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武侠修真 > 武侠:我在江湖 > 第101章 穷乡僻壤
    众人又赶了一个下午的路,一路上继续向北走,到了黄昏的时候,几人来到了一个小县城,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这里叫做新安县,是属淮阴府的辖区,过了这新安县再往北就属于北直隶的辖区了。当地人说话不似淮阴一代的口音,倒是像足了山东的口音,怪不得当地人说这里哪里都管不到。

    这个新安县县城不大,北方的县城和南方的县城有着天壤之别,远不及江南的富庶。再加上今年天灾,这县城里一片荒凉,只是在县城都能看到残垣断壁,破砖烂瓦,又何况是乡村呢。

    灼华又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或许母亲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灾年随着家人往南逃荒的吧,又或者是那一年还不如今年,今年虽然荒凉了很多,但是并没有饿殍遍地,也没有见到难民。灼华不由地心疼母亲,母亲是受过大难的,所以母亲比其他的女人更懂得感恩,更懂得爱。虽然出身卑微,对他们的教养严苛,却能将爱毫无保留地留给她的每一个孩子。

    “前方有住店的,我们就这里休息吧。”老胡对着坐在边上的李研说道。

    “胡老大,听你的。”李研说道,这一路来李研对于这个游走江湖的胡老大满是佩服。

    灼华眼睛眯着已经要睡着的样子,听到外面的谈话,立马伸头出来,充满喜悦问道:“是要到了吗?”

    “是要到了,姑娘,看到前面了吗?”老胡拿着马鞭指着前面的客栈。

    “真的好累。”灼华叹息,手捶着后背,坐车可不比坐船,她整个身子都颠簸的像散架似的。

    “这还是好走的路,到了山东那边,路就没有这样平坦了。”老胡说道。

    “啊?”灼华叫道。

    “不要担心,我们又要换水路了,这下一直就到通州,到了通州我们就到地方了。”车里面传来张白一悠闲的声音,灼华还以为张白一睡着了,原来张白一是在那里养神打坐。

    “客官几位?”店小二看着几位的到来忙活的在门口招呼着,从这店里冷清的样子来看,店的生意并不好,难得来的这么多的客人。众人往里走,只见客栈店里的桌椅板凳都很陈旧,但是还算干净。

    “俺们要两间客房,两个通铺。”这一路走来他们都是这样住的,灼华和歌一间,周扬,张白一,李研一间,老胡和张安住通铺。

    “好嘞,客观里边请。”小二忙着带着众人上楼。

    “你们店里有好吃的吗?”灼华问道,她的肚子早已经饿的咕咕叫了。

    “有啊,这方圆十里,你是找不到比我们客栈还要好的地方了。我们这可是百年老店,祖宗留下来的,环境其他的都不说了,客官们都看的到,就凭这吃的,才叫一绝。”小二夸夸奇谈。

    “哦,那等一下我们就要下来吃个究竟了?”灼华笑道。

    小二将灼华他们带进了屋子,这间屋子不大,一张床,还算宽敞。因为平时人们出行走水路的居多,所以走陆路是少数,再加上这里地域偏僻,除了短途的人,不大有人来住店。

    “你下去给我们备上点好酒,等着我们下去点些菜来。”李研嘱咐小二,并给了小二几个铜板。

    “这里比起江南,差距太大了。”李研叹息。

    “不必叹息,本就气候不同,再加上山多气候寒冷,自然没有江南富庶。”张白一笑道。

    “三哥,下去吃饭吧。”灼华站在门口看着里面三人都面色凝重,本笑容满面的脸也跟着暗淡下来:“怎么了?你们吵架了?”灼华走到李研身边,伸手掐掐李研的脸。

    李研抬手打掉灼华的手,白了灼华一眼,说道:“别闹。”

    “下去吃饭了,我跟歌姐姐下去了。”灼华朝着他们做了个鬼脸,才不理他们的忧国忧民呢。灼华又高兴的出去拉着歌一起下楼吃饭去了。

    灼华拉着歌下了楼,歌从未像灼华这样大大咧咧的,每次跟在灼华身后都会感觉不自然,频频漏出女孩子的娇羞。

    灼华和歌下楼,灼华先到桌前,细心的用衣袖擦了擦凳子,谄媚笑道:“公子坐。”

    歌被灼华这样一搞,先是慌了一下,后又知道灼华的用意笑着坐下,灼华大喇喇地坐着喊道:“小二,店里有什么好吃的?”

    “客观,这饺子面条还有大米饭,你说要吃些什么?”小二笑着端着酒跑了过来。

    这时候李研张白一和周扬也下来了,李研坐到灼华身边,一手搭在灼华的肩上,另一只脚也搭在了凳子上。以前在书院里已经看管李研和灼华的笑闹,其他人也见怪不怪了。

    “来一个爆炒肚丝,白菜肥肠,一只肥鸡,一盘青菜,来盘萝卜汤,最后再烧条鱼,就这些吧。”张白一说道,办好行礼的张安也已经到了张白一身边。

    “胡老大呢?”张白一问道。

    “胡老大说再看一看车里有没有什么没有拿的,小的就先过来了?”张安恭敬地站在张白一身边。

    “平时做事情多干点,多想着,别什么都叫胡老大操心。”张白一嘱咐道。

    “哎,我知道了。”张安本是十几岁的小孩,江湖历练也少了些,还是孩子天性,自然没有胡老大想的周到。

    “客观,主食吃什么?”小二笑着问着。

    “米饭,我这一天没有吃饭就感觉没有吃东西一般。”周扬笑道。

    “那就米饭吧。”李研说道,总归要迁就一下这些地道的南方人。

    “得嘞。”小二拿着抹布甩在肩上,一溜烟小跑地到了后厨去了。

    “掌柜的,茶水没有了,添点吧。”

    那掌柜的一直在柜台算账,本已经到了晚上,吃饭的人少了很多,该来住店的也已经住了进来。

    只见掌柜的从柜台上下来,到了桌前笑了一下,拿起茶壶添上热水,又给灼华他们送来了,客气问道:“客观都是从南方来的吧?”掌柜的随口一问,没有任何打听和探寻。

    李研点点头,掌柜子为他们倒上茶水,又说:“是往京城去?”见了满桌的人都不讲话,掌柜子不再打听,圆滑说道:“这个时候见过的书生最多,几位气宇轩扬,满身的书卷气,一看就是读书人。”

    “哪里是读书人,一个打猎的,一个耕田的,还有一个是卖猪肉的。”灼华抿嘴忍住笑意,指着眼前的三人。李研当然是打猎的,周扬是耕田的,那么肥胖的张白一不卖猪肉都可惜了。

    那掌柜的听着微笑摇头说道:“姑娘说笑了,只是现在路过的书生还少,再过半个月,我们这店里定是住的满满的,你们这么晚到,可就没有房间了。”

    掌柜的常年见得来往的客商,书生多了去了,哪里看不出灼华是个女孩。灼华自觉地无话可说,自己都骗不过别人,更不要歌,那么美艳怎么会是男人。看着灼华无话可对的样子,李研不禁笑出来声。越往北灼华这样的身份越难隐藏,因为即使是女子,北方人也不像灼华这样娇小的,灼华不算矮,是没有北方女人的壮硕。

    “那掌柜的,今天我们一路走来,路过几个村子,都是极其萧条,房子破旧不堪,摇摇欲坠,哪哪都是千疮百孔,这是怎么回事?”周扬喝了一口茶,眉头紧蹙。

    “公子有所不知,我们这去年大汗,刚长出的苗都死了一半,虽然后来下了大雨,但是晚了。地里基本上没有了收成,朝廷也没有个说法,没有救灾的钱粮倒也罢了,税收还是照收,过不下去的都逃荒去喽。”掌柜子边说边叹息。

    “我们一路走来,村子里虽穷苦,但未见饿死逃荒者,也不像你说的这样严重?”张白一一张脸仍是笑着,但是眼睛里透着疑惑。

    “去年秋天没有了收成,但是秋后就下了大雨,并没有影响到秋后的播种,加上去年冬天又下了两场大雪,今年应该有个好收成,所以家里能守得还是守着,该去大户那去借粮的借粮,还有的卖点地还是能过活的,都是凑活着。”掌柜的哀叹一声,能留下的谁愿意走呢。

    “这县城就一直这般?”灼华问道。

    “听公子们的口音?像是南京那边来的?”掌柜的问道,心中已经了然,继续说:“我们这自然跟江南的富庶没法比,我们这要冷很多,旱灾水灾又常发生,地方也偏了些,哪里的官府都不想管,人苦啊。”

    “掌柜的这样好些,不靠天吃饭,不应该很苦。”李研说道。

    “乡里都苦了,我们也好不了哪里去,你就看我这店小二,家里的地都卖完了,最后只能卖身到这里,只能管的上温饱。”客栈老板叹息。

    “现在的地价多少?”李研问道,张白一和周扬都等着掌柜的回答,这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菜来了。”随着店小二一阵的招呼,打断了众人的闲聊。

    “掌柜的,那你们这附近有好玩的吗?”灼华看到吃的眼睛已经放亮了,哪里还听得进人间疾苦,看到吃的肯定就想起了玩的。

    “我们这穷乡僻壤的,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掌柜的不再唠叨,富家子弟哪里能真正的关心百姓,无非是吃吃玩玩。

    “我看客官们不如明天留一日,明天我们县里逢会,到时候附近的人都会赶过来,客官们要不急着赶路,不如留下来看看?”那店小二笑着说,是个讨喜伶俐的孩子。

    “这个不错,我们也走累了,明天我们也凑凑热闹?”灼华听到有的玩,两眼早已经放出了异彩。她们一路北上,没有一刻停歇,灼华早就想休息,现在的她讨好的征求其他人的意见。

    “胡老大,你认为怎样?”李研谨慎的征求胡老大的意见,胡老大刚才检查了客栈周围,每次住店胡老大都会例行检查一番,这样自己也放心。

    “听公子们的,不急着赶路,就歇歇吧。”胡老大笑着说。

    不知怎地,灼华有时候看着胡老大根本不是她想象的那样憨厚淳朴,也许是平时江湖走惯了的,身上经历的事情多沧桑感自然就有了。

    “谢谢胡老大。”灼华说道,仍然狐疑地看着胡老大。

    “吃菜吃菜。”张白一笑着说。

    张白一看出了灼华的疑惑,其实他自己也疑惑过,自知是个能看透人心的人。但是胡老大平时寡言少语,不问他自然就不多说,张白一却看不透这个人。既然是李矾叫来的,肯定是为了照顾灼华和李研,自己过于的观察倒是多余了。

    夜静悄悄地,旅途颠簸劳累的他们,伴随着秋风,安然地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