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225章 防患于未然
    当然,作为穿越者李云义自然深知“外戚”、“宗族”的危害。

    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其中有人能够帮助你,毕竟有血脉的枢纽在,他们也值得信任。

    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更多的还是如同“吸血鬼”一样,攀附在李云义身上,不停的吸他的血,败坏他的名声。

    所以为了杜绝这样的事情,李云义在平原县设立了族学,让那些托关系,或者想打感情牌,在他身边做事的李家人大可将自家孩子送进去。

    学成出来他会择优安排,去郡县下方当官吏,或者深入村庄从底层做起皆可。

    而任何想要走捷径,却鼠目寸光,自身没有一点本事的,他都会严肃的拒之门外。

    李家堡的人对这些条件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最终还是拗不过李云义这个族长家族。

    只能捏着鼻子遵循了对方的游戏规则。

    “明公还真是大气魄。”

    一次午休,枣祗、程昱与张庭、肖飞数人陪同李云义饭后漫步,程昱对于李云义在前几日当众公布的新一项族规的行径,进行了高度的赞誉。

    即便是寒门子弟出身的程昱,也非常清楚这样做,有点自绝于亲族的意思。

    换作是他,是绝对不敢这么做的。

    或许说是以孝治国的四百年大汉朝中,也很少有这样的人。

    毕竟能成大事者,都少不了宗族的帮助。

    譬如曹操就有夏侯家与曹家的帮助,袁家有四世三公声望的帮助。

    再比如刘皇叔有刘氏宗亲的渊源,兖州刺史刘岱、荆州刺史刘表,益州刺史刘焉等等。

    唯有孙策孙伯符是凭借一身蛮力与父亲旧部,打下的江东。

    当然,现在的孙伯符还在袁术手下浑浑噩噩,根本就还没有打下诺大的名声,此时在程昱的眼中,李云义才是当下最耀眼的青俊之才。

    “当不得仲德如此夸赞。”

    李云义笑着说道:“只是防患于未然而已。”

    说完,李云义还向他们传授了后世丰富的管理,唯有定下严格的规章制度,才不会轻易的出现意外。

    “对了枣公,清河国迁置过来的百姓,安排的怎么样了?”

    李云义看向枣祗道。

    枣祗不急不慢的回道:“因为平原郡近几年的黄巾之乱,近乎有一万亩土地一直荒废着,将屯田的好处与条件告诉那些清河国的百姓后,立马就有八千户得到了妥善安置,剩余的百姓也分散到了乐安郡、东莱郡各县,除了一开始的惶恐不安外,经历了一个月的耕种熟悉后,已然已经习惯了。”

    “这就好。”李云义点点头,再次叮嘱道:“切记以人为本,土地不够了可以继续开垦,在保障百姓们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一年存粮。”

    “唯有粮食,才是当今根本所在。”

    正所谓家有余粮心不慌,李云义若是想要成就大业,广积粮是最基础的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根基所在。

    散完步后,李云义和谋士们各自回到签押房内继续办公。

    期间太史慈、彭左等人登门求见,询问李云义何时允许他们带兵,将济南国的台县、历城等县残存的黄巾乱军剿灭,使其收复青州全境。

    李云义摇头说道:“还不急,他们不过是冢中枯骨,灭掉他们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可他们继续留在济南国,对我们的好处更多。”

    彭左有些琢磨不透,倒是太史慈怔了怔,一拍手道:“是了,主公是想让他们留在兖州、徐州的边境,充当缓和地带。”

    彭左这时也才回过味来,咂了咂嘴道:“是害怕逼迫过甚,引发兖州、徐州边境的残存黄巾乱军的反扑吗?”

    “不是怕。”李云义白了彭左一眼,没好气道:“是可以打,但现在没有必要!”

    “我们刚刚才占了袁本初偌大的便宜,对方就算因为天气的缘故,短时间内不会兴起大军前来进犯,但某些小动作一定不会停息的。”

    “我推断,他袁本初很有可能会联手兖州的刘岱或者东郡的曹操对我们动手。”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自然优先提防这位冀州刺史。”

    “再者我们这半年来,地盘何止扩大数倍?想要彻底东莱郡、乐安郡、平原郡,没有一年半载的功夫,就根本不可能……”

    “所以啊,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听完李云义的一席话,太史慈与彭左二人深以为然般连连颔首。

    “主公(使君大人)英明!”

    二人齐声奉承道。

    “少拍我的马屁。”李云义笑骂了一句,旋即赶人道:“没什么事就多去筹练新军,还有继续侦查那些自愿留下来的俘兵们,究竟是不是真情实意,甘愿留下为我效力的。”

    “而那些愿意退伍的俘兵也不要过多的苛责与阻拦,只要他们不回冀州继续效力袁本初,可以在平原郡公共田亩里面选出十亩地来,自行耕种,只需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粮食就行。”

    两人闻言,当即抱拳领命离去。

    随着地盘的扩大,李云义自然也会开展扩军精兵行动。

    原有的新军由六千人扩充到了一万人,顺带着被他赐名为虎字军,四名团官中的蔡东、公羊久等人也被他正式上表朝廷,请封为带字校尉,各领虎字军一团两千五百人。

    而原有的三万郡兵,与地方巡兵也被李云义重新划分为了数镇,一镇由两团十营,共五千人组成,成为了东莱郡、北海郡、乐安郡、平原郡的地方兵役。

    防止地方上有土匪马匪作乱,由李云义一人掌控,地方上的官吏只有汇报情况的权利,没有调动权。

    这样一来,兵权虽然高度集中,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地方上一旦发生了什么,想要调动兵力去平叛,还得千里迢迢的赶到平原县,去请示李云义才行。

    因为李云义没有足够的心腹,去安插在各郡成为代署太守,李云义又不放心将兵权交给他人。

    于是只能用这种碍办法了。

    不过好在,青州境内的黄巾乱军不是被李云义赶走,就是被他消灭剿灭,当今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大事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