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84章 释放战俘
    “什么,他便是东莱太史慈?”

    回到营内不久,王修也瞠目结舌。他是北海本地人,对于太史慈的过往,更是如数家珍,仿佛亲历一般。

    “他是高密令,王修王叔治。”李云义介绍。

    这下太史慈也激动了起来:“家母数年前来信,言及王君,多有照料,今日终见,还请王君受我一拜。”

    太史慈毕恭毕敬的拜了一拜,王修才将其搀扶而起,不以为然道:“太史义士往日亲赴洛阳,今日更是救了我朱虚,高密数千儿郎。”

    “原来如此。”李云义总算明白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脉络。

    他记得历史书上面记载孔融是听说了太史慈的名声,才亲自拜访太史慈的母亲,给予了优待。

    原本他以为孔融是自己听闻说了太史慈,才给他的母亲优待。现在看来,王修在这件事情当中的分量更足。

    不然太史慈也不会在解救孔融之后,毅然决然的南下江东,跟随扬州牧刘繇去了,而不是留在北海,效力于有恩的孔融。

    想清楚这一点,李云义对太史慈倒是多了一分赞赏。此人并非是死忠于朝廷,却也不会轻易背弃自己的恩人。

    这一品性,说起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

    俗话说,知易行难,越是简单的事情,想要做好就越难。

    “酪浆,栗米饭。”李云义又吩咐人送上吃食,解释道:“军中苦寒,并无什么好吃的。”

    “足矣。”太史慈却是摇头,他也知道操持二百人需要多少物资,才能供给完善。

    现在有热气腾腾的栗米饭,跟酪浆他就心满意足了。

    而肖飞跟王修在知晓了互相之间的事情之后,又对话了一番,拉近了关系。

    待到李云义也狼吞虎咽的吃下栗米饭后,太史慈才大吃一惊:“使君为何与我等一样,吃着等下贱的食物?”

    “下贱?”李云义嚼了嚼栗米饭,这玩意儿做工粗糙,当然没有米饭跟面条,产量也远远不及小麦水稻。

    但在这个时代,栗米却是大汉百姓的主粮。

    “王县尊。”太史慈又张张嘴巴,南一巷看自己眼前所见到的情形。

    “云义贤弟有言,治军从严,从于律己。朱虚汉军上下吃的喝的都无甚差别,方能上下一心。”

    王修同样嚼着栗米饭,并不觉得李云义说的有问题。在他看到的书籍当中,多是将士同甘共苦,却未曾想过在这等级森严的大汉,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

    他只是照葫芦画瓢,无论李云义用什么条例约束朱虚汉军,他就不客气的一并拿来,用在自己麾下的五百人身上。

    “敬佩。”太史慈欲言又止,只是拱手。

    他心中的惊诧难以言喻,将目光落在静静吃着栗米饭跟咸鱼的李云义。

    饭后,李云义也不曾休息,他招来盘老三,将一应俘虏都带到了身边。

    “这三个都是头目。”

    盘老三的褪下盔甲,由着一块帛布包裹腰腹。他在吃饭的时候,听到李云义的召唤,便将碗筷放在地上,径直而来。

    “只有他们才知道青州黄巾的虚实。”

    “你去好好休息,过几天咱们就南下,回朱虚。”李云义的拍了拍盘老三肩膀,他的亲卫百人,这一斩折损十七人,伤残十五人,剩下的也都筋疲力竭。

    其余诸军损失战斗清点,也在三成左右。

    对于古典军队超过两成就会崩溃的说法,李云义嗤之以鼻。他是打过仗的,知道打赢一场仗的影响因素很多很多。

    即便是黄巾这种百姓构成,没有太多训练的军队,通常也能扛到战损率达到两成,才溃败。

    朱虚汉军伤亡到达三成,溃败的还是失去指挥的左翼,而非全军。

    真要全军溃败,黄巾要么斩将,要么夺旗。其他法子都不堪大用。

    只有一支军队失去希望之后,他们才会兵败如山倒,毫无顾忌的溃败。

    盘老三称诺而去,留下太史慈站在李云义身侧。

    他意一见盘老三,便回想起战场上面,汉军有一支甲士,在战场上面势如破竹:“使君,此人便是战场之上,为首的甲士?”

    “对。”李云义重重点头,看着盘老三背影道:“此人乃是黄巾力士出身,重归大汉之后,每战都想要尽量俘虏黄巾,而非杀人。”

    “他看是愚笨,却又大智慧,知道以杀止杀才是平定青州的关键。”

    “他是黄巾?”

    太史慈神色微变,脸上挤出尴尬却又不失礼貌的微笑。他难以相信这个为大汉奋战的大个子,原本是黄巾。

    “子义,他是黄巾。可你要记得,人心思定。黄巾是吃不饱饭,才会造反的百姓,究其根本,他们跟你我一样,都是大汉子民。”

    李云义告诫,提醒太史慈不该这样说话。

    “末将失言。”太史慈久久不语,只是看着李云义的背影,皱眉沉思。

    被捆在一起的三个头目怒目看向病恹恹的李云义,为首的一人浑身鲜血,是重伤才被俘虏。

    他昏沉沉,见到李云义后,才被唤醒。

    可他醒来,所说的并非是求饶的话语,他张嘴便骂道:“汉狗,你若是有种,就杀了俺!”

    “好啊。”

    李云义声音一冷,知道此人是绝度不会投降自己。

    甚至这些头目,他还要一一审问,弄清楚他们在从贼之前的身份,想要知道他们有无作恶。

    “既然你一心求死,我便杀了你,在为你找寻一处合适的地方,将你埋葬。”

    “谢谢。”

    那头目微微点了点脑袋。

    “送下去,给他一个痛快。”李云义面无表情,朝着下一个人:“该说的话,盘老三都跟你们说了。半个时辰后,俘虏一并放归,你们想回去的话,就老老实实的把司马俱最近几日的部署说出来。”

    “我不想回去,可以吗?”

    一个三十来岁,瘦巴巴的黄巾头目干笑一声,提出自己的要求。

    “可以。”

    “不可!”

    李云义点头,话还未说完,便听到太史慈高呼不可。

    “使君,这些俘虏是千辛万苦才抓捕而来,如何又要将他们放回去?”

    李云义回首道:“此事不用瞒着子义,我便实话实说了吧。今夜之后,我便要南下前往高密。”

    “昌都就在眼前,使君为何不再坚持一下?”

    此言一出,太史慈满脸都是不解之色,他无法将释放俘虏,跟李云义撤军一事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