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96章 二心
    只是他眼见李云义北上昌都还能安然无恙的归来,心中已经没了脾气,只想送走瘟神,还淳于一方安宁,好叫自己能够兵出东莱。

    “夷安人李越,拜见使君。”

    未及李云义上前,那李越便翻身下马,直直的一揖,叫李云义脸上绽放出笑容来。

    “李君请起,你我初次见面,何必行此大礼?”

    他并无李越的骑术,下马动作略显稚嫩。然他下马之后,却是毫无顾忌的伸出双手,将李越搀扶而起,不看张嘴欲言又止的太史慈。

    “对对对,小人久仰使君大名,今日一见,大人果真不凡。”

    李越也是心思通透之人,一听李云义这般说道,便主动道歉,忘却过去之事。

    短暂的尬笑之后,李越缓缓抬起脑袋,看向李云义:“小人如今暂为淳于令,虽为黄巾,却对使君颇为敬仰,知晓使君与旁人不同,乃是大英雄。”

    “英雄?”李云义晒然无语,“此处只有你我两人,有话直说,这般客套下去,于事无补。”

    那李越一闻此言,脸上再度浮现出尴尬之色,含糊道:“小人求见使君,是希望与使君化干戈为玉帛,结成秦晋之好,互通有无。”

    “此乃小事,我本就不想与你作战。前次交锋,乃是你淳于城中守军猖狂,追击出城,才有了后事。”

    李云义淡淡回道。现在他并无实力跟青州黄巾撕破脸,处处与之交锋。

    淳于这样的险要之地,他更是要留在黄巾手中。如此一来,他才能叫北海南北通讯不畅,让孔北海的政令不出昌都城。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李云义不卑不亢的表明自己的态度后,却见李越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朱虚汉军所做的是保境安民,只要你淳于黄巾不在迫害百姓,我便不会与你开战。”

    李越重重点头,睁眼说瞎话:“青州黄巾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并非是乱民。我们所做,都是求生,自然不会对自己同胞刀兵相向。”

    “最好如此。”李云义意味深长的他一笑,该说的话他都说了,做不做是李越的事情。

    但只要人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无论他的身份贵贱与否,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他倒是衷心希望,李越不要胡来,多多保存大汉的元气才是。

    “使君莫要这般看我,我李越虽然不是什么顶天立地的好汉子,却也是苦过来的,知道小民疾苦。”

    李越见李云义不信,立马拍胸脯保证,脸上正色让李云义一时间都分不清楚,此人是真心还是假意。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行啦,既然你要与我合作,不妨拿出一点诚意来。”

    诚意?李越略作思考,就知道李云义是在考验自己。是想要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与汉军达成默契,互不侵犯并非是自己的一堂言,而是货真价实的。

    “使君想要什么但说无妨。”

    “我要车马牲口运输伤员。”

    李云义回首看向队伍,此战的惨烈如今他细细回想,都是心惊肉跳。

    在马背上,大车上面的军士,他更是小心对待,生怕他们熬过了黄巾的刀枪,却死在溃烂,瘟疫当中。

    “使君仁慈。”

    李越干笑一声,倒也不好拒绝李云义,只能搓着手答应:“只是淳于小城,物资匮乏,无法援助使君太多。”

    “无妨。”

    李云义浑不在意,只是笑眯眯的道:“李君能有这番心意足矣。”

    又寒暄了几句,确定了数额之后,李云义站在原地不动,目送李越离去。

    不多时,太史慈到了。

    他翻身下马,站在李云义身侧,提醒道:“使君,此人面相不善,只怕不好相与。”

    李云义闻言淡淡一笑:“此人所求甚大,求得又是你我这般的宿敌,只怕他生了二心。”

    “二心?”太史慈倒吸一口凉气,脸上也露出惊容:“难不成他要反叛?”

    “只能是自立。反叛重回大汉,他必定失去手中权柄。何况如今北海黄巾肆虐,大汉并非香饽饽。”

    见太史慈露出异色,李云义又道:“若是大郎坐镇淳于,遇到外敌过境,实力不济的时候是会装聋作哑,还是主动出击?”

    “自然是主动出击。”太史慈不需要思考,就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他不是畏畏缩缩之人,对于战争也不抗拒。

    他要战,那便战,这是他在辽东熬出来的信念。

    “可他不是大郎,无大朗的勇猛坚韧,也未曾的固守城中,放你我过境。如此一来,他所求的只能是稳固淳于以南,好面对北面乱局。”

    “北面?”太史慈虽然心中已经摸到了一些线索,却还是等着李云义开口。

    “对,北面无论是谁人获胜,昌都归属大汉也好,黄巾也罢。他都可以守住淳于,无须担心你我威胁他的侧翼,强攻淳于。”

    “再则,孔融匹夫不值一提,昌都仍在黄巾围困之下。此人所惧,还能是谁?”

    李云义抽丝剥茧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一般,直叫太史慈一拍身上甲胄,亢奋起来。

    “使君不愧是使君,寻常二三言,便能推断如此多的线索,古之鬼谷,只怕也不过如此。”

    太史慈深深一揖,收敛脸上的笑容,变成尊敬。

    他读书不多,却知道似李云义这样果敢,仁慈,多谋的人值得自己尊敬。

    “大郎何须如此?”李云义连忙将其搀扶起来,心中却是略有失望。

    在他看来,自己跟太史慈也是同生死,共患难过。

    现在这一番肺腑之言后,太史慈并未倒头就拜,口称主公的做派太过真实。

    “使君所谋之事,末将虽不清楚。然守土一事,末将却是愿意尽心尽力。”

    “大善。”

    李云义佯装开心,却不知道如何将话题继续下去,只能回首,招呼众军继续向前。

    在官道上停顿了约莫一炷香的大车在人力推动下,再度缓缓向前挪动。

    大量的伤员吞噬着本就不多的医疗资源,让有限的人力不得不分出三百人,用于运输,照顾。

    等大军到了淳于城下,淳于城门紧闭,城外却有一个来李云义半生不熟的人,正在等待。

    “小人多谢使君活命之恩。”那人远远地便拜倒在地上,大声叫道;“如今小人已经知晓,小人的性命并非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为了手下的弟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