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 第五十五章 定根基
    通晓一些秘密的有王钺、常宽两个太监,以及杨应能这个中书舍人,李允熥不得不依靠他们,但同时也带着深深的戒备……他们可以死忠于李允炆,但未必会死忠于自己。

    所以,李允熥始终在寻求着其他人,最早起念的是其舅父开国公常升……但无奈舅甥关系本就不好,再加上常升其人不擅权谋,目标也太大……

    之后李允熥在反复思索后选择了刘璟……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而刘璟也没有辜负李允熥的希翼,先后聚拢了不少人才,并且成功的将松江府事实上划为了私地,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这份名单上,有刘璟,有刘璟挑选的叶福、周继瑜、高维、侯景鹏,现在又添上了一个名字,杨士奇。

    不同于他人,李允熥确认杨士奇是冒了风险的……毕竟是历史上永乐年间的名臣。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杨士奇以家人为投名状之后,李允熥才接纳了杨士奇……毕竟他的能力是摆在这儿。

    刘璟在设私宴送别杨士奇的时候,曾经影影绰绰告知……陛下寄予厚望。

    李允熥希望杨士奇能够尽快的发挥出他史上名臣的能力,让松江局势好转,成为自己日后坚定的根基所在。

    侧屋内,开诚布公的杨士奇得到了周继瑜、叶福的认可,前者还罢了,后者知晓杨士奇在京中颇有名望,开口询问……虽然含糊,但总归是在询问杨士奇此来松江的举措。

    “其一,定根基。”杨士奇正色道:“欲定根基,不可缺粮,无粮不稳。”

    “招揽青壮,兵法勒之,他日组建成军,均需粮食。”

    杨士奇一边说,一边打量着对面两人,这是存在他心头很久的疑惑……陛下挑选松江府为根基,有着种种妙处,但如何解决粮食这个在自己看来无法解决的难题呢?

    不可能是在朝中,若是朝中有办法,太湖水患也不会持续两年都难以解决。

    所以,陛下之策,必在松江,必在面前二人身上。

    周继瑜和叶福对视了眼,前者微微颔首,后者轻声道:“此次赴任华亭,临行前孟光兄送来一份密方,洗糖法。”

    “洗糖法?”杨士奇呆了呆,他从未听闻……那是当然,洗糖法大约是明朝中期才出现的,等到在部分区域流行,都要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出版之后了。

    叶福细细描述,杨士奇愕然半响,等周继瑜确认,他才敢相信,“将蔗糖洗成白糖……利润极其丰厚,再以银钱购粮?”

    “不错。”叶福点点头,但随即脸上浮现愁容,“士奇兄当知,买粮自然是越买越贵,如今北方战事未定,江西、南直隶、湖广已经买不到多少粮食了。”

    杨士奇一边附和,一边迅速做出判断,不用想了,必定是陛下的密方。

    一方面刘璟乃刘青田之后,刘青田晓天文地理,知阴阳八卦,通兵法谋略,但从未听闻擅长此等工匠之计。

    另一方面杨士奇记得,这些年吴王府倒是有这方面的名声,陛下潜邸时期还弄出个工坊,就是前些天,夏日酷热难当,传闻陛下亲制冰块消暑。

    杨士奇还在琢磨,周继瑜叹道:“孟光倒是心怀天下,却不知松江府如今自身难保……”

    “继瑜兄此言何意?”

    “士奇有所不知。”周继瑜苦笑道:“前些日子苏州知府姚善,浙江按察使王良为太湖水患赈灾入京求援……”

    “倒是听闻此事。”杨士奇眯着眼轻声道:“据说魏国公府设宴以待,姚知府还得燕王之邀。”

    “看似重视,实则……”叶福嗤笑道:“朝中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谁去管那些嗷嗷待哺的难民?”

    “最终孟光不忍,写了信来,望松江援手一二。”周继瑜叹道:“白糖已然托本地商户出售,的确利润丰厚,也托粮商在各地采买粮米,但即使松江也远远不够……”

    杨士奇微垂眼帘,这哪里是刘璟的主意,必然是今上下令。

    陛下这是行仁举以收其心,还是提前布局以待他日……杨士奇无法做出判断,但从一个士子的角度来看,这是帝王必须承当的责任。

    杨士奇的心在猛然跳动,他越来越觉得……他日陛下掌权,必将为一代圣君。

    论心机,论手段,论谋略,都属上层,但有此悯心……熟读史书的杨士奇想到了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后,蝗灾来袭,民不聊生,李世民于御苑不顾群臣谏言,口嚼蝗虫,以安天下民心。

    “士奇兄可有良策?”叶福满怀希翼的盯着杨士奇。

    杨士奇思索片刻,答道:“所谓采买粮米,其实一分为二,其一乃是大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以及江南江北各府。”

    “不必依仗本地商户,先售白糖,再行采买,直接以粮换糖,让各地粮商将粮米运至松江府。”

    周继瑜拍案而起,在屋内来回疾走,神情兴奋,“不错,不错,虽然粮商将粮米运至松江,途中必有损耗,但毕竟松江水路便捷,而且……”

    叶福也兴奋起来,“而且本地商户售糖采买粮米,本就……”

    虽然话没说完,但三人都心里有数……太湖水患,吴淞不通,这是本地大户兼并良田的大好机会。

    一来本地大户未必肯全心全意,二来售糖采买粮米,这其中不知道贪了多少钱,而周继瑜、叶福还没办法一一彻查。

    算下来,这种方式,不仅能达到目的,而且还更加便捷,甚至比之前的模式还能有所节省……就算粮商途中损耗算到松江府头上,这价格也不会比本地商户的高多少,甚至还会低。

    “士奇兄大才!”叶福一把攥住杨士奇的手,透着血丝的双眼中满是兴奋,“其二呢?”

    杨士奇笑道:“其二,此次赴任前曾与孟光有过一席长谈,除却大明,交趾、朝鲜均盛产粮米。”

    周继瑜又拍了下桌子,“不错,交趾、朝鲜均沿海,而松江府亦沿海,金山卫就有海船!”

    金山卫是为了抵御倭寇而建的卫所,自然是有海船的……后世都说李元璋三大敌是蒙元、百官、大海,但实事求是的说,明初在捍卫海疆方面并不弱,船只打造的水平也不低,不然郑和即使有心,历史上也演不出七下西洋的壮举。

    “此正是其二。”杨士奇轻声道:“海上并不平静,颇有贼寇来往,金山卫可能抵御?”

    “欲以精兵为后盾……古来精兵,必为甲士。”

    “若无上乘军械,即使他日挑选青壮成军,也难逆局势。”

    “而且虽部分燕军、官军北上,但盘旋南直隶的燕军仍逾两万,官兵更是……松江成军,不可过多招揽青壮,必以精锐代之。”

    “精锐甲士,必有利器在手。”

    不得不说,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历史上的叶福、周继瑜螳臂当车而亡,虽名传后世,但论心机手段,和杨士奇实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抵达松江还没十二个时辰,杨士奇用种种手段,以情相诱,以言相诱,一点点将周继瑜、叶福埋藏在心底的秘密勾了出来。

    周继瑜略一犹豫,就低声道:“孟光送来秘方图纸,可制铁炮、火枪、火药。”

    叶福点头补充道:“犀利无比,远胜工部下设作坊、卫所作坊。”

    如同一柄重锤敲下,杨士奇浑身一震……他这种人,总是比常人想的更多,想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