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97章 浙赣会战之金兰战役
    1942年5月14日至17日,展开在奉化、上虞、绍兴、萧山、富阳的日军第13军第一线部队先后发起进攻。其主攻方向在浙赣路东段。

    日军第70师团于5月14日夜从奉化、溪口地区开始行动,经尖山镇、安文镇向永康方向进攻。

    第22师团于5月15日晨从上虞沿曹娥江南下,经三界、嵊县向东阳方向进攻。

    河野旅团于5月15日傍晚从绍兴经枫桥镇向义乌方向进攻。

    第15师团于5月15日夜从萧山附近渡过浦阳江,沿西岸南下经诸暨向浦江方向进攻。

    第116师团指挥原田旅团于5月16日晨从富阳西北方沿富阳江西岸向建德方向进攻。

    第33师团于5月17日14时从富阳出发,在第116师团后方前进。

    各路日军在进攻途中遭到守军暂9军、第88军和预5师等部队不同程度的节节抵抗,至17日分别进至大市聚、长乐、诸暨以东、以西和新登附近地区。

    第13军侦知在安华街、长乐、义乌间集结有第三战区有力兵团,判断第三战区的企图为守卫金华和兰溪,遂决定将进攻重点仍保持在左翼,一举捕捉并歼灭安华、长乐、义乌附近的中国军队。

    日军于18日凌晨1时下达了甲第73号作战命令。其主要内容为:

    1.本军将重点保持在左翼,以期一举捕捉并歼灭安华街、长乐、义乌附近敌军主力。

    2.第15师团必须于5月19日傍晚向安华街附近之敌阵地突击,一面随地击溃敌军,一面以主力迅速进入义乌西南地区。

    3.河野旅团须于5月19日拂晓突破陈蔡市附近阵地,一面随地击溃敌军,一面进入东阳西南地区。

    4.第22师团须于5月19日拂晓突破长乐附近阵地,进入东阳南方地区。

    5.第70师团一面随地击溃敌军,一面迅速向横店东南地区前进,切断向东南及南方撤退的敌军退路;迅速将1个步兵大队派至诸暨,由军直辖。

    6.第32师团仍须沿第116师团的后方前进,以部分兵力沿富春江右(东)岸地区前进,配合第116师团的战斗。

    命令下达后,当日晨泽田茂率军战斗指挥所人员乘大型机艇从杭州溯浦阳江向临浦前进,在义桥附近触雷,机艇沉没,指挥所人员死伤数十人,指挥所遂停留于义桥。

    当日中午侦知当面守军暂9军等开始向东阳东南地区撤退,于17时又补充下达指示,令第15师团、第70师团、河野旅团向金华以东地区追击。

    令第22师团进出武义东北,切断守军退路。

    战斗至5月24日,守军暂9军在长乐、东阳附近各既设阵地,第88军在安华、义乌及浦江各既设阵地给予日军以一定的打击,后分别向东(阳)永(康)公路两侧和金华以北地区转进,对进攻日军实施侧击、伏击,进行牵制。

    守军预5师在兰溪、芝厦南北之线以坚强的阻击战迟滞日军后,向建德东南转移。

    日军第70师团由永康转向西北,进至孝顺以西地区;第22师团于21日占东阳,22日占永康,后向西转进至武义西北;河野旅团进至金华东南;第15师团于22日占孝顺,后进至孝顺以西地区。

    日军各部队均已到达金华、兰溪外围地区,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

    5月24日,日第13军发现金华城内有大火,又根据飞行队及各部队的报告,判断金华附近守军已开始撤退。

    为迫使其进行决战,第13军决定将进攻重点移至右翼,以一部兵力进攻金、兰,以主力向衢州追击。

    当日下午下达了甲第88号作战命令。主要内容是:

    令第70师团“立即攻克金华和兰溪,然后在该地附近集结兵力”;令第15师团“派部分兵力监视兰溪之敌,主力向衢县西侧地区追击”;令第32师团由右翼展开,与第116师团“一面随时击溃敌军,一面向衢县西方地区追击”;令河野旅团及第22师团“立即开始行动,向衢县追击”。

    同日,第10集团军判断当面日军将以主力由岭下朱、孝顺、曹宅及浦江、兰溪大道进攻金、兰,另各以有力部队从武义、汤溪大道及兰江以西地区直趋汤溪、龙游,企图切断金、兰后方联络线。

    第10集团军当即令暂9军转至东阳、永康、金华公路两侧地区侧击牵制日军。第40师兼程由更楼镇(白沙西南)开龙游、湖镇间地区,统一指挥暂13师在汤溪、龙游一带占领阵地,对东警戒。新30师由集团军直接掌握。第88军速派有力部队占领金华江北岸,掩护金、兰后方。

    此时第79师、第63师已归第88军统一指挥,该军军长何绍周已抵金华北山指挥。集团军总部亦移到龙游三叠岩。

    25日,日军第22师团进至古方,26日逼近汤溪,与第40师、暂13师展开激战;日军第116师团攻占寿昌后与第32师团并列继续南下。

    26日,其先头部队已进到衢江北岸的航埠附近。第40师及暂第13师被迫向龙游转进,经苦战,龙游被日军攻陷,金、兰后方已受到严重威胁。

    第10集团军已令第40师转至大洲镇防守,暂13师转至灵山镇防守,掩护集团军右翼安全。

    在日军第22师团后跟进的小川江旅团(由华北方面军第26师团及第37师团各3个步兵大队组成,24日到达诸暨)已进至武义附近。

    金华方面:日军第70师团及第22师团、河野旅团一部在20余架飞机掩护下,于25日拂晓开始向第79师外围阵地进攻,并以一部向竹马馆迂回,进攻第79师右侧背。

    26日全线竟日激战,日机数十架在阵地上空轮番轰炸,并在金华东关附近投掷喷嚏性毒气弹多枚,掩护其步兵冲击。

    至黄昏时,守军第79师防守外围阵地的第235团和挺进第1纵队被迫向金华西北阵地转移。

    27日至28日,战况愈趋激烈,日机在城垣上空轮番轰炸,守军核心阵地工事全被摧毁。

    为挽救败局,第79师曾从王牌、项牌右侧向日军实施反击,亦未奏效。

    日军于28日晨突入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第79师官兵与日军激战达4小时之久,终因阵地大部落入日军之手、伤亡过重,只得于黄昏向北山、大盘山突围,金华遂被日军攻占。

    兰溪方面:日军第15师团第60联队在飞机30余架掩护下,25日拂晓向百坎尖、高圣尖、石廓山之线守军第63师外围阵地展开进攻。

    第63师官兵坚强抵抗。26日,沿兰江东岸南下的日军第15师团一部协同正面日军围攻兰溪城,27日竟日猛攻,第63师外围阵地全被攻占,兰溪城陷入混战。

    28日守军第63师不得已陆续向城东白石塘一带突围,于是兰溪被日军攻占。

    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于28日上午在距兰溪15公里处被地雷炸成重伤,旋即毙命。

    日军战史称:“现任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

    5月29日,日军进攻金、兰的第70师团留守金、兰,第15师团向龙游地区前进;第13军其他各师团已进至龙游南北之线集结,准备进攻衢州。

    中国第88军指挥的第79师、第63师及新21师、挺进第1纵队亦均已到达预定地域,继续以侧击、伏击遮断日军增援及补给路线,策应衢州战斗。

    原在汤溪、龙游地区防守的暂第13师及第40师分别转移至灵山镇、大洲镇附近。

    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已移至福建建阳,在崇安境内武夷山上的武夷宫设立战区指挥所。

    1942年的一年,对于浙江的国军来说是及其艰难的一年。因为国军在浙江最后的几块地盘,金华,衢州,丽水,温州也相继沦陷。

    1942年4月18日美国的杜力特率领的18架飞机,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轰炸了日本本土,然后安然无恙的降落在浙江的衢州,丽水,江西玉山等地,只有2架飞机的10名飞行员被日军抓住,其余飞行人员全部被送到了后方。

    日军大本营决定发动浙赣会战,摧毁衢州,丽水和玉山机场,歼灭在第三战区浙江的国军部队和第九战区的国军部队。

    当时日军第13军出动了58个步兵大队,第11军出动了29个步兵大队,日军总兵力大概在14万人左右,国军在浙江和江西的总兵力大概有32万。

    当时进攻金华的日军是第70师团第61旅团。

    第70师团师团长内田孝行,旅团长是野副正德,兵力总共有4个步兵大队(一个大队的兵力总共在1000人左右,包括5个步兵中队,一个重机枪中队,一个步兵炮中队,一个通信班和一个弹药班)总共兵力在4000人左右。

    日军第61旅团从宁波奉化出发,经新昌,东阳,到5月25日对金华城实现了包围。

    当时金华城的守军是国军第79师,师长段林茂,黄埔三期,下辖第235团,236团和237团,总兵力7500人,拥有迫击炮25门,重机枪37挺,平射炮4门还有轻机枪150挺,步枪2000支。

    日军于5月25日发动了总攻,在1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日军第70师团的鬼子们,发动了潮水搬的进攻,每次国军的士兵等日军轰炸结束以后,再以迫击炮,轻重机枪猛烈还击。

    打了整整三天,鬼子在金华城的工事面前,付出了死亡200多人的代价,还是没能拿下金华,直到第四天早上7点整,国军终于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只能退出金华城。

    当时奉命掩护大部队的是国军第235团三排的48名勇士在排长洪涛的带领下,在金华山附近的山顶上面,架起了三挺机枪,扫射鬼子,鬼子伤亡巨大,然后调来了山炮一顿炮弹轰击,48位勇士只剩下了5人,只能撤退,排长洪涛也负伤后被战士背走了。

    到此时金华作战结束了,4天的血战国军第79师,参战兵力7500人,牺牲980人,负伤1500人,失踪970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日军打散了,还有100多人不幸被俘。

    日军付出的代价也不小,计死亡士兵300人,战伤500人。

    本章着重介绍此次战役中触雷而亡的酒井直次,他是抗战时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也是第一个死在中国战场的日军师团长。

    由于美国轰炸机在轰炸后飞往中国大陆,让日军统帅部警觉到,如果美国空军利用中国的机场对日本进行穿梭式轰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以当时轰炸机的航程而论,浙江的衢州、丽水、玉山等机场对日本本土威胁最大。于是,日本大本营决定发动浙赣战役,彻底摧毁这几个机场。

    日军中国派遣军以长江中下游的第13军和第11军为主力,又从华北抽调一部分兵力南下协助作战。

    为了加强空中力量,日本大本营还从本土增派了两个飞行大队(轻重轰炸机各一队)到中国。

    1942年5月15日,日军正式发动了浙赣战役。

    由于4月以来日军向浙江调动频繁,飞机也不断对这几个机场进行侦察、轰炸,中国第三战区判断出日军有进攻浙西的企图,目标主要为衢州、丽水、玉山机场。

    第三战区也开始调兵遣将,并制定出作战方针:以最小兵力配置在浙赣铁路西段抵抗,加固既设工事,层层抵抗,诱敌深入,主力集中在浙赣铁路的东段骚扰敌人的后方,等日军深入后,再以衢州为核心与敌决战,运用主力从南北两面夹击日军,将其包围歼灭。

    由于第三战区是游击战区,下辖的游击部队主要是来自各省的杂牌军,而且还是杂牌军中实力较差的,与日军打打游击,袭扰一下还可以,让他们与日军第一流的第13军和11军决战,简直就是《田忌赛马》中说的以下驷对上驷,半分胜算都没有。

    中国统帅部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从九战区急调了两支部队,其中一支就是中央军的王牌——第七十四军。

    但七十四军当时驻在湖南衡山的石湾,一时半刻难以赶到,所以第三战区还得自己想办法阻挡杀气腾腾的日军,迟滞他们的前进速度。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游击部队武器差,战斗力弱,靠实力去阻挡日军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三战区想方设法弄来了大量地雷分给各部队。

    有些部队不够用,还自己制造土地雷。

    总之,就是要做到日军所过之处,路上有地雷,河里有水雷,让鬼子步步惊心。

    这个办法确实有效,日军第七十师团长内田孝行中将在日记中写道:

    对付地雷也曾煞费苦心。敌军(指中国军队)在金华、兰溪附近的阵地中及阵地之间的主要交通线上,埋设了无数地雷,以阻止我军行动,我军因此受到严重损失。

    酒井直次的第15师团是从浙江萧山出发的,5月25日到达兰溪境内。

    为了延缓日军的前进速度,5月26日,第21军(川军)军长刘雨卿一面命令第146师在大小长山对第15师团进行顽强阻击,一面派146师独立工兵第8营代营长黄士伟少校率领一个工兵排,在该师第438团一个步兵营的掩护下,于26日夜间赶到兰溪江东岸,在第15师团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地雷区。

    第15师团于5月27日到达兰溪附近,5月28日凌晨,日军发起进攻,正好进入了兰溪北部的雷区。

    日军的进攻部队不断踩中地雷,死伤惨重,酒井下令停止前进,命令工兵第15联队联队长河野顺治中佐派出一个分队,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地雷。

    上午10时左右,工兵小分队报告前方道路可以通过,为确保安全,酒井命令工兵小队在前边开道,尖兵分队跟进,其后才是师团本部。

    10时45分,行至兰溪以北1500米处的三叉路口时,酒井的坐骑踩上了一颗地雷。

    这是四号甲型地雷,专门用来炸车辆马匹的,要受重压才会爆炸,所以前面步行的日本兵安全通过,而骑马的酒井却引爆了地雷。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酒井连人带马腾空而起,然后重重地摔到地上。

    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师团参谋长川久保镇马少将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段经过:

    十时四十五分行至兰溪北方一千五百米的三叉路口时,突然“轰”地一声巨响,砂石俱下,地雷爆炸了。

    师团长从马上坠落,马被血染红,倒在地上。我立即下马,赶至阁下身边,阁下坐在地上,腿伸着,左腿皮肉已被炸掉,脚心粉碎。

    我立即命人急救,并派人去找军医。但军医分散在野战医院的各包扎所,迟迟不来。

    过了半晌,军医部长细谷大佐才赶到,进行了急救。当时我向军医部长了解阁下伤情时,据说就目前情况来看,心脏无明显变化,生命可能无危险,我才稍稍安下心来。

    阁下命令:“参谋长,你代我指挥师团”,并说:“给大家添麻烦了,对不起。”脸色虽然苍白,但精神尚好。

    我命人暂用担架移至前方约二百米处的一栋房屋内,又命人将马掩埋,然后动身前进。

    霎时,后面又有地雷爆炸。宫下兵器部长、佐野兽医部长、兽医部员佐山中尉负伤,两位部长是轻伤,佐山中尉伤势较重(后阵亡),命人处理,续继前进,进入上述房屋内。

    我正在屋外审阅吉村参谋起草的追击命令时,阁下的传令兵跑来,我预感伤情有变,急忙赶至阁下身边,虽大声呼唤,也毫无反应,军医部长注射数针,也毫无效果。

    酒井直次死时51岁,对他的死,日军战史称:“现任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

    酒井出生于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是日本战国时期名将酒井忠次(德川家康的家臣)后裔,1911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3期步兵科,1920年入日本陆军大学第32期深造,1935年获步兵大佐衔。

    1937年来到东北,率部镇压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然后在1938年5月参加徐州会战,在尉氏地区残杀中国军民,7月晋升陆军少将,任19旅团旅团长。

    1940年12月回日本任通信兵学校校长,1941年3月晋升陆军中将,8月任陆军第15师团师团长,再次率部来中国,在南京地区进行“扫荡”作战,实施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中国有句俗话:多行不义必自毙。酒井被中国军队埋下的地雷炸死,实在是罪有应得。

    为了不动摇军心,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封锁了这个消息,直到浙赣战役结束后,1942年9月27日,日本陆军省才公布了这件事情。

    埋下地雷炸死酒井的黄士伟营长,直到四十多年后,在阅读《川军抗战亲历记》一书时,才知道自己当年炸死的是日军师团长,老人激动地写下了这首词《江城子·黩武穷兵必自焚》:

    日酋酒井战争狂,鼓声昂,马蹄忙。

    紫绶雕鞍,万骑渡兰江。

    为报天皇夸虎将,驱劲旅,攻寿昌。

    酒酣胸袒上沙场,豹驱羊,正鸱张。

    马踏埋雷,霹雳震山冈。

    血肉腥膻污净土,浙赣路,陨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