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187章 不能急
    贾诩最终还是没有答应李云义。

    当然,也不能算作是拒绝。

    贾诩的解释很简单,说他身为相府刀笔吏,虽然位卑言轻,但再怎么说也是在相府做事的,这可不是后世九零后零零后一言不合就敢裸辞的年代。

    作为当下正儿八经的朝廷编制,敢一句话不说就离职的,和死罪无异!

    更别说贾诩的家眷还在长安,他总不可能将这些“人质”留给董卓吧?

    所以贾诩希望李云义能多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好好考虑清楚。

    紧接着,也不等李云义同意,便借口身体不适,连忙逃离了李云义的书房。

    望着贾诩那好似落荒而逃的背影,李云义先是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随后便大松了一口浊气。

    成了!

    虽然还没有得到贾诩的明确答复,但李云义敢肯定,在贾诩的心中,已经动了四五分加入他所在阵营的念头了。

    可别小看这连一半都没有的几率,这对于一个只知道藏拙,想要苟活于乱世的顶级谋士来说,已经很大了。

    聪明人虽然聪明,但有时候太过于聪明反而是个坏事。

    因为他们会思考很多,顾虑也将随之增加。

    李云义不是没想过学曹操那般,强行将贾诩按在自己身边做事,他相信贾诩也一定不敢反抗的。

    但全力以赴的贾诩,和浑水摸鱼的贾诩,显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

    李云义不会去干这种杀鸡取卵,恶心他另一大助力的事情。

    在这个已经起步较晚的初平二年,曹老板已经拥有了郭嘉,袁本初拥有了田丰、许攸等人,李云义若是不想去找一个比自己年龄还小的“卧龙先生”的话,那贾诩就是他当下最好的选择。

    程立也就是日后登临泰山,觉得一览众山小,从而改名程昱的程仲德,虽然也是一名顶级谋士,但他和郭嘉戏志才一样,都只强于兵略上面,在大局观上,除了司马懿与诸葛亮领跑在前外,那便只有从头到尾一直在藏拙的贾诩,能够和他们较量一二了。

    李云义日后占据青州,还享有更大的发展,譬如压着曹老板与袁本初打,那他就必须尽快拉拢到贾诩,为自己效力!

    随着地盘的逐渐扩大,他不可能再像北海郡时,凡事都亲力亲为了。

    ......

    就这样又过了三天,全军的犒赏狂欢终于结束了,按理说前来犒赏全军的使团今日就该返京了,可高杰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借口身体不舒服,非要在临济城内多逗留几日。

    李云义对此心知肚明,知道对方是在硬撑,等着自己的答复。

    可自己本就不过是在虚与委蛇,他脑子秀逗了,才会去救汉献帝。

    于是李云义非常果断的装作领悟不到高杰的真实意图,每次面对高杰的求见,他不是派张庭告知对方自己去田亩间视察屯田情况了,就是说自己要与新军将士们同吃同住,住在了军营里。

    偏偏军营还不准外人随意进入。

    这可苦恼了高杰,急的对方像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李云义觉得高杰快要撑不下去,被贾诩给催着返京时,太史慈也恰好在这时带着收复三县的“略薄”战功,返回了临济城。

    李云义为了表彰太史慈的“功劳”,在临济县县衙中设宴行赏。

    在宴会完毕后,又开始了在会议堂中的沙盘前,讨论攻打平原郡的事宜。

    这也恰恰给了高杰机会,就在李云义与四名团官十二名营官还有太史慈等武将讨论的热火朝天之际,高杰不顾张庭的蛮狠阻拦,在会议堂外高喊李使君。

    这下李云义算是明白,宦官作为残缺之人,有些时候比正常人还要执拗,没有什么比恢复往日宦官之流的权势,还要重要的事情了。

    即便是生死的威胁,也不足惜。

    “请高公公进来,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李云义想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先稳住高杰。

    很快,高杰就被张庭粗暴的带了进来,而见自己终于能够见到李云义了,高杰也短暂的忘记了张庭的无礼,整了整袖领,高杰正视李云义道:“李使君,眼下您既然又收复了济南国三县之地,那请问何时进攻平原郡呢?陛下可是在长安非常期待着李使君的又一次大胜的捷报。”

    “高公公,打仗不是过家家,不是说打就能打的,这里面还有许多的细节掌控,我手下的将士们刚刚才经历了一场战争,都还没有来得及休息整顿一番。”

    李云义轻“啧”了一声,缓缓说道。

    老实说,他是真不想和这种书都没读过的文盲宦官谈战事。

    可偏偏对方还不愿意消停,摆明了一副追问到底的模样。

    好在这时太史慈站出来替李云义解围道:“想必这位就是朝廷派来犒赏北海郡将士的天使了?”

    “末将太史慈,是北海郡校尉,见过天使。”

    高杰茫然的点了点头,心说这一个校尉居然敢越过李云义和自己对话,李云义还不反感,难不成此人是李云义的心腹不成?

    就在他准备开口时,太史慈又笑着说道:

    “这位天使有所不知,收复平原郡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更不是我家使君大人不愿意攻打,主要是因为从北海郡起兵攻打乐安郡太过于仓促的缘故,单单依靠乐安郡现有的攻城器械,是不足以再完成一场收复平原郡战役胜利的。”

    说到这,太史慈还偷偷的看了一眼李云义的神情,见对方并没有什么反应后,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继续说道:“还望天使能够理解一二。”

    没想到你个浓眉大眼的儒将,居然还会睁眼说瞎话?

    李云义心中略微古怪的看了太史慈一眼,感叹果然人心都是易变的。

    李云义麾下的新军将士们却是大量缺少攻城器械,但在攻下临济城后,却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其中还俘虏了不少制造这些攻城器械的工匠。

    要怪就怪孙大这类反贼头目鼠目寸光,将一群好好的工匠去打发成为了种田的,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显然在他的想法中,往北是平原郡,往西是济南国三县,往东却是刘石所部,反正他一个都不想攻打,要这么多攻城器械干什么?

    将这些工匠废物利用,充当种田的劳力岂不更好?

    于是这一来二去,反倒便宜了李云义。

    毕竟在另一个视角中,李云义就是解救这些能工巧匠的“救世主”,将他们从佃户农民,再度回归了靠手艺吃饭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