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219章 西进,西进②
    林欣儿接到军长的电报,拟用三天的时间作准备。

    她先召集纵队营以上干部开会,将西进的任务、目的、意义和困难与大家说清楚。

    林欣儿说:“毛主席、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很明显,日寇占领了豫、湘、赣、粤的大部分地区,而国民党军队畏敌如虎,不敢与日本鬼子交战,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将那些失陷的地方收复过来,把日本鬼子驰逐出中国。”

    “目前,南下支队于十月间从延安出发,已经进入河南境内。我们的任务就是与他们汇合,共同开辟五岭抗日根据地。”

    “同志们,你们晓得吗?南下支队其实就是我们的大哥哥一一红六军团。当年他们奉命西征与红二军团开辟湘西根据地,后来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与会的营以上干部大都是从湘赣边过来的、经过三年游击战争的老红军,当年他们支队的三团就编入红六军团。现在听说他们要回去了,一个个兴奋异常。

    “那个沙海根,临离开时还恋恋不舍呢!这小子不知现在怎么样了呢?”易云珍听说红六军团要回湘赣边,小声地对林凯之说。

    “是呀,算起来我们分开也有上十年了吧!那个时候我们都才二十出头。可是这些年里,谁不是九死一生的呀?!”林凯之说。

    “谁说不是呢?十来年了,一点音讯也没有。”范中骏也说。

    纵队干部大会后,纵队党委又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

    在纵队司令部的作战会议上,大家对西进的路线争论很激烈。

    林欣儿告诉大家:“我们这次西进,最困难的是不仅要与日本鬼子战斗,还要与国民党顽固派战斗。他们都不想让我们去到粤湘赣边去。”

    林凯之说:“是呀,蒋介石对我们在江南的活动一直耿耿于怀,皖南事变前就叫嚷着让我们开去江北,甚至是开往黄河以北。我们这次西进,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让我们重蹈军部的覆撤。”

    易云珍说:“我认为我们主要应防备国民党顽固派。日本鬼子好对付,他们人不熟地不熟,他们不会大张旗鼓堵击我们。”

    “那也不尽然!”范中骏说,“我们西进不是小动静。一个纵队,三千多人。我以为最主要的是选择正确的路线,秘密地出其不易地通过去。”

    “怕个屌,我们团来打先锋。”林闯豪气冲天地说。

    “中骏说得对,为了能尽快赶到目的地,只有秘密地、隐蔽地行军。”林欣儿说。

    “诶,司令姐,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粤赣边么,走直线是最好的了。”易云珍说。

    “走什么直线?说来听听。”林凯之来兴趣了。

    “当年在中央苏区的时候,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我们不是到武夷山边休整边搞武装斗争么?别忘了,袁尚就是那旮旯里人!”易云珍说。

    “对呀!从苏南到福建,再从福建到赣南,多方便呀!”林闯也说。

    黄金说:“不行,这一带国民党的部队最多。国民党的第三战区司令部就驻在赣东北。”

    “对,浙赣会战的时候,他们的司令部还一度迁往闽北呐!”范中骏也说。

    这时林欣儿插话了。林欣儿说:“同志们,那条直线不用去考虑,因为军部的命令是让我们先去鄂豫边五师,与南下支队会合后再南下湘赣粤边。”

    “我想军部的考虑也是因为那条直线国民党军强大的原因。”范中骏说。

    “不一定吧?不走苏浙闽,那就要走皖南。大家都知道,皖南的三十二集团军,几万的人马。到时候又来个皖南事变,几万人马前堵后追。”易云珍说。

    “是呐!是呐!”林闯附和着。

    但是军部的命令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于是大家把精力着重放在皖南的这条线上。

    这天的夜里,林欣儿找来易云珍。

    “云珍啦,黑姑在军部,看来你们只能当一阵的牛郎织女了。”林欣儿关心地说。

    “司令姐,我们一直是当牛郎织女呐,只不过有时远些,有时近些罢了。”易云珍无奈地说。

    这倒是事实。即或军部在皖南,他们也是天各一方,难得见上一面。

    “云珍呐,这次还是你带着林闯走前面。第一站是安徽的宁国。那里可是上官云相的地盘,凡事格外小心。”林欣儿叮嘱着。

    “为什么一定是宁国?”易云珍不解地问,因为他明白,这一路上的敌情都很严重,情况恐怕瞬息万变,怎能确定地点呢?

    林欣儿说:“有一位领导也要随我们去南方,约定在宁国汇合。这是机密,你千万不要与任何人说。”

    噢!易云珍一听就明白了。这事一定要保密,若泄露出去,让这位领导同志途中不安全怎么办呐!?

    但他们都没想到这位领导竟然是华卓然,因为军部的电报里没有说,否则,必定会多么地兴奋呢!

    第三天,苏浙支队的一个团到了挺进纵队驻地,与挺进纵队交接完毕,晚上,林欣儿率领挺进纵队就向西出发了。

    从苏南向西走,若要避开日军的重兵防线,走太湖南至长兴最便捷,而且这一带还是日军占领区与国民党第三战区的结合部。

    还有,这一带是山区,部队便于隐蔽行军。不利的是,这一带敌伪顽犬牙交错,你不定会在什么时候碰到什么样的敌人。

    易云珍带着林闯的一团走在前面。林欣儿出发前交代过,各团之间最多拉开二华里,这样一旦遇到大的情况发生,可以相互策应。

    但是林欣儿还交代过,遇到敌人,能避就避,不能避便坚决消灭它。但有一点,不可恋战!

    易云珍喜欢冒险,他对林闯说:“你准备将那个营做尖刀营?”

    “三营!”林闯说,“三营擅长侦察与突袭,让他们当尖兵,可以令人放心。”

    “那好,我就在一营。司令姐说了,营团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二里。我们也一样,我和你相距也只两里。”

    “放心吧,我会派出尖刀班的。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会报告司令姐的!”林闯说。

    “那就好。再见!小林子。”易云珍伸手拍了拍林闯的肩胛,就带着警卫员李季赶往三营。

    三营长就是那个战斗英雄文佐兴。这小子打仗不怕死。新塘战斗的时候,那时他是连长,新四军的连长,他带领全连与日本鬼子拼剌刀,他一个人一连挑翻三个鬼子兵。

    后来他与一日军小队长对阵,他拿的是一支三八大盖,日军小队长拿的是一把指挥刀。他瞅个空子,一个前突剌,剌刀贯进日军小队长的肚腹,可是日军小队长的指挥刀也落在了他的左肩上。

    结果是他和日军小队长都倒于地上。日军小队长当即死亡,文佐兴被战友抢下阵地,足足住了半年的医院。

    “文营长,你准备拿哪个连做尖刀连?”易云珍用问林闯同样的话问文佐兴,甚至连语气都没改。

    “报告参谋长,我准备用一连。一连长郭子祥是个足智多谋的连长。有他做尖刀连长,管保行!”文佐兴见纵队参谋长直接来到他们三营,高兴地“啪”地一声喊报告。

    “很好,文营长,我直接去一连。”易云珍喊道。

    “别,别别,易参谋长,您还是回您的纵队部吧,这里很危险,出了问题我怎么向林司令交代!”文佐兴着急地喊道。

    “没你的事!你管好你的营。”易云珍手一挥,带着李季去一连了。

    一连长郭子祥易云珍很熟悉,他今年才十八岁,参加新四军都已经有六年了。

    也就是说,他十一二岁就参加了新四军,是那年他带领特务连去长江边上接黑姑的卫生队带来的一个卫生兵。

    到了云岭军部,郭子祥说什么也不愿当卫生兵,他缠着易云珍非要参加战斗队。没办法,易云珍就让郭子祥当了自已的勤务兵。

    十五岁那年,他在警卫连里当班长。十六岁那年他在三营当班长。在一次反清乡、反扫荡战斗中,他的排长牺牲了,他当排长。

    去年,在日寇八路围攻中,他的连长牺牲了,他当连长了。

    十八岁的郭子祥,唇上还只一层细细的茸毛,可是他指挥起部队来,那是有板有眼。

    一个月前,日寇偷袭挺进纵队。林司令命令一团留下一个连阻击敌人,掩护大部队突围。这个担子就落到了郭子祥的肩上。

    郭子祥临危受命,将全连拉到村边的虎头山上。

    虎头山是村头的唯一制高点,那里构筑了复杂的环形工事,直接控制那条东西走向的大道。

    日军的一个大队整整冲了一天,硬是通不过那条大道。郭子祥的一个连拖住敌人整整一天,为主力转移赢得足够的时间。

    这次阻击战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郭子祥的一连人共消灭敌人132人,自已伤亡56人,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斗胜利。

    这次反突袭战斗郭子祥连不仅在全纵队得了奖,就是在全新四军都是高山上拴喇叭一一名声远扬了!

    “小祥子呐,去,去附近村子里买几套老百姓的衣服。注意,破旧不要紧,但要干净。”易云珍拿出两块银圆,吩咐郭子祥说。

    “好咧!”郭子祥从小跟着易云珍,知道易参谋长要干什么了。他风快地跑去了。

    一会儿,郭子祥将衣服买回来了,一共七套。易云珍从一连挑选了五个战士,连同自已和李季,组成了一个便衣侦察班。

    郭子祥有点失望。“参谋长,咋不叫上我呐?”郭子祥眼巴巴地看着换衣裳的易云珍说。

    “祥子呐,你不能去。你去了,部队怎么办?谁指挥?”易云珍顾自换着衣服,口里这样说。

    “嗐!……”郭子祥彻底失望了。他撅着嘴走到一边去了。

    “祥子呐,过来。”易云珍见郭子祥不高兴的样儿,就唤他。

    郭子祥不情愿地过来了。“参谋长,我知道,保持两里的距离。”

    易云珍见祥子这模样,又好气又好笑,遂严肃地说:“郭子祥同志,听好了,你的连成品字形跟在便衣侦察班后面,保持五百米距离。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要报告给林司令,明白吗?”

    “明白!”郭子祥见易云珍一本正经的样子,忙立正回答。

    “请复述一遍!”

    “报告参谋长,我的连成品字形跟在你后面,距离五百米。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要报告给林司令。复述完毕!”

    “好!出发!”易云珍说完,头也不抬就带着便衣侦察班走了。

    根据掌握的情报,前面要过日军封锁线。易云珍带着侦察班分开来走。两人走左边山梁,两人走右边山梁,他自已带着两人走中间大道。

    远远地,就看见两山相夹的大道上日军的哨卡。

    按照日军的习惯,哨卡上至少有五到十人,配置了电话与部队联系。而部队与哨卡的距离不会超过五百米。甚至,这些部队就守在既定阵地上,枕戈待旦。只要有报警,立马可以行动。

    易云珍分析,大部队要过封锁线,并且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白天显然不可能,只有等到晚上。

    他带着两名战士伏在离哨卡约二百米的地方,举着望远镜观察。

    果然,这个哨卡有敌兵八人,一色的日本兵。

    这条道上来往的人不多,整个一个白天,才见有五六拔人不上十个人通过。

    傍晚时分,左右两边的小组来汇报,除了山口有日军一个中队守住封锁线,离此八里地的东南方向,一个叫扶桥镇的地方,驻有日军一个联队。东北方向就是县城,日军一个旅团司令部就驻在那里。

    易云珍让李季去通知郭子祥,部队绕过哨卡,秘密地包围山口,并设法掐断敌人与外界的联系。同时通知纵队部,子夜时分通过封锁线。

    “明白!”李季跑着往回返。

    “你们继续侦察,天黑后到山口汇合。”易云珍说。

    “是!”左右两边的侦察员又离去了。

    “参谋长,只我们两个人能对付敌人的哨卡吗?他们有八个人呐!”

    侦察员小许不无担心地说。

    “怎么?怕啦!”易云珍说,“不用怕,到时候见机行事即可。”

    夜幕渐渐地拉上了天宇。易云珍对小许说了一个字:“走!”就悄悄地向哨卡移去。

    到了哨卡边,就见哨卡上八个人变成了十个。(显然是刚刚换的岗)。小许心里着急,用手扯了扯易云珍的衣裳。易云珍捏了小许的手一下,示意他不用着急。

    就在此时,只见易云珍一扬右手,五把飞镖脱手而出,一扬左手,同样五把飞镖脱手而出。

    “走!”易云珍又低呼一声,向哨卡扑去。

    哨卡上的日本兵都仆倒于地。易云珍对小许说:“检查一下,看看是否都死了。没死的,补上一刀。”

    刚才的一幕,让小许看得是眼花缭乱。那些飞刀一出,就听见“卟、卟、卟”的响声,日本兵连“啊!”都来不及哩!

    “参谋长真神!”小许边检查边在心里说。

    “报告参谋长,全部毙命!”小许兴奋地报告着。

    “好!把这些鬼子兵挪到一边,不要让大部队踩着了。”易云珍借着昏黄的马灯光就走向电话亭,拿起话筒喊道:

    “どうちゅうごぶじで”(一切平安)

    原来这是鬼子兵向上峰的例行报告,一般是在刚换岗不久。

    易云珍打完电话,见小许己将鬼子兵的尸体挪至一边,路障也撤除了,就说:“小许,你留在这里,等候文营长到来。我要到山口去了,去协助郭连长解决鬼子中队。”

    文营长隔得不远,顶多十几分钟的时间,小许就挺胸回答:

    “是!参谋长!”

    “不要忘了把这些武器都带上。”易云珍叮嘱一句。

    “是!”

    易云珍继续往前走。按照常识,这个时候日军的巡逻队是不会出动的。夜晚的巡逻一般都是在七点之后。

    也就是说,他必须在七点之前赶到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