指大别山。

    配合作战的还有新四军第四支队和豫鄂赣纵队。

    就这样,为了遏制日军的进攻,保卫豫西,以西涧口为轴心,中国军队集结了至少十一个军二十几万人马与日军血战。

    封天宇呆在山洞里,无所事事,他哪是个安全的主哇?1于是就对胡杏儿说:“杏妹,就让小飞他们守住物资,我们去大纲那儿吧?”

    胡杏儿却不同意。她说:“表哥,这不行的!你也知道这批物资有多重要,不能有一点闪失的。如果因为我们的离开,让物资有损失,哪我们怎么向组织上交代呢!?”

    封天宇搡着胡杏儿的双肩说:“不会有事的!你看哈,这山洞里全是师兄的兵,戒备森严,连一只苍蝇都难飞进来。还有,杨副官是大纲派在这里专门协助我们的,他又是自已的同志,有什么事他会解决的。”

    胡杏儿被封天宇说动了心。她问道:“真没事?”

    “真没事!”封天宇放下手来,拉起胡杏儿的一只手说,“杏妹,你还不相信我?我什么时候做过失手的事?走吧!”

    “走就走!”胡杏儿下定决心,跟着封天宇就迈开步子。可是,才走了几步,又停住了。

    “又怎么啦?”封天宇不耐烦地问。

    “表哥,要不要与你师兄说一下?”胡杏儿说,“还有,一定要交待杨副官和小飞他们。”

    “我知道!我知道!”封天宇说,“杨副官和小飞他们一定要交待的。至于我师兄么?我看还是算了吧!他也够忙的,不能让他分了心!”

    俩人先找到杨副官,跟他说了他们的想法。杨副官点头同意:“两位队长,这里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会看住的。只是你们,这子弹不长眼的,安全么!”

    杨副官的言外之意是:“你们都是肩负特殊使命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出去?出了意外怎么办?”

    但是封天宇去意己决,他宽慰杨副官说:“没事!我们去去就来,你放心吧!”

    封天宇和胡杏儿去与向小飞他们说,向小飞他们也想去,被封天宇拒绝了。

    “不行。向小飞,我和胡队长走了,你就是留下来的唯一的领导,你不能走!”封天宇说道,“乔大哥,你可以跟我们去!”

    “好咧!”乔立成正巴不得呐,听到封天宇说,一跳跳到了胡杏儿面前,“谢谢师父能带上我!”

    “嚄!瞧你得瑟!”胡杏儿撇了撇嘴,但她只是做个样子,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出了山洞,来到大街上一看,才知道外面已打成了一锅粥。

    原来,由于整个西涧口城实际上成了日军的首攻目标,因为只有打下西涧口,西叩潼关②才可如愿以尝。而只有叩开潼关,才可直趋汉中,北上关中,南下西蜀。

    日军的飞机赶来助战,妄想把西涧口夷为平地。但是日寇忽视了西涧口的地理位置,国军为了确保西涧口无恙,在两边的山头上设置了众多的高炮、高射机枪阵地。

    所以,尽管日机黑鸦鸦一片飞来,但到了西涧口城上空,即遭到国军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的火力拦截。日机根本不能靠近西涧口。

    因此,尽管西涧口的上空打得热闹,西涧口城中却没落下一颗炸弹。

    不过,西涧口可以躲过飞机的轰炸,却不能躲过日军重炮的炮弹,不知从那个方向射过来的炮弹,还是在城中炸出了几个大坑,周边的房屋在熊熊燃烧。

    西涧口城内秩序还是井然,街上没有行人,居民们都躲在屋里(据说都挖了地下室、防空洞)。所见到的只有巡逻的士兵。

    除了司令部是由军部警卫部队警戒,这城里的警戒还是秦大纲一二三团的部队,封天宇他们走在大街上,巡逻队只是问了问,就放行了。

    封天宇、胡杏儿和乔立成他们赶到西涧口城南秦大纲的团指挥所时,已是上半晌的时间。

    秦大纲见封天宇他们来,并不奇怪,他知道表哥的性格,虽然十几年不经常相聚,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大纲,战事进战如何?”封天宇来到作战地图前,问表弟。

    秦大纲的作战沙盘让给了军部,而这里是临时开辟的一个指挥所,一张长条桌上摆满了电话机和各地区的地图。而一幅五十万分之一的大地图则挂在前壁上。

    “敌人拂晓发起进攻,现在已经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了。”秦大纲用指示棒指着地图上说。

    “我团防守的是从这里到这里,近十五公里的地域。正面进攻的是日军的一个联队。但是敌人的大部队正在向我的两侧运动。”秦大纲说。

    封天宇是打过大仗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是指挥过大战的人。他从秦大纲的话中听出了秦大纲的忧虑:

    “大纲,敌人向两翼迂回,目的是寻找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应该就是两团的结合部。你应该重视它,派出一定的部队去增援。”

    封天宇的话让秦大纲茅塞顿开:“哎呀,表哥,你一下就说到点子上了。真了不起!”

    胡杏儿说:“大纲哥,你忘了天宇哥是打过大仗的人呐!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南浔路上歼灭战,天宇哥都参加了。他的经验足着呢!”

    封天宇赶忙摇手:“哎,可不能这么说,这仗是打过了,不一定有什么经验。能记住教训就是不错了。”

    “好!我现在就派部队去两个结合部支援。”秦大纲高兴地说。他让参谋长从预备队里各抽出一个连前往。

    “大纲呐,我和杏妹以及立成哥想助你一臂之力,如何?”封天宇笑着对秦大纲说。

    “那当然求之不得啰!说吧,需要什么?”秦大纲说。

    “不需要什么!只需要你的前沿部队放我们出去。”封天宇说。

    “你要深入敌后?”秦大纲吃惊地说。

    这事却非同小可,他们都是身负特殊使命的人,如果有什么闪失,怎么向组织交代?

    “唔,不不不!表哥、表妹,别的什么都行,唯独这个不行!”秦大纲的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胡宗南可以说是蒋介石最宠信的爱将,黄埔“天子门生第一人”了。抗战时期,胡宗南从第十七军团团长,一路做到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最后更是成为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加授上将军衔。抗战末期,蒋介石原本让陈诚担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不满之下直接称病休养,各种从中作梗,最后如愿以偿做到了司令长官。

    然而,与军阶职位不断跃进相比,胡宗南在抗日战场上却几乎是寸功未立,只是在早期参加了一场溃败的淞沪会战,之后便奉命屯兵西北,封锁陕甘宁边区,成为蒋介石反共的马前卒。

    其实,胡宗南本身就是个矛盾体,他也想成为民族英雄,他羡慕同学杜聿明可以率远征军出国作战,他痛恨汪精卫之流,对被关押的张学良倍感同情,常常写信问候。周恩来在陕北曾同斯诺讲,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有才干的将领,内心爱国,倾向抗日。但胡宗南还有着另一面,那就是极度听蒋介石的话,说好听点是感念老蒋知遇之恩,但说白了还是贪恋因受蒋介石重用而得到的权位。

    蒋介石赋予胡宗南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封锁陕甘宁边区,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经济上。以至于陕甘宁边区一度陷入极为艰难的境地,幸亏毛主席带领边区军民搞起大生产运动,才得以渡过难关。

    抗战中期,胡宗南都曾多次计划或建议袭击延安,为的就是要抢下“不世之功”。当时胡宗南掌握数十万精锐大军,装备在全国军队中都属于顶级,却全部都用在对付共产党。1940年7月,抗日战争尚在相持阶段,奉蒋介石之命到西安视察的陈立夫,就曾怂恿胡宗南袭击延安。但因为没有得到蒋介石的直接命令,胡宗南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果然到了1943年,蒋介石在得到共产国际解散的消息后,认为有机可乘,就给胡宗南发了一封密电,让他率部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胡宗南当时是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手下集中了四个集团军。

    接到蒋介石的密电后,胡宗南决定用第三十七集团军和第三十八集团军执行闪击任务。但由于时间紧急,第三十八集团军此时正在执行“弥平”西北民众暴动的军事行动,无法按计划参战。为了弥补这个口子,胡宗南竟悍然决定从坚守河防的第三十四集团军中,抽调全部三个军中的两个军兵力,接替第三十八集团军的任务。

    注②潼关,史称“畿内首险”,隶属陕西省渭南市,东接河南省灵宝市,西连本省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本省洛南县为邻,北濒黄河、渭河同本省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水相望。

    潼关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唐书》载“古为桃林塞”。《左传》也有“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记载。那时桃林的范围,包括今潼关以东到河南灵宝县西境。战国时,函谷关(今灵宝县坡头乡王垛村一带、东临弘农涧)就成为秦的东大门。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潼关关城始设于汉,在港口以南源上,即杨家庄附近。隋大业七年(611年),移关城于今杨家庄南城北村一带,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形势更加险要。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现在的潼关。历代各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在这里驻屯重兵,设关把守。潼关,经宋、明以来多次修葺,保存尚好。西门有明代建筑的门楼,俗称“樵楼”,宏伟壮观。

    至隋大业七年(611年),移关城于南北连城间的坑兽槛谷,即禁沟口。唐朝天授二年(691年),又迁隋潼关城于黄、渭河南岸。宋熙宁元年十年(1068年月1077年),遣侍御史陈洎扩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千户刘通筑城,明洪武九年,指挥金事马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清朝增修扩建,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河南沿上象山。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洪”,后改“霸英”。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修筑潼河大桥。城内建有金陵寺、钟楼、望河楼、吕祖庙、阅书楼、象山祖师庙及牌坊、楼阁多不胜举,古称“金碧辉煌,映映川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