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 第五十七章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
    抬头看天,明月依稀可见,站在坤宁宫外的李允熥深深感慨,自己可真能添啊!

    不过,好像这也是自己的特长……当年就是一路添上去的!

    从半个月前,也就是李允熥守夜发现徐氏枕头下的那本魔改版本《江湖豪客传》之后,虽然徐氏渐渐痊愈,但再未如从前一般,陪着李允熥早朝,再陪着李允熥于武英殿议事批阅奏折,甚至都不肯见李允熥了。

    没辙啊,这位大姨子兼婶婶,是自己最大的依仗……李允熥开始坚持每天晨昏定省。

    好吧,不能说是晨昏定省,每天早朝之前来问安,早朝之后来问安,午后来问安,吃完晚饭再来问安……虽然徐氏始终不让他进门。

    不过,今天或许有戏,李允熥把徐妙锦从床上轰了起来,现在两姐妹估计正在聊着呢……也不知道做姐姐的会找个什么借口。

    里面的徐妙锦是真的急了,她非常清楚,大哥徐辉组、三兄徐增寿都看丈夫不顺眼,特别是大哥,几次被丈夫当庭训斥,大失颜面。

    燕王、赵王虎视眈眈,徐王都得到了徐辉组的支持,而丈夫唯一的助力就是面前的大姐燕王太妃。

    “是陛下冒犯了姐姐?”徐妙锦抱着徐氏的胳膊求饶,“虽是陛下,但也是晚辈,总得让他进来赔罪啊。”

    徐氏暗自啐了口,你觉得他是晚辈,但那晚他可不自认为是晚辈呢。

    “其实也没什么……”徐氏暗暗暗咬牙,“只是最近心神不定……”

    这借口找的……徐妙锦狐疑的盯过来,看的徐氏一阵心虚……虽然那晚什么都没发生,但一想到陛下那双深幽的眸子,她就觉得浑身酥酥的。

    耐不住徐妙锦一个劲的刨根问底,徐氏终于撑不住了,松口让李允熥进来。

    “侄儿拜见四婶。”李允熥倒是神态自若,笑道:“四婶身体可痊愈了?”

    徐氏不吭声,抬起茶盏垂首抿了口。

    徐妙锦赶紧说:“姐姐无大碍了,只是最近神色不宁……”

    “咳咳,咳咳!”徐氏暗咬银牙,眼角余光瞥了瞥多嘴的徐妙锦,什么神色不宁这种话能乱说吗?

    抬头对视了眼,李允熥自觉眼神坦诚,但心虚的徐氏总觉得陛下似笑非笑……

    寒暄了几句后,李允熥轻声道:“蒙古北窜,北地残破,朝中为此争论不休……还要四婶从中调解……”

    徐氏神色渐渐严肃起来,轻声道:“陛下以为缘何为此?”

    一旁的徐妙锦嘴角挂上一丝笑意,她希望这一幕一直持续下去……虽然她自己也知道这是个奢望,若非燕王、赵王,姐姐一个燕王太妃如何能入驻坤宁宫?

    “无非争权夺势而已。”李允熥露出个苦笑,“侄儿最厌恶这些……”

    “既登基为帝,当心怀天下,胸纳百川。”徐氏提点道:“上位者当以制衡为重,但却不可以此为凭。”

    李允熥心中有些警觉……徐氏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些,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些是上位者需要掌握,但不能说出口的东西,可以被划入谋略一类。

    “如今朝中渐渐安定,两两制衡,但北地却不同,淇国公丘福、山东布政使铁铉曾为仇敌,互相敌视。”

    听着徐氏的叙述,李允熥脑子飞速的转动,朝中两两制衡,指的自然是李高炽、李高煦共同制衡徐辉组,同时兄弟俩也互相制衡……换个角度来看,三角形总是最稳固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北地的丘福、铁铉两股势力正在划分地盘……难道要再引入一股势力吗?

    但是燕王李高炽在军中并没有得力人手……李允熥不敢开口,心想徐氏不会让舅舅常升去吧?

    常升是李允熥的嫡亲舅父,开国六公爵的开平王常遇春长子,但在军略上并没有什么杰出才能。

    呃,在李允熥看来,同为开国六公爵之子,气节上,常升远胜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但在能力上,两位也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陪着徐氏往奉天殿而去,李允熥脑海中还在琢磨,徐氏为何今日说这些……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亲近人,甚至一个立场的自己人才会说的话。

    李允熥当然不会傻到认为一点若有若无的暧昧真的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是那样,自己都不用找人帮忙了,一杆神枪足以扫平天下。

    早朝其实对李允熥这个皇帝来说相当的无聊,别说后面的臣子了,就是站在最前面的李高炽、李高煦、徐辉组的脸庞都看不真切……皇组父修建的金陵宫城特别讲究,空间特别大,特别是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这三大殿。

    不过也有好处,半年多来,李允熥练就了一手半眯着打瞌睡的绝活!

    前几日还真不行,但今天可以……总算将徐氏这座大神给劝出来了,李允熥无声的打了个哈气,听着下面臣子的启奏,眼睛半眯……

    “松江知府周继瑜,并金山卫指挥使高维上奏,倭寇盗匪频袭松江,两日前,近千倭寇袭陶宅镇,松江府请自募乡勇备倭。”

    这是兵部尚书徐增寿的启奏,李允熥保持着半眯着眼的姿态,耳朵却悄悄竖了起来,事情的经过他已经就通过刘璟、常宽这条线知晓了,他更知道明日就会有捷报传来……如果朝中许松江府招募乡勇备寇,那接下来的动作就能稍微大一点了。

    国朝初年的早朝,还不是后来那种纯粹做摆设的仪式,是真正处理政务的,赵王李高煦记得周继瑜这个人,李景隆打开金川门,便是此人率士卒螳臂当车。

    “不过近千倭寇,何需乡勇?”

    李高炽出列道:“松江府唯金山卫,抵御倭寇十余载,近年来因太湖水患,吴淞堵塞,松江府频发乱事。”

    户部尚书夏元吉朗声道:“臣听闻松江府、苏州府以陶宅镇组建草市,引商贾运粮,赈济灾民,更有修河道宏愿,若难以抵御倭寇来袭,皆为泡影。”

    李高炽点头道:“若不许松江府自募乡勇,当再设一卫所。”

    上面的李允熥依旧半眯着眼,嘴角挂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李高炽出列,显然是怼李高煦的。

    处理政务,这是燕王的特长和优势,李高炽绝不想看到李高煦的手伸的太长……虽涉及兵事,但终究是地方政务。

    李高煦警惕的看了眼李高炽,“松江府地少人寡,金山卫足矣。”

    同样的道理,军方被李高煦视为自留地,他绝不希望看到李高炽将手伸入军中……增加一个卫所,事情虽然不大,但会不会成为李高炽伸手的开始呢?

    关于松江府请自募乡勇备倭,放眼天下这是件小事,却因为李高炽、李高煦的内斗而在奉天殿早朝时候难以定夺……只要这两位斗起来,徐辉组都冷眼旁观,恨不得这两个外甥拿着刀对砍。

    最看不得这模样的,除了徐氏这个做母亲的之外,就是兵部尚书徐增寿了,这位在两个外甥之间是没有偏向的,好不容易劝下来后看向了李允熥,“还请陛下定夺。”

    麻痹你是让我定夺?

    李允熥一副睡眼朦胧的模样,发了会儿呆后转头却问常升……这一幕臣子见得多了,不是因为陛下要去询问身边太监的意见,而是要问……到底是什么事儿?

    “噢噢,设卫所,还是许松江募乡勇?”李允熥想了想,“随便吧……噢噢,还请四婶定夺。”

    巧妙的用言语将选择范围圈定在两个选项上,无意间排除了不许设卫所,也不许自募乡勇……

    对明史颇多了解的李允熥知道,从国朝初年开始,松江府就频受倭寇侵袭,李棣登基之后,因为郑和下西洋遭倭寇拦截等原因,从苏州卫所调兵驻守松江,后来又从松江、苏州划出一片,单独成立了太仓州,设立太仓卫。

    各种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后,李允熥不去管这些,因为徐氏迅速的做出了选择,新设卫所不可轻忽,如今倭寇频袭,当许松江府自募乡勇备倭。

    李高炽面有得意之色,终究阻止了李高炽向军中伸手。

    而李高炽神色自若,他麾下最受其看重的臣子是新上任不久的户部尚书夏元吉,后者以筹粮、计粮、水利而闻名,费尽心思从各地筹集粮草以供北上大军所用,为此他私下劝李高炽着手治理太湖水患。

    太湖水患对苏松一代的影响非常大,湖州、嘉兴、松江都是南直隶的主要产粮区,偏偏又都靠近运河,如果能恢复生产,对朝廷财政、粮草储备、运粮北上诸事都有着极大的正面影响。

    如今朝中无力处理太湖水患,夏元吉对松江知府周继瑜大为赞誉……能不借朝中之力,联络浙江、湖州、苏州、嘉兴,筹建草市,吸引粮商,从而赈灾,更打下了疏通吴淞的基础。

    夏元吉向李高炽举荐周继瑜之能,并将其视为自己日后治理太湖水患重要的助手……李高炽虽然如今没时间没精力更没心思去管什么太湖水患,但也因为重视夏元吉而今日出列。

    说起来,还帮了李允熥一个小忙呢。

    退回去的夏元吉在心里想,周继瑜虽有才干,但治理水患,疏通吴淞,不是松江府能单独为之的……就算加上苏州府、嘉兴府也够呛。

    端坐在龙椅上的李允熥也在思索同一个问题……杨士奇的意思很明显,持续以糖换粮草,以市场维持松江繁华,赈灾后组织青壮治河,这套模式维持下去,只怕要好几年才能疏通吴淞河,而且耗费会非常大。

    值得吗?

    李允熥在心里叹息,但以治河为表象,以备倭为名义,尽快成军……同样耗费会非常大,而且自己一两年内能成功翻盘吗?

    难以抉择。

    但同时,李允熥也对杨士奇颇为赏识,这是个心眼劈成八瓣都比常人强的人物,这种抉择只有自己这个皇帝才能下,这意味着李允熥将主动权握在手中,而不是受局势发展所迫。

    前面好几日,早朝都是乱哄哄的,徐辉组和李高炽、李高煦两个外甥都吵翻天了,但今日却没有谁挑事……不是因为事情解决了,而是因为徐氏的到来。

    大家都知道,这种事要在早朝之后的武英殿处置。

    这时候,礼部侍郎黄观出列,朗声道:“朝鲜国王遣派使者来朝,奉送侍女十名……”

    李允熥精神一震,朝鲜送来美女了……啧啧,不说隋唐时候的新罗婢,后世的南韩女团自己也眼热呢,还记得在横店遇见过一次,貌美如花也就罢了,那双大长腿真是……

    十名侍女而已,一并收了吧……李允熥垂涎三尺,心想回头要想个招数安抚安抚,阿锦是个爱吃醋的。

    下面的黄观还在喋喋不休,如今李允熥只有皇后,东六宫、西六宫全都是空着的,挑选妃嫔早就在准备了,但到现在也没个准数。

    一方面是因为各方势力都想塞人进来,另一方面是因为阿锦……黄观言语中隐隐流露出这个意思,有嘲讽皇后气量的味道,也隐隐指向了如今天下第一家的徐家。

    如今徐辉组是朝中权臣,虽然只是五军都督府的中军都督,但却笼络了大批的建文旧臣,而且和李允熥泾渭分明。

    徐增寿虽然无甚才干,却官居兵部尚书,将厚着脸皮留在京中准备接受大司马的铁铉赶去了北地。

    徐妙锦身为中宫皇后,而燕王太妃徐氏甚至入主坤宁宫……这本应该是皇后居住的宫殿。

    殿内前排诸人谁都听得懂这些话的言外之意,徐辉组拉着脸盯着黄观,他一直想拉拢这位六首状元,可惜一直没成功,今天居然跳了出来!

    娘的谁愿意将妹妹嫁给李允熥这个混蛋!

    又不是我让长姐入主坤宁宫的!

    我巴不得老四从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上滚蛋!

    李允熥左看看,右看看,实在忍不住打断道:“黄卿说的是,朕已有决断!”

    黄观愣了下抬头看去,只见李允熥正襟危坐,一脸严肃。

    “东西六宫无一人,朕兼而收之!”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既然你们都想把人塞进来,那我就不客气了!