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 卷一 青州乱第226章 解锁新的谋士
    翌日清晨,天气并不晴朗,远处有乌云密布,劲风徐徐,眼看今日将是大雨连绵,李云义也没有了外出的想法,干脆带着张庭与肖飞二人,来到了平原县内郡府的签押房后院之中。

    这里有两处厢房,里面各自变相看押着李云义还算看重的人才,一个是被俘虏的甘陵县县令陈群,另一个却比较特殊,并不是被后世誉为袁绍四大庭柱的颜良,而是被袁绍给予厚望,留给自己长子袁谭的谋士,刚刚外放到东武城历练不足半年的东武城县令辛评。

    陈群就不用多说了,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是可以同荀彧、荀攸俩叔侄媲美的后政顶级人才!

    李云义若是能降服此人,何止是如虎添翼?

    好在陈群也挺识时务,见李云义多次礼让下贤的邀请他加入自己阵营,替自己办事,高官厚禄不说,日后加官进爵也是没问题的,终于打动了陈群。

    不过陈群也有他的条件,他希望李云义日后能够打到颍川,照顾他的家族——在当地十分有名望的颍川陈氏。

    李云义自然不会拒绝,向他保证若有机会,他家族有才华的族中子弟,尽皆可以征辟至他的手下,为他效力。

    而反观另一边的辛评,就让李云义有些为难了。

    可惜也不知道袁绍给辛评灌了什么迷魂汤,又或者此人正在学那些文人的臭毛病养望、有些年少轻狂,面对李云义的招揽,既不拒绝,也不同意,就这样僵持着。

    同为颍川人,辛评原为韩馥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被其收服,在原时空中仓亭之战后,辛评随袁谭往青州,恰逢曹操围攻南皮,怕死的袁谭当即派辛评往曹操营寨中祈降。

    曹操一开始是同意的,毕竟是昔日旧友的长子,杀了对方他良心上有些过不去。

    可当时的郭嘉进言,说袁谭很好的继承了袁本初的性格,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最好要提防对方诈降。

    曹操一琢磨,觉得深以为然,于是反而劝辛评留于自己军中,远离袁谭这样的小人,可惜被对方拒绝,曹操惜才不想杀掉辛评,只能放任对方回去。

    可谁知道辛评回到袁谭身边后,袁谭发现其弟辛毗在曹营中顿时怀疑辛评被策反了,觉得对方有二心,于是直接冷漠了对方,甚至让人将辛评抓下去,严加看管,这让气愤异常,直接绝食而死,以证清白。

    这样的人是一个很矛盾的人,

    李云义看重对方的能力,又怕对方气节太重,甘愿自绝而死,于是久而久之就干脆继续养在府中,反正也不差他这口饭,说不定等时间过去了,对方就会妥协。

    就在李云义按部就班的,默默发展自身势力,闷声发大财时。

    一队使团,带着朝廷的任命诏书,第三次来到了青州。

    李云义问讯带着一众文武,在平原县外设香摆案,给这一队使团做足了姿态,领队的正使可谓是老怀欣慰,当众附带感情的念出了诏书。

    诏书内容基本上玄之又玄,大篇幅尽是拿些普通人他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在那高谈阔论,只有小部分内容是正事,而诏书内容最核心的一点,便是董相国上书陛下,请奏封赏李云义由北海郡代署太守,右迁为青州刺史,主管青州民生政事。

    听到这,李云义与程昱、枣祗、以及刚刚归附的陈群等人都乐了。

    合着你董相国不傻,看似给他们的明公升官,由一小小的郡太守,升为了一州刺史的封疆大吏,可转头一看“军政大权”的军字没了,感情你董相国还想在千里之外的京畿,号令他李云义一手建立的青州军?

    让堂堂有实无名的一方新兴诸侯,彻底成为了你的门下走狗,一方文官?

    啊呸!

    不少回过味来的李云义手下,都面露鄙夷之色,让刚刚念完诏书,还在等着李云义过来行礼领旨的正使看得是心惊胆战,不明白好好的现场气氛怎么就变了。

    “带天使下去休息吧。”

    李云义没有上前接过诏书,而是对不远处的张庭,吩咐了一句。

    见李云义说变脸就变脸,一副与刚才泾渭分明的态度,使团正使瞬间如坠冰窟,整个心都拔凉拔凉的了。

    眼见领命后的张庭带着几名将卒一步一步的向自己走来,正使心中止不住的呐喊:你不要过来啊!

    很可惜,张庭并不能读懂这名在朝中只是微末小官,因为被董卓看重才提拔为使团正使的心声。

    就算明白对方心中的心声,张庭也会不以为然。

    他家老爷都发话了,尤其是你一个小小的使者能够抗拒的?

    于是乎,这名正使同他的使团成员,在身体略微僵硬之下,被张庭“请”了下去。

    待他们走后,陈群、程昱二人连忙上前,进言李云义,让其小心董卓不安好心。

    后者却摆了摆手,淡然道:“不过只是一个文字游戏而已,他董卓若是当真,以为占据了法统的大义,就能号令我李云义一手带出来的青州军,那他无疑是在白日做梦。”

    二人见状相视一眼,顿时松了口气。

    只要李云义知道这其中蕴涵的陷阱就行,他们就怕李云义被董卓挖了坑,还感恩戴德的感激对方。

    “群观其诏书,不像是出自董仲颖麾下那名毒士之手,咋一看上去,倒显得有些粗略不堪,破绽太明显了。”

    陈群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云义点点头,认同道:“长文说的不错,这封诏书很有可能董仲颖自作聪明之举。”

    “果然,狗永远改不了吃屎。”

    此言一出,陈群、程昱二人不禁莞尔。

    “老爷,刚才使团的正使说忘了一件事,让我将这封请帖给您。”

    三人正调侃着千里之外的董贼,去而复返的张庭拿着一张鎏金的寿贴,恭敬的递了过来。

    李云义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一看,顿时轻笑了一声:

    “这司徒王允过寿,竟然邀请了我这位千里之外,并且素未谋面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