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84章 西涧口奇遇
    却说封天宇带领马帮摆脱日军的追击,快速向西涧口赶去,于黄昏前到了西涧口。秦大纲接着。

    据乔立成讲,西涧口乃豫西通往陕西的门户,原先镇守西涧口的是高霆的侄子高秉华团。秦大纲的第11军虽然编组在第九军团内,毕竟不是属于同一支部队。

    封天宇已经知道,国民党军这个第九军团,都是他所熟悉的人在担任长官。第九军团长高霆是韩青云的丈夫,而韩青云却是表姐林欣儿的结拜姊妹。

    隶属第九军团的新编第11军,军长便是他的师兄张宗岳。而他的表弟秦大纲就是师兄麾下的一个团长。

    秦大纲说,现在第九军摆在了黄河一线①,十一军摆在了豫西一线。

    封天宇在西涧口南边碰到的日本鬼子,不是偶尔出现的,秦大纲讲,他们是日军的先头部队,日军的这次行动最终的目标是西叩潼关。

    这就是说西涧口一带即将成为中日双方激战的战场。

    封天宇带马队随秦大纲往西涧口城中走,心里却在盘算:“大纲虽然是自已的表弟,也是自己的同志,但大纲的部队却是国军部队,他们会觊觎这批物资吗?现在要打大仗了,这批物资能顺利到达延安吗?”

    他一边随秦大纲往城中走,一边小声地对表弟说:“大纲吔,组织上对这次的行动有何安排?现在情况发生变化,该如何处置呢?”

    秦大纲说:“表哥,现在要打大仗了,豫西一带都会不平静。军队调动频繁,一路上会很不安全。等下你们落下脚后,我请示组织,一定要有妥善的安排,你就耐心等待吧!”

    临出发前,何书记就叮嘱他来着,沿途一定要依靠地下党组织;鄂东南的郝梅书记也说过类似的话。看来现在也只有如此了。

    他把大纲的话告诉了后面的胡杏儿。

    秦大纲把他们带到团部,派一个副官领着向小飞和突击队将货物卸下来,藏好。

    他自已就带着封天宇和胡杏儿往住处走去。

    灵儿并不在家,秦大纲以为表哥表妹并不知道他己和张梦灵结了婚,所以也不说明。

    但胡杏儿却问起来了。胡杏儿自然是从表姐林欣儿那儿获知的,她也告诉了表哥封天宇。

    “大纲哥,灵儿怎么不在家,难道你们没有住在一起吗?”

    “看来你们是晓得我和梦灵的事了。”秦大纲看封天宇探询的目光,就说,“她自然没和我在一起,她带着一支特遣队在伏牛山中,任务就是暗中保护你们。”

    封天宇就说:“大纲吔,沿途既然有部队保护,我想我们还是尽快赶路吧!”

    “表哥吔,这次是大战,调动的部队肯定不只第九军团。如果你们在路上碰到第九军团的部队还好说,若是碰到其他的部队,很多的事是说不清楚的。所以我们要从长计议,不可贸然行动!”

    “大纲哥说得对,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碰到另外的国军部队,对我们的物资进行搜查,那不仅这批物资不安全,还会暴露这条黄金通道。”胡杏儿赞成秦大纲的说法。

    他们坐了下来。

    秦大纲一二三团的团部建得很特别,是靠近东山的一座洞穴。也即是说,他们将山体掏空,用钢筋水泥浇铸成一个地下指挥所。而这个地方历来就是驻军的司令部。

    西涧口是豫西的一座重要关隘,扼守住鄂、豫、陕的通道,其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抗战一开始,第一战区就下大力气经营西涧口的防御,不仅在西涧口城中构筑坚固防御体系,就是在西涧口周边也建起了立体防御。

    秦大纲告诉封天宇和胡杏儿,第十一军就是以西涧口为轴心进行布防,十一军的三十五师布防在西涧口的西南,三十七师布防在西涧口东北,他们三十六师防守西涧口。

    “我们这个地方马上会成为十一军的军部指挥所,张军长马上就会来。我的指挥所要转到西涧口的南门去。”秦大纲说。

    “你要走?哪为什么把我们安排在这里?”封天宇吃惊地问秦大纲。

    “表哥,你怕啥?张军长不是你的师兄么?他能为难你?再说,我安排在这里的东西,张军长是不会去动的!”秦大纲向他们说明着。

    胡杏儿也觉得秦大纲说得有道理,于是就说:“表哥,大纲哥说得对。我们这批货是以保和堂的名义走的。保和堂的总裁是表姐,张军长是表姐的师叔,他还会为难表姐?爱护还来不及呐!”

    封天宇被他们的话说服了,于是把心放进肚子里去了。

    一会儿,向小飞来报告,货物己经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金水他们在守护着。那些马匹也由副官引着牵往马厩,史火兴和蓝求美负责招呼它们。

    封天宇对向小飞说:“向队长,你们一定要守在那里,不可有丝毫的懈怠!等下我会和胡队长去。”

    向小飞答应着走了。

    秦大纲说:“表哥,等下我走了,你有事直接找金副官,他是自己的同志!他会安排好一切的。”

    金副官就是引他们卸物资,藏物资的那个副官。

    一切都安排妥当,只等与组织取得联系,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吃过晚饭后,秦大纲并没立即走,他在等军部的人员。他必须交接一下,最好能与军长打个招呼!

    他让封天宇和胡杏儿就呆在他住的房间里。

    果然,晚饭后不久,军司令部的参谋长带着作战处长一拨人就过来了。

    “秦团长,你们这里的东西尽可以都拿走。地图哇,图表哇,但是这个沙盘就得留下,省得我们临时去搞。”参谋长对秦大纲说。

    “是!参谋长,我们遵照吩咐就是了!”秦大纲敬礼道。

    一会儿,秦大纲的手下就收拾好了。参谋长很满意,他一面吩咐手下布置起来,一面和秦大纲说着话。

    参谋长是个少将,却原来就是他们三十六师的师长,秦大纲当一二三团的团长,就是参谋长提携上去的。

    “你去吧,军长还有一会来。你就不要等了。大纲呀,明天的仗好好打。我们呆在豫西这么多年,等得就是这一天呀!”参谋长说。

    “是!”秦大纲很想见到军长张宗岳,将封天宇来的事报告给他。他相信,凭着张宗岳与林欣儿和封天宇的关系,他是不会为难封天宇的。

    现在见参谋长如此说,秦大纲知道张军长不会马上来到,想了想,他就将参谋长拉到一个僻静处,将封天宇的事报告给他。

    “保和堂?一个马队?运送药材的?不会是违禁品吧?”参谋长听后,连声问。

    “没有违禁品。保和堂的总裁是我表姐,她也是军座的侄女。上一次就是她亲自押送的。高秉华高团长负责接待的。”秦大纲介绍说。

    “噢?你表姐还认识高团长?”参谋长饶有兴趣地问。

    “参座,实不相瞒,我表姐也是高夫人韩青云的表妹。”秦大纲说。

    “啊,军团长的亲戚?”参谋长吓了一跳,忙问,“大纲呐,那这次负责押送的又是谁呢?”

    “报告参座,他们是我的表哥封天宇和表妹胡杏儿。”秦大纲立正禀告说。

    “都是表姊表妹。倒是一家人啦哈!”参谋长笑着说,“可是这次碰上打仗,也只有停在城中啰!好吧,大纲,你去吧,你只要留下一个人招呼他们就行了。这事等军长来了,我告诉他一声就行。”

    秦大纲就带着手下往城南去了。

    参谋长一心扑在建立军指挥所上,一忙起来,就把封天宇的事给忘记了。等到军长张宗岳来到,他也忘了告诉他封天宇的事。

    封天宇和胡杏儿待秦大纲走后,就要往向小飞那儿走去。可是他一出门,就被卫兵拦住了。

    “什么人?在这里干什么?”哨兵喝问。

    先前与秦大纲同进来的时候,哨兵并没问什么,并且还毕恭毕敬行注目礼。现在却吆喝起来了。

    封天宇和胡杏儿并不知道,此哨兵非彼哨兵也!整个司令部都换成了新十一军军部的警卫了。

    “我,我……我们……”封天宇吱吱唔唔说不清楚,就说,“长官,我们是秦团长的亲戚。”

    “秦团长的亲戚?”哨兵异常警觉起来。这大战在即,怎么冒出来什么亲戚?秦团长临走前并没交代过呀!

    “莫非是敌人奸细?”哨兵一想,吓出了一身冷汗。这奸细要混进军部,哪还了得。

    “走,去见我们长官!”哨兵押着封天宇和胡杏儿就往指挥部走。

    “报告,我抓住了两个可疑人!”哨兵用枪指着封天宇和胡杏儿,报告着。

    一个少校军官走了出来,他也不知道封天宇的事,见了两个穿便衣的人,也狐疑起来:“你们是怎么混进来的?”

    封天宇着急地说:“长官,我们不是混进来的,是秦大纲秦团长带进来的!”

    “秦团长带进来的?”少校愈发怀疑了。因为刚才秦团长并没说呀!

    “撒谎!”少校警惕性忒高,他“嗖”地拔出腰间的枪来,直指向封天宇和胡杏儿,好似面前的这俩人马上就会带来灾祸一样。

    门外的动静自然惊动了司令部的人。此时张宗岳和参谋长正在检视沙盘。作战处长一边介绍敌情,一边往沙盘里插上标识。

    听到动静,副官长走了出去。他看见了封天宇和胡杏儿。因为他也不知内情,但却没像少校那样如临大敌。也许凭他的经验,封天宇和胡杏儿并不是坏人。

    副官长也是个少将,年龄却有近半百。通常这样的人都是老资格。封天宇看出来了。于是他报告说:

    “报告长官,我们俩人都是秦团长的老俵,我们是有事路过此地。秦团长因打仗怕我们有什么闪失才让我们呆在他的房间里。”

    秦大纲的老俵?这事还真得过问过问。把老百姓带进司令部,秦大纲怎会做出这种欠妥当的事?

    “路过此地?你们是哪里人?为什么到西涧口来。”副官长依稀记得,秦大纲是江西人,他的老俵又是哪里人,干什么的呢?

    “报告长官,我们只是为保和堂的马帮做保镖。”封天宇继续说。

    “做保镖!你们?……”副官长显然不太相信,眼前的这一男一女说到底还只是两个孩子,就大言不惭说做保镖。

    正在僵持的时候,参谋长和张军长出来了。原来他们己经将沙盘完全标识好了,单等明天的较量。

    张宗岳一眼就看见封天宇,他大吃了一惊。

    “天宇,怎么是你?你怎么在这儿?”张宗岳一边问,一边向封天宇走过去。

    封天宇却高兴地大叫起来:“师兄,我好想你呀!”

    在场的人除了参谋长知道一星半点外,都像丈二的和尚一一摸不着头脑了!

    张宗岳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份,一把搂住封天宇,把他搂进自已的怀里。

    “你个小牛犊子,这些年你跑到哪儿去了呀?”张宗岳拍着封天宇的后背说。

    张宗岳搂了好久才松开。

    他的这个举动让封天宇也大惑不解。不错,师兄对他感情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但头次见着他可没这么热乎。那次他只是个少将师长,现在却是中将军长了。

    封天宇当然不可能说实话了。他只能说与眼前相吻合的事。

    “师兄,我还能跑哪儿去?我一直跟着我表姐,这不,给她押镖来着!”封天宇说。

    一旁的参谋长醒悟过来了。他一拍脑袋,奔到军长身边,附在他耳边如此这般说了一遍。

    “哦,是大纲带你们来的呀!”张宗岳笑着说。尽管他也有副官长那样的感觉,他们不是军人,不应该呆在这司令部里。但马上就要开战了,他们又能去哪儿呢?

    但张宗岳还是很高兴,看来这个师弟还是听了他的话,脱离了共产党,跟着林欣儿做生意去了。

    “这位小姐是……”张宗岳问一旁的胡杏儿。

    “哦,她呀,师兄,她是我的表妹胡杏儿。”封天宇笑着说,扭头又对胡杏儿说,“杏妹,这位便是我经常给你讲的张大哥。”

    “张大哥好!”胡杏儿赶紧说。

    “好好!”张宗岳高兴极了。看来他这个师弟没有说谎,因为隐约记得,他曾在林欣儿那儿听过她有个表妹就叫胡杏儿。

    一旁的人见是这么个结果,也都马上把笑脸露出来了。那个少校军官对封天宇说:“封小侠,怪我有眼不识泰山,刚才多有得罪,还望宽恕!”

    封天宇说:“长官,哪里的话,你并没为难小弟。对吧?”他对少校眨着眼。

    少校立即说:“对!对对!”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抗战时,日军为何打不过黄河?中国得益于一个外国人,这个人是谁呢?

    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一路西进,但是,最终止步于黄河岸边,就怎么也打不过河了,不得不与中国军队隔河对峙。直到抗战胜利,日军也没打过黄河。

    那么这个外国人是谁呢?他就是苏联著名将领崔可夫。

    崔可夫是于1941年受邀来到中国,担任蒋介石的总军事顾问的。他来到中国后,第一件事,就是遇上日军发动晋南战役。次日,垣曲陷落。接着,日军进攻中条山,黄河防线岌岌可危。在关键时刻,崔可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应立即组织第一、第二和第八战区的部队协调行动,共同抗击日军的进攻。

    但是,这意味着蒋介石要抽调封锁陕甘宁边区的国军部队去晋南参战。

    于是,蒋介石不同意。

    崔可夫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结果,国军在晋南作战失利,战区副司令官卫立煌只好指挥主力部队突围。这样,又使得洛阳与西安暴露在日军攻击前面。

    在此情况下,蒋介石不得不采纳崔可夫的建议,将汤恩伯第13军调到洛阳地区,与高霆的第九集团军一起共同加强黄河南岸的防御。

    于是,中国在黄河沿岸的兵力增加到了16个步兵师、一个独立旅和7个炮兵连,终于稳定了黄河战线,并且铸就了一道日军打不过的黄河防线。从此,日军怎么打,也过不了黄河。

    当然,除了加强了黄河防线的防御力量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日本入侵中国战线过长,而本国兵力不足;2、日本意在东北、华北、东南,对入侵西部意欲较小;3、黄河构成了天然屏障,阻碍了日本的西渡。

    具体分析如下:

    1、日本入侵中国战线过长,而本国兵力不足。我国地大物博,从南到北绵延几千里,战线拉的过长,日本军队不能集中兵力攻克一个地方。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在华北发动华北事变,之后又对上海发动进攻;而我们知道日本本国人口较少,在多个地方发动入侵则显得力不从心。.

    2、日本意在东北、华北、东南,对入侵西部意欲较小。从日本入侵中国的过程来看,他们将更多的兵力集中到了东北、华北、东南部分。如东北的辽宁、沈阳;华北的天津;东南的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方。可以看得出这些都是大城市,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加之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大大降低了入侵西北的可能性。

    3、黄河构成了天然屏障,阻碍了日本的西渡。地理位置,是发动战争,采取战略战术的一个考量对象之一。像古代的函谷关等隘口,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同样,黄河从东到西很长,而且在春夏季水流量大,地势险要,从一定角度来讲,阻碍了日本的西渡,保护了西北的相对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