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天命皇帝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如何赈灾
    在秦政的命令下,早朝会结束,随之开启则是位于朝阳殿后殿的小朝会。

    听宣参与小朝会的人寥寥无几,无一不是朝中大臣。

    其他人姑且不说,中书令李御、骠骑将军白蒙这两位已经可见一斑。

    一个是文臣领袖,另一个则是武将头把交椅。

    随行的朝臣中,更是有户部尚书吴利之、工部尚书樊文山两人。

    后面这两位虽然前两位差上那么一丝,但官帽子在哪里摆着,也算得上是西蜀朝堂上的股肱之臣。

    随着几人在宦官引领下朝着朝阳殿后殿走去,还留在朝阳殿大殿上的朝臣们无不面面相觑。

    秦政这一手,打了在场所有朝臣一个措手不及。

    谁能想到,小朝会竟然会突兀开启。

    而且,最让朝臣们满头雾水的还是小朝会的人选。李御和白蒙两人还可以理解,户部尚书吴大人参与小朝会更是合乎情理。

    毕竟此次小朝会议题是如何解决陇西旱灾,古往今来,想要赈灾平患,银子是少不了的。

    可工部尚书樊文山的出场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赈灾和工部,这两者之间能有什么联系?

    不仅是朝堂众臣,连执掌中书省的李御同样心中疑惑。

    从进入朝阳殿后殿的时候,李御就皱着眉头,面色凝重,像是在思索什么。

    白蒙则仍旧是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先有王上的重用,后有抵御北周敌军的战功,无论小朝会议事结果如何,都影响不到他这位以年迈之身重新崛起于朝堂的两朝老将。

    樊文山神色如常,从头到尾都摆出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正经模样。

    有之前太府寺御工坊的经历后,樊文山早已经对秦政心悦臣服。

    试想,能靠一本册子就指导他冶炼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神兵“横刀”,王上的手段,可见一斑。

    同样的,也正是因为有御工坊的精力,樊文山是四个人中唯一一个能隐约猜出秦政想要做什么的人。

    除了这三人外,户部尚书吴利之则砸吧着嘴,精光四溢的眼眸滴溜溜乱转,似是在考虑些什么事情。

    就在四人各怀想法的时候,秦政在周泽的陪同下到场。

    “见过王上!”

    “几位爱卿不必多礼。”

    秦政摆了摆手,示意几人不用拘束的同时,还安排周泽给几人赐座。

    包括李御在内的四人千恩万谢后,分别落座。

    “想必几位爱卿应该也知道此番小朝会的目的了吧?”

    秦政没有耽误太久,直接开门见山道:“陇西旱灾影响深远,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日后肯定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几位爱卿对于赈灾一事,可有什么好办法?”

    随着秦政开口,面庞干瘦的吴利之先是看了李御一眼,之后才迟疑开口道:“启禀王上,按照历朝惯例,赈灾一事大都以朝廷拨银,当地粮仓开仓放粮为主。”

    “只要能撑过旱期,待到百姓们重新开始农耕,灾情自然也就顺利度过了。”

    听完吴利之给出的回答,秦政若有所思点点头,目光随即偏向李御:“李爱卿,你以为呢?”

    吴利之脸色微变,消瘦的面庞上神色凝重。

    旁边,李御本来不想插嘴,但架不住秦政主动开口询问。

    “回王上话。”

    李御思索片刻后,皱眉道:“吴大人说的已经是应对旱灾最合适的最合适办法了。”

    “旱灾一事本就是天灾而非人祸,人力而不可为,只能顺其自然。”

    说完,李御又拱了拱手补上一句:“恕臣实在想不到更好的法子了。”

    听着李御和稀泥一般的说法,秦政既没有否认也没有赞同,只是神色平淡,反而让人猜不出心中作何想法。

    面对这样的局势,无论是已经开口作答的李御、吴利之,还是没有来得及插话的白蒙、樊文山,一时间都有种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感觉。

    将近半盏茶时间内,后殿都呈现出一种无人开口的古怪氛围。

    最后,还是李御主动开口打破了死寂:“依着王上的想法,臣等该如何行事才好?”

    轻飘飘一句话,李御又把问题踢了回来。

    闻言,秦政却只是笑了笑,问了个和前面完全不搭调的问题:“李爱卿可还记得四年前的舒州?”

    李御沉吟片刻,下一刻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脸色突然有了变化。

    没等李御开口,秦政已经继续说了下去:“四年前盛暑时节,舒州大雨绵延,足足下了十日之多。”

    “洪水绵延,江河开道,舒州沿岸耕田全部被毁,被毁坏的房屋更是不计其数,百姓们流离失所,几乎难以为继。”

    “按照坊间流传的说法,不少人都称其为百年难得一遇的涝灾。”

    李御瞳孔微微收缩,坐在旁边的吴利之更是悄悄挺直了脊背。

    两人都是久混朝堂的官油子,根本不用秦政直接说明,他们就已经隐约猜到了话里潜藏的另一层意思。

    而另外两人,白蒙和樊文山则神色各不相同。

    白蒙只是脸色稍显沉重,而樊文山则目光茫然,有些不明白情况。

    秦政靠着椅背,像是在阐述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面对这场涝灾,中书省制定赈灾策略,户部拨银支持,兵、吏两部协同。”

    “于是这场百年一遇的涝灾,短短半旬时间内便彻底解决,百姓们得以安家立业,涝灾的影响只持续了短短三个月。”

    说到这里,秦政猛然拔高音量:“你不妨告诉寡人,同样的灾情,为何当年涝灾就能轻松解决,而这场旱灾却持续了这么久?”

    直到秦政说完这句话,始终满头雾水的樊文山才终于反应过来。

    这次的小朝会,表面议事,实则却是为了问罪啊!

    面对秦政的厉声质问,李御直接起身跪拜,以头触地:“启禀王上,臣冤枉!”

    “冤枉?你还敢说自己冤枉?”

    秦政一改刚才温声和气的模样,冷声道:“赈灾赈灾,嘴上喊得响亮,可实际上呢?”

    “中书省阳奉阴违,户部哭穷,吏部束手旁观,募集来的银钱连都城大门都出不去。”

    “你不妨告诉寡人,照这样发展下去,多少年才能解决陇西旱灾!”

    面对质问,李御却只是跪在地上不断重复三个字。

    “臣冤枉!”

    面对这样的发展,剩下三人都有些不知所措,特别是白蒙,神色愕然,满脸不解。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秦政竟然会突然向李御发难。

    就算李御最近一段时间消停了许多,但他终究是保国派领头朝臣,中书省长官,位高权重,满朝同门。

    直接对其动手,难道王上就不怕对方突然……谋反吗?

    当着李御的面,白蒙自然不可能将这番话直接说出来。

    而御桌后,面对李御再三的喊冤,秦政嘴角微微扯起些许弧度。

    “寡人知道你冤枉,所以特地找了个证人。”

    “来人啊,宣张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